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19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仲景为何多用大热之药?

[复制链接]

142

主题

4237

积分

193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2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27 22:0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到了唐朝,孙思邈就指出那时候的医生喜欢用寒凉药,到了明清叶天士,吴鞠通不是不熟读伤寒,但也是一派寒凉,直到今天中成药要么是一堆补药,要么是寒凉的方剂占优。疗效嘛,我就懒得多说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那就是被我们斥为糟粕的“气化”学说才是中医的精髓,张仲景说“主之”并不是要你死守他的方子,而是没有了这些大热的引经之方,所有的病邪都被困在体内经络出不来,寒热并用才是上策,西为中用也不是不可以。我以前用抗生素就注意到这个问题,抗生素基本寒凉之物,其性向下。很多时候滥用的结果不是杀灭病原体,而是病原体移位。病返而更重。比如五苓散,不用桂枝而发明所谓四苓散的垃圾方,疗效大打折扣,很多人以为桂枝热气,其实只要能利出小便,哪来的热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20 收起 理由
zhiban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孔少华:伤寒与温病辨
下一篇:六经的秘密【五】血液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方舟子曾经洋洋得意的说,说他现在的知识比古代的智者高明的多了。我只能说不能创造性运用知识的人,就是另外一类白痴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沙发
发表于 2013-2-27 23:44:18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张仲景好用大热之药,而是秦汉时代中医用药就有偏于热药的传统,见《五十二病方》的药物出现频率排序就清楚了。桂、姜、酒之类是出现频率最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板凳
发表于 2013-2-27 23:55:02 | 只看该作者
寒凉药的兴起大概是三国南北朝时,医家在治疗服用五石散出现的发热症状时,有两派,一派主张用热药,一派主张用寒凉药,实践中是寒凉派比较有效,最终胜出,影响后世。好像《小品方》讨论过这个问题。



以前好像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忘了, 也懒得查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4237

积分

193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237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05:56:06 | 只看该作者

回 汤一笑 的帖子

汤一笑:寒凉药的兴起大概是三国南北朝时,医家在治疗服用五石散出现的发热症状时,有两派,一派主张用热药,一派主张用寒凉药,实践中是寒凉派比较有效,最终胜出,影响后世。好像《小品方》讨 .. (2013-02-27 23:55) 
五石散在魏晋南北朝属于高级毒品,士族装逼利器,非寻常人可用;我以为这个解释比较苍白。

实践中虽然很多名家多次指出这一问题,过用寒凉还是一再占据上风,金元四大家,到明清诸名医,民间喝凉茶成风,还有西医用药也是寒凉成性,真正懂气化道理的有几个??
方舟子曾经洋洋得意的说,说他现在的知识比古代的智者高明的多了。我只能说不能创造性运用知识的人,就是另外一类白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2245

积分

12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45
5#
发表于 2013-2-28 10:31:56 | 只看该作者
人体气、血、水,气居其中。历来对气与血的关系讨论较多,看法大多一致。但是,对气与水的关系讨论较少。一般的观点是,水性向下,它是自然流动的,然往往忽略了水也有气化的一面。

所以,兄所言气的重要性是有道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6#
发表于 2013-2-28 11:32:13 | 只看该作者

回 夜雨十年灯 的帖子

夜雨十年灯:五石散在魏晋南北朝属于高级毒品,士族装逼利器,非寻常人可用;我以为这个解释比较苍白。

实践中虽然很多名家多次指出这一问题,过用寒凉还是一再占据上风,金元四大家,到明清诸名医 .. (2013-02-28 05:56) 
南北朝的医学名家,大都是儒、道、释名流,以及门阀世家,乃至将相帝王。

服务的主要对象、关注的医学问题可想而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7

积分

13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47
7#
发表于 2013-2-28 11:44:03 | 只看该作者
辨证施治,何惧寒热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98

积分

96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98
8#
发表于 2013-2-28 11:57:53 | 只看该作者
事情好象不是这样的,据穿越的同学讲,医圣用附子每年都有几十次的,可是黄连黄苓用的更多啊,每年数百次。方子多不表示用的多,有是证用是药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4237

积分

193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237
9#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4:32:26 | 只看该作者

回 安居 的帖子

安居:事情好象不是这样的,据穿越的同学讲,医圣用附子每年都有几十次的,可是黄连黄苓用的更多啊,每年数百次。方子多不表示用的多,有是证用是药么。 (2013-02-28 11:57)
黄连大黄是寒凉药里面的气化药,那要看患者的状况了,另外我主张是寒热并用,批评的是不懂气化,过用寒凉的
方舟子曾经洋洋得意的说,说他现在的知识比古代的智者高明的多了。我只能说不能创造性运用知识的人,就是另外一类白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4237

积分

193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237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4:36:05 | 只看该作者
四苓散不是烂方,读过丹溪心法的都知道,小儿脾虚湿重引起的腹泻一用就灵。
——————————————————————
小儿阳气有余,当然可以这样
六味地黄丸也是这个适用范围
但是我们现在是老年化的社会
和过去年轻化的社会不一样
方舟子曾经洋洋得意的说,说他现在的知识比古代的智者高明的多了。我只能说不能创造性运用知识的人,就是另外一类白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主题

8727

积分

1303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727
11#
发表于 2013-2-28 18:38:08 | 只看该作者
热药扶正,寒药驱邪,此之谓也!侧重点不同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4237

积分

193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237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22:15:41 | 只看该作者

回 wqpzm 的帖子

wqpzm:热药扶正,寒药驱邪,此之谓也!侧重点不同而已! (2013-02-28 18:38) 
驱邪的问题,是要很有针对性的;否则的话,适得其反,中西医皆精通的祝味菊就说过这个问题,西医或者中医的寒凉派,都是在钻牛角尖,史上最好的药不是别的,就是人体自己
方舟子曾经洋洋得意的说,说他现在的知识比古代的智者高明的多了。我只能说不能创造性运用知识的人,就是另外一类白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27 19:36 , Processed in 0.079420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