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262|回复: 4

《岭南医征略》——载有五百名岭南医家的诚意之作

[复制链接]

69

主题

0

积分

23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1-5 18: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有这样一本书,书名叫《岭南医征略》,此书虽只是广州市卫生局的内部刊物,却是已故“广州市名老中医”吴粤昌,从五十年代开始搜集岭南医药史料,直至1983年,查阅过经、史、子、集及医籍,地方志文献后编成的,共收医家五百余人。我每每翻阅此书,总能感受到老人家历经三十载,最终编成此书的坚持与执着。
    九月份,黄仕沛老师参加了李赛美教授在中山主办的“第二届国际经方班”的授课,他希望能借机找到一些关于程祖培的资料。程祖培是陈伯坛的徒弟,善用大剂经方,素有“程阔斧”之称,著有《红杏草堂医案》等著作。中山是他的故乡,他生前就在中山中医院行医。可惜,黄老师问了很多位中山中医院的医生,竟然没有一位知道这位经方大家的,呜呼!
    如《岭南医征略》中沈仲圭序所说:“岭南人物之盛,自汉魏后为史所称,即论医林贤哲,亦已代不乏人,有若群星灿然,光昭医史,如葛洪,陈昭遇,何西池(何梦瑶),刘昉,陈伯坛等,固其中之佼佼者也。”朱良春序说:“岭南钟山川之灵秀,得风气之先声,历代豪杰志士辈出,而医林贤达,尤代不乏人。惟史书所载,仅其荦荦著者,遗漏湮没者,不胜其数,殊为遗憾。”
    如果这些岭南医史中的璀璨明星,真的“遗漏湮没”,不留半点痕迹,那么作为岭南中医一份子的我们,能不遗憾吗?
    于是,我每每捧起这书记录了自晋朝到民初,五百多位岭南医家的著作,都会感慨良多……
    在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备急方》的晋朝葛洪;访求古方、验方编成《幼幼新书》的宋朝刘昉;著《医砭》,被称为“南海明珠”的清朝何梦瑶;著《幼幼集成》的清朝陈飞霞;名满省港,并著有《读过伤寒论》的民初陈伯坛,这些医家可以说都应该是赫赫有名的。
    著有《伤寒论归真》的陈焕堂,岭南伤寒四大金刚陈伯坛、易巨荪、黎庇留、谭星缘,陈伯坛的徒弟程祖培等则是使用经方,研究伤寒的大家。
    每每捧起此书,我就会想起他们,想起那五百位医家,以及五百位之外,其他在临床上确有成就的医生,总希望把他们的故事留住。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5 收起 理由
黎小裕 + 5 优秀文章,支持!n神马都是浮云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朱良春教授望诊经验
下一篇:甘麦大枣汤林氏治验录

33

主题

2628

积分

100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澄心静志,博极医源。

Rank: 5Rank: 5

积分
2628
发表于 2012-11-5 19: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临床上确有成就的医生的故事应该被流传下来,当然,不仅仅是岭南一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主题

4845

积分

225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845
发表于 2012-11-5 20: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里面介绍岭南医事还是很全面的。
岭南医徵略.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2-11-6 09: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体育人 的帖子

体育人:这本书里面介绍岭南医事还是很全面的。 (2012-11-05 20:16) 
各地方应该发展挖掘自己的中医,和广州一样,出版广州中医丛书系列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0

积分

23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8: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程祖培(1889-1966),广东中山人。曾在广州陆军军医学堂,广东光华、惠华专门医学校,香港大学解剖选科读书。后在香港、中山石岐镇等地开业行医。1956年后任广州中医学院妇儿科教师。擅长中医伤寒学说。有《红杏草堂医案》存世。

    案一,桂枝别解
    李观达,邑之城内人,在吾乡南萌圩业屠。忆武昌起义前一年,岁次庚戍,余肆业广东陆军军医学堂,适暑假归乡,观达缠绵床第,群医束手,病在弥留。友人与余善者,谓余负笈羊桓有年,必能以奇方妙术,拯救沉疴。群邀往诊,一决生死。诊其脉象浮弱而虚,来去不整,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四证仍在,尤以恶风一证为甚。时当酷暑,犹衣棉袄,瑟缩之态,气息仅属,此乃太阳中风,寒邪已罢,标阳尚未归经之侯也。夫太阳初得病时,莫不现此四证,因中风而然,不因中风亦然,无如阳过于浮,尚未荣阴,阴阳不谐,归经奚自?亟当收回阳浮之热,即荣阴弱之汗,则头痛恶风等证自除。与桂枝汤一剂(桂枝,白芍,生姜各九钱,炙草六钱,大枣十二枚),其家人以余年轻,初颇顾虑,友辈谓余确有师承,劝令服之,服已,病愈过半,只馀头痛发热,病态不甚了了。余曰:未尽桂枝之长,仲师非云“当二三服“乎?再投两帖,元神渐复,调养十馀日,竟能举动如初。

    案二,麻黄利尿
    涌口乡,梁盛南先生,港商也。乃侄章成,因患脚气,返自香江,四肢瘫痪。医辈齐集,纷无定见,亟备舆来迎。患者面色青白,气逆上喘,小水不利,腿脚麻木不仁,脉象细小而浮,重按无力,此白虎历节重症,金匮以乌头汤主治,余用其方,重加麻黄五钱,群医哗然。余曰:麻黄发汗,夫谁不知,未加杏仁,汗源不启,小青龙治喘,所以去麻加杏者,恐麻杏合用和,发汗动喘耳。今本方君乌头以降麻黄,不用先煎,何至发汗,倘有不虞,余当负责。患者信服,知余成竹在胸,不复疑惧。果尽一剂,小水通调,略能舒动,麻木之状减轻。惟脚筋微疼,关节紧张,改用芍药甘草汤以荣阴血。方中白芍炙草,均用二两,连服八帖,应手取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8 07:15 , Processed in 0.277834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