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189|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科] 浮肿(骨关节炎)眩晕(高血压)晕厥案

[复制链接]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0:5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患者,女,56岁。体胖面痿黄,下肢浮肿至膝,最初是在医院的病房里遇到的,时间大概是20135月份,我在给其他病人扎针,弯腰低头时发现了几米之外的她,没看舌没诊脉,就跟我的朋友说:“这个病人好像可以用真武汤合鸡鸣散治疗”。没想到这位患者正好是他的朋友,他就给他开了上方。因是朋友开的方,具体药味用量不详,服药一到两周,浮肿全消,全家惊奇。她的病史十年以上,西医认为是骨关节炎引起的,除了手术没办法治疗。幸亏当初不知道西医原诊断和对愈后的结论,若知道了这些,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灵感,还真说不准。
过了一个月左右,她因早晨起床发生晕厥,在某医院住院一周,诊为高血压、颈性晕厥。效不显,出院,请我到家中诊治。眩晕,时天旋地转,伴呕吐,面痿黄浮肿,大脸,舌暗淡,舌下脉络粗紫,血压180100,双下肢稍浮肿,饮食可,二便无异常,脉沉细紧。仔细询问,她在几年前就发现高血压了,只是未介意,未服药。处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合真武汤(因处方在患者手上,当时未留底,药量常规量),西药降压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照服。
服药一周,复诊:眩晕发作减少,但平视仰望不发,稍低头看路则发,血压17095,脉右沉细紧,左关浮弦实。据脉处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常规量)。
服药一周,眩晕未发,可打麻将。仍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连珠饮,继服两周,并嘱在血压平稳的前提下,渐减西药的用量。
2013710日,电话随访,眩晕未发,生活如常人,血压13080,苯磺酸氨氯地平每日一次,每次半片。
这样的用量,这样的血压,本可全部停掉西药,怎耐患者被西医吓怕了,降压药必须终生服药的说法已深入人心,就算她见证了中药的神奇疗效,仍不敢全部停药,我也没有再坚持让她停药,一切随缘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0 收起 理由
zhiban + 10 优秀文章,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验证麻杏石甘汤治疗萨粒肿
下一篇:验案一则(产后缺乳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63

主题

1081

积分

3121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81
沙发
发表于 2013-7-17 12:44:59 | 只看该作者
她所的西医院诊断可能有误诊或漏诊,不应该只有这些诊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0

积分

15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继承仲景,学习锡纯

积分
0
QQ
板凳
发表于 2013-7-17 13:37:30 | 只看该作者
合格的西医不会把下肢水肿跟骨关节炎联系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8:53:46 | 只看该作者
因为我的西医基础差,所以对西医的诊断从不怀疑。关于她的诊断,我是浮肿消退后特意问的我在医院工作的朋友。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15

积分

166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15
5#
发表于 2013-7-17 22:17:20 | 只看该作者
合方太多了,力量分散见效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523

积分

415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中医临床是有章法的。

Rank: 3Rank: 3

积分
523
6#
发表于 2013-7-18 22:45:31 | 只看该作者
沙兄的医案很精彩,期待继续!
南杏仁博客:http://blog.sina.com.cn/l2001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7#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18:42:05 | 只看该作者

回 donaldnee 的帖子

donaldnee:合方太多了,力量分散见效慢 (2013-07-17 22:17) 
      要说合方药物多我不否认。至于说疗效慢,我不觉得慢,患者和家属反而觉得快!正规住院没有控制的眩晕,复诊一次即愈,慢吗?高血压不到一月降至正常,而且大大减少了西药的用量,我也不觉得慢。
    经方确有一剂知两剂已 的时候,那多是指急性症状,而不是现代医学的病,尤其是慢性病。我只知如实报道自己的一些案例,不一定是正确的,但一定是真实的。
    朋友对上述医案有何高见,不妨提出来,以便我等学习。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19

积分

83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19
8#
发表于 2013-7-26 18:28:59 | 只看该作者

回 沙丘沙 的帖子

今用合方者之理由多谓证象繁复,有表有里,寒热夹杂,阴阳相抟等不一而足。所以“有其证用其方”,欲毕其功于一役。而独不见古训云:“凡两感之病俱作,治有先后,发表解里,本自不同。而执迷妄意者乃云神丹与甘遂和饮之,且解其表,有除其里,言巧似是,其理实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19

积分

83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19
9#
发表于 2013-7-26 18:39:43 | 只看该作者

