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转载一则消息,对于想开诊所寻找饭碗的医师,可能是一线希望。
卫生部日前发出通知,决定在天津市、辽宁省沈阳市、吉林省长春市、福建省厦门市和云南省昆明市开展试点,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办个体诊所。
通知规定,申请设置个体诊所的医师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已离职或退休,身体健康;执业医师,且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后,在医疗、保健机构中累计执业满5年;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工作时间累计满3年等。通知还鼓励符合条件的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
卫生部医政司相关人员告诉记者,以前卫生行政部门在审批个体诊所时,要严格按照当地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诊所数量达到规划上限时,申请就很难获得批准。现在则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在规划的总体框架下,按照适度灵活的原则及时批准相关申请。
通知要求,试点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医师,应按照规定及时办理审批手续,医师退休关系所在的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限制或变相限制医师开办个体诊所。要采取措施,鼓励有资质人员到基层和医师户籍所在地的社区(乡镇、街道、村)举办个体诊所。 健康报讯 (记者孙 梦)
---------------------------------------------------
低收入人群其实是社会金字塔的最底层,最大的社会阶层,政府难道没有考虑?
新医改的可行思路―――发展低价诊所
很多人看到“黑诊所”三个字就有种本能的恐惧。但是,黑诊所也不是专门把人往死里看。事实上,没有执照的诊所可以把人看死,有执照的大小医院同样无法避免医疗事故。不断发生的医患纠纷,说明医院诊所都需要规范。因此私人诊所成为新医改的可行思路。
一项对北京建筑工地100名农民工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85%建筑农民工表示,看病首选工地周边的私人小诊所。大多数工人都知道,这些小诊所可能没有执照,是所谓的“黑诊所”,但他们仍来这里,因为可以省钱。偏好这类私人诊所的人群,可能不止这些建筑工人,一些从乡村流入城市的外来低收入人群也可能经常光顾。在这类人口聚集的地方,都有这样的诊所提供医疗服务。到公立医院,一个月几百块钱的收入也许不够看一次感冒发烧。于是,私人诊所就成为这类低收入人群唯一的选项。这类诊所面对这类客户,普遍奉行低价策略,通常也只是应付简单的疾病。当然,即便如此,在诊治过程中,仍然存在风险。只是基于自己的收入,低收入人群还是决定承受这种风险。
可以推测,监管者将会发起一场查禁此类诊所的执法运动。有些地方已经在“严打”工地黑诊所。政府这样做似乎有充分依据,因为它们中的相当部分没有执照。问题是,查禁之后,低收入人群到哪里获得费用低廉的医疗服务?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在外来人口聚居区域,由当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资,建设简易诊所,以解决外来人员的就医问题。这当然可以部分解决问题,只是,这些公立简易诊所将通过什么机制降低费用,使之实现低收费?正确的解决办法,恐怕还是回到医疗服务的现实中。也就是说,有关部门得承认现有私人诊所具有满足低收入人群需求的能力,但为公共安全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不妨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大医院医生在外来人口聚集区开办私人诊所,比如,对于现有一些较正规的无照诊所,政府不妨展开帮扶,如给医生提供免费培训,帮助解决场地、设备等问题,促其合法化。
建筑工人及其他外来人员普遍没有医疗保险,即便曾有保险,比如参加新农合或在其他城市有过保险,也无法与城镇的现有保险衔接。因而,如何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医疗保险的衔接,恐怕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不过,即便这些人群享有医疗保险,也存在一个问题:只有超过一个不小的额度才能享受到保险,而在此额度之下的费用支出由个人承担,低收入者就医压力依然没有减轻。因而,实现小病诊疗之低价化,就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普遍问题。现在的医院体制难以做到这一点,即便医院取消赢利指标之后,同样无法做到,因为大医院其投入、成本较高,看同样病所发生的费用必然会比较高。
建筑工人、低收入群体的选择昭示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解决方案:发展社区卫生机构的同时,大规模发展私人诊所,使它们构成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相比之下,诊疗小病小灾,小诊所的费用肯定会低于大医院,而这类疾病本来也不需要到大医院。 |
上一篇:裘沛然老仙翁死后才能公布的真心话下一篇:名医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