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458|回复: 2

方海拾贝之麻黄类方(二)

[复制链接]

84

主题

1977

积分

23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977
QQ
发表于 2015-7-21 11: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021. 射干麻黄汤
外邪内饮治剂,有解表祛饮的作用。
【方证要点】小青龙汤证见喉中痰鸣明显者。
【组成用法】射干10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细辛10克,紫菀10克,冬花10克,五味子15克,大枣10克,半夏15克。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干妈吸下五碗冬枣浆。联想:干麻细夏五菀冬枣姜。
【胡老点拨】射干、紫菀、冬花、五味子均主咳逆上气,而射干尤长于清痰泄火,以利咽喉。麻黄、生姜发表散邪。半夏、细辛、大枣降逆逐饮,故治外邪内饮而致咳逆者,与小青龙汤所主大致同,而侧重于上气痰鸣者。本方以小青龙汤证见喉中痰鸣明显者为辩证要点。气管炎咳逆痰多,咽中不利者,本方有良效。若口干或烦躁者宜更加石膏。
【适证加减】口干,或烦躁者,加石膏;支气管哮喘慢性期,见面色黄、肌肉松弛、浮肿者,加玉屏风散;长期服用激素,面色灰暗者,加附子、龙骨、牡蛎、山萸肉、鹿角胶。
【体质特征】平素多见咽喉不利、肿痛或感冒前鼻咽热燥;舌红唇暗、咳嗽、水肿、不易出汗等麻黄体质。
【适用疾病】百日咳、支气管哮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气肿、肺脓肿、腺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空洞型肺结核、白喉、扁桃体炎、滤泡性咽炎、口腔溃疡、慢性胃炎、胃溃疡、肺心病、冠心病、心绞痛、结核性胸膜炎等。
【药理研究】具有镇咳、祛痰作用,对气管平滑肌有收缩作用和抗过敏作用。
【注意事项】无表证者忌用,有口渴喜冷饮者当慎用。
022. 厚朴麻黄汤
外邪内饮治剂,用解表、祛饮、除烦的作用。
【方证要点】小青龙加石膏汤证而见胸满、短气明显者。
【组成用法】厚朴15克,半夏15克,麻黄15克,干姜10克,细辛10克,五味子15克,石膏50克,杏仁15克,小麦30克。以水1500ml,先煮小麦熟,去小麦,再入余药,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朴妈辛味姜拌麦杏糕。联想:朴麻辛味姜半麦杏膏。
【胡老点拨】本方为小青龙加石膏汤的变剂,故主治亦相近似。加朴杏去桂芍,则偏于治喘满,但用大量小麦,养正则有余,逐水则不足,故不能治溢饮。《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说:“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仲景述脉证过于简略,临证应以外邪内饮、咳逆喘满者用之为妥。以小青龙加石膏证见胸满、短气为辩证要点。
【适证加减】无口干、烦躁者,去石膏;支气管哮喘慢性期,见面黄色、肌肉松软、浮肿者,加玉屏风散;长期服用激素,面色灰者,加附子、龙骨、牡蛎、山萸肉、鹿角胶。
【体质特征】体质偏胖,肌肤黄黑,舌苔较厚。
【适用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阻塞性肺气肿、胸膜炎、肺结核、矽肺等。其他疾病,如心功能不全、肺心病、心脏神经官能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脏躁症、萎缩性胃炎、肝硬化腹水、结核性腹膜炎、十二指肠憩室、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等。
【药理研究】具有镇咳、祛痰、平喘等作用。
【注意事项】无表证者忌用。
023.越婢汤
外邪内热治剂,风水专方,有解表、利水、清热的作用。
【方证要点】恶风、发热、周身浮肿、汗出或多或少。
上述症候为本方主治,还须兼有皮肤湿润,扪之不灼手,小便不利,口干,烦躁,不咳喘,身体酸重而不痛或稍痛,舌红苔薄白或略黄,脉浮等兼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本方证发病前多有感冒史,或遭雨淋湿,紧接即发热、眼睑头面先肿,迅速波及全身泛肿,按之凹陷没指的特点。
【组成用法】麻黄20克,石膏40克,生姜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30克。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早、晚饭后各1次。服药后盖以棉被取微似汗。
