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504|回复: 12

[简讯] 遂宁老中医写出《岔口上的中医》

[复制链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发表于 2009-3-12 16: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日,我市中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张毅的著作《岔口上的中医》问世,引起了不少争议。

  张毅称,自己一直在反思导致中医由盛而衰的原因。他从1998年开始收集整理临床经验,花费11年时间写了约30万字的文章,对中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和深刻反思。

  日前,记者在国内各大医学网站上都看到了关于《岔口上的中医》一书的介绍和评论,网友对该书褒贬不一。

  
(余琪 记者 向晟)

来源:遂宁日报



《岔口上的中医》目录

一、 丑陋的中医
1、丑陋的中医
2、恨恨中医又何妨
3、这帮“名医”非毁了中医不可
4、呓语纯中医的贡献和长处
5、陈建民,你是在拿中医开涮
6、陈建民六贬中医
7、温柔杀手——全民泛化中(医)药
8、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
9、庆幸未当“国家高层次人才”▲
10、别总拿“实践”给中医标准说“是”▲
二、  矛盾的中医
1、从防治“非典”看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冲突
2、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与应用的粗疏窄适
3、中医旧人的“圣明”与新人的“愚鲁” ▲
4中医的言与行
5、中医的做文与看病
6、中医人才“过剩”与匮乏
7、中医养生,养出个年轻“老”中医
8、“小柴胡汤事件”拷问中医理论
三、  尴尬的中医
1、陈中医之“饿”嘲弄中医理论
2、“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3、大中医”对“小中医”的碰撞
4、谈中医的认知方法——兼与李申先生商榷
5、“中医院”牌子下的医院在干什么营生
6、感悟“双选会”——中医院不愿姓“中”
7、感悟“双选会”——双选,双方都不愿选中医
8、中医药研究的尴尬
9、中医,你拿什么证明你?▲
10、中医——文化越低等  理术越高明???
11、中医诊室里的医患对话▲
四、  自大的中医
1、中医,既然“尽善尽美”   当然已是尽头
2、葬送中医的危险思维▲
3、此“喜”忧于忧
4、警惕中医科学生命与科学脱轨
5、自我从属是条死路——读邓铁涛《中医药大发展必须走自己的路》
6、怎样认识中医的“变”——兼与邓铁涛先生商榷
7、“验方”二字莫轻言▲
五、  艰难的中医
1、场消费理念取向对中医院品牌的影响
2、中医失语,中医体检路漫漫
3、场经济说:中医,只有疗效能救您!
4、SOS:中医技术全面失传▲
5、艰难的中医
6、政策与中医药发展
7、被边缘化的中医特长技术
8、社会评价中医药学的常见非理性心态▲
9、社会认知偏执与中医发展滞后▲
10、中医技术鉴定会纪要
11、中医药界十八怪▲
六、  思索的中医
1、对中医创新理论的思考
2、中医创新应找准市场结合点▲
3、高端中医药人才成香饽饽
4、谁能充当中医应对突发公卫事件的主力军?
5、舶来中药”与中医诊疗手段扩张
6、愚昧为何总与中医(药)为伴?
7、谁来捍卫中医学术术语原创权
8、中医,何时敢对权威说“不”.
9、抗“非典”,假如没有西医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几个条款的修正建议
11、眼不见为‘尽’”的中观思想是近代中医衰落的根本原因▲
12、中医院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13、发展西部基层中医药事业的思考▲
14、“中医服务态度最‘中意’”说明了什么?
15、死马当成活马医*蒙*中医盛衰
16、“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现代认识▲
17、“萨斯”引发的中医应对突发性公卫事件的思考
18、论中医跨文化现象▲
19、理有定数  治无常法——欢迎讨论一例奇病的奇特治愈法
20、谁在逼着中医变
21、中医急诊发展缓慢的文化因素

注:有“▲”号的,为已经在国家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




上一篇:《戈氏医学丛书》出版发行
下一篇:中医大法呼之欲出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09-3-12 16: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思想,有机会一定要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66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09-3-12 18: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想看看全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0

