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1651|回复: 1

[综合医书] 《中医各家学说》十三五规划教材(秦玉龙·尚力)

[复制链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23-5-17 12: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GB2312《中医各家学说(十三五规划教材)》秦玉龙(全本)HTM全文检索_繁简互译_字幕.jpg


  书名:《中医各家学说(十三五规划教材)》。

  主编:秦玉龙 尚力。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8月。


  内容简介:

  中医各家学说是高等中医专业教育的一门后期综合性提高课程,通过学习中医的主要学派及历代著名医学专家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使学生们的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得到系统提高。综观我国历代著名医学专家的学医及行医的规律,学习“中医各家学说”是他们共同的“通向名医”之路。

  本教材是在经历了30余年《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的。在总论中不仅论及学派争鸣对中医学发展的贡献,而且更涉及不同学派间的学术渗透、学术交叉及学术融合,其与学术争鸣相辅相成,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中医药学。

  在各论中除了河间学派与易水学派按师承授受的关系进行介绍之外,还提出了《黄帝内经》研究诸家,他们的研究一方面为人们学习《黄帝内经》提供了更为接近古籍原貌的读本,利于医学知识的普及与提高;另一方面使《内经》的理论体系得以明晰,进而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与完善。

  本教材对学派划分的依据是因书存人,由于某些医家的不同著作显现的内容及研究方法等不同,故采取互著别裁的方式,在具体论述中各有偏重。本教材的编写既重视学派争鸣,又强调学术融合,因此对每一医家的介绍不囿于学派学说之一偏,而是在突出其对该学派学术体系所做贡献的基础上,力图全面反映他的医学成就,例如叶桂等著名医家。如此,可使学生更方便地系统学习和掌握这些医家的学术思想,更灵活自如地运用他们的临床经验。

  中医各家学说与中国医学史是完全不同的两门课程。两门课程介绍的各个医家虽然都是历史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诸如学术思想的渊源、师承、发展与演变等)是属科学发展史的内容,但是中医各家学说讲授的重点不是其产生或发展的原因、条件,而是阐述其学术观点和思想,侧重在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上。


GB2312《中医各家学说(十三五规划教材)》秦玉龙(全本)HTM全文检索_繁简互译_字幕.rar (497.26 KB, 下载次数: 3)






上一篇:《伤寒论方医案选》高德(经方研习书系)
下一篇:健身功法《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图文教程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楼主| 发表于 2023-5-17 12: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导航目录:


中医各家学说教材
( 秦玉龙 · 十三五 )


○ 编写说明

上 篇 总 论
第一章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古代医药学的变迁
 第二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
第二章 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
 第二节 中医学术流派的发展
第三章 学派争鸣与学术融合对中医学的贡献