【方药巧记】石妈炒姜枣。联想:石麻草姜枣。
【胡老点拨】本方与麻杏甘石汤类似,皆为外邪内热的治剂。在方剂组成上,本方与麻杏甘石汤不同的是:本方去杏仁而加生姜、大枣,无杏仁则治喘的作用较弱,加姜枣则健胃逐水的作用加强,故本方强于逐水,治疗外邪内热的浮肿病症。水气在表,法当发汗。但津液虚损者不可发汗,故《金匮要略·水气病》有“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之戒。《金匮要略·水气病》记载:“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脉浮不渴,正是本方发汗的关键。后世一些医家错误认为石膏治渴,而把脉浮不渴,改为脉浮而渴,这是大错。其实石膏除热并不一定要渴,口舌干而烦躁者即可用之。若真大渴欲饮,乃津液伤损之候,须合用人参方能有济,详见白虎加人参汤条,互参自明。本方证常见于急慢性肾炎,但急慢性肾炎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常出现不同的证,要仔细辨证。本方证适用于续自汗出,骨节不疼者。若无汗而疼烦,当属大青龙汤证,而不可与本方,须知。
【适证加减】里水,小便量甚少,或有腹水,或关节肿痛者,加白术,名越婢加术汤;肺胀,咳逆上气、两目发胀或头痛者,加半夏,名越婢加半夏汤。
【体质特征】体形偏胖、肌肉坚紧、皮肤黄黑、不易出汗、舌红唇暗、脉象浮紧。
【适用疾病】以上半身水肿为主证的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初期、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妊娠期水肿等。其他如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喉炎、麻疹性肺炎、鼻窦炎、药物热、日射病、胃炎、癃闭、声哑、阴痒糜烂症、银屑病等。
【药理研究】具有发汗、解热、抗菌和利尿等作用。
【注意事项】本方药物虽简,但疗效颇捷。往往一剂知,两剂已。但浮肿消退后,要用茯苓,白术、苡仁等甘淡平剂巩固疗效。否则很容易招致外感,再次复发。然不宜用黄芪、党参、炙草等甘甜壅气之药。另外需要指出,风水用本方水肿消退后不能说明疾病痊愈,还应结合小便等微观的检查来了解病情。仅仅停留在症状消失即为病愈的认识层次是肤浅的,那样会造成驱邪不尽,疾病迁延不愈等严重后果,当慎之。
024.大青龙汤
表实里热治剂,有发汗、利水、除烦的作用。
【方证要点】恶寒发热,不出汗,烦躁,头身疼痛,或身肿重不痛、时轻时重。
上述症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首先排除少阴证,同时还须兼有喜冷性饮食,皮肤发热发烫,鼻燥口干,咳喘,或小便不利,舌红苔白或兼黄,脉浮紧或缓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少阴证多表现为恶寒、不发热或微发热、头身痛,或身重绵绵而无时轻时重,其烦躁必兼厥逆,脉多沉微,少有浮缓,并伴有唇淡、面苍白、语声低沉、爪甲青白、精神萎靡、但欲寐等症状。
【组成用法】生麻黄2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杏仁15克,生姜15克,大枣20克,生石膏50克。以水1200ml,先煎麻黄20分钟,再入他药,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干妈姓桂拾姜枣。联想:甘麻杏桂石姜枣。
【胡老点拨】本方即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从药物组合看,麻黄、桂枝、杏仁、生姜、甘草、大枣皆辛温发汗,生石膏《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辛,微寒”,配于众辛温发汗药中,全方当是辛凉解表作用。但仲景原意是解太阳表,清阳明里热,并祛在表之水湿。本方为发汗利水的峻剂,宜于阳热证而不宜于阴寒证。若水气而现少阴证者,则宜麻黄附子汤,本方断不可用。重剧的肾炎,肿胀、喘满、小便不利、无汗而烦躁者,本方有捷效。但肾炎,尤其并发腹水时,病人小便不利,续自汗出而烦者,宜越婢加术汤。
【体质特征】大多是体格强健的中青年,肌肉发达,面部有轻度的浮肿貌。发热恶寒,身疼痛,皮肤发热发烫,按之往往干燥而无汗;烦躁;脉轻按即得,按之有力,心肺功能较好。
【适证加减】便秘腹胀,加大黄;咽喉疼痛充血,加连翘。
【适用疾病】病毒性感冒、鼻炎、肺炎、皮肤病、汗腺闭塞症、白癜风、空调病、肾炎、脑炎、风湿病等。
【药理研究】解热、发汗。
【注意事项】年老体弱、产妇、久病大病患者,或心功能不全者,失眠者,高血压、糖尿病者,肺结核者,均不宜使用。误服大青龙汤导致的心悸、多汗、虚脱等,可使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或玉屏风散救治,或饮用甘草红枣生姜红糖浓汤。
