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625|回复: 8

《伤寒论》“经”之所指与时间医学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0-4-17 15: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时间医学,是发现和利用时间变化对于人体的影响作用,从而有利于确切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医学方法。时间,是空间范围,若不把人体受时间变化的影响所发生的病理反应结合起来,孤立地去看待时间,时间就失去了医疗指导意义。所以,分析研究《伤寒论》之“行其经尽”、“使经不传”、“再经”、“传经”、“过经”、“到经”、“到阴经上”、“经尽”、“到后经中”、“复过一经”等等之“经”的概念,明确“经”之所指,对于指导、运用“经方医学”的医疗实践,具有临床现实意义。例如,“日晡所发潮热”,是阳明病证状,反应了邪气客居在阳明部位。若邪气不在阳明,就没有日晡发热的证状。临证所见到发热的病人,有连续一周以上时间表现为日晡发热,这就证明了,病邪日传一经,不能作为疾病传经的规律性来认识,同时也证明了,《伤寒论》的“行其经尽”,不是“六经行尽”,而是行太阳经尽。
    “384.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此条所述之伤寒病,吐利并作,其本质是霍乱。今吐利止,邪气虽去,而阴气已伤,故脉微涩,现在只是伤寒病的症状了。“却四五日,至阴经上”是倒装句,是说由太阳经尽后,转到了阴经上四五日。过太阳经而转入阴经上,其前提条件须有胃气弱,若胃气不弱,则邪气不能转到阴经上。
    “转经”与“传经”不同,传经是指邪气胜,邪气胜正,不到行其经尽之期,病邪即从太阳经传至阳明或少阳,称作传经。转经,是在疾病延续的过程中,邪气未衰,而正气已弱,当太阳经行其经尽之期,其病不愈,邪气从太阳经转入厥阴经,称作转经。“转入阴必利”,与厥阴病证胃气弱有关。若胃气不弱者,其病仍在太阳经上复作再经。如“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若转入阴,呕吐、下利四五日,厥阴经当为行其经尽之期,不可治其吐、利,须观察之。若是“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胃气来复,“便必硬”,是说阳明胃气来复者,其大便必由溏转硬,不再下利,不是大便结硬难解。“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以阳数七,阴数六,所以,十三日,是由阳经转入阴经上的经尽之期,是伤寒病者在自然规律的当愈之期。
    “下利后,当便硬”,是指一般规律:下利后,邪气去,当正气复,故“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进一步明示了阳明胃气来复,则大便由溏转硬,硬则能食,其病乃愈的一般规律。今下利止而反不能食,是还没有过经,待到后经中,颇能食,是经尽正复邪却。“复过一经能食”,复过一经,应是指过了阳经,又过阴经之期的意思。“过之一日当愈”,即由阳经转至阴经上四五日,过之一日,即至十三日,是复过一经之期,行其经尽者,其病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胃气来复。如“341.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复热四日,虽曰“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也必当其热日渐衰减;若四日至七日其热不衰减者,为邪热不去,到经而邪热不衰减者,必便脓血,如“114.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所以,到行其经尽之期,正复邪却,阴阳自和者,其病当愈,其人当便硬而能食。若便硬而不能食者,是热邪未去。邪热之气,不属阳明胃气,不能正常消化水谷,故其病不愈。
时间的变化,其规律性对于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痊愈所具有的指导意义,不可忽视。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5 收起 理由
黎小裕 + 5 优秀文章,支持!n神马都是浮云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转载]十枣汤案例之【一】——崩漏
下一篇:急诊经方之腹痛篇

1

主题

3306

积分

20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三人行 必有我师

Rank: 5Rank: 5

积分
3306
发表于 2010-4-17 18: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9

积分

405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9
发表于 2010-4-17 21: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1、即说四五日,何不说十二、三日愈,或过之一、二日当愈?
2、“却四五日,至阴经上”是倒装句的说法比较牵强。(《内经》伤寒:一日巨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第四日就是刚进入阴经太阴,四五日就是在阴经上)
3、将转入阴经,认为是入表阴,这不太合理,毕竟这病原来是霍乱。如再复利,那一般是比较凶险的。不如解读为转入太阴合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30

积分

39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30
发表于 2010-7-12 15: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6: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霍乱吐利并作,有厥阴五苓散证,也有太阴理中丸证。
邪气由阳经转入阴经,常规应是由表入里,厥阴为表,故理应先转到厥阴上。五苓散证,“其人渴而口燥烦,”是胃气弱,气不化水为津,津液不得正常运行,亦是“脉微涩”的病理条件。脉微涩,是稍微涩,不是又微又涩。“下利后,当便硬”,是厥阴病阳气来复的一般规律。厥阴病到经不解,必清血,也是厥阴病证阳复太过的发展趋势。若是太阴病证,则没有下利后,当便硬的病理基础。太阴病,口不渴,阴气重,大便时溏,故太阴病也没有阳气来复太过,而清血的病理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21: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邪气由阳经转入阴经,应是说由太阳经转入厥阴经。正气渐损,邪气渐进,理应由表及里,如同厥逆之证,其次序是先出现足厥,次之手足厥,再次之手足及下肢厥,再次之四肢厥,最后是全身厥。无论是正气衰还是邪气进,都应是渐进性的,转经也是这样,太阳病不愈者自然转经,不可能从太阳越过厥阴而一下子转到太阴上。
《伤寒论》有关时间医学论述,较突出的还有日晡所发潮热的证候。潮热者,实也。凡见潮热者,必是里有实邪,这个实邪,包括大便结硬的大承气汤证,热与水结在心下的大陷胸汤证,热与湿抟在胁下的小柴胡汤证等。
还有就是六病欲解时,与得病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http://hi.baidu.com/傷寒愛

积分
0
发表于 2010-7-12 23: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尤其是厥陰陽明的欲解時我認為比較有難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2-6-10 13: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李阳波先生的开方就是开时间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9: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汤一笑 的帖子

汤一笑:1、即说四五日,何不说十二、三日愈,或过之一、二日当愈?
2、“却四五日,至阴经上”是倒装句的说法比较牵强。(《内经》伤寒:一日巨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第四日就是刚 .. (2010-04-17 21:48) 
1、却四五日,是过太阳经界7日后,转入阴经上的四五日,而不是得病的四五日。从“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可以证明。这个经尽故也,明显是阴经尽故也。因为行在阳经者不利,转入阴必利。行阳经7日经尽加行阴经六日经尽,是十三日愈。所以不说十二、三日愈。又从“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可知7日行其经尽,是行太阳经尽。所以转入阴经,是转入厥阴,六日愈,必是六日行表阴经尽,里阳未伤,阳气来复者,必自愈。若是转入太阴经,则里阳已伤,就没有“下利后,当便硬”的体质基础,太阴病证也没有六日愈的自然规律。尤其是,太阴里寒,没有6日阳复太过,而清血的病理基础。至阴经上四五日,过之一日就是六日行其经尽之期,所以说“过之一日当愈”,而不说“过之一、二日当愈”。
2、却四五日,是阳经行尽,转入阴经上的四五日,与内经“一日巨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不是一回事。“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这是伤寒二三日,还在太阳的经界上,并不是二日阳明,三日少阳。
3、合理与否,要有根据,不可随意解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1 05:50 , Processed in 0.090371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