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7964|回复: 10

[药证] 张仲景药证札记(修订 66味)之三(完)

[复制链接]

84

主题

1977

积分

23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977
QQ
发表于 2015-6-26 11: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六、祛饮化痰药
39. 半夏
半夏,味辛,温,有毒。降逆性化饮祛痰药。
【药证要点】主治呕而不渴者,兼治咽痛、失音、咽喉异物感、咳喘、心下悸等。
【药证释要】呕有恶心、干呕、喜呕、胃反之分,均为半夏主治,但患者大多不渴。所谓不渴,为口腔无明显干燥感,也没有明显的口渴感,甚至经常泛吐清稀的唾液或胃内有水液,其舌面也可见湿润的黏腻舌苔。凡经常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之咽痛、失音、咽喉异物感、咳喘、心下悸等,均可使用半夏。其中咽喉异物感最有特点。“妇人咽中如有炙脔”,这是对咽喉异物感的形象描述。此外,胸闷、压迫感、堵塞感、痰黏感等,也可归于咽喉异物感。咽喉异物感常常导致恶心呕吐。这成为使用半夏的重要特征。
从半夏主治及兼治的病症来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感觉异常样症状。半夏的主治的呕吐,本是一种异常的反射。半夏厚朴汤主治的咽中如有炙脔,实无炙脔,纯属一种感觉异常。此外,麻木感、冷感、热感、堵塞感、重压感、痛感、痒感、悸动感、失去平衡感、恐怖感、音响感。由感觉异常导致的异常反射和行为,如恶心、呕吐、食欲异常、性欲异常、语言异常、睡眠异常、情感异常等,都有使用半夏的可能。二是咽喉部症状。恶心、呕吐、咽痛、失音、咽中如有炙脔等,均为咽喉部的症状。在精神紧张、抑郁、焦虑、恐惧时,以上症状极易出现。
半夏与甘草均治咽痛,但甘草所治的咽痛以红肿干痛为主,而半夏所治半夏咽痛,咽喉常有异物感或黏痰、多恶心。半夏与干姜均治不渴而呕吐,舌苔多腻,但两者主治有上下之别,半夏主治以咽喉部异物感,胸部的重压感为主,而干姜主治以呕吐涎水、腹泻呈水样便为主。半夏与生姜均能止呕,但生姜长于发散,用于外感风寒之呕吐,既治呕吐又发汗解表,而半夏长于降逆散结,胃之瘫缓而痞满壅塞者多用。
【体征特点】半夏体质。营养状况较好,目睛大而明亮,有光彩,肤色滋润油腻,或黄暗,或有浮肿貌,但缺乏正常的光泽。形体中等,肥胖者居多。主诉较多而怪异,表情丰富,情绪化倾向,多疑,经常反复询问。易于精神紧张,眼神飘忽不定,情感丰富而起伏较大。易于出现恶心感、咽喉异物感、黏痰等。舌象多数正常,或舌苔偏厚,或干腻,或滑苔黏腻,或舌边有两条由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或有齿痕舌。脉象大多正常,或滑利。
【配伍举例】恶心呕吐而不渴者,半夏配生姜或干姜;恶心呕吐而眩悸者,配茯苓;胸闷胸痛者,配栝楼实;腹大痛而呕吐者,配附子;咳喘而呕者,配麻黄;腹满而呕或咽中异物感者,配厚朴生姜;呕吐或噫气不止,心下痞硬者,配人参;咳逆呕恶而虚羸少气者,配麦冬人参甘草。
【用法用量】入煎剂,1030克。张仲景用半夏有两个剂量段,大量(2升)主治呕吐不止,小量(半升)主治咳喘、失音、心悸、恶心等,或配麦冬。现代有人则认为小量(15克左右)止呕,中量(2030克)催眠,大量(40克)止痛。黄煌教授最多用过60克,治疗偏头痛,未见不良反应。需要指出,张仲景当年使用的是生半夏,与当今用的经姜矾等反复炮制的制半夏不同,两者的用量和用法可能也有一定的差异。
【药理研究】具有一定的镇咳、抑制腺体分泌、止吐、抗早孕、抗癌等作用。
【注意事项】患者有严重的口渴感,或者舌面干燥无津,虽然有呕吐,也不宜使用半夏。生半夏服用过量会引起中毒,表现为口腔及咽喉粘膜有烧灼和麻辣感,胃中不适,恶心等,胸前压迫感、甚至会引起窒息和四肢麻木。
40. 厚朴
厚朴,味苦,温。温中化饮、理气消胀、止咳药。
【药证要点】主治腹满、胸满,兼治咳喘、便秘。
【药证释要】腹满,即自觉腹部胀气,按之有抵抗感,如按压橡胶气枕的感觉差不多,叩之有鼓声。胸满,即胸膈间有一种气塞满闷感。胸满多伴咳喘。临床上胸满与腹满难以截然划分,两者常常同时出现。咳喘者常常腹胀而大便不通,腹胀饮食不化者又常常诱发咳喘,而导致胸满。
【体征特点】舌苔厚、脉实而滑;嗳气或放屁以后,常常觉得腹胀、胸满要轻松一些;或咽喉异物感,或喉中痰鸣。
【配伍举例】胸腹满痛者,厚朴配枳实;咳喘而腹满而便秘者,配杏仁;胸腹满痛而便秘者,配枳实大黄;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配枳实栀子;腹满而或咳、或呕、或咽喉不利者,配半夏生姜。
【用法用量】入煎剂,1030克。厚朴大剂量用于治疗腹满,张仲景常用至半斤。如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中人参与厚朴的比例为1∶8,如以一两为3克计算,则厚朴的剂量应达24克为宜。而小剂量则用于治疗胸满、咽喉不利,量仅24两,方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本品一般生用,如用姜制厚朴,则其温中作用较胜,而且可减少对咽喉的刺激性。
【药理研究】厚朴对痢疾杆菌和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使运动神经末稍麻痹而引起全身驰缓性运动麻痹的现象,故可缓解肌肉强直。
【注意事项】里虚寒见咳喘而大便溏薄,冷汗淋漓,头晕眼花、心悸脐跳、脉虚无力者,不能使用厚朴。厚朴能破气而碍胎,孕妇应慎用。
41. 橘皮
橘皮,味辛,温。宽中下气,除满增食,止咳降逆药。
【药证要点】胸腹胀满,呕吐呃逆,咳嗽痰多。
