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162|回复: 8

[其他] 请教:经方派或经方学派是谁最早这么称呼并论说的?

[复制链接]

209

主题

7141

积分

414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41
发表于 2011-4-7 11: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937年曹颖甫之《经方实验录》后,近期热起来应该是80年代开始的。80、90年代,以“经方”为书名的不多,影响大的大概有1982年出版的赵明锐《经方发挥》、1994年出版的胡希恕的《经方传真 》,大热当在2005年之后。

   是不是1987年刘渡舟说胡希恕为“经方学派的大师”才开始这么叫的(见《经方传真.刘序》)?经方的说法古典一直就有,过去也叫“古方”“仲景方”,但过去没有“经方派”的称法,“经方派”或“经方学派”的叫法应该是很近期的事。




上一篇:救命药或成慢性毒药
下一篇:卫生部辟谣:所谓阴性艾滋病是恐艾症状

77

主题

2144

积分

1643 小时

在线时间

超级版主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Rank: 8Rank: 8

积分
2144
发表于 2011-4-7 14: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中,任应秋在《中医各家学说参考资料》中有医经学派、经方学派的说法。
雪过黄连淡,风来厚朴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141

积分

414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41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22: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各家学说参考资料(全两册、16开油印)》

书籍作者:北京中医学院师资班
图书出版社:北京中医学院师资班
图书标签:中医 北京 16开 油印 参考资料
出版时间:1981-06 印刷时间:1981-06-01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81年的,设法找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141

积分

414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41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22: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册

第三章 确实是 经方学派

第六章 还有 伤寒学派   

两者并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141

积分

414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41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22: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没有比任应秋1981年更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3429

积分

622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道无术不行

Rank: 8Rank: 8

积分
3429
发表于 2011-4-8 11: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论任应秋先生,准确地说并非在1981年提出。
最早对中医学进行流派划分的当属谢利恒《中国医学源流论》,提出中国医学有刘河间学派、李东垣学派、张景岳学派、薛立斋学派、赵献可学派、李士材学派等。
1956年《中医各家学说》这门学科成立,但对学派、学说的划分标准至今未有定论。:

一版教材仅涉及39位医家;
二版教材在总论中“各家学说的源流、演变和分析”章节以串讲的方式提及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伤寒学派、温热学派四大学派。
三版(80年出版)教材开始,提出医经、经方、河间、易水、伤寒、汇通、温病七大学派。四版沿袭这种提法。
五版进行调整,舍弃医经、经方、汇通四家,增攻邪、丹溪、温补三派……
(目前秦玉龙主编《中医各家学说》创新教材仍提倡经方学派和医经学派)


但是任应秋先生所指的经方学派,是承袭《艺文志》医经与经方相对应的的提法,认为《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及近代曹颖甫、莫枚士均属经方之传承。

以上学术纷纭变迁,不置评论。

但是对经方派源头的循名责实,个人认为当逆流而上往清代找起。
我们目前(至少我自己)理解的经方派,接近于黄煌老师在《中医临床流派》中提出的“辨证伤寒派”:
“辨证伤寒派是倡导在
内伤杂病
的治疗中遵循《伤寒论》理法的一个流派。它的出现与清初《伤寒论》的研究有关。清初,我国的《伤寒论》研究开始摆脱宋金伤寒学的束缚,不再把《伤寒论》看作治疗外感杂病的专著,而注重开掘其中的辨证论治体系,认为《伤寒论》是各科临证的典范,六经辨证同样适用于内伤杂病。许多医家一方面对《伤寒论》作理论上的探讨,一方面将六经辨证运用于杂病证治,从而形成了不同与易水内伤派、丹溪杂病派的临床特色。代表人物有明末医家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清代医家舒驰远《六经定法》,程应旄《伤寒论后条辨》,柯运伯《伤寒来苏集》,余听鸿《伤寒论翼注》、《诊余集》”(《中医临床流派》p174)


另外,据我所知,以“经方”命名的著作,除去汉唐时期亡佚的《经方小品》,就只有清代莫枚士的《经方例释》(关于这本书,大华师兄曾有一篇非常精彩的书评《直解经方第一家》)


仅供参考
命悬指下争功险,药到肠中补过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141

积分

414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41
 楼主| 发表于 2011-4-8 23: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小品》正名大概是《经方短剧》——我正对“短剧”一词迷惑,含义大概和“小品”近似。

“经方十一家”之后的东汉初与郭玉齐名的李助就有《经方颂说》,我对“颂说”一词也迷惑,感觉似乎有点佛教的意味。

莫枚士《经方例释》成书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之前还有《经方合济》 。

《经方合济》又名《良方辑要》不著撰者。成书于清光绪九年(1883)。又名《经方合济》。本书所载疾病涉及内、外、妇、儿、眼各科及急救等计一百七十二种,列方二百七十七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141

积分

414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41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0: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归结并命名,作为一个医学流派论说,应该是开始于任应秋先生。尽管他所说的“经方派”含义与今天多数人所说的“经方派”含义稍有不同,今天多数人所说的“经方派”含义包括了他所说的“经验方”和“经论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73

积分

37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73
发表于 2011-4-11 21: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说“小品方”又称“经方小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7:42 , Processed in 0.20731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