积分

2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开源节流

Rank: 2

积分
420
发表于 2009-3-12 18: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一定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182

积分

3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82
发表于 2009-3-13 14: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一定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9-3-14 09: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s:95]  [s:75]  [s:9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07

积分

30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07
发表于 2009-3-14 19: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岔口上的中医》摘要
(]n\\!k0|l  
陈建民,你是在拿中医开涮 6<, ~Pir~  
m d+_'Uc6q  
  最近,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陈建民,自称可以连续绝食49天,挑战外国人创造的绝食44天的世界最高纪录,赞之者说他弘扬了中华医术,毁之者他说违背常理,是“宝器(四川话:傻愚)”之举。还有一种说法:结论不必下得过早,待49天结束后让事实说话。我却说,不管49天后陈建民是被人从玻璃房抬着出来,还是活蹦乱跳从玻璃房自个走出来,他这一惊世骇俗之“饿”,是在拿中医开涮却是实在的。 =M($ZHJ5  
  涮之一。用中医养生方法挑战绝世之“饿”。据网上记载,陈建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医的养生方法是他完成“绝食”的基础,因为,古代的张良就作过“辟谷”尝试。陈建民解释说“辟谷”就是“绝食”,这种解释很是值得商榷:一是“辟谷”非中医养生范畴,而属道家养生范畴。中医有些书籍有“成仙”、“久饥不饿”、“辟谷”的记载,那是书籍的作者引用了道家的理论,而这些作者大多有学道求仙的经历,如《千金方》的孙思邈、《抱朴子》的葛洪等。相反,中医养生根本就不主张“禁食”、“绝谷”之类的偏激做法,而是强调“饮食有节”。“节”,就是节制,腹中不能太饱也不能太饥。说“辟谷”是中医养生方法,不知是陈建民对中医养生理论的无知,还是想故意拿中医开涮。二是“辟谷”和现代说的绝食完全是两码事。“辟谷”在“绝谷”的情况下要么可以“吞精食气”(用意念调节人体内的精、气、神),要么可以服用“仙药”,如灵芝、黄精、熟地之类。与现代说的绝食只喝水不服用其它任何东西截然不同。反过来看看那个陈建民,在玻璃房里不甘寂莫,时而踱方步,时而打手机,要么就来一套拳术,心血来潮时,还要作秀式的来几个领袖动作,既不吞精,也不食气,更不服药,每天只靠几千毫升矿泉水维持生命,道家不象道家,医家不象医家,怎么看怎么都象一个搞杂耍的杂家。难道这就是民众心目中的中医形象?这不是在洗涮中医又是什么? aQwmd{>O}  
  涮之二。用西医手段去监测“中医”行为。对这次惊世绝食的炒作,最刺心、最扎眼的字眼除了“绝食”,恐怕要算“中医”二字了。而这次“绝食”给那些乐观者最大的信心支撑恐怕也要算中医了。据网上说,陈建民是四川省泸州市的一名个体中医,加之他口口声声称精湛的中医养生之道是他这次挑战“绝食”纪录的后盾,这就更增加了中医养生之道在赢得这次“绝食”挑战中分量。陈还对媒体说,他这次“绝食”如果成功了,也算为弘扬中华医学尽了一分力量。失败了也可为医学、灾难学等学术界提供人体生理变化上的一些原始参数。这种想法是绝对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只是有一点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既然是用中医的养生方法来挑战“绝食”的极限,必然是用中医的方法和技能来调整人体内的生存潜能,当然要解释这种生存潜能的变化状况,也就只有中医的养生理论和手段才最具有权威性和可信性。然而,我注意到,陈建民从挑战“绝食”极限的前期到现在,全是用的西医监测设备和手段来获取各种生理参数。更有意思的是,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表示:陈建民在此次挑战“绝食”极限活动中一旦出现生命危险,他们会马上停止他的活动,在最快的时间内对他实施抢救。用中医养生方法挑战“绝食”极限出现生理偏差,不能用中医的方法进行调整和抢救,而是用一整套西医的方法和手段来处理,这不是西医开涮中医,就是中医对自救信心不足。 .~Fk]Kr=  