【药证释要】胸腹胀满或疼痛,往往发无定处,时轻时重,并与情绪有一定关系,还可伴有时叹息、常嗳气、多放屁等症状。食滞或痰湿内停、寒凝或热郁、胃气虚弱等都能引起胃气上逆而发生呕吐或呃逆,橘皮对这些呕吐呃逆病证都能使用。橘皮是一味治疗湿痰的要药,对于各种急、慢性咳嗽病证,或伴有痰多色白、胸闷者,都有治疗作用。胡希恕先生对橘皮药性认识独到,先生说:哕(呃逆),古人认为由胃虚而起,橘皮竹茹汤主之,方中橘皮二升治之,可见橘皮非后世所说强力破气,不敢大量使用。临床上遇到心下逆满、打嗝,而非旋覆代赭汤证者,大多属橘皮汤证,其中橘皮必须多用,临证常常用至30克,病人服后觉得舒畅,并不破气。
【体征特点】时叹息,常放屁;苔白腻,痰多白。
【配伍举例】干呕,食欲不振者,橘皮配生姜;胸闷气塞、短气者,配枳实生姜;胃虚呃逆、呕吐、嗳气、咳逆者,配竹茹生姜半夏人参。
【用法用量】入煎剂,1590克。
【药理研究】对胃肠有温和刺激、可促进消化液分泌、排除肠道内的积气和轻度的祛痰、平喘、抗炎、抗溃疡、利胆、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注意事项】本品性偏温,阴虚内热、燥咳、咯血、吐血者慎用。
42. 枳实
枳实,味苦,寒。理气散结药。
【药证要点】主治胸腹痞满而痛且大便不通者。
【药证释要】痞是不适感,满为胀满,所谓胸腹痞满即患者感觉胸腹部胀闷、疼痛、堵塞不通。其胀闷疼痛多无固定部位,胸胁疼痛时,可表现为走窜疼痛,而腹痛又多伴腹内攻窜发胀,或腹内咕噜作响,或腹部局郁鼓起无定处、时起时消。这类疼痛发胀每与患者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即当患者情绪不好,如生、低沉、愤怒时,其胀痛会明显加重,而在情绪较好时,其症状就会明显减轻。其人多大便干燥难解,或数日一行,所谓“腹大满不通”“脾约”,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同。
枳实治心下痞满,类似柴胡证之胸胁苦满,但较之为强;枳实与厚朴均能治胸腹满,但厚朴除胀满,枳实除坚满;厚朴除满而不治痛,枳实除满且治痛。枳实芍药均治腹痛,但芍药是解急痛,痛呈阵发性;枳实除结痛,痛呈持续充实性,故芍药多配甘草,而枳实多配厚朴、大黄。
【体征特点】医者用手按压患者剑突以下部位,可以明显地感到腹壁肌肉坚硬有抵抗感,患者可诉说按压后上腹部有不适感或疼痛感。这就是张仲景所谓的“心下坚”“心下硬”。
【配伍举例】腹痛大便硬者,枳实配芍药;烦热而胸腹痛者,配栀子;腹胀食不下,腹中有水声者,配白术;胸闷痛而大便秘结者,配薤白栝楼实;胸腹满痛而便秘者,配厚朴大黄。
【用法用量】入煎剂,615克。但如用于治疗胃肠、子宫脱垂,用量可增至2030克。如用作散剂,每次用23克。
【药理研究】枳实、枳壳煎剂能增强胃肠节律性的蠕动,一方面有利于肠内气体及粪便的排除,则“行气”;另一方面对治疗小肠疝气和脱肛也有一定作用。对子宫有显著的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有力,肌张力增强,故可用于治疗子宫脱垂。
【注意事项】古今枳实同名而异物,仲景所用枳实,即今之枳壳。按照目前临床的习惯用法,大便秘结者用枳实,腹胀者用枳壳。凡胃气虚弱者,枳实枳壳当慎用。
43. 桔梗
桔梗,苦辛,微温。排脓利咽宽胸药。
【药证要点】主治咽痛、咽干或咳者。
【药证释要】其咽痛常为干痛,可伴声音嘶哑;其咳不伴喘,常为干咳,或为浊痰如脓,患者有诉说胸闷胸痛者。桔梗还可治吐痰如脓腥臭。胡希恕先生认为:桔梗汤用治肺痈,然肺痈用桔梗,不只为排脓,并亦治胸胁痛,临床于肝炎患者,诉肝区痛剧则常于适方加桔梗,确有效验。《神农本草经》说桔梗“治胸胁痛如刀刺”可信。
桔梗不可大量使用,过量会引起恶心或呕吐。从配伍上看,桔梗汤中甘草桔梗的用量比例为21,推测甘草大于桔梗可能有缓解桔梗对咽喉及消化道黏膜的刺激。排脓汤中桔梗与甘草之比虽为32,但方中配伍的生姜大枣,同样可以缓和桔梗的刺激。从服法上,桔梗汤与排脓汤两方都以3升煮取1升,1日分两次服用,每次仅服5合。其服用量也小于每日3次、每次1升的张仲景常规量。可以认为,是桔梗的强烈刺激性决定了本方服药量和服药次数。
【体征特点】胸胁痛,痰粘稠,口不渴,苔多腻
【配伍举例】咽痛及咳吐脓痰者,桔梗配甘草;胸闷痛而痰黏难咯、咳喘者,配枳实芍药。
【用法用量】入煎剂,310克。用于肺痈排脓时,用量可酌加,但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灼痛肿胀,流涎,呕吐,恶心,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可以发生痉挛、昏迷、呼吸困难等。吴传铎先生用桔梗汤治肺脓肿,桔梗用至60克,生甘草30克,排脓效果显著,服药后仅咳嗽增剧,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药理研究】有明显的镇咳、祛痰、降血糖、抗溃疡、抗炎等作用。
【注意事项】本品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所以对胃出血、胃溃疡患者应慎用或不用。
44. 葶苈子
葶苈子,味辛,寒。逐痰利饮、清热消积药。
【药证要点】主治咳喘而胸腹胀满、鼻塞青涕出、一身面目浮肿者。
【药证释要】麻黄也治咳喘而水肿,但无胸腹胀满,大黄厚朴能治胸腹胀满,但不能治一身面目浮肿,既治咳喘,又治胸腹胀满,还治面目消肿者,非葶苈子不可。葶苈子证与杏仁证相近,但显然葶苈子证的咳喘、胸满、水肿等程度要严重得多。王占玺先生用以治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肺心水肿,属于邪实者,均有较好效果。《千金翼方》说葶苈子治“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另外,云南的来春茂老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也喜用桂枝汤加葶苈子和蝉蜕,提示葶苈子证可能与过敏性疾病有关。
【体征特点】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配伍举例】咳喘而胸腹胀满、鼻塞、一身面目水肿者,葶苈子配大枣。咳喘而胸腹胀满,大便不通者,葶苈子配大黄。
【用法用量】入煎剂,515克;研末服,每次服用36克。葶苈子有苦、甜之分,苦葶苈的下泄作用较强,甜葶苈下泄作用较缓,不易损伤胃气。
【药理研究】具有强心利尿等作用,可用治心源性水肿。
