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本来就这么简单

[复制链接]

302

主题

2727

积分

602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胡必江

Rank: 5Rank: 5

积分
2727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12:1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医本来就这么简单






   传说唐代名医孙思邈,有一次出外行医遇到兄弟二人,他们跪在他面前,求他救救他们的父亲。据说其父已有两天不能排尿,痛苦不堪,家人焦急万分。孙思邈随他们来到家里,见院内小葱长得正旺,随手揪下一枝葱叶,经病人尿道插入,很快病人排尿成功。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草药治疗,老人恢复了健康,病人全家千恩万谢。孙思邈就地取材,为病人实施导尿术,在当时被传为杏林佳话。这一技术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


   前天开会,有一个同事得了感冒,一边擦鼻涕一边开玩笑地问我:“有什么好的办法,或者吃什么药可以立马解决?”我说:“不用吃什么药,只需用四根葱白、三片姜煎汤喝,就可以解决问题。”他回家一试,果然灵验。有一位同事怀孕了,检查时发现“胎位不正”,她很紧张,一位针灸老师告诉她:“只要回家用艾条灸足趾上的至阴穴就行了。”她不敢相信:“这么简单,真的可以吗?”可一试,胎位果真就这么转过来了。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过去很多家里的老人,虽然没学过中医,但却懂得疾病的调理,或者就地取材用一些简便的方法解决一些常见病。


医者意也,齿痕舌就是波浪形的舌侧。
水主波浪。
肾主水,水与血汗液等有密切联系。
因此,看见齿痕舌,有两个思路:
1,肝胆经受影响——水多木漂;
2,齿痕越明显并且舌锥形则心肾二经已久病了。
3,齿痕越明显并且舌胖大形则肺脾经已久病了!
4,齿痕越明显并且舌见白苔厚则肾经已久病了!
5,齿痕越明显并且舌见白苔薄则肺经已久病了!
我脸色黄无光,即使睡眠好了眼袋眼圈仍有。——脾经异常
鼻头上有粉刺黑头,——脾经再次显示异常
舌淡红苔薄白,稍有齿印。——肺经受到脾经的干扰
偶尔胸闷气短,有事一般闷心里不说。——再次显示肺经异常
但是我的胃口不错,
另外我经期总拉肚子,——也是显示肺经异常
有时夹血块,也疼。——心经也受到影响
大便软,小便黄。——下焦寒热交积


综合判断:肺气开则百病除!药方:当归10克、桔梗10克一起煮三十分钟之后再加入苦杏仁5克继续煮五分钟就可以喝——总煎药时间是35分钟。每天一剂。砂锅或者陶瓷锅煎煮中药。