  这次陈建民挑战“绝食”极限是他的个人行为,我无意说什么,但和以前所有流行的“神功”一样,动不动就拿中医去垫背,这就不得不使中医出生的我站出来说句话:陈建民这次挑战“绝食”极限与中医绝无关系。在这里我要敬告大家:如果陈建民这次挑战“绝食”极限是被人抬着出来的,请经常诋毁中医的先生们不要说“这就是中医”。如果陈建民是神采飞扬走出来的,请经常捍卫中医的先生们不要说“这就是中医”。陈建民之所以要把中医扯进去,无非是想借助中医在民众中的声望,为自己的杂耍造势升温,有意无意地洗涮中医一次而已。  Yw& a   
Ps%rR5"  
ME2$>P[3  
{H3r}WP3  
中医 你拿什么证明你? RDBfL%??  
    每每中西医之争时,中医常常说不能用西方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来证明中医的科学性。也就是说,科学的标准不是以西方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所认定的“科学”为惟一标准,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论、方法论所揭示的物质自然规律,也应该是“科学”的标准之一。 }yd/w[]4  
    基于中医界的这种认识,要用西方文化为基础的“科学”来阐释中医药的科学性,往往不被中医界所接受。虽然中西医都在解释医学的机理,但偏要用西(中)医的理论特点来解释中(西)医的机理,这多少有点像在阐释人体生命机能时,偏要用女(男)性的生理机能特点来解释男(女)性的生理机能一样让人感到尴尬和可笑。 m2QXZs7~1~  
    说实在话,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用西方的“科学观”来阐释(更多的时候是否定)中医的科学性这一做法,我是持坚决反对态度的。道理极其简单,因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而中西医两个医学体系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用任何一种科学观去解释对方的科学性,必然会给对方的科学观造成伐戮和学术生存上的歧视。 Pa0ZGGF  
    古人云:“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中医的科学观之所以成为西方科学观的伐戮和歧视对象,是因为能证明自己科学性的中国传统科学观已经很难指导现时中医的临床实践。中国传统科学观的主要精髓实质是“格物致知”,其大意是通过对物质世界的感性体验,达到理性上的升华,这在当时本是一种很先进的科学认识论、方法论。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求实致用”的思维方式,最终使中医最核心的弘扬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由“格物致知”渐趋向重“格物”轻“致知”,直至发展到只“格物”不“致知”。中医也因之成了只重临床实践、忽视基础理论的“工匠(技术)型”科学,从而根本找不到能证明自身科学性的方法和标准。 `je6;Th(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别人斥责我们不科学时,我们虽力图证明自身的科学性,但我们又拿不出一种方法和标准来证实这一问题,不得不把求助的目光转向到西方科学观的方法和标准上来。于是乎,我们在中医的临床、科研、教学等等方面,就能看到一种极其矛盾的现象:当西医说“心不可能有思维功能”时,我们会毫不含糊地说,这是西医在用他们的科学观扭曲中医的科学观;而另一方面我们又在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性腺激素等等西医科学观形成的理论来解释中医科学观所认识的“肾”。 /e*0vX>  
    我们已经陷入了既痛恨用西方科学观形成的西医理论来“西化中医”,又情不自禁地热衷于用西医标准和方法来指导中医的理论创新和科研的两难境地。之所以会陷入这种两难的尴尬,是因为前者担心在西方科学观的影响下,中医最终会被“西化”而消亡,后者尽管在用“西方科学标准”执中医的牛耳,但它的确会催生出很多能让中医界产生“快感”的“中医科研成果”来。 t%|1C$ (u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快感”过后,往往是中医进一步的疲惫和虚衰。如此这般,我又不得不问:中医,你拿什么证明你的科学性? [g^|#B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655