下 篇 各 论
第四章 《黄帝内经》研究诸家
 第一节 概 说
 第二节 校订疏证诸家
   一、校勘研究诸家
   (一)林亿与“新校正”
   (二)胡澍与《素问校义》
   二、注释疏证诸家
   (一)王冰次注《素问》
   (二)吴崑与《内经素问吴注》
   (三)马莳与“发微”
   (四)张志聪与“集注”
 第三节 分类研究诸家
   一、全面性分类研究诸家
   (一)杨上善与《黄帝内经太素》
   (二)张介宾与《类经》
   二、选择性分类研究诸家
   (一)滑寿与《读素问钞》
   (二)李中梓与《内经知要》
   (三)沈又彭与《医经读》
 第四节 专题发挥诸家
   一、秦越人与《难经》——脉学的发挥
   (一)切脉独取寸口,并分寸关尺三部
   (二)以菽法权轻重
   (三)以呼吸定息分脉的阴阳
   二、张仲景与《伤寒论》——伤寒病的发挥
   (一)发明伤寒病的病因
   (二)确立六经辨证论治体系
   三、华佗与《中藏经》——脏腑辨证的发挥
   四、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针灸学的发挥
   五、巢元方与《诸病源候论》——病源证候学的发挥
   (一)全面探讨疾病病源
   (二)深入阐发疾病病机
   (三)系统论述疾病证候
   六、杂病证治的发挥
   (一)刘完素与《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二)骆龙吉与《内经拾遗方论》
   (三)陈无咎与《明教方》
   七、七篇大论与五运六气
第五章 方剂研究诸家
 第一节 经验方的搜集
   一、历代编撰的经验方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隋唐时期
   (三)两宋时期
   二、名亡实存的经验方
   三、现存经验方书述评
   (一)《肘后备急方》
   (二)《小品方》
   (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四)《外台秘要》
   (五)《太平圣惠方》
   (六)《圣济总录》
   (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八)《普济本事方》
   (九)《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十)《严氏济生方》
   (十一)《世医得效方》
   (十二)《普济方》
 第二节 经论方的突起
 第三节 经方与时方之辨
 第四节 近代著名经方家
   一、郑寿全
   二、莫枚士
   三、曹家达
第六章 河间学派
 第一节 概 说
   一、河间学派的崛起
   二、河间学派的主要师承与学术演变
 第二节 刘完素
   一、对五运六气的研究
   (一)对五运六气的认识
   (二)运气学说的运用
   二、亢害承制论
   三、火热论
   (一)火热为病的广泛性
   (二)六气皆能化火说
   (三)五志过极皆为热甚
   (四)火热病的治疗
   四、杂病证治的经验
   (一)泄痢
   (二)消渴
 第三节 张从正
   一、攻邪论
   (一)病由邪生,攻邪已病
   (二)攻邪之法,行汗吐下
   二、血气说
   (一)血气流通,祛邪安正
   (二)血实决之,急刺出血
   三、补益观
   (一)虚者当补,药尽其用
   (二)虚实相间,攻补兼施
   (三)损其偏亢,以求其平
   四、情志疗法
 第四节 朱震亨
   一、阳有余阴不足论
   二、相火论
   (一)相火的含义
   (二)相火的生理
   (三)相火的病理
   三、火热证的辨治
   四、杂病证治经验
   (一)痰证论治
   (二)郁证论治
 第五节 戴思恭
   一、气血盛衰论
   (一)气动作火论
   (二)血难成易亏论
   二、痰饮及郁证的论治
   (一)痰证论治
   (二)郁证论治
 第六节 王 履
   一、亢害承制论
   二、四气所伤论
   三、虚实补泻说
   四、寒温暑病说
 第七节 虞 抟
   一、阴阳气血有余不足论
   二、三焦包络命门辨
 第八节 王 纶
   一、四子大全论
   二、气血痰郁论治经验
   三、发热宜分外感内伤
 第九节 汪 机
   一、营卫论
   二、病用参芪论
 第十节 孙一奎
   一、论命门
   (一)命门之义
   (二)命门的功能
   二、论三焦
   (一)三焦为元气之别使
   (二)三焦有经无形而附膀胱
   (三)三焦配包络属相火
   三、论火
   (一)天人之火各具君相
   (二)火有内外邪正之分
   四、论气
   五、治疗经验
   (一)辨治元气,法从三焦
   (二)重视火热,善用清法
第七章 易水学派
 第一节 概 说
 第二节 张元素
   一、脏腑辨证说
   二、遣药制方论
   (一)对药物的研究
   (二)制方大法
 第三节 李 杲
   一、脾胃论
   (一)脾胃与元气
   (二)脾胃为升降枢纽
   二、内伤论
   (一)病因
   (二)病机
   三、内伤外感病证的鉴别
   (一)辨脉
   (二)辨寒热
   (三)辨手心手背
   (四)辨口鼻
   (五)辨头痛
   (六)辨筋骨四肢
   (七)辨渴
   四、升阳泻火的用药法度
 第四节 王好古
   一、阴证的病因病机
   二、阴证的辨证施治
 第五节 罗天益
   一、阐发李杲脾胃学说
   (一)饮食伤胃
   (二)劳倦伤脾
   二、从三焦论治疾病
   (一)三焦热证辨治
   (二)三焦寒证辨治
   (三)三焦壅滞辨治
 第六节 薛 己
   一、治病求本,重视脾肾
   (一)调补脾胃
   (二)滋养肾命
   二、临床经验