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
舍症从脉、舍脉从症、脉症合参;
证候真假、证候错杂、四诊合参;
——这九条内容都是判断病情的先后主次的依据。
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知常达变是从三个立场了解患者的病情的缓急轻重。
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是诊断患者的操作过程与思考过程。
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依法处方是治疗患者的实操步骤。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酸软、麻木、肿胀、疼痛。
病机十九条。
五劳: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卧伤气,久行伤筋,久视伤血,以其尽力谋虑则肝劳,曲运神机则心劳,意外致思则脾劳,预事而忧则肺劳,矜持志
节则肾劳。
从出入讲,吸为入,呼为出,饮食为入,大小便、出汗为出,只有入与出达到平衡,人体才能健康。
五快:食得快、睡得快、便得快、说得快、走得快。
吃得快,胃口好、食欲旺盛,不挑食不厌食;便得快,消化系统好、排毒正常;睡得快,神经系统协调好、生物钟正常,身体伸张节奏正常,没有过度松垮
和过度紧张现象。;说得快,大脑功能好、反应快,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走得快,心脏功能好、有活力、有精神、有力量。
三良: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个好:吃好、穿好、住好、睡好、玩好。
五个忘记:忘掉年龄、忘掉疾病、忘掉过去、忘掉忧愁,忘掉烦恼。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所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
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天地万物的运动秩序都要受五行生克制化法则的统一支配。
(1)“木日曲直”:曲,屈也;直,伸也。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木”。
(2)“火日炎上”:炎,热也;上,向上。凡具有温热、升腾、茂盛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火”。
(3)“土爱稼穑”:春种曰稼,秋收曰穑,指农作物的播种和收获。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能的事物或现象,皆归属于“土”。
(4)“金曰从革”:从,顺从、服从;革,革除、改革、变革。凡具有这类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金”。
(5)“水曰润下”:润,湿润;下,向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就下、闭藏性能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水”。
(1)相生关系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个方面。疾病按相生规律传变,有轻重之分,“母病及子”为顺,其病轻;“子病犯母”为
逆,病重。
(2)相克关系传变:包括“相乘”和“反侮”两个方面。病邪从相克方面传来,侵犯被克脏器。病邪从被克脏器传来,此属相侮规律传变,生理上既
制约于我,病则其邪必微,其病较轻,故《难经》谓“从所胜来者为微邪”。
  克者属强,表现为功能亢进,被克者属弱,表现为功能衰退。
相乘规律:乘,即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五行之间相乘的次序与相克同,但被
克者更加虚弱。
相侮规律: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即反克
,又称反侮。
“乘”为相克之力量有余,而危害于被克者,也就是某一行对其“所胜”过度克制。“侮”为被克者之力量有余,而反侮其克者,也就是某一行对其
“所不胜”的反克。
“相克”和“相乘”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后者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的异常相克现象。在人体,前者为生理现象,而后者
为病理表现。
二纲六变:以阴阳为"纲",表里、寒热、虚实为"变"。
三因学说:六淫为外因;七情为内因;饮食所伤、劳倦过度、外伤、虫兽伤、溺水等为不内外因。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变化、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机体本身的耐受、调节能力。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
。外感六淫之气,内伤七情之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生,故百病皆生于气。八纲辩证之寒热与气无关?外感六淫之气者,风、热、湿、火
、燥、寒也。内伤七情之气,喜则气缓、怒则气上、忧则气郁、思则气结、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悲则气消。
喜伤脾、怒伤肝、哀伤心、乐伤肺、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胆者。
  怒伤肝,是指过度恚怒,引起肝气上逆,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耗伤肝的阴血。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
《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医医偶录》说:“怒气泄,则肝血必大伤;怒气郁,则肝血又暗损。怒者血之贼也。”
  喜伤心,是指过喜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
《灵枢·本神》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医碥·气》说:“喜则气缓·志气通畅和缓本无病。然过于喜则心神散荡不藏,为笑不休,为气不收,甚则为狂。”心藏神,心神散荡,喜笑不休
则伤心。
  思伤脾,是指思虑过度,脾失健运,气机郁结。
《望诊遵经·变色望法相参》说:“思则气结于脾。”
《医述·卷七》说:“思则气结,结于心而伤于脾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资生汤》说:“心为神明之府,有时心有隐曲,思想不得自遂,则心神拂郁,心血亦遂不能濡润脾土,以成过思伤脾之病。”
《琉球百问·琉球原问》说:“思虑过多,脾血必耗。”
  忧(悲)伤肺,是指过度忧伤悲哀,可以耗伤肺气。
《素问·举痛论》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医醇剩义·劳伤》说:“悲则气逆,膹郁不舒,积久伤肺。”
  恐伤肾,是指恐惧过度,耗伤肾的精气。肾藏精,《素问·举痛论》说:“恐则精却。”
《灵枢·本神》说:“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惊伤心胆,是指大惊可以伤心神及胆。
《素问·举痛论》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说:“夫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且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心气安逸,胆气不怯,
决断思虑得其所矣。或因事有所大惊,或闻虚响,或见异相,登高涉险,惊忤心神,气与涎郁,遂使惊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说:“惊伤胆者,神无所归,虑无所定,说物不竟而迫,故经曰:惊则气乱。”
《杂病源流犀烛·卷六》说:“惊者,心与肝胃病也。然则因所触,发为惊者,虽属肝胃,受其惊而辄动者,心也。故惊之为病,仍不离乎心。”
     所以说惊伤心胆。 必须指出,虽然情志伤对脏腑有一定的选择性,但不能机械地认为怒只能伤肝,喜只能伤心,等等。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情志活动又复杂多变,而总统于心,故《灵枢·口问》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这里就
明确指出了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脏有关,心神受损又可涉及其他脏腑。又如郁怒伤肝,肝气横逆,又常犯脾胃,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等。肝郁化
火,气火上逆,还可导致木侮金,即肝火犯肺等。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因心主血藏神,肝藏血主疏泄,与外界各
种信息刺激的接受反应和调节有密切的关系。脾主运化,主思,位于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情志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
脏为多见。而七情内伤,又首先影响脏腑气机,使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失常。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机逆乱。必然影响到血的正常运行。所以,情志
伤又以气血失调为多见。如思虑劳神过度,常损伤心脾,导致心脾气血两虚,出现神志异常和脾失健运的症状。郁怒伤肝,肝经气郁,可出现两胁胀
痛、善太息等症。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可出现胁痛,妇女痛经、闭经,或症瘕等症。肝郁还可以化火,气火上逆,则常见心烦易怒、口苦干渴等症
。情志伤影响气机,还可导致湿、食、痰诸郁为病。