025.续命汤
表实里热、胃虚血虚证治剂,有解表、清热、健胃、补血、活血的作用。
【方证要点】肢体不遂、言语涩滞、茫然不知痛痒,或身拘急不能转侧。
上述症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兼有恶寒发热,无汗,口干,烦躁,或头痛,喜笑无常,喜冷性饮食,纳食减少,气色淡暗,精神不振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麻黄10克,杏仁10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石膏40克,人参10克,当归10克, 干姜10克, 川芎10克。 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饭后分23次温服,以微汗出为度。不汗,盖被助汗。若不汗,更服。总以汗出为度,勿当风。
【方药巧记】干妈姓桂,当是川江人。联想:甘麻杏桂,当石川姜人。
【胡老点拨】本方是麻黄汤加石膏、人参、干姜、当归、川芎而成。用麻黄汤加石膏解表清里热,用参姜归芎补内之虚,故本方用于中风病见表不解而里虚血虚者。本方证有似今之脑血管病,但就方药而言,治身痹痛表证和中虚血少或当有效。脑血管应用的机会不多,须慎用。
【适证加减】兼寒者,加附子、细辛、川椒;兼热者,加黄芩、天花粉、知母;兼湿者,加防己、白鲜皮、白术;兼血瘀者,加芍药、丹参、大黄。
【体质特征】体格健壮,面色黄暗,皮肤干燥且较粗糙。恶寒喜热,易着凉,着凉后多肌肉酸痛,无汗发热;易鼻塞、气喘,身体沉重,反应不敏感。
【适用疾病】以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为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塞、脑血栓后遗症、大脑软化症、颈椎病、急性脊髓炎、多发性神经炎、糖尿病性神经炎、颅内压增高综合征等。呼吸系统疾病,如病毒性感冒、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百日咳、妊娠咳嗽等。其他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浆液性关节炎、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克山病、神经衰弱、糖尿病、肾炎、风湿热、高血压病、面神经炎、血管神经性头痛、丛集性头痛、脑动脉硬化、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皮炎等。
【药理研究】能明显降低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
【注意事项】中风疾病早期要慎重使用。一般在急性期过后,没有太多的不适,却迁延不愈,麻痹不仁,喜笑无常,纳食减少,气色淡暗,精神不振者,可随证加减,往往疗效优于它法。
026. 五积散
表实里寒证治剂,是治疗五积病的专方,以治气、血、痰、饮、食五积之意而名,有解表、温中、除湿、去痰、消痞、调经及调理寒湿体质的作用。
【方证要点】恶寒无汗、身痛、呕吐、腹胀、腹泻以及月经不调。
上述症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首先排除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的四逆汤证,尚须兼有面色黄暗,皮肤干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咳嗽多痰,或咽中异物感,口不渴,舌质淡、苔白腻或滑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麻黄6克、肉桂6克、炙甘草3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6克、制半夏10克、茯苓10克、枳壳10克、干姜6克、 当归10克、白芍12克、川芎6克、 白芷10克、桔梗6克。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也可加工成散剂,每次用2030克,生姜3片,葱白两根,煎汤,趁热食后服,每日23次。如用于调理体质,则每天服一次即可。
【方药巧记】二陈烧熊肉,姜妈不肯只当止住。联想:二陈芍芎肉,姜麻朴梗枳当芷术。二陈,指二陈汤:生姜、半夏、茯苓、陈皮、甘草。二陈汤也可用一句话记住:老陈服小半夏汤。
