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9870|回复: 25

脉弦细

[复制链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07-11-27 20: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常见到一些病案有脉弦细、脉弦细弱,出现这种脉意味什么,临床如何切得此脉。我有些迷茫,直说就是一点都搞不清。

   弦细,王叔和云:“弦脉,如张弓弦。”同父曰:“从中直过,挺然指下”。李世才说:“细脉,微脉则模糊观见,细比微稍大”。综上诸说,既然细比微稍大,怎会“如张弓弦”“挺然指下”呢,有不通之疑。

   (本问曾在明医论坛发表,因有人搅局,不了了之,今重提,共析之。)




上一篇:[推荐]察色觀相決生死 (古醫書籍摘選)
下一篇:[推荐]脉诊学的宝藏

23

主题

819

积分

1069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19
发表于 2007-11-27 23: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脉管之纵向紧张力,过强曰弦,过弱曰弱;
脉管的宽度(直径),宽者曰大,窄者曰细,细且无力(虚)曰微;

故,弦、弱不可并见,有人描述“脉弦细弱”,亦常见,意同“脉弦细无力”,即此“弱”当指虚。

出现这种现象,乃是脉象至今不规范之故。

此种说法乃参照胡希恕先生之见,吾甚膺服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78

积分

53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78
发表于 2007-11-29 19: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还常见有“脉濡滑、脉弦濡”之类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7-11-29 22: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摸一摸古琴的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93

积分

68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93
发表于 2007-12-2 18: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弦脉是长而笔直的,像张开的弓弦一样紧张.而濡脉是浮细软的.
这不矛盾吗?不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5
发表于 2007-12-11 16: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弦为脉来有张力、有硬度!
细为脉体细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1-18 11: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身有病,我的脉就是弦细脉。真应该给你摸一摸。这么给你解释:
  弦:是紧张、呆板、机械、僵硬、是无望的歇斯底里。
  细:是林黛玉般的弱不禁风、是弱者低浅的呻吟、是诗人的浅吟低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1-18 11: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身有病,我的脉就是弦细脉。真应该给你摸一摸。这么给你解释:
  弦:是紧张、呆板、机械、僵硬、是无望的歇斯底里。
  细:是林黛玉般的弱不禁风、是弱者低浅的呻吟、是诗人的浅吟低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29

积分

10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29
发表于 2008-1-18 13: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体会脉,个人认为要从"象"去体会,不要死硬在脉名和定义上下功夫,三部脉浮中沉可能得出来的脉象皆不一,加上各人功力不同,摸脉的方法不一,得出来的脉象就各异,并不能够用一个脉名可以描述得清楚了,因此就出现了兼脉,但两脉名之兼有时也说不清楚这样的脉象,就出来了三者,甚则有时出现矛盾的写法,这个看似矛盾,但也是有可能出现的,两手脉,浮中沉产生出的脉象有时手感觉出来的象就不一样.中医的脉象和西医的标准不相同,中医把脉强调的是"象".这样说来脉象就没有标准了,就是应该没有标准,如果什么都标准了,那就失去灵活性了.
多学医便知医可行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89

积分

23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89
QQ
发表于 2008-2-12 10: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真光荣于2008-01-18 11:47发表的  :
我自身有病,我的脉就是弦细脉。真应该给你摸一摸。这么给你解释:
  弦:是紧张、呆板、机械、僵硬、是无望的歇斯底里。
  细:是林黛玉般的弱不禁风、是弱者低浅的呻吟、是诗人的浅吟低唱

同感,在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积分

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2-13 18: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脉理玄微,心中易了,指下难明。全在临症多多揣摩,日久自得其要。想三日两早而通是不可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29

积分

2万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829
发表于 2008-2-24 10: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有三个从医的人给一个病人彻脉,三个彻出的脉象都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2-28 12: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zheng 其实你应好好向天路先生学习,尤其是务实的临床。
欢迎光临清阳客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3: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快三年了,还是没有个所以然,分开解释初学者也会,问题是它是一体的。学习圣求子先生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0-8-6 07: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48条“脉细者,此为阳微结”,“脉沉,亦在里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把此条中论述阳微结的脉象联系起来,脉细,脉沉,脉沉紧,就可以明确,此条中阳微结的脉象是脉沉细紧。脉沉细紧,也可以说是脉沉弦细。
脉弦与脉紧,应是指脉搏的紧张力。紧脉比弦脉搏指应更有力,这一点,细读《伤寒论》各条有关脉弦与脉紧的条文,自可明确,在此仅举一条为证,不再一一例举:“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但是,有时候脉象介于弦与紧之间,脉弦与脉紧不易明确。仲景就把弦与紧并列,如: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宜温药下之,以大黄附子汤。”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
但是弦与紧都是指脉搏的紧张力,这点是明确的。脉细,是指脉搏的幅度即搏动的宽度,这点也是明确的。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从脉弦细,可以看出,王叔和论脉与张仲景论脉,还是有不同之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16: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参与答疑。下面谈谈我的看法。不一定对。 先生说“此条中阳微结的脉象是脉沉细紧。脉沉细紧,也可以说是脉沉弦细。”很多脉学专著都介绍沉脉基本特征之一是“重手按至筋骨之上而切之”弦脉的基本特征是“如张弓弦”“挺然指下”。如果将“脉沉细紧”等同“脉沉弦细”似乎还有疑。有医家对脉紧有另一说法“紧之一脉,古今方书不得其要领,皆为与弦相似。予家君尝曰:素问,仲景所谓紧脉必不同诸家之所说,盖紧者,不散也,------”。仲景集由先贤叔和收集整理功不可没,大论有多少注家之言怕是谁也不清楚,只是根据文字 语气 写作手法而推之。因此区分仲景叔和论脉很难。