在辨证方面主张:“医之治病,首先在于认证,将证认清,治之则如同启锁,一推即开”。认证之法,先辨阴阳,以求其本,病本即明,虚、实、寒
、热,则迎刃而解,辨证施治,参、术、硝、黄并能起死,芩、连、姜、附尽可回生。
升麻、柴胡合用为升气——治疗小腹下坠之感、枳壳、瓜蒌合用为降气——治疗胸部特别胀闷。
处方平肝潜阳与升提中气同时进行,以生牡蛎、生石决明、生赭石、旋复花潜阳降逆,霜桑叶、杭菊花、白沙蒺藜、白僵蚕平肝散风,川牛膝引气血
下行,同时用升麻、柴胡各1g升提中气。
有一例不孕症,治起来很有意思,给人很大启发。
这位患者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结婚数年没有孩子,于2004年6月22日来找孔老治疗,治疗前2004.6.11日做精液常规显示精子2小时不液化,患者还有
0.7cm的胆囊息肉。除偶有胆区疼痛外,别无不适,无明显的肾虚症状。孔老判断他是湿热郁闭下焦,兼有肾气不足之症,处方:
海金砂15克(布包)生赭石12克 旋复花12克(布包) 鸡内金15 炒知柏各10克 菖蒲根15 云茯苓30克 川萆薢15 川牛膝15 橘子络核各15克 菟丝子
12克 法半夏10克建泽泻10 益智仁12 五味子3 沙苑子12 仙灵脾30 霍石斛30克 血琥珀5克 七剂
此处方中海金砂鸡内金为二金汤,清利肝胆湿热,坚散结滞;炒知柏、川牛膝、橘子络核、法半夏、云茯苓、川萆薢、建泽泻、血琥珀清化下焦湿热
,尤其加上菖蒲根,孔老认为此药开下窍,而九节菖蒲开上窍,以菖蒲之芳开,有助于化郁闭之湿热,在芳开清利的基础上佐以益智仁、沙苑子、菟
丝子、仙灵脾等药调补肝肾;霍石斛养胃肾之阴,使化湿而不伤阴。
患者在连吃21剂以后,2004.7.16日再次检查精液,各项指标完全正常,精子活动力一般,90%成活,畸形5%,精子计数36000000/ml.
患者因其它原因但是并没有要孩子。
2005.6.15复查精子又出现2小时不液化,此时孔老已经因病去世,于是患者又找到另一位专治不孕的大夫治疗,此位医生的处方一派温补肾阳之品,
如地黄、山萸肉、仙灵脾、巴戟天、柴狗肾等等,吃了数月,精子检查依然如故,于是患者失去信心,于2006.1.13找到我,我视此患者依然是身体强
壮,毫无肾虚的症状,于是仍辨为湿热郁闭,于是在孔老处方的基础上减去益智仁、五味子、沙苑子,加炒丹皮5克、焦栀子、川郁金10克等药,以疏
肝凉血,调理三周后再次化验,各项指标又全部正常!精子活率86.27%(大于50%为正常);精子活率60.94%(大于等于50%为正常)。
由此案可以看出,不孕症并非完全属于肾虚,下焦湿热、肾窍不通者并不少见。治法也当以开窍利湿为主,伴有肾虚者可稍佐调补肝肾之品。
又,由于今人的饮食生活习惯导致湿热者多,下焦湿热者多,临床常见腰酸乏力之人,常不是真正的肾虚,而是由于下焦湿热引起,以渗化通达之法
治疗此类疾病有卓效。