【黄师点拨】“黄师点拨”中的“黄师”,是指黄煌教授(下同)。五积散是宋方,是当年和剂局的常用散剂。全方药味很多,但可以看做是麻黄汤、半夏厚朴汤、温胆汤、当归芍药散、平胃散等方的合方中,故治可此五方合并证。不过,从药物组合看,麻黄汤没有杏仁、半夏厚朴汤没有紫苏,温胆汤没有竹茹,当归芍药散没有泽泻。另外,方中还有散寒于表的白芷和治咽喉痛的桔梗。五积散不仅能治疗外感风寒,尤其是夏天的空调病、胃肠型感冒等,还能用于寒湿体质的调理。
【适证加减】项背强痛者,加葛根;干呕吐涎沫、胸闷头痛者,加吴茱萸;咳嗽喘满者,加大枣。
【体质特征】寒湿体质。多体型肥胖,面色黄暗、或有黄褐斑,精神萎靡,恶寒不易出汗,皮肤多干燥粗糙,关节肌肉常有疼痛;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易浮肿、身体困重;易头目昏眩,易腹泻;女性多伴有月经不调、闭经等。
【适用疾病】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疝气、腰痛、坐骨神经痛、风湿病、脚气、中风、扭伤、寒湿感冒、冷症、甲减、肥胖症、闭经、月经后期、寒湿带下、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菌、解痉、利尿、镇静、祛痰、镇咳等作用。
【注意事项】本方性偏温燥,心烦口渴、唇舌暗红者慎用。体弱多病者、营养不良者、羸瘦干枯者,以及高龄老人、产妇幼儿等亦当慎用。
027.阳和汤
表阴里寒而血虚证治剂,是中医外科治疗阴疽的有名方剂,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的作用。
【方证要点】疮疡不红不热,色苍白,或紫暗,漫肿无头,自觉不甚疼痛或不痛、或酸痛、或麻木。
上述症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兼有恶寒无汗,精神萎靡,面色无华,指甲、唇口苍白,小便清长,舌苔白,脉沉缓或迟或细,疮疡处按之或坚硬如石,或空软如絮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
【组成用法】麻黄3克,肉桂5克,炮干姜3克,生甘草3克,熟地黄30克,白芥子3克,鹿角胶10克。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鹿角胶另烊兑入,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姜麻子炒熟鹿肉。联想:姜麻子草熟鹿肉。
【方义解析】方中熟地、鹿角胶,温阳养血;麻黄、白芥子辛温散滞而消痰结;炮姜、肉桂、甘草温中健胃而调和营卫,故本方治营血虚寒,寒凝痰滞的阴疽证。
【适证加减】心下痞硬,食欲不振者,加人参;恶风特甚者,加芪黄;脓液厚稠加玄参、银花;脓液清稀者,加附子;下肢疽者,加苍术、黄柏、牛膝;上肢疽者,加郁金、桂枝;腰背疽者,加羌活、防风。
【体质特征】精神萎靡,畏寒喜温,或腰脊空痛,或气短喘息,或阳痿阴冷,皮肤苍白松弛憔悴,枯瘦,贫血,不口渴,小便清长,舌质淡嫩,脉沉迟细。
【适用疾病】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肌肉深部脓肿等。坐骨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痛经、冻疮等也有用本方的机会,只不过无局部证候而已。
【药理研究】能强心利尿,增加冠脉流量,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白细胞,并有激素样作用,还可保肝,利胆,抗炎,镇痛,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调节性腺功能。
【注意事项】疮疡红肿热痛,或阴虚有热,或疽已溃破日久者,不宜使用本方。注意方中熟地黄与麻黄的比例为101,麻黄用量宜轻。




上一篇:女性尿潴留如何治
下一篇:医案实录---汗出湿衣

14

主题

814

积分

1805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14
发表于 2015-7-21 16: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方法,感谢你的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0

积分

182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90
发表于 2015-7-22 10: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棒了,又学习了
经方——改变历史的中华精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2 07:08 , Processed in 0.206519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