【注意事项】葶苈子为攻邪药,虚性咳喘和水肿不宜使用。
45. 茯苓
茯苓,味甘,平。利饮祛湿、祛胃内停水、安神药。
【药证要点】主治眩悸、口渴而小便不利者。
【药证释要】眩,其义有二,一为眩晕,指患者出现旋转感、上下或左右晃动感、倾斜感、地动感、如坐舟中感等,多伴有恶心呕吐;一为幻觉,因眩古时候又读作“huan”,通“幻”,所以目眩还有视物怪异感、恐怖感、恍惚感等,多伴有惊悸、多噩梦等。悸,指跳动,如心慌、心悸、脐腹动悸、肌肉跳动等。眩悸者,常常伴有心神不安、多梦易惊、恍惚健忘等精神神经症状。茯苓尚治口渴及小便不利。其渴感并不严重,唯口内少津而思饮,虽饮而不多,多饮则觉得胸腹胀满而短气。或口渴与呕吐并见。所谓小便不利,即小便的量、排尿次数等发生异常,如小便量少,尿次减少或小便不畅,出现尿痛、尿急等症状,并可伴有水肿。小便次数不多且量少,同时大便多溏薄或发水样,或虽便秘而先干后溏。患者常见水肿,或水肿貌。
茯苓与白术证颇多相似之处,故仲景使用茯苓多与白术同用。所不同之处是:白术重在治渴,茯苓重在治悸,故前人称白术能健脾生津,而茯苓能安神利水;腹满者用茯苓而不用白术,关节肿痛用白术而少用茯苓,故茯苓能治水饮停心下,白术能治水气在肌表。
【体征特点】体型不论胖瘦,其人舌体多胖大,边有齿痕,舌面较湿润,黄煌教授称之为“茯苓舌”。胖人舌体大,固然多茯苓证,瘦人见舌体胖大者,茯苓证更多。舌有齿痕,舌体胖大有水肿、腹泻者多为五苓散证、苓桂术甘汤证;舌体瘦小而有齿痕,伴有腹胀、失眠、咽喉异物感者,多为半夏厚朴汤证。
【配伍举例】动悸不安者,茯苓配甘草;口渴、小便不利、目眩、心下胀满者,配白术;眩悸、小便不利而恶心呕吐者,配半夏;口渴而小便不利者,配泽泻;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 ,配猪苓泽泻;脐下悸、心下悸、气从小腹上冲胸、气冲、四肢聂聂动、呕吐等,配桂枝甘草。
【用法用量】入煎剂,1045克。水湿较盛的水肿、泄泻,用量可至30克以上。本品作煎剂时,宜乘热服,如冷饮,宜将沉淀于下层的悬浮物或沉淀物搅起服下,因其中富含多糖类物质。张仲景使用茯苓,汤剂量较大,尤其是用于悸、口渴吐水以及四肢肿等,如苓桂枣甘汤用至半斤,茯苓泽泻汤也用至半斤,防己茯苓汤则用至6两。而用于散剂,则用量甚小。
【药理研究】茯苓有利尿、镇静作用,能促进钠、氯、钾等电解质的排出,可能是抑制肾小管吸收的结果。还有降血糖、保肝、抗肿瘤等作用。
【注意事项】治疗心神不安证,用茯神最佳。津液耗伤,大便干燥,尿频、滑精者均应慎用。
46. 猪苓
猪苓,味甘,平。解热去湿、去肿胀、消炎止渴、缓和凉性利尿药。
【药证要点】主治小便不利者。
【药证释要】猪苓的主治小便不利,指小便量少,次数或多或少,颜色或浓或淡,大多伴有排尿涩痛,或排尿不爽等不适感。这种病症也称为“淋”。后世《小品方》用单味猪苓治子淋,《子母秘录》用单味猪苓治妊娠从脚上至腹肿,小便不利,微渴引饮。可见猪苓主治的小便不利,多有水肿及小便淋痛。猪苓与茯苓均治口渴而小便不利,其区别在于:茯苓治眩悸,猪苓治热淋。
【体征特点】口渴,排尿涩痛,或小便浑浊,或带下色黄。
【配伍举例】发热、小便不利而短黄者,猪苓配滑石;尿血者,配阿胶;口渴、小便不利者,配茯苓泽泻;尿黄、带下色黄者,猪苓汤加栀子黄柏连翘。
【用法用量】入煎剂,515克。
【药理研究】有利尿、抗肿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试用于肺癌、宫颈癌、食道癌、胃癌、肝癌、淋巴肉瘤等恶性肿瘤,初步表明有改善症状和稳定瘤体的效果,且无不良反应。本品及其提取物现多用于辅助治疗癌证,并可用于减轻放疗、化疗的副作用。
【注意事项】猪苓利水作用较强,如用之不当耗伤津液。 所以体内无水湿者不宜使用。
47. 泽泻
泽泻,味甘,寒。寒性利尿药。
【药证要点】主治冒眩而口渴、小便不利者。
【药证释要】冒,为帽的古字,有戴、覆、盖、罩、蒙等意义在内。冒眩,即头晕目眩,并觉有帽在头,有重压感、沉重感,也有如物蒙罩,眼前发黑等。口渴,即有渴感,但不能多饮,或只能饮热水,否则,上腹部发胀。小便不利,为小便量少,患者多见面目虚浮,或下肢水肿。仲景用泽泻,多与白术、茯苓、猪苓合用,主治小便不利。四药的区别在于:泽泻主冒眩,白术主渴,茯苓主悸,猪苓主淋。
【体征特点】体型肥胖,面色多黄黯,肌肉松软,动则气短。舌体多偏大,质淡红。
【配伍举例】冒眩、身重、口渴而小便不利者,泽泻配白术;冒眩而悸、而小便不利者,配茯苓;眩悸而渴、小便短赤涩者,配茯苓猪苓。
【用法用量】入煎剂,520克。张仲景煎剂用量15两。
【药理研究】具有利尿、降血脂、降低血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脂肪肝等作用。
【注意事项】素体津血虚损者应慎用或禁用,同时剂量宜小,并且要同养阴药合用。
48. 茵陈
茵陈,味苦,平。利湿清热祛黄药。
【药证要点】主治黄疸。
【药证释要】茵陈治疗各种黄疸,无论黄色鲜明、身热,或黄色晦暗、恶寒均可使用。现代多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性肝炎、胆道感染溶血出现黄疸者。
【体征要求】腹胀满、大便秘结或溏薄、舌苔腻。
【配伍举例】身黄发热,黄色鲜明,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者,茵陈配栀子大黄;身目发黄,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苔白或白中带黄者,茵陈合五苓散;面黄晦暗,恶寒、精神萎靡、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者,茵陈合四逆汤。
【用法用量】入煎剂,1030克。大剂量可至30100克。
【药理研究】能促进胆汁分泌、解热、利尿、降血压、降血脂等。
【注意事项】茵陈为治黄疸要药,具有利湿清热作用,对津液虚损者,尤当慎用,或适当配伍使用。
49. 防己
防己,味辛,平。利水逐饮清热药。
【药证要点】主治下肢水肿。
