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129|回复: 1

[其他] 金寿山:不学《内经》而治学,犹如无根之萍

  [复制链接]

52

主题

400

积分

45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00
发表于 2024-11-16 15: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名老中医语录4

   金寿山先生在《路,是人走出来的》一文中说:
   俞根初有一段话:“吾四十余年阅历以来,凡病之属,阳明少阴厥阴而宜凉泻清滋者,十有七八;如太阳太阴少阴之宜温散温补者,十仅三四;表里双解,三焦并治,温凉合用,通补兼施者,最居多数。”这实在是临床体会有得之言。(74页)

   我在青年时候曾治一湿温病人,病已多日,心下痞闷不舒,大便不通,舌苔黄,有可下之征,用小陷胸汤加味,服药后得利,胸腹宽畅,但随即衰竭而死。病家归咎于命不归咎于医,但我终觉得小陷胸汤用得不对头,又内疚之心,而不明其所以然。后来深入研究叶天士的《温热论》,读到“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乃为无湿,始不可再攻也”一段,才知道我的错误,就在于湿温病大便已硬而下之,犯不可再攻之戒。《温热论》讲的真是经验之谈,对临床极有指导意义。所以要做到活学一定要联系临床实际。(75页)

   到了晚年,我重新认识到《内经》这部书,是中国医学的渊薮,深悔没有用过功夫。不学《内经》而治学,犹如无根之萍。历代医家,特别是宋以后的各家学说,无不渊源于《内经》而又各有发挥,反过头来大大丰富了《内经》,发展了《内经》,《内经》原书中的某些词句,已经不是原来的含义。把它加以整理,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中医之道可谓尽在其中。吾有志于此而未能也。(76页)

翻译
搜索
复制

翻译
搜索
复制





上一篇:姜春华:我认为掌握仲景配伍的规律最为重要
下一篇:刘渡舟:如何学习《伤寒论》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94
发表于 2024-11-16 22: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赞同金老师的观点,《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中流砥柱。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8 17:57 , Processed in 0.19552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