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1-25 20: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声明一下,本人师从黄元御,古今以来若非先师的医学理论透彻清晰,郑饮安书精浅看过.
四肢与后背最体现人的阳气盛衰,背为阳,四肢为诸阳之末,睡觉时后背感觉有凉意袭来,此乃寒湿甚重,阳气衰微,
木愈郁愈泄,阳生风动,夜半阳生,水寒土湿,脾陷木郁,则风动而行疏泄之性,故夜尿频少.
水之消化,较难于谷,阳衰土湿,脾阳陷败,不能蒸水化气,则水谷混合,下趋二肠,而为泄利。泄利之家,肝脾下陷,则肺胃必上逆。胃逆不能降摄甲木,肺逆不能收敛相火,相火上炎, 多生上热。中气盘郁结塞,则生胀满,其一切诸证,皆缘土败而木贼也。
两种方案供参考,因考虑有腹泄,遂改方,但仍以理中为主,温养脾肾:
人参6 甘草6 白术9 干姜9 茯苓9肉蔻3,煨,研 桂枝9
大便寒滑不收,小便热涩不利,加石脂以固大肠,粳米以通水道。无症可不加。
此方可抓三贴,若服一两剂后不解,则改乌梅丸方.
泄利之原,率因脾肾寒湿,法宜浊燥。间有木郁而生风热者,投以温燥,泄利愈加。然
乙木虽为风热,而己土则是湿寒,宜清润其肝而温燥其脾。仲景乌梅丸方,连、柏清上而并以姜、附温下,治蛔厥而兼久利,最善之方。
古今以来诸多大家皆以乌梅丸治蛔,认知之浅,不知此为治泄奇方,真是埋没了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