【药证释要】两下肢水肿,多为防己证,方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等。水肿如为一身悉肿,则多为麻黄证,方如越婢汤证或麻黄加术汤;如独足肿,多有足屈伸不利,为芍药证、知母证,方如芍药甘草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防己与泽泻都可治疗水肿、小便不利,但泽泻治眩冒,防己治关节疼痛,主治有上下之别。防己与黄芪均可治疗水肿,两者常配合使用,其区别在于,黄芪治汗出而肿,范围较广,防己主治面较窄,仅为下肢肿而关节疼痛。传统认为汉防己(粉防己)治水,多用于水肿;木防己(广防己)治风,多用于关节痛。
【体征要求】两下肢水肿,其肿多为按之如泥,可伴有腰痛腰重、膝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身体困重乃至腹满、喘促等。
【配伍举例】下肢水肿者,防己配黄芪;胸闷、心悸、心下痞坚者,配石膏桂枝人参。
【用法用量】入煎剂,1015克。王占玺先生依病情酌用1045克。临床应使用粉防己。传统认为防己苦寒,不宜大量使用。
【药理研究】具有镇痛、降压、解热、消炎、利尿、增加冠脉流量等作用。
【注意事项】素体阴虚而消瘦、身热、盗汗、舌红无苔者慎用。广防己因含有导致肾功能损害的马刺兜铃酸,不宜使用。
50. 贝母
贝母,味辛,寒。祛痰利尿清热药。
【药证要点】咳嗽,小便淋沥。
【药证释要】贝母所治的咳嗽,既可以是咳嗽而咯黄痰质稠者,也可以是久咳咽干者,还可以是肺痈吐脓如米粥者。贝母主治的小便淋沥,与猪苓相似,区别在于,贝母多用于慢性泌尿系感染,猪苓多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传统认为川贝母偏于润肺,适宜治疗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病症;浙贝偏于清热、散结,适宜于肺热咳嗽和痰结之证。
【体征特点】咽燥、痰稠;或小便灼痛、尿后隐痛,饮食如故;舌红苔黄。
【配伍举例】慢性泌尿系感染见小便淋沥者,贝母配苦参当归;咳嗽而咯黄痰质稠者,配瓜蒌知母桑白皮;久咳咽干者,沙参麦冬百合;肺痈吐脓如米粥、振寒脉数、咽干不渴者,配桔梗巴豆。
【用法用量】入煎剂,310克。川贝母因价较高,临床上多研末另吞服,用12克。
【药理研究】能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减少分泌,故可镇咳祛痰。贝母与乌贼骨同时,有明显地吸附胃蛋白酶和中和胃酸的作用,故可保护溃疡面,临床验证,对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其他溃疡如结肠溃疡等,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贝母质润而寒,对于寒痰、湿痰所致诸证不宜使用。
51. 瓜蒌实
栝楼实,味苦,寒。除痰清热、理气宽胸药。
【药证要点】主治胸中至心下闷痛而大便不通者。
【药证释要】其证为胸部以及上腹部窒闷感、疼痛感,并常常涉及背部。可伴有咳吐黏痰,以手按之,剑突下或上腹部可见压痛,大便干结,或数日一解。本品入药部分不同,有瓜蒌仁及瓜蒌皮的区分,若瓜蒌仁及瓜蒌皮同用称为瓜蒌实(全瓜蒌)。瓜蒌仁偏治气逆咳嗽,可与旋覆花同用。瓜蒌仁又有滑肠通便作用。瓜蒌皮清化热痰,适用于喉痒痰黄之症。瓜蒌实兼有皮、仁两者的功效。瓜蒌实证与枳实证相似,其区别在于:瓜实证偏于胸闷,而枳实证偏于腹痛,故咳吐黏痰者多用瓜蒌实,而腹痛腹满多用枳实。
【体征特点】舌苔干腻较厚,或咳吐黏痰。
【配伍举例】胸痛彻背、咳吐黏痰者,瓜蒌实配薤白;胸闷痛者,配半夏;胸闷、腹满而痛、便秘者,配枳实。
【用法用量】入煎剂,瓜蒌实,3045克,瓜蒌皮1015克,瓜蒌仁1015克,打碎入煎。
【药理研究】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增加冠脉流量、降低血清胆固醇、祛痰、泻下、抗菌、抗癌等作用。
【注意事项】本品性寒而滑利,故大便泄泻,有寒痰或湿痰者均不宜使用。
七、理血药
52. 当归
当归,味甘,温。温性补血活血、润燥滑肠药。
【药证要点】主治妇人腹痛,肠燥便秘。
【药证释要】其腹痛的部位多在少腹,其疼痛多为刺痛、绞痛、急痛,而且疼痛的程度较重,前人常常用“刺痛不止”“不可忍”等词语来表述。其腹痛可牵引到腰背,且多与妇人的月经、胎产有关,即月经期、围产期、产后的少腹痛,大多属于当归证。另外,《神农本草经》说当归主“绝子”,后世视当归为妇人补血药,据此,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等也应当是当归主治。当归性润,能通便,对老人、病久体虚者尤宜。
【体征特点】适用于当归者,可见羸瘦状,皮肤多干枯,甚至有脱屑,其脉多细。
【配伍举例】腹中急痛者,当归配芍药;腹痛、四肢厥冷、脉细者,配桂枝细辛;腹痛、胸腰背疼痛者,配芍药川芎;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者,配桃仁红花;崩漏者,配阿胶地黄;血痢腹痛者,配黄连黄芩芍药阿胶;肠燥便者,配麻仁柏子仁。
【用法用量】入煎剂,520克。
【药理研究】具有抗恶性贫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并能保护肝细胞、抗菌、止喘等。
【注意事项】体型肥胖,或无腹痛而腹满便溏者,当归应慎用。
53. 芍药
芍药,味苦,平。养血活血、清热凉血、缓挛急药。
【药证要点】主治挛急,尤以脚挛急、腹中急痛、身疼痛为多。
【药证释要】脚挛急,是张仲景明确的芍药证。所谓脚挛急,其表现为小腿屈伸不利,或经常出现下肢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痉挛。患者常诉说下肢肌肉疼痛,步履困难。伴有脚挛急的疾病,都可以考虑使用芍药,比如肝硬化、糖尿病、支气管痉挛等疾病患者,见经常脚挛急者,配合芍药甘草汤常能提高疗效。
其急痛,是指疼痛呈痉挛性,有紧缩感,并有阵发性的特点,也即张仲景所谓的“时痛”。胃痉挛、肠痉挛、腓肠肌痉挛、脏器平滑肌痉挛、躯干骨骼肌痉挛等导致的疼痛,均属于芍药证。腹中急痛,为腹痛呈痉挛性、阵发性、其部位有在上腹部者,有脐周者,也有下腹部者,或腹痛连及腰背者,或腹痛连及阴部者。另外,膈肌痉挛、尿道括约肌痉挛、阴道痉挛、面肌痉挛、支气管痉挛等虽没有明显的疼痛,但也可以考虑使用芍药,也就是芍药的“缓急”的功效。
