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分类  >  方证    桂枝类方   
[41] 评论[0] 编辑

桂枝汤

目录

【概述】编辑本段

古代的强壮方和疲劳恢复方,经典的调和营卫方,适用于以心动悸、腹痛、自汗出、消瘦、脉弱等为特征的疾病和虚弱体质的调理。


桂枝汤面证桂枝汤面证

 

【经典配方】编辑本段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执执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伤寒论》)

 

【常用剂量】编辑本段

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甘草10克、生姜15克、红枣20克。

 

【煎服法】编辑本段

以水12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450毫升,分3次温服。


药后喝一碗热稀粥,并注意避风保暖。

 

【经典方证】编辑本段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13)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15)  


热自发……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12)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54)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234)  


太阴病,脉浮者。(276)   


病人烦热……脉虚浮者。(240)

 

【体质要求】编辑本段

体型消瘦,肌肉不发达,皮肤湿润比较细腻、少光泽,腹壁薄而无力,但按之表皮较硬,腹直肌紧张。


舌质淡红或暗淡,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舌苔薄白。 


脉象以虚缓为多见。


容易出冷汗,汗后不舒服;容易有悸动感;容易头昏晕厥;体力低下,容易疲劳、耐力差;容易腹痛(痉挛),并呈阵发性;容易失眠、多梦;对寒冷、疼痛敏感。


易患心功能不全、低血压、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等疾病。

 

【适用疾病】编辑本段

肿瘤放化疗后;


心功能不全、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肌病、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脏瓣膜病、频发性室性早搏、心房纤颤;


高龄老人的感冒、虚人受寒的空调病;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哮喘、顽固性荨麻疹、过敏性水肿等;


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神经症、胃癌晚期、慢性肝炎、慢性肠炎等;


瘦弱小儿的营养不良、遗尿、地图舌、自汗盗汗;


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冬季皮炎、过敏性紫癜、痤疮、疮疡;


腰肌劳损、肩肌颈肌劳损、骨关节周围炎、骨质疏松;


痛经、滑胎、妊娠反应、产后发热、产后自汗等。

 

【加减法】编辑本段

胸满腹胀、咳喘、痰多者,加厚朴、杏仁,名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便秘腹痛,加大黄,名桂枝加大黄汤;


自汗盗汗、黄汗、浮肿、小便不利者,加黄芪,名桂枝加黄芪汤;


汗多、心悸、头昏、食欲不振者,加人参,名新加汤;


项背拘急或下痢者,加葛根,名桂枝加葛根汤;


胸腹部的搏动感、上冲感、易惊恐不安、睡眠浅或失眠、自汗盗汗者,加龙骨、牡蛎。

 

【药理研究】编辑本段

对体温、汗液分泌、肠蠕动、免疫功能等有双向调节作用。


具有扩张血管和促进发汗,解热,镇痛镇静,抗菌抗病毒、抗惊厥、抗过敏、健胃、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等作用。

 

【注意事项】编辑本段

肥满之人,或发热恶寒无汗者,或发热、烦躁、口渴引饮、舌红、苔干或黄腻者或吐血衄血者当忌用或慎用。


【各家经验】编辑本段

1.吕永赟:桂枝汤为求微似有汗而叠进数服的服法很有意义,除了热稀粥,桂枝汤中的水也是关键。

附件列表


41

免责声明:本网站词条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您需要诊疗处方服务
请务必咨询专业的经方医生!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附子泻心汤    下一篇 桂枝加附子汤

标签

暂无标签

参考资料

[1].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