积分

244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腌老黑豆的脚后跟。

Rank: 5Rank: 5

积分
4655
QQ
发表于 2009-3-15 15: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已经陷入了既痛恨用西方科学观形成的西医理论来“西化中医”,又情不自禁地热衷于用西医标准和方法来指导中医的理论创新和科研的两难境地。 [s:95]  [s:95]  [s:95] 研究生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他们的许多成果不能有效的指导临床,他们将又有中医的话语权。你说危险不危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2788

积分

21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88
发表于 2009-3-15 23: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危险而且痛苦!!回楼上。
薛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09-3-22 22: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懂中医,更要懂西医,看问题才会全面些。
站在巨人的肩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41

积分

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41
发表于 2009-3-27 08: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懂中医,更要懂西医这个目标要实现太不容易了,精通中医、了解西医对于现时的中医比较符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20: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杜鹃啼血声哀号 只为唤回杏林春 ——读《岔口上的中医》
 
作者:天心   
  

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张毅先生编著的《岔口上的中医》终于出版了,之所以说“终于”,是因为书中的一些观点与传统“纯中医”的主流意识有些枘凿,某些出版社的“叶公”心态,致使该书完稿后一年多迟迟不能付梓。幸得香港科学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们慧眼识珠,不以书中言辞的逆顺论喜恶,才使这本徘徊在《岔口上的中医》得以面世。   
      

作者张毅先生,阅历丰富,少年之时,即跟师习颂经典,侍诊临床,采集草药。从学校毕业后,又先后在中医临床、教学、管理等岗位工作,长期的磨砺,锻炼出了他独特的思维和睿智的视角,使其成了近几年活跃在中医药学术论坛中少有的清醒学人,也是中医药界自己解剖自己的代表人物。该书共分六个板块:“丑陋的中医”——揭露中医自身存在的陈规恶习;“矛盾的中医”——诠释中医理论与临床相背的现象;“尴尬的中医”——分析中医学术上的漏洞和瑕疵;“自大的中医”——解剖危机下的部分中医们消极应对的逆反心态;“艰难的中医”——诉说社会和政策对中医发展的羁绊;“思索的中医”——给出中医今后发展的路径和方向。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揭疮疤,找缺陷,为呻吟的中医查体   


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伴随中华文明五千年走来的中医药,现在却有人要“告别”、“痛恨”它?显然,只是一味地埋怨政府不公、群众不理解、社会不支持、巫医游医作祟,而忽略中医自身的缺陷不加以正视,只是希冀通过辉煌的历史来炫耀未来,或通过“汉奸”、“洋奴”、“卖国贼”之类的叫骂一舒胸臆中恶气,而不从产生这些问题的源头上去找原因,这是对中医药极其不负责任的,而这种态度最终使中医在人们眼中成了“有意无意的骗子”。
   

作者正是从这个角度对吹响了向中医缺陷宣战的号角,这一举动,对于中医出身的作者来说是需要勇气和责任感的,这是掀开自身的疮疤让别人看啊!掀开疮疤的这种疼痛和煎熬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住的,而不承受这种疼痛和煎熬,就无法挤掉毒脓,去掉腐肉,中医的肌体就很难走向强壮。而《岔口上的中医》充当的就是这个过程中的手术刀、排毒剂和生肌丹,尽管受疼痛与煎熬是中医,而得益的最终必定也是中医。
        

二、探源头,寻病因,为迷惘的中医辨证


中医缺陷的源头在哪里呢?作者通过大量的文史资料、临床实例的论证,得出结论是:中医缺陷实则是中华文化里不良基因在中医身上的反映。书中列举的“孝悌观”对中医急诊学、中医解剖学造成的缺陷;“三纲五常”给中医师造成的社会人格缺陷所反映出的惧怕权威、尊经清谈、因循守旧;“绝巧弃利”,“绝圣弃智”的道家思想,给中医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缺陷;“文人相轻”导致的孤僻自傲、訾毁同行、唯我独尊给中医学术民主造成的损害等等,都直接成了中医发展之路的羁绊。作者在书中写到:“有人把中医譬喻为‘蒙尘瑰宝’,这极为贴切。是谁让她蒙尘而变得丑陋不堪呢?是我们,我们这些中医人心灵的尘埃,洒落在了她漂亮的身上。”而这种“心灵的尘埃”,正是中华文化陋习在人们思想深处形成的灰垢,一旦有了合适的环境,它就会随风飘扬,附着在中医身上。因而作者在书中呼吁道:“只有我们先净心,断除使她变得丑陋的尘源,才能使中医这块美丽的瑰宝闪闪生辉,免遭抛弃。”《岔口上的中医》无疑是中医心灵尘埃的最好除尘器。
      