临床常见以下几种低热,一是仍有表邪未净,余热未净,治疗当以桑菊、银翘等方治之;二是外感热病后期阴分损伤导致的午后或傍晚低热,常以青
蒿鳖甲汤为治之;三是湿热留恋三焦,治疗以三仁汤为主加减;四是邪伏少阳,定时潮热,治疗当以小柴胡汤主之,以银柴胡代替柴胡,治疗阴虚之
低热效果更佳。
叶氏指出的营卫气血,乃说明外感温病轻重时期不同,病势浅深之不同,其意并非病邪,真入营、入卫、入气、入血也,要在示人以辨明表、里、浅
、深及治疗缓、急、先、后之门径耳。
吴鞠通的三焦论治,亦不过说明温病之轻重深浅而已,非病邪果真严格居于上焦、中焦、下焦也。
                              





  传说唐代名医孙思邈,有一次出外行医遇到兄弟二人,他们跪在他面前,求他救救他们的父亲。据说其父已有两天不能排尿,痛苦不堪,家人焦急万分。孙思邈随他们来到家里,见院内小葱长得正旺,随手揪下一枝葱叶,经病人尿道插入,很快病人排尿成功。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草药治疗,老人恢复了健康,病人全家千恩万谢。孙思邈就地取材,为病人实施导尿术,在当时被传为杏林佳话。这一技术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


  前天开会,有一个同事得了感冒,一边擦鼻涕一边开玩笑地问我:“有什么好的办法,或者吃什么药可以立马解决?”我说:“不用吃什么药,只需用四根葱白、三片姜煎汤喝,就可以解决问题。”他回家一试,果然灵验。有一位同事怀孕了,检查时发现“胎位不正”,她很紧张,一位针灸老师告诉她:“只要回家用艾条灸足趾上的至阴穴就行了。”她不敢相信:“这么简单,真的可以吗?”可一试,胎位果真就这么转过来了。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过去很多家里的老人,虽然没学过中医,但却懂得疾病的调理,或者就地取材用一些简便的方法解决一些常见病。


医者意也,齿痕舌就是波浪形的舌侧。
水主波浪。
肾主水,水与血汗液等有密切联系。
因此,看见齿痕舌,有两个思路:
1,肝胆经受影响——水多木漂;
2,齿痕越明显并且舌锥形则心肾二经已久病了。
3,齿痕越明显并且舌胖大形则肺脾经已久病了!
4,齿痕越明显并且舌见白苔厚则肾经已久病了!
5,齿痕越明显并且舌见白苔薄则肺经已久病了!
我脸色黄无光,即使睡眠好了眼袋眼圈仍有。——脾经异常
鼻头上有粉刺黑头,——脾经再次显示异常
舌淡红苔薄白,稍有齿印。——肺经受到脾经的干扰
偶尔胸闷气短,有事一般闷心里不说。——再次显示肺经异常
但是我的胃口不错,
另外我经期总拉肚子,——也是显示肺经异常
有时夹血块,也疼。——心经也受到影响
大便软,小便黄。——下焦寒热交积