回 沙丘沙 的帖子

今用合方者之理由多谓证象繁复,有表有里,寒热夹杂,阴阳相抟等不一而足。所以“有其证用其方”,欲毕其功于一役。而独不见古训云:“凡两感之病俱作,治有先后,发表解里,本自不同。而执迷妄意者乃云神丹与甘遂和饮之,且解其表,有除其里,言巧似是,其理实违。”如本案,自先生接诊起,愚意谓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发其汗,以汗出面肿微消为度,再以当归芍药散下其水。以全身水肿消退,血压正常,无眩晕为止。以上乃后生狂妄之言,唐突之处,望先生海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7-26 20:25:38 | 只看该作者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网络之上人人平等。言者无罪,况且先生是认真交流,所以不必客气。
    单方有单方的优势,合方有合方的必要。若是不管何病一律合方杂药乱投,自然不对。但若是治病一定要单方,不能合方,也有些偏激。合方起源于张仲景,柴桂各半汤,桂麻各半汤开合方之先河,后有续命汤,孙真人独活寄生汤,刘河间之防风通圣散,至于五积散,黄师也善用。汤本求真先生曾专论合方的应用。所以只有当合不当合之辨,没有能合不能合之说。
    先生所举神丹甘遂,是外感内伤之先后次第,与我之纯内伤杂病情况不同。就说外感、内伤理应先表后里,但曹颖甫先生也有麻黄汤大承气同煮的经历。杂病中合方更是常见,我也有十枣汤理中汤同用治胸水的案例,还有乌头桂枝汤合用大黄蛰虫丸根治胃癌的情况。我当时也觉得好笑,于理不通。但医生以安全、有效为最高追求,管它合理不合理!
  对于先生的方案,下次再有类似病症我会考虑。第二方完全同意。关于麻附辛,我略有不同看法。麻附辛在《伤寒论》是发热脉沉并举。此案脉沉细紧,无发热,无恶寒。没有麻黄的适应证,细分析麻象,细主血虚,阴亏,不宜用麻黄升越发散。观先生的讨论,只重症,不重脉。我的体会,要想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泛应曲当,难呀!此案始终有一中医同道在场,他也能清楚的体会到初诊和二诊患者脉象的变化,所以脉象同样是客观的。
    我当年怎么也看不性懂孙真人的用药,因他和《伤寒论》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太老师张大昌一直提醒要读《千金》。现在翻阅自己的医案,比《千金》还杂乱。我也不知自己是在进步,还是在倒退。所以朋友有不同的看法,我非常理解,也希望多交流。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520

积分

41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20
11#
发表于 2013-7-28 15:05:09 | 只看该作者

回 沙丘沙 的帖子

沙丘沙:      要说合方药物多我不否认。至于说疗效慢,我不觉得慢,患者和家属反而觉得快!正规住院没有控制的眩晕,复诊一次即愈,慢吗?高血压不到一月降至正常,而且大大 .. (2013-07-19 18:42) 
说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19

积分

83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19
12#
发表于 2013-7-28 22:15:26 | 只看该作者

回 沙丘沙 的帖子

蒙先生不辞鄙陋,指点后学,深感荣光。至于先生“只重症,不重脉”之责,实属无奈之举也。皆因半路出家,毫无师承,脉象至今略知浮沉迟数而已。然则回归本案,晚生对于脉细主血虚而不宜麻黄之说不敢苟同,晚生认为不宜麻黄者唯脉微而已,它则慎用(药皆慎用),且固执认为本案应先麻黄附子细辛汤发其汗,类肺壅之亭历大枣泻肺汤先进小青龙汤一剂之意也。所谓学浅者多鄙,然则晚生言虽鄙陋,其心则拳拳之赤子也,不当之处望先生多多指教,侥幸有当取之处,亦望先生指出为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19: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 江湖郎中 的帖子

