半夏汤之秫米考 芦培峰 2011-08-27 7:19 文章摘要: 半夏汤(即半夏秫米汤)乃《内经》十三方之一,主治“目不瞑”。后世医家颇多应用,将其视为治疗失眠的基本方之一,然方中所用“秫米”,医者常莫衷一是,有用薏米者.有用高粱米者,有用小米者,有用黄米者,有用糯米者.不一而足。笔者因此对其进行了考证。 “秫米,出《名医别录》、《食疗本草》,其性平.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子。”说明秫米与高粱是不同的植物。 古人曾称粟为粱。《本草纲目》谓:“粱者,良也,谷之良者也。或云种出自梁州,或云粱米,性凉,故得粱名。皆各执己见也。粱即粟也。考之《周礼》,九谷、六谷之名.有粱无粟可知矣。自汉以后,始以大而毛长者为粱,细而毛短者为粟。今则通呼为粟.而粱之名反隐矣。”又说:“古者以粟为黍、稷、粱、秫之总称,而今之粟,在古但呼为粱,后人专以粱之细者名粟,故唐孟诜《本草》言人不识粟,而近世皆不识粱也。”后人将高粱米讹称为粟之“秫术”也就不足为怪了。 2秫非黍非稷《中药大辞典》:“黍米,为禾本科植物黍的种子”,“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以秆上有毛偏穗,种子黏者为‘黍’.秆上无毛.散穗.种子不黏者为‘稷’,功效益气补中”。 《本草纲目》:“黍乃稷之黏者”;《唐本草》:”粢则是稷,稷乃禾祭之异名也。”《新华辞典》:“黍,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叫黍子,碾成米叫黄米.性黏。”“稷,也叫粢、禾祭,米质不黏的糜子。” 《现代汉语辞典》:“黍,黍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叫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稷,有的书说是黍的一类作物”。 可见黍、稷乃一类也,黍乃稷之黏者,稷乃黍之不黏者。黍即北方人之黍子,其米.即名大黄米;稷.粢、裸.俗呼为糜子,其米.即糜米也。《本草纲目》:“禹锡日:秫米似黍米而粒小”;明《卫生汇录·食鉴本草》也说:“秫米似黍而小”.可见秫非黍非稷也。 3秫乃粟之黏者《简明中医辞典》:秫米,别名“小米、糯粟、黄米、粟米”。《中药大辞典》:粟米的异名有“白粱粟、粢米、粟谷、小米、硬粟、谷子、寒粟、黄粟、稞子”等,显然,秫米和粟米皆因其粒小而均称为小米,但一为糯粟,一为硬粟。《医学入门》:“粟.即今之小米.山东最多,五谷中最硬.谓之硬粟。” 《本草纲目》:“大抵黏者为秫,不黏者为粟。故呼此为籼粟,以别秫而配籼,北人谓之小米也”,“恭日:秫(音术)是稻秫也(按:北方叫高粱也叫稻秫)。今人呼粟糯为秫。北土多以酿酒,而汁少于黍米。凡黍、稷,粟、秫.粳、糯,三谷皆有籼、糯也”。李时珍又说:“秫即粱米、粟米之黏者”. “苏颂《图经》谓秫为黍之黏者,许慎《说文》谓秫为稷之黏者,崔豹《古今注》谓秫为稻之黏者,皆误也。惟苏恭以粟、秫分黏、糯,孙炎注《尔雅》谓秫为黏粟者,得之。”可谓是概括之语。即秫米乃今之小黄米也,北方俗称“秫谷”之子实也。 至于其功效,《本草纲目》:“时珍日:秫者,肺之谷也,肺病宜食之。故能去寒热.利大肠。……《灵枢经》岐伯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瞑.半夏汤中用之.取其益阴气而利大肠也。大肠利则阳不盛矣。”《简明中医辞典》:“秫米,甘,微寒。人胃,大肠经,和胃、安眠、止泻。治胃不和,夜不得眠,胃弱久泄。”可谓古今相呼应也。 4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别名大米、硬米,为禾本科植物粳稻的种仁,性味甘平。糯米.别名江米、元米、稻米.禾本科植物糯稻的种仁,性味甘温。薏米.别名苡米、苡仁、薏仁米.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性味甘淡凉。
考诸家《本草》,三者皆无治失眠之功。唯《食疗本草》说粳米陛寒,拥诸经络气.使人四肢不收.昏昏饶睡”.糯米“使人多睡”,可存其用。总之.粟、黍、蜀黍(高粱)、稻、薏苡等均为禾本科植物,作为半夏汤之秫米,既非黍稻之属.更非高粱、薏苡,而是粟之黏者.即秫谷之子实------小黄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