综合判断:肺气开则百病除!药方:当归10克、桔梗10克一起煮三十分钟之后再加入苦杏仁5克继续煮五分钟就可以喝——总煎药时间是35分钟。每天一剂。砂锅或者陶瓷锅煎煮中药。

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
舍症从脉、舍脉从症、脉症合参;
证候真假、证候错杂、四诊合参;
——这九条内容都是判断病情的先后主次的依据。
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知常达变是从三个立场了解患者的病情的缓急轻重。
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是诊断患者的操作过程与思考过程。
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依法处方是治疗患者的实操步骤。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酸软、麻木、肿胀、疼痛。
病机十九条。
五劳: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卧伤气,久行伤筋,久视伤血,以其尽力谋虑则肝劳,曲运神机则心劳,意外致思则脾劳,预事而忧则肺劳,矜持志
节则肾劳。
从出入讲,吸为入,呼为出,饮食为入,大小便、出汗为出,只有入与出达到平衡,人体才能健康。
五快:食得快、睡得快、便得快、说得快、走得快。
吃得快,胃口好、食欲旺盛,不挑食不厌食;便得快,消化系统好、排毒正常;睡得快,神经系统协调好、生物钟正常,身体伸张节奏正常,没有过度松垮
和过度紧张现象。;说得快,大脑功能好、反应快,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走得快,心脏功能好、有活力、有精神、有力量。
三良: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个好:吃好、穿好、住好、睡好、玩好。
五个忘记:忘掉年龄、忘掉疾病、忘掉过去、忘掉忧愁,忘掉烦恼。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所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
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天地万物的运动秩序都要受五行生克制化法则的统一支配。
(1)“木日曲直”:曲,屈也;直,伸也。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木”。
(2)“火日炎上”:炎,热也;上,向上。凡具有温热、升腾、茂盛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火”。
(3)“土爱稼穑”:春种曰稼,秋收曰穑,指农作物的播种和收获。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能的事物或现象,皆归属于“土”。
(4)“金曰从革”:从,顺从、服从;革,革除、改革、变革。凡具有这类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金”。
(5)“水曰润下”:润,湿润;下,向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就下、闭藏性能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水”。
(1)相生关系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个方面。疾病按相生规律传变,有轻重之分,“母病及子”为顺,其病轻;“子病犯母”为
逆,病重。
(2)相克关系传变:包括“相乘”和“反侮”两个方面。病邪从相克方面传来,侵犯被克脏器。病邪从被克脏器传来,此属相侮规律传变,生理上既
制约于我,病则其邪必微,其病较轻,故《难经》谓“从所胜来者为微邪”。
  克者属强,表现为功能亢进,被克者属弱,表现为功能衰退。
相乘规律:乘,即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五行之间相乘的次序与相克同,但被
克者更加虚弱。
相侮规律: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即反克
,又称反侮。
“乘”为相克之力量有余,而危害于被克者,也就是某一行对其“所胜”过度克制。“侮”为被克者之力量有余,而反侮其克者,也就是某一行对其
“所不胜”的反克。
“相克”和“相乘”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后者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的异常相克现象。在人体,前者为生理现象,而后者
为病理表现。
二纲六变:以阴阳为"纲",表里、寒热、虚实为"变"。
三因学说:六淫为外因;七情为内因;饮食所伤、劳倦过度、外伤、虫兽伤、溺水等为不内外因。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变化、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机体本身的耐受、调节能力。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