身疼痛,多为腰背酸痛、四肢疼痛,严重的可以导致步履困难,如坐骨神经痛也表现为痉挛性。
芍药兼治便秘,腹急痛伴有大便秘结粟状者,最为适宜。芍药量至30克以上,就用通大便的作用。另外,《神农本草经》说芍药也能“利小便”,含有芍药的真武汤、桂枝茯苓丸等确实可以用于肝硬化腹水以及肾病水肿。
张仲景时代芍药不分赤白,宋代以后芍药才有白芍与赤之分。根据传统用药习惯,痉挛性疾病用白芍较多,如果舌质黯紫,或血液黏稠者,或为血管疾病者,使用赤芍比较多。
【体征特点】痉挛性体质。患者易于腹痛、易于便秘,易于肌肉痉挛。其体型胖瘦皆有,但多肌肉坚紧,尤其是腹壁肌肉比较紧张。日本古方家吉益东洞提出了“腹皮挛急,按之不弛”的腹证可作参考。
【配伍举例】腹痛、便秘者,芍药配枳实;下利伴心中烦、脉数者,配黄芩;自汗出、气上冲、腹痛、羸瘦而悸者,配甘草桂枝;脚挛急、腹痛、恶寒、脉微欲绝者,配甘草附子;身体麻木、汗出、水肿、小便不利、脉浮者,配桂枝黄芪;腹痛、月经不调者,配当归川芎;关节痛、腹痛、恶寒、眩悸、脉沉者,配附子白术茯苓;腹水、全身水肿者,配附子干姜。
【用法用量】入煎剂,1030克;或入丸散适量。张仲景使用芍药有两个剂量段:以腹中急痛为主证的,芍药要大量,46两。如果配合附子,可配配合黄芩等,或配合桂枝,或配合黄芪桂枝,则不必大量,23两即可。芍约甘草汤中,黄煌教授芍药用量较大,常用至30克以上,甚至有达100克者。
【药理研究】白芍可抑制肠胃的蠕动、有镇静、解痉、抗菌、调整体内免疫功能、一定的抗癌变等作用。赤芍有镇静、镇痛、促进肌体对炎性物质的吸收,使病变肿胀减轻,病灶局限化。在体外对多种病菌有抑制作用。
【注意事项】临床上若见肌肉松软者,大便不成形、日行多次而无腹痛者,应慎用芍约。另外,张仲景时代芍药不分赤白,宋代以后芍药才有白芍与赤之分。根据传统用药习惯,痉挛性疾病用白芍较多,如果舌质黯紫,或血液黏稠者,或为血管疾病者,使用赤芍比较多。
54. 川芎
川芎,味辛,温。温性强壮活血补血药。
【药证要点】主治腹痛、头痛。
【药证释要】其使用指征与当归相似。川芎所治腹痛的范围较广,不仅为少腹痛,上腹部也有疼痛,甚至涉及胸胁、腰背,其疼痛的程度多为胀痛、刺痛,有时比较剧烈,甚至会令人暴亡,所谓“心下毒痛”。川芎还能治疗头痛。当归多用于妇人,而川芎则男女均用。当归多用于妇女病及腹部疾病,而川芎多用于情志病及头部疾病,如酸枣仁汤用川芎而不用当归,两者主治部位有上下之异。
【体征特点】当归多用于瘦弱干枯者,而川芎适用者不拘于体型,形体充实者也可用之。
【配伍举例】腹痛者,川芎配当归芍药;腹痛、身痛者,配桂枝;头痛不得眠者,配酸枣仁。
【用法用量】入煎剂,510克。如用作活血时,用量可稍大,而治疗偏头痛者,用量宜大,据临床经验,可用至30克。但用量过大易致呕吐、眩晕等反应。
【药理研究】能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心肌收缩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等作用,所以对各种缺血性疾病有效。
【注意事项】川芎性辛温窜散,不宜用于实热和阴虚火旺者。因能动血和耗血,所以对各种出血性疾病和体虚者应慎用。
55. 干地黄
干地黄,味甘,寒。养血、活血、清热、止血药。
【药证要点】主治血证。
【药证释要】干地黄为新鲜地黄根茎用水稍泡洗净,闷润切片晒干或烘干的生用饮片。仲景有地黄,以治疗妇人的子宫出血为多,但后世则广泛用于各种出血。其出血量较大,而且色鲜红。生地主治不很明确,可参照干地主治,还当参照后世用药经验。如犀角地黄汤是治疗出血的专方,多用于吐血、衄血及温病发斑,《备急千金要方》用生地黄汁与大黄粉同用治疗吐血。地黄还通大便。《名医别录》说干地黄“利大小肠”,后世增液汤也用生地黄。
当归、芍药、川芎、生地四者皆养血活血,各药又有其特点,如当归补血温经力显,川芎活血力宏,生地养血活血清热突出,芍药养血清热养肌而有缓挛急作用。
【体征特点】其人必羸瘦,皮肤干枯憔悴而少光泽,舌质红。
【配伍举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及子宫出血者,地黄配阿胶;便血、子宫出血以及四肢烦热者,配黄芩;吐血、衄血、便血、皮下出血、舌质绛红者,配水牛角赤芍丹皮。
【用法用量】入煎剂,1030克。张仲景最小用量3两(9克),如黄土汤;最大用量2斤(100克),如防己地黄汤。本品新鲜者,凉血养阴作用强,如用姜汁制过,则可减轻其滋腻之性,如用酒制,则可减轻其碍胃之弊。
【药理研究】具有降血糖、止血、利尿、保肝、抑菌等作用。
【注意事项】里虚寒见大便泄泻、饮食不振、痰湿内盛者均应慎用或忌用。
56. 红花
红花,味辛,温。活血祛瘀通经药。
【药证要点】主治腹中刺痛。
【药证释要】《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记载:妇人六十二种风,腹中刺痛,红蓝花酒主之。腹中刺痛是血气痛,红花有活血止痛作用,把它作成药酒喝肯定起作用。如果妇人的腹中刺痛久久不愈,攻也攻不得,补也补不得,就用药酒的法子是妥当而有效的。无论男女,凡腹痛、身痛属刺痛有定处者,均可使用红花。
【体征特点】妇女多见此证。舌紫或暗,脉弦或涩。少腹刺痛有遇寒加重,或攻窜疼痛的特点。
【配伍举例】腹中刺痛久久不愈者,红花配酒煎服;胸痹心痛者,配桂枝瓜蒌丹参;妇女闭经者,配当归苏木。
【用法用量】入煎剂,310克。破瘀消癥,可用15克。红药用量在9克左右,活血作用较强,但如用量在3克左右时,则能和血养血,而用量在18克左右则会出现破血伤血。所以古人说:“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在补血剂中少加红花,可以有助血行,更好地发挥补血药的作用。
【药理研究】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溶能作用,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尤其对已孕子宫更为明显。
【注意事项】由于红花破血,故无瘀滞及孕妇慎用或忌用。
57. 酸枣仁