 第七节 赵献可
   一、命门学说
   (一)命门居两肾之间
   (二)命门为一身之主
   (三)命火乃人身至宝
   二、先天水火不足论治
   (一)痰证
   (二)喘证
   (三)消渴
   三、郁证论治
 第八节 张介宾
   一、阳非有余论
   (一)形气之辨
   (二)寒热之辨
   (三)水火之辨
   二、真阴不足论
   (一)真阴之象
   (二)真阴之脏
   (三)真阴之用
   (四)真阴之病
   (五)真阴之治
   三、辨证论治的经验
   (一)诊病施治,纲举目张
   (二)列方八阵,执持圆通
   (三)诸郁证治,各求其属
 第九节 李中梓
   一、先后天根本论
   二、水火阴阳论
   三、化源论
   四、临床经验
   (一)疑似之证的辨治
   (二)治泄九法
第八章 寒温学派
 第一节 伤寒学派
   一、概说
   二、明以前治《伤寒论》诸家
   (一)王熙
   (二)成无己
   (三)朱肱
   (四)许叔微
   (五)郭雍
   三、明以后各流派
   (一)错简重订派
   (二)维护旧论派
   (三)辨证论治派
 第二节 温病学派
   一、概说
   (一)萌芽时期
   (二)温疫说的形成时期
   (三)鼎盛时期
   二、河间绪论为温病学派的先导
   三、温疫学说的形成
   (一)吴有性
   (二)戴天章
   (三)余霖
   四、温病学派的鼎盛时期
   (一)叶桂
   (二)薛雪
   (三)吴瑭
   (四)王士雄
 第三节 寒温并论诸家
   一、概说
   二、寒温并论著名医家
   (一)孙思邈
   (二)韩祗和
   (三)庞安时
   (四)缪希雍
   (五)杨璿
   (六)俞肇源
   (七)雷丰
 第四节 寒温统一的争鸣
第九章 汇通思潮影响下的诸家
 第一节 概 说
 第二节 开始接受西说诸家
   一、汪昂
   二、赵学敏
   (一)尊重科学,融会新知
   (二)守三字诀,登大雅堂
   三、王清任
   (一)崇尚实践,致力解剖
   (二)治病要诀,气血为纲
   (三)中风论治,补气活血
 第三节 持汇通说诸家
   一、唐宗海
   (一)中西医汇通说
   (二)血证论
   二、张锡纯
   (一)衷中参西,融会贯通
   (二)寒温辨治,始异终同
   (三)气失升降,因证补泻
   (四)中风论治,分别虚实
   三、张寿颐
   (一)主张中西合参
   (二)阐述中风证治
 第四节 改进说与科学化的主张
   一、恽树珏
   (一)改进中医,力倡中西医汇通
   (二)阐发《内经》学理
   二、陆彭年
   (一)中医科学化的主张
   (二)中医科学化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 其他著名医家
 第一节 钱 乙
   一、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一)脏腑柔弱,血气未实
   (二)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二、五脏虚实证治
   (一)五脏辨证施治
   (二)发明五脏诊法
   三、处方用药特色
   (一)注重调理脾胃
   (二)用药务求柔润
   (三)精于化裁古方
   (四)服药力求简便
 第二节 陈 言
   一、脉为医门之先
   (一)脉候三因证
   (二)诸脉之纲领
   (三)辨脉识常变
   二、论病三因为纲
   三、依理法识证方
 第三节 陈自明
   一、对妇产科学的贡献
   (一)重视气血
   (二)调摄冲任
   (三)脏腑辨治
   (四)妊娠用药宜忌
   二、外科学的成就
   (一)痈疽的病因病机
   (二)痈疽辨证
   (三)痈疽治疗
   (四)痈疽预后
 第四节 绮 石
   一、虚劳的病因病机
   (一)虚劳病因
   (二)虚劳病机
   二、虚劳证治
   (一)清金保肺
   (二)补脾益气
   (三)补火填精
   三、虚劳防护
   (一)知节
   (二)知防
   (三)二护
   (四)三候
   (五)二守
 第五节 程国彭
   一、总论医门八法
   (一)论汗法
   (二)论和法
   (三)论下法
   (四)论消法
   (五)论吐法
   (六)论清法
   (七)论温法
   (八)论补法
   二、临床证治心得
   (一)内科宜辨外感内伤
   (二)妇科当重经带胎产
 第六节 王泰林
   一、肝病证治经验
   (一)肝气证治
   (二)肝风证治
   (三)肝火证治
   (四)肝寒肝虚等证治
   二、方剂学的成就
   (一)编撰方歌
   (二)处方灵巧
 第七节 吴师机
   一、外治法的源流
   二、阐发外治理论
   (一)外治机理
   (二)制方遣药
   三、外治法的运用
   (一)上焦之病
   (二)中焦之病
   (三)下焦之病
附:文中引述部分方剂备检
 河间学派·刘完素
 河间学派·孙一奎
 易水学派·李杲
 易水学派·王好古
 易水学派·罗天益
 易水学派·薛己
 易水学派·赵献可
 易水学派·张介宾
 寒温学派·伤寒学派·张璐
 寒温学派·温病学派·吴有性
 寒温学派·温病学派·余霖
 寒温学派·温病学派·王士雄
 寒温学派·寒温并论医家·孙思邈
 寒温学派·寒温并论医家·庞安时
 寒温学派·寒温并论医家·缪希雍
 其他著名医家·钱乙
 其他著名医家·陈自明
 其他著名医家·绮石
附:主要参考书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3:40 , Processed in 0.06543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