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来收集感冒治疗的资料,发现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可谓众说纷纭,令人眩惑。
麻附辛汤在《伤寒论》中只有一条,即“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近代以来,麻附辛的应用范围大拓展,似不仅限于少阴病了。
麻黄附子细辛汤算得上是个神方。日本汉方中治疗日常感冒大概有两个最常用的方剂,一个是葛根汤,一个就是麻附辛。葛根汤大略是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成为所谓风寒感冒(表阳证)的通治方比较好理解。麻附辛就是适用于表阴证的感冒。日本汉方家多认为,一般小孩、老人、产妇等体弱的人外感发热(即一般说的阳虚感冒),麻黄附子细辛汤是首选方。
一般认为外感用麻附辛的指征,就是少阴病的提纲证“但欲寐”“脉细微”(或脉沉),就是阴证明显的感冒。但也有人认为麻附辛是太阳少阴两感的方剂,因为“反发热”。这个"反发热"大概是肌肤温度较高。阴证所谓的无热恶寒,其实不可能真无热,阴证若表现为恶寒时,测量体温应都会有高于正常体温的发烧现象,否则患者就不会有恶寒的感觉。我个人理解,典型的外感阳证大概是相对发热明显,而外感阴证大概是相对恶寒厉害(低热,人体应激抵抗力衰弱)。 因为“反发热”,麻附辛汤应是是非典型的但却是常见的阴证外感的治疗方,病人的体温可以是比较高的。
对于精神极度萎靡欲睡的感冒病人,当然容易判断为阴证,但一般人感冒发烧很少达到这种精神萎靡的程度。所以有人疑惑:感冒发烧(较严重)的人不都没精神欲卧么?这确实是常见现象,那怎么辨证?有人回答说“但欲寐”应该是“但欲寐而不能寐”。真是这样吗?胡必江也说“困倦思睡,但又入睡困难”是麻附辛证的经典重现。
麻附辛一般认为对咽痛型、暴哑型感冒尤佳。但咽喉痛一般也认为是典型热象,如何区分咽痛的寒热?泰和徐国彬的经验是咽痛而口水多的可用麻附辛。
麻附辛常用于治疗外感少阴头痛。苏方达顽固性剧烈头痛的高效验方就是麻附辛加味。山本岩先生说麻附辛是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特效药,已取得数千例的经验。又见绞尽脑汁网友说:“我们所接触的头痛里,百分之九十都是鼻窦炎引起的。”那么所谓少阴头痛会不会是鼻炎反应?但也有一种观点:少阴无头痛。那么所谓少阴头痛是怎么回事?太阳少阴两感的阳症吗?
麻附辛证一般认为脉细微(脉沉)。但网友生姜干姜说(大意):“其人不虚,感觉从里冷到外,阵阵畏寒。无论脉是浮是沉,麻黄附子细辛汤大多一剂就能好,不要见脉浮就不敢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信不信大可一试,事实胜于雄辨!”。若真如此,脉沉也算不上麻附辛的用方指征了。
一般人使用麻附辛,大概多认为阴证明显才适用。但余国俊先生《谈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几种思维方法》中说(大意),几十年前成都有位老中医看病,无论男女老幼,亦无论所患何病,开手便是麻黄附子细辛汤,经年累月如此开方,竟也门庭若市,颇具医名。其处方原则大意,凡舌质不现明显热象者,便一律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可见麻附辛汤证从阴证明显到热象不明显,都有医家使用,这个范围也太宽泛了,确实可以这样用此方吗?而其药物却都是猛药之类,难免让人无所适从。
还是不很明白麻附辛汤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