酸枣仁,味酸,平。养血安神敛汗药。
【药证要点】主治失眠而心悸者。
【药证释要】酸枣仁为一收敛性的强壮药,尤其有强壮神经和安神的作用。其所主的失眠为里虚而致血亏的虚烦不得眠而心悸者,除失眠外,多伴有惊悸多梦,体弱多汗,津伤口渴等。以其味酸,因有敛汗功效,临床用于自汗、盗汗有效。近代普遍认为酸枣仁有安眠作用,有凡见失眠即投者。胡希恕先生认为,酸枣仁适用于血虚不眠者,湿热寒饮者用之效不佳,临床验证屡试不爽。
【体征特点】中老年妇女多见。形体消瘦,皮肤干枯,指甲、唇口苍白,容易疲劳。情绪不稳定、常因小事而发怒,精神恍惚,不定愁诉,可有轻度焦虑或抑郁。
【配伍举例】失眠而心悸者,酸枣仁配知母茯苓川芎;自汗、盗汗者,配人参五味子。
【用法用量】入煎剂,1015克。本品平和,有时可用到30克,应打碎入煎剂。也可研末吞服,每次2克。现代研究提示,本品生熟均有镇静作用,而生者更为显著,如久炒油枯就会失效。实验表明,如本品用量过大,反而会影响正常睡眠或引起昏睡。
【药理研究】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起镇静催眠作用。此外动物试验,枣仁配五味子有抗烫伤休克,及减轻烫伤局部水肿的作用。
【注意事项】本品性滑,对于大便泄泻、滑精及里有实热而致失眠、心悸者不宜使用。
58. 牡丹皮
牡丹皮,味辛,寒。凉血活血清热药。
【药证要点】主治少腹痛而出血者。
【药证释要】少腹部按之较硬且疼痛,其出血多为下部出血,如便血、尿血,尤其是与妇人的月经有关,或崩中,或漏下。出血多少与腹痛相关。如出血而少腹不痛者,则有黄土汤、胶艾汤等,多用阿胶、地黄;而少腹痛而无血者,则又有他药,如芍药、枳实,当归等。
【体征特点】大多赢瘦而肤色黯红,少腹经常痛,女性则多月经不畅,多血块、少腹痛。其舌质多黯红坚老。
【配伍举例】少腹痛、脓肿包块者,牡丹皮配桃仁冬瓜子;少腹痛者,配芍药。
【用法用量】入煎剂,610克,但也有用到30克的,多是为除伏火,散瘀结而用的。
【药理研究】有活血化瘀、止血、镇静、解痉、止痛、降压、兴奋子宫以及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和下肢动脉等作用。
【注意事项】牡丹皮有特殊香气,极易作呕,胃气虚弱、食欲不振者慎用。凡虚寒性出血,不可单独使用。
59. 阿胶
阿胶,味甘,平。补血止血、生津清热药。
【药证要点】主治血证。
【药证释要】阿胶主治的出血,又以便血、子宫出血、尿血为主。其血色或淡红、或鲜红,但其质多淡而稀。仲景使用阿胶,必见血证。临床上患者有以出血为主诉者,也有不以出血为主诉者,可以通过询问其有无出血倾向来确定使用阿胶的依据,如女子月经过多者,碰撞后皮下极易出血者,小便化验有隐血,有鼻衄、咳血等。
【体征特点】面色萎黄或苍白,皮肤枯憔,爪甲无血色。
【配伍举例】血痢者,阿胶配黄连;虚劳出血、崩漏、便血者,配地黄甘草;虚劳羸瘦少气、唇口干燥、咳血、衄血、崩血者,配人参麦冬甘草;小便不利而尿血者,配猪苓茯苓泽泻滑石。
【用法用量】入煎剂,615克。胶艾汤中(《小品方》),阿胶艾叶各用至60克治疗妊娠胎动出血、腹痛。
【药理研究】具有增加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对钙质的吸收,对抗创伤性休克、出血性休克等作用。
【注意事项】阿胶质滋腻,能碍胃,对于消化不良,胸腹痞满,苔腻者宜慎用。
60. 桃仁
桃仁,味苦,平。活血化瘀、润燥滑肠药。
【药证要点】主治肌肤甲错。
【药证释要】所谓肌肤甲错,指皮肤干燥、粗糙、脱屑如有鳞甲,或增厚、色素沉者。小便自利与否,是鉴别桃仁证的指征之一。小便不利者,多白术证、茯苓证、泽泻证,其舌体多胖而淡红,其形多水肿貌,与桃仁证显然不同。小便自利,为体内无多余之水,则其人必无水肿且多羸瘦。
桃仁证与杏仁证均有大便干燥,但杏仁疗喘,多配麻黄治脉浮气喘便秘,而桃仁治狂,多配大黄治脉沉发狂便秘,此为区别。桃仁与人参、麦冬、甘草等均治羸瘦之人,但桃仁证的皮肤干糙如鱼鳞,口唇黯红;而后者的皮肤干枯而无油光,口唇淡红而无华。桃仁与牡丹皮主治相似,都能治瘀血。但牡丹皮长于止痛止血,桃仁长于破癥瘕,换言之,瘀血有形者用桃仁,瘀血无形时用牡丹。
【体征特点】肌肤甲错者,大多形体羸瘦、面色黯黑,尤其是两目眶发黑发青,鼻翼部血管扩张,口唇多黯紫,舌质黯红坚老,并且多伴情绪不安或狂乱、小腹疼痛、月经不调、大便干结等。
【配伍举例】少腹硬满疼痛、肌肤甲错者,桃仁配大黄芒硝蟅虫;肌肤甲错、咳嗽胸满者,配苇茎苡仁瓜瓣;妇人月经紊乱、腹中有癥块者,配桂枝芍药牡丹皮茯苓。
【用法用量】入煎剂,1020克,用于丸散剂中量酌减。本品生用,其活血作用较强;也有炒用,多用于润肠通便。
【药理研究】桃仁的醇提取液有抗血凝作用,表明本品可活血化瘀。桃仁还富含油质,故能润肠通便。《别录》记载桃仁有“止咳逆上气”的作用,王占玺先生验之,桃仁可以代杏仁为用。
【注意事项】桃仁为活血药,所以血虚者及孕妇忌用。
61. 蟅虫
蟅虫,味咸,寒。为一有力的祛瘀药。
【药证要点】主治经水不利、少腹满痛。
【药证释要】经水不利有月经困难者,有月经数月一行者,有闭经者。少腹满痛,或按之更甚,或腹中有块,其痛还可连及腰胁。蟅虫证不限于女性,男子的腹胀痛、腰痛、便秘、健忘、失眠等,见以上外证者,也可使用蟅虫。王占玺先生认为:蟅虫破瘀消肿,通经活血,但其性较和缓,虚证挟瘀者,亦可用之。今人用来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引起的肝脾肿大,子宫外孕,卵巢囊肿或有包块等蓄血者,均有一定效果。
【体征特点】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舌质紫。
【配伍举例】少腹痛、腰痛者,蟅虫配大黄桃仁;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配芍药土瓜根桂枝。
【用法用量】入煎剂,512克;或适量入丸散。
【药理研究】在试管内,用美蓝法曾测得地鳖虫浸膏(水煎后加醇沉淀)有抑制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的作用。体外对人肝癌、胃癌细胞等亦有抑制作用。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属破瘀消癥的峻猛药物,体虚和无瘀血停留者慎用。孕妇忌用。