。外感六淫之气,内伤七情之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生,故百病皆生于气。八纲辩证之寒热与气无关?外感六淫之气者,风、热、湿、火
、燥、寒也。内伤七情之气,喜则气缓、怒则气上、忧则气郁、思则气结、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悲则气消。
喜伤脾、怒伤肝、哀伤心、乐伤肺、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胆者。
  怒伤肝,是指过度恚怒,引起肝气上逆,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耗伤肝的阴血。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
《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医医偶录》说:“怒气泄,则肝血必大伤;怒气郁,则肝血又暗损。怒者血之贼也。”
  喜伤心,是指过喜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
《灵枢·本神》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医碥·气》说:“喜则气缓·志气通畅和缓本无病。然过于喜则心神散荡不藏,为笑不休,为气不收,甚则为狂。”心藏神,心神散荡,喜笑不休
则伤心。
  思伤脾,是指思虑过度,脾失健运,气机郁结。
《望诊遵经·变色望法相参》说:“思则气结于脾。”
《医述·卷七》说:“思则气结,结于心而伤于脾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资生汤》说:“心为神明之府,有时心有隐曲,思想不得自遂,则心神拂郁,心血亦遂不能濡润脾土,以成过思伤脾之病。”
《琉球百问·琉球原问》说:“思虑过多,脾血必耗。”
  忧(悲)伤肺,是指过度忧伤悲哀,可以耗伤肺气。
《素问·举痛论》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医醇剩义·劳伤》说:“悲则气逆,膹郁不舒,积久伤肺。”
  恐伤肾,是指恐惧过度,耗伤肾的精气。肾藏精,《素问·举痛论》说:“恐则精却。”
《灵枢·本神》说:“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惊伤心胆,是指大惊可以伤心神及胆。
《素问·举痛论》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说:“夫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且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心气安逸,胆气不怯,
决断思虑得其所矣。或因事有所大惊,或闻虚响,或见异相,登高涉险,惊忤心神,气与涎郁,遂使惊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说:“惊伤胆者,神无所归,虑无所定,说物不竟而迫,故经曰:惊则气乱。”
《杂病源流犀烛·卷六》说:“惊者,心与肝胃病也。然则因所触,发为惊者,虽属肝胃,受其惊而辄动者,心也。故惊之为病,仍不离乎心。”
     所以说惊伤心胆。 必须指出,虽然情志伤对脏腑有一定的选择性,但不能机械地认为怒只能伤肝,喜只能伤心,等等。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情志活动又复杂多变,而总统于心,故《灵枢·口问》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这里就
明确指出了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脏有关,心神受损又可涉及其他脏腑。又如郁怒伤肝,肝气横逆,又常犯脾胃,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等。肝郁化
火,气火上逆,还可导致木侮金,即肝火犯肺等。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因心主血藏神,肝藏血主疏泄,与外界各
种信息刺激的接受反应和调节有密切的关系。脾主运化,主思,位于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情志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
脏为多见。而七情内伤,又首先影响脏腑气机,使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失常。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机逆乱。必然影响到血的正常运行。所以,情志
伤又以气血失调为多见。如思虑劳神过度,常损伤心脾,导致心脾气血两虚,出现神志异常和脾失健运的症状。郁怒伤肝,肝经气郁,可出现两胁胀
痛、善太息等症。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可出现胁痛,妇女痛经、闭经,或症瘕等症。肝郁还可以化火,气火上逆,则常见心烦易怒、口苦干渴等症
。情志伤影响气机,还可导致湿、食、痰诸郁为病。