江湖郎中:蒙先生不辞鄙陋,指点后学,深感荣光。至于先生“只重症,不重脉”之责,实属无奈之举也。皆因半路出家,毫无师承,脉象至今略知浮沉迟数而已。然则回归本案,晚生对于脉细主血虚而不宜 .. (2013-07-28 22:15) 
先生不必过谦。先生的第二个处方当归芍药散我就认为是很好的。
另,先生坚持己见的秉性也满可爱。不过对于首诊一定要用麻附辛,我仍觉得的商榷的必要。
先生所举葶苈大枣泻肺汤之前先进小青龙汤,来说明书治病先解表。我查了一下《金匮要略》,葶苈大枣泻肺汤一见于肺痈门,并无先进小青龙汤的要求,一见于痰饮咳嗽篇,原文:“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庄泻肺汤主之”也没有明确说服此方之前先服小表龙汤的要求。只是在本篇的前面有溢饮用大青龙或小青龙的论述。我的理解,溢饮是当汗不汗所致,于证当用小青龙,不能因其在葶苈大枣泻肺汤之前,就认为是服葶苈大枣泻肺汤之前一定要服小青龙汤。若这样的话,溢饮二青龙汤之前是悬饮内痛的十枣汤,难道说服二青龙汤之前要先用十枣汤吗?
仲景先表后里,主要是指承气十枣紫丸等攻下剂而言,不是治病一律先解表。回到本案,没有必要先用麻附辛。
我平常习惯将经方分为王道和霸道两类,像麻附辛,承气之类为霸道方;霸道方无佐监,虽见效快,但用之不当副作用也大,宜谨慎。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19

积分

83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19
14#
发表于 2013-8-1 16:07:42 | 只看该作者
先生“宜谨慎”之警后学当铭记在心。先贤亦有类“药不中病,人参亦毒药,药中病,则砒霜亦良药也”之语。套用于先生之王道霸道论,则药不对证,王道者亦傑纣也,药对证,则霸道者亦佛陀也。唯“平脉辨证”用之而已。今之为医者,莫难于“平脉辨证”。后学不才,试揣测先生之辨证如下:参考病症,脉沉责之有水,真武汤治之。脉细紧为厥而内有久寒,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之。此乃内伤杂病,所以合方治之。后学则认为:脉沉细为水,当归芍药散治之。脉紧责之寒,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此乃中于寒而伤于水之两感也,先治寒,再治水。
另外,关于肺壅之亭历大枣泻肺汤先进小青龙一剂见于原文下小字之注,可能有些版本没有。李今镛教授〈〈读古医书随笔〉〉有很详细的说明,先生有空不妨一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22:09:30 | 只看该作者
与先生们交流真是一大快事!关于肺痈葶苈大枣泻肺汤先服小青龙汤,在《金匮要略》出于附方中,而前面正文也有葶苈大枣泻肺汤,并无先服小青龙汤的要求。《外台》卷十肺痈门也载有此方,首言出千金,方后注:“古今录验删繁仲景伤寒论范汪同“,并无先服小青龙汤的要求。只有《千金要方》卷五十六,载此方有先服小青龙汤的要求,据《外台》所引来看,先服小青龙汤等可能是衍文。最多是孙真人认为应该这么作,不是仲景和删繁范汪等诸经方家的观点。
先表后里时经方的大原则,但前提是表证未尽时当如此,若不辨证,凡服葶苈大枣泻肺汤之前,一律先服小青龙汤有些机械。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22:11:09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多打了一个们字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道法自然

积分
0
QQ
17#
发表于 2013-8-2 09:33:09 | 只看该作者
面色萎黄已经是血虚的表现,再加下肢肿至膝盖,那已经到了阳气的警戒线了,水从尿解为上。麻黄这发散药就尿了吧,还没配白术薏米之类的,太危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19

积分

83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19
18#
发表于 2013-8-2 15:05:47 | 只看该作者

回 沙丘沙 的帖子

先生“机械”之责后学深感惶恐,皆因后学学浅,表述不清致先生误解之故也。后学引“亭历大枣泻肺汤先进小青龙一剂”前有定语“肺壅之”。考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亭历大枣泻肺汤凡两出,一见于“肺痈,喘不得卧,亭历大枣泻肺汤主之”。一见于篇末所谓附方:“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亭历大枣泻肺汤主之”。后面有小字注文:“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小青龙汤方见咳嗽门中”。不难看出,后学所引,当出此条,应不存机械之误导。
至于说本条为附方,则见仁见智而已。据四库全书金匮要略论注系版本,附方二字后面有小字注文:“已下六方孙直等集”。其六附方为:一  《外台》炙甘草汤;二  《千金》甘草汤方;三  《千金》生姜甘草汤;四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五  
《外台》桔梗白散;六  《千金》苇茎汤。若亭历大枣泻肺汤亦为附方则为七方矣,此条当为错简,应接前条亭历大枣泻肺汤煎服法之后,才有小字注文“方见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25 14:58 , Processed in 0.096318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