62. 水蛭
水蛭,味咸,平。祛瘀活血通经药。
【药证要点】主治少腹硬满、发狂善忘、小便自利者。
【药证释要】少腹硬,是指脐下两旁按之硬,一般羸瘦之人多见此腹证。腹满,多为自觉症状,《金匮要略》有“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十六)。发狂善忘,表现为精神不安定、健忘、失眠、烦躁,甚至精神失常、行为异常。小利自利,指体内无水湿,而有“干血”。
水蛭证与桃仁证虽多属瘀血证,但两者也有区别。桃仁主治肌肤甲错,而肌肤甲错为瘀血所必见,则桃仁所治的范围较广;而水蛭证有发狂善忘的精神症状,则其瘀血的程度较桃仁证为严重,故临床一般在使用桃仁、红花等药物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水蛭。
【体征特点】羸瘦干枯,肌肤甲错,两目黯黑,面色紫红,舌质坚老而紫红。
【配合举例】少腹硬满疼痛、精神不安、肌肤甲错者,水蛭配大黄桃仁;少腹满痛或腰痛、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者,配蟅虫。
【用法用量】入煎剂,612克;入丸散、装胶囊:13克。
【药理研究】水蛭素不受热或乙醇的破坏,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之作用,阻碍血液凝固。水蛭可分泌一种组织胺样物质,因而可扩张毛细血管而增加出血。
【注意事项】水蛭破血力大,有毒,用量不宜过多。体弱血虚,无瘀血停聚及孕妇忌服。
63. 鳖甲
鳖甲,味咸,平。活血化瘀、软坚消癥药。
【药证要点】主治积聚肿块。
【药证释要】鳖甲能软坚散结,对于气血痰湿瘀积所形成的各种积聚肿块均有消散的作用,即治疗久疟、黑热病、慢性肝炎、血吸虫病等引起的肝脾肿大、肝硬化,也可以治疗腹内的其他肿块。张仲景用鳖甲主要在软坚散结,与后世主治为养阴清热,平肝熄风,有明显不同。
【体征特点】舌质红、或见瘀斑,胸胁或脘腹疼痛,按之有块状物。
【配伍举例】肝脾肿大者,鳖甲配柴胡青皮赤芍;腹腔内的其他肿块,配莪术三棱。
【用法用量】入煎剂,1030克;熬膏或入丸散。本品现多生用,如能用醋炙酥后用,则有利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药理研究】能抑制结缔组织增生,从而起到软化肝脾的作用。故对肝硬化,肝脾肿大有治疗作用。并能提升血桨白蛋白,可用于肝病所致的贫血。
【注意事项】本品性滋腻而偏寒,所以食少便溏,内有湿邪者均应慎用。本品有散结作用,孕妇不宜为用。
八、收敛药
64. 乌梅
乌梅,味酸,平。敛津止渴固脱药。
【药证要点】主治久痢久泻,津伤口渴。
【药证释要】乌梅所治久痢久泻,既可用于泻痢日久,正气已虚者,也可用于泻痢日久而湿热未尽者。津伤口渴,多见暑热伤津和消渴者。另外,乌梅还有安蛔止痛的作用。
【体征特点】久痢久泻多见于上热下寒,气血失调的虚弱状态。津伤口渴,则多见于体瘦之人,小便赤,舌红、苔薄而干。
【配伍举例】泻痢日久,正气已虚者,配诃子肉豆蔻;泻痢日久湿热未尽者,黄连槟榔;津伤口渴者,配麦冬石斛栝楼根;对蛔虫引起的腹痛及胆道蛔虫病,配花椒黄连。
【用法用量】入煎剂,612克。如用于治疗蛔虫腹痛、胆道蛔虫病,可用于15克以上。
【药理研究】有抗菌、抗真菌和抗过敏等作用,并能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泄。
【注意事项】本品酸收之性颇强,凡外感咳嗽及实邪者忌服。疟、痢初起者禁用。
65. 代赭石
代赭石,味苦,寒。降逆和胃收摄药。
【药证要点】主治胃气上逆,下利。
【药证释要】所谓胃气上逆,指由于胃虚引起的嗳气、呕吐、呃逆等症候,代赭石性寒而有收敛作用,也可用于治疗虚热性的便溏泻。代赭石用量少则治嗳气频作、呕吐,用量大则治呃逆不止,尤其是生代赭石,用量大时可直抵下焦,通泻大便,而且易伤胃气。张仲景用旋覆代赭汤治疗胃虚引起的“噫气不除”,代赭石用量仅是旋覆花用量的三分之一。但临床用于呃逆不止,也就是膈肌痉挛,代赭石就要适用多用一些,用量要大于旋覆花,以加强重镇降逆的效果。张锡纯对代赭石多有发挥,认为代赭石味苦、甘寒,具有一定的清热作用,其重镇收摄逆气,其降逆气而不伤正,可广泛地应用于气逆证,以及由气逆气滞引起的气血食水停聚诸般证候。本品性寒还能清血热而止血,尤其适宜于治疗气火上逆而引起的吐血衄血。
【体征特点】舌苔腻,或胃中浊气至咽而不得出,或浊气出于口则胃脘舒服,或食欲不佳,或意欲食复不能食。
【配伍举例】心下痞哽、噫气不除者,配旋覆花生姜半夏人参;便溏泻而见虚热性的百合病者,配百合滑石。
【用法用量】入煎剂,1030克。如研末内服,每次3克。本品一般生用,如用于止血,可煅用。
【药理研究】有镇静作用,故能降逆止呕,并能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新生。对肠管有兴奋作用,能使蠕动亢进。以其诱导作用故可止吐血衄血。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里虚寒而大便溏者,不宜单独使用。因性重镇下坠,孕妇慎用。
66. 赤石脂
赤石脂,味甘,平。温涩、理血、固脱、止利药。
【药证要点】主治下利滑脱,下利便脓血。
【药证释要】赤石脂所主的下利滑脱,必须是日久泄泻不愈,有不能自禁现象方可用之。决不可把大便次数较多,或欲便时不能忍受,或不能迟延的现象误认为滑脱。有的患者,不敢大声说话,一说话就便下来,有的不自觉就便下来,这才是滑脱的具体表现。下利脓血,必伴腹中冷痛,喜热怕冷、滑泻不禁、不里急后重等表现。姜春华先生说:赤石脂有止涩作用,统治水泻赤痢,功效卓著。然而治疗痢症初起,里急后重者,不可用赤石脂。因痢症初起,热痢下重者,宜用白头翁汤清热燥湿。若误用赤石脂,则关门留寇,病势就更加严重了!临床见肠膜糜烂破损,下血色鲜红或便脓,脓色晦暗,脉细神衰者,是便脓血日久,属于虚寒滑脱,用桃花汤起温涩作用,其中赤石脂固涩止泻,但必须得干姜温里散寒,调节肠的功能及机体的作用,方能治下痢。