    我个人倾向脉紧当“不散”解较妥当。如“寸口脉弦而紧”既然紧比弦更深一步,直接曰“紧”就是了,何必添足。

   我们在来看细脉,细脉有著述讲“细脉者,当以今日小脉当之。”“细一云小”“细之义,小也,微脉则模糊而难见,细脉则明显而易见,故细比微稍稍为大也”既然既然细比微稍大,怎会如张弓弦挺然指下呢。在实际操作中细脉的感受是轻微而明显,弦则明晰而果断,一字之差,意义不同。

   这下真是有点糊涂了,不知是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16: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字号太大了,编辑了好几次都这样,只好先行向李国栋先生表示歉意,等查清原因即恢复通常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0-8-6 17: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经常输入的字显示很大,每次都要重新修改变小。

细脉没有弦的含义,弦脉没有细的含义,所以才有了脉弦细。
“男子脉虚沉弦,”
“下利,脉沉弦者,”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此3条论弦脉,显然,“男子脉虚沉弦”,与“下利,脉沉弦者”和“悬饮内痛”之沉而弦之“弦”相比,前一个弦较虚,后两个弦较实,同样是弦脉,而其弦张的力度是不一样的。
“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中风,脉浮紧、”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
此3条论紧脉,显然,“脉阴阳俱紧”,与“太阳中风,脉浮紧”和“脉浮而紧,…发热汗出”之“紧”相比,前一个紧最实,后两个紧次之,同样是紧脉,而其紧张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弦脉与紧脉之张力各自都有不同,因此才有了临床上有时弦脉与紧脉难分,也因此才有了弦脉与紧脉并列。如: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20: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没办法,无论点什么字号,没有一点改变。

  “细脉没有弦的含义,弦脉没有细的含义,所以才有了脉弦细。”没理解其中含义,单从字面是否可这么理解,如果细脉没有洪大的含义,就可以有脉细洪大,或因浮脉没有沉的含义就可出现脉沉浮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0-8-6 21: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脉的定义已经确定细了,怎么能用“细”来修饰“洪大”呢?弦脉意为“如按弓弦”,弓有大弓小弓,弦有粗弦细弦,弦脉之义,重在弦张,弦脉比紧脉细,但是弦脉不是以“细”为定义,而是以“张如弓弦”为定义。
我的认识不一定正确。你以自己的体会为准。至于脉沉浮,我没有见过,伤寒论上也没有论述“沉浮脉”,所以这个问题我没有考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21: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正因为有疑义才讨论,谁说的都不一定要十分的正确,你说一点,我说一点,他说一点,把大家的智慧筛选,找出相近的答案就是收获。赞赏先生的风格,知道就畅所欲言,不知的直截了当。谢谢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22: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我对《伤寒论》脉论的理解。个人见识,多谬误,当闲聊。

    仲景论脉,可分为两形,一:状脉,二:势脉 。
    状脉中有分经.纬.反宣三项。
    浮.沉.迟.数.弱.弦.细.微.疾.促.洪.大为状脉。
    浮为三阳的经脉,沉为三阴的经脉。
    迟.数.弱.弦.细.微为三阴三阳[沉.浮]的纬脉。
    疾.促反应表里,洪.大宣示内外。
    缓.紧.滑.涩通称为势脉,这四种动势以病变不同常与经或纬脉交织出现,以示病程的转化。
    缓,紧是标志着病邪[邪指刺激机体生理活动改变的动因]侵入力量的大小的两个脉象,通常初病时脉现缓,可知病邪力量尚微或未发展。病向愈,脉亦转缓。紧脉是病在发展中出现的脉象,发展趋向呈两面性。
    滑,涩是机体抗病力强弱的两个脉势,出现涩脉精力[能量]以经枯槁,机体所储能量已近耗尽,即所谓“虚证”病现危境。滑脉则向征抗病力尚强,病邪亦不弱,惟机体的代谢产物堵塞机体代谢过程通道,即所谓“实证”。伤寒高峰期大热大实证常有此脉。
    诊断上以脉对证,以辩病位,如浮脉,病在表或向表。沉脉,病应在里或向里。再看之纬脉是迟是数.弱.弦.细.是微。反宣虽分四形,而实际上洪与大分不开,疾与促又颇近似,
    无论何种疾病,没有两个经脉或两个纬脉也没有两个势脉同时并现于一个病体。[伤寒论]中多是一经一纬,凡浮就不会沉,迟则不能数,如:浮缓,浮紧,滑疾,沉紧,微涩,不是一经一势,即是一状一势,一纬一势的交叉显示疾病过程,阶段,形势。有必要了解的是白虎汤证“脉洪大”不是二脉同出,更不能视为同项并现之例,还有微细,微弱同是。洪作大,疾作促,亦无大差。或行文之便洪与大可视同一脉,洪:脉来大而鼓,洪与大相类。医家都熟之。但论中之微数,细数就值得分析了,还有弦细,王叔和云:“弦脉,如张弓弦”同父曰:“从中直过,挺然指下”。李世才说:“细脉,微脉则模糊观见,细比微稍大”。综上诸说,既然细比微稍大,怎会“如张弓弦”“挺然指下”呢,有不通之疑。论中有只举一脉的如滑脉,涩脉,促脉,浮脉,结脉,代脉。或为简称不一而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22: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书以《皇汉医学丛书》为主日本医家川越氏之论述等其他医家论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30

积分

39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30
发表于 2010-8-6 23: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0

积分

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0-8-9 01: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好理解啊, 唉, 想的复杂了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0

积分

18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4-1 22: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jingran竟然还有这样一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14:13 , Processed in 0.207454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