三、广吸纳,多接收,为自闭的中医解郁


作者还对中医药界顽固保守的“自非式中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所谓“自非式中医”,就是中医药界一部分思想保守人士,把中医药定格在1840年以前,这以后中医药有任何创新和变化,都会被这类人士排斥在中医药之外而视为“非中医”,作者认为,中医药界这种“自非”的做法,很难使中医药与现代社会融为一体,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中医药学向现代化迈进的致命伤。书中写道:“难道中医真的就只能运用1840年以前的手段和器具才能叫‘中医’?难道中医理论永远只能用阴阳五行才叫‘中医’?难道中医真的只能刀耕火种式的生存,一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快捷就不是中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站在业内的角度讲,是一种典型的‘中医现代自残’,站在业外角度讲就是对中医的极端现代化歧视。”一声啼号,一滴血泪,表现出了对中医现代化发展所处困境的深深忧虑。      
      

四、去自大,扬科学,为虚亏的中医固本  


张功耀等人要“告别中医药”的最有力“依据”是中医药“不科学”,中医药界一些人在反思这一问题时,不是据理力争,以理服人,而是在逆反心态的驱使下,自甘落后,心甘情愿地把中医药脱离在科学轨道之外。张毅在“警惕中医科学生命与科学脱轨”一文中,对中医药自我否定其科学性的做法进行了严厉批驳,他在书中写道:“如果我们长期在‘自大’的心态里不能自拔,我们必然对外来东西横挑鼻子竖挑眼,自己存在的缺陷往往就会被放大的成绩所掩盖,把人家善意的批评当成是对自己无情的摧残。这样的话,就会使原本科学的中医逐渐失去科学的魅力,在学术上失去科学的精神, 在责任上失去科学的态度,中医的科学生命也必然被这种‘自大’的环境所窒息,其科学的生命必将脱离科学的轨道。”中医没了科学的精和神,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只是在今天,在中医“自大”情结消耗下,这种精和神越来越少了,已经动摇到了中医生存的根本。《岔口上的中医》鸣响的警报应该引我们高度关注。
      

五、立标准,强自体,为康复的中医健身   


书中还对中医今后如何走出发展困境,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主张,认为中医的发展应优先于继承,学术应综合吸收现代科技的营养,理论上应该跳出经典来发展经典,科研上一方面要借鉴现代科研的先进方法,同时必须保持住中医科研的特色,而要做到这一点,加快中医药科研自身的方法和标准的制订已经刻不容缓,不然,作者所描述的“中医药研究的尴尬”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些主张虽然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正如书的序言所说:“如果能够通过对自身问题的分析和反思,唤起中医界自身的觉醒,中医则能由衰而盛,最终在世界医学之林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中医药就能走上健康复兴之路。    虽然,书中有些言辞过于激烈,但并不会因此掩盖作者热爱中医药的拳拳之心,我非常赞同《中国中医药论坛》发言人对该书作者的评论:“川耗子(作者的网名)先生文章中可以看出,他所提出的观点,均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均是不可否定的客观存在。只不过言词过极(激),有点令人不好接受罢了。如果,真是平心静气地想一想,比那些故意污篾中医,否定中医药的别有用心者还是天壤相隔,不可同日而语。”我也非常赞同作者的自我表白:“杜鹃啼血声哀怨,只为唤回杏林春”,能否达到作者的这一目的,读者只有读完这本啼血之作也许才能有所判断。就我的感觉,这确实是近几年来一本反思、针砭、警醒和复兴中医药的好书。


争鸣电话:0825-39967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41

积分

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41
发表于 2009-4-3 11: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负面消极的东西确实存在,但在这个存亡继绝的危急关头,更要看到中医的正面、积极的一面,何况中医的糟粕毕竟不是主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2 01:03 , Processed in 0.09166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