大凡气虚不敛,下焦虚脱均可使用赤石脂,故可治疗久痢久泻,便血脱肛,梦遗滑精,遗尿及妇女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等证。由于有收涩生肌之功,也可用于疮痈溃烂,久不敛口,皮肤湿烂,脓水浸淫诸症。
【体征特点】精神萎靡,腹痛,喜温喜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或微细。或腰痛,或肛门下坠,或脱肛,或子宫下垂。
【配伍举例】下利滑脱者,赤石脂配禹余粮;下利便脓血者,配干姜粳米;遗尿遗精者,配桑螵蛸牡蛎;妇女月经过多,崩漏带下者,配白芍干姜。
【用法用量】入煎剂,1530克。张仲景最小用量6两(18克),如风引汤;最大用量1斤(48克),如赤石脂禹余粮汤。
【药理研究】有吸附作用,内服能吸附消化道内毒物如磷、汞及细菌毒素,及食物异常发酵的产物等。对肠胃粘膜炎症有保护作用,一方面减少异物刺激,另一方面吸附炎性渗出物。对胃肠出血有止血作用。
【注意事项】下利初起时不可用赤石脂,因下利初起时绝没有滑脱之证。痢疾初起时更不可用,因为用之会造成休息痢。


1. 黄煌·张仲景药证50味(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
2. 杨进 黄煌 朱丽江·一百天学中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
3. 冯世纶·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8
4. 冯世纶·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
5. 王占玺·张仲景药法研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4.11
6. 姜春华 戴克敏·经方应用与研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4
7. 王付·经方药症与方证·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

评分

参与人数 2得分 15 收起 理由
李小荣 + 15 感谢分享~
r109 + 15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张仲景药证札记(修订 66味)之二
下一篇:黄柏的神奇功效(附中医杂志刊登的验方)

6

主题

298

积分

57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98
发表于 2015-6-26 13: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总结得这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

积分

192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8
发表于 2015-6-26 14: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快就搞出来了,佩服,你给大家提供了好资料,受益无穷,我要好好学习,向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78

积分

62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78
发表于 2015-6-26 17: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很好的资料,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99

积分

618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599
发表于 2015-6-27 08: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6-27 19: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非常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6-28 09: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87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6-28 15: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了。[s:2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00

积分

383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00
发表于 2015-7-28 17: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练分享之,学习了。[s:2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5

积分

169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75
发表于 2015-10-13 22: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学习了。值得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0-5-7 09: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2:37 , Processed in 0.219088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