在辨证方面主张:“医之治病,首先在于认证,将证认清,治之则如同启锁,一推即开”。认证之法,先辨阴阳,以求其本,病本即明,虚、实、寒
、热,则迎刃而解,辨证施治,参、术、硝、黄并能起死,芩、连、姜、附尽可回生。
升麻、柴胡合用为升气——治疗小腹下坠之感、枳壳、瓜蒌合用为降气——治疗胸部特别胀闷。
处方平肝潜阳与升提中气同时进行,以生牡蛎、生石决明、生赭石、旋复花潜阳降逆,霜桑叶、杭菊花、白沙蒺藜、白僵蚕平肝散风,川牛膝引气血
下行,同时用升麻、柴胡各1g升提中气。
有一例不孕症,治起来很有意思,给人很大启发。
这位患者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结婚数年没有孩子,于2004年6月22日来找孔老治疗,治疗前2004.6.11日做精液常规显示精子2小时不液化,患者还有
0.7cm的胆囊息肉。除偶有胆区疼痛外,别无不适,无明显的肾虚症状。孔老判断他是湿热郁闭下焦,兼有肾气不足之症,处方:
海金砂15克(布包)生赭石12克 旋复花12克(布包) 鸡内金15 炒知柏各10克 菖蒲根15 云茯苓30克 川萆薢15 川牛膝15 橘子络核各15克 菟丝子
12克 法半夏10克建泽泻10 益智仁12 五味子3 沙苑子12 仙灵脾30 霍石斛30克 血琥珀5克 七剂
此处方中海金砂鸡内金为二金汤,清利肝胆湿热,坚散结滞;炒知柏、川牛膝、橘子络核、法半夏、云茯苓、川萆薢、建泽泻、血琥珀清化下焦湿热
,尤其加上菖蒲根,孔老认为此药开下窍,而九节菖蒲开上窍,以菖蒲之芳开,有助于化郁闭之湿热,在芳开清利的基础上佐以益智仁、沙苑子、菟
丝子、仙灵脾等药调补肝肾;霍石斛养胃肾之阴,使化湿而不伤阴。
患者在连吃21剂以后,2004.7.16日再次检查精液,各项指标完全正常,精子活动力一般,90%成活,畸形5%,精子计数36000000/ml.
患者因其它原因但是并没有要孩子。
2005.6.15复查精子又出现2小时不液化,此时孔老已经因病去世,于是患者又找到另一位专治不孕的大夫治疗,此位医生的处方一派温补肾阳之品,
如地黄、山萸肉、仙灵脾、巴戟天、柴狗肾等等,吃了数月,精子检查依然如故,于是患者失去信心,于2006.1.13找到我,我视此患者依然是身体强
壮,毫无肾虚的症状,于是仍辨为湿热郁闭,于是在孔老处方的基础上减去益智仁、五味子、沙苑子,加炒丹皮5克、焦栀子、川郁金10克等药,以疏
肝凉血,调理三周后再次化验,各项指标又全部正常!精子活率86.27%(大于50%为正常);精子活率60.94%(大于等于50%为正常)。
由此案可以看出,不孕症并非完全属于肾虚,下焦湿热、肾窍不通者并不少见。治法也当以开窍利湿为主,伴有肾虚者可稍佐调补肝肾之品。
又,由于今人的饮食生活习惯导致湿热者多,下焦湿热者多,临床常见腰酸乏力之人,常不是真正的肾虚,而是由于下焦湿热引起,以渗化通达之法
治疗此类疾病有卓效。


临床常见以下几种低热,一是仍有表邪未净,余热未净,治疗当以桑菊、银翘等方治之;二是外感热病后期阴分损伤导致的午后或傍晚低热,常以青
蒿鳖甲汤为治之;三是湿热留恋三焦,治疗以三仁汤为主加减;四是邪伏少阳,定时潮热,治疗当以小柴胡汤主之,以银柴胡代替柴胡,治疗阴虚之
低热效果更佳。
叶氏指出的营卫气血,乃说明外感温病轻重时期不同,病势浅深之不同,其意并非病邪,真入营、入卫、入气、入血也,要在示人以辨明表、里、浅
、深及治疗缓、急、先、后之门径耳。
吴鞠通的三焦论治,亦不过说明温病之轻重深浅而已,非病邪果真严格居于上焦、中焦、下焦也。




上一篇:中药膏外敷溃疡
下一篇:需经方资料学习者,请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5

主题

0

积分

54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沙发
发表于 2015-1-9 12:38:06 | 只看该作者
此门易入,此事难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25 14:40 , Processed in 0.087440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