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411|回复: 9

中药走向量化时代 中国科学家解开经方剂量千年之谜

[复制链接]

13

主题

0

积分

11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4-24 10: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药走向量化时代 中国科学家解开经方剂量千年之谜

2015-04-23 李斌 中国中药杂志

点击上方蓝字“中国中药杂志”快速关注

临床面对急危重难疾病,中药药量不能再按目前普遍认为的经方一两折合3克计算,而应按照9克折算,才既有效又安全……

经过5年努力,在国家973计划“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家经过大量文献、实物考证尤其是通过开展11项逾千人的临床研究,从临床、基础、煎煮研究等多个维度,解开了中药经方剂量千年之谜,建立了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方法学体系,为临床急危重难疾病的剂量选择提供了依据。

“这些成果不仅引领中医走向量化时代,更使中医个体化医学模式的内容变得丰富。”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说。

“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药物剂量是取得临床良好疗效的关键。长期以来,由于对中医方药剂量理论缺乏深入系统研究,使其始终停留在传统、模糊描述与概括阶段,制约了中医药发展。

中医方药剂量理论缺乏深入系统研究,制约了中医药发展

后世称为“方书之祖”的《伤寒杂病论》之方,因药少而精,药专力宏,被誉为“经方”,受到世界中医药界广泛认可和运用。但因年代久远,度量衡屡经变异,使仲景经方之本源剂量成为千古之谜,人们往往把汉代的经方一两折合为3克,成为目前通行的经方剂量使用常识。临床上单味药剂量变小,处方却越来越大,药味越来越多。《伤寒杂病论》经方平均单剂药味数为4.81味,而现代中医汤剂处方平均单剂药味数是经方的3倍左右,达到14.64味。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仝小林为首席科学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福州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首次全面考证了经方50味常用中药在2000多年时间里临床用量的演变历史,深刻揭示了唐末两宋时期方药用量骤然大幅下降、现今用量变小的原因。

科学家们以治疗糖尿病的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不全性肠梗阻的大承气汤和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麻杏甘石汤等示范经方为对象,从药理、毒理、代谢组学、元基因组学、网络药理学等多学科角度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了方药量效关系研究方法学体系,提出并证实了“随症施量”等临床用量策略。

“我们的研究突破了困惑复方量效研究的技术瓶颈,证实了中药存在宽泛的剂量范围,为急危重症临床扩大用量范围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当然,在治慢病和治未病时,用量需酌情递减。”仝小林说。

“方药量效关系研究难度很大,但前景广阔,才刚刚开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说。

来源:新华网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5 收起 理由
李小荣 + 5 鼓励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以《辅行诀》解开经方配伍的密码(原创非首发)
下一篇:谁能用EXCEL做一个伤寒辩证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5-4-24 13: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克六克九克或十三或十五克,谁也别说谁对错,也无需证明自己就是千古解疑第一人。文章不错,题目确有中医特色,不吹牛就不是中医。
         这些研究工作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对单味药的研究更是五花八门,具体到处方上谁又能说出个所以然,于是各种猜想推断随之而来。
         搞研究就要实事求是,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往前走,还没咋地就喊“千古之谜”那不叫科研,叫什么好呢?重走江湖或许更贴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积分

38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4-24 15: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把中药质量解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5-4-24 15: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chm8818 的帖子

chm8818:先把中药质量解决了。 (2015-04-24 15:35) 
        这是另一话题,与本主题没啥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8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4-24 16: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该好好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0

积分

100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4-24 19: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样的话:
以治疗糖尿病的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不全性肠梗阻的大承气汤和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麻杏甘石汤等示范经方为对象

就知道不是什么懂中医的人在搞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899

积分

364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899
发表于 2015-4-24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用量确实是个问题。但是别轻易与古方剂量相比。现在那个“中药”,还是张仲景那时的“本草”吗?上面有人提到中药质量问题,如果质量不解决,剂量就不可比!古方剂量唯一有用的信息是剂量的比例,而不是绝对剂量。

假药、劣药就不说了。单就地道药材问题,现在就是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除了药材的可比性,还有人的体质的可比性,病种用药的可比性,你都解决不了,就说千古用药之谜?

还有不同剂量将影响疗程的长短,也影响治标与治本的目标选择。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临床疗效指标所能说得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5-4-25 13: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 方剂计量自东汉以后从来没有统一过。比较规范的仲景集,今天也少有医家守其规矩。姜三片,处方有姜就三片,质疑吗?一大堆理由等着您。这就是中医现状。怪药质量有问题吗?现成的生姜都用不好何谈疗效,没有疗效就怪罪药品质量,从来不从自身找原因。中医真是够难缠的,成天不把心思放在疗疾上,没事找西医的不是,中医年景不好过完全是西医进来的过,中医治不好病就找药材的不是,看看中医方剂随便抽检一百以上感冒方剂就有一百个不同。对此中医还是有确凿证据因地制宜自圆其说。
       本来不应在楼主主贴后跟这跑题说。中医太奇葩,看看论坛很多帖用不了三巡就开始找不到北,要是再翻页,想知道主贴说什么很难。
        此贴就是典型的跑题贴,人家主贴说计量研究,俺扯八杆子还能打着的亲戚。我也够奇葩,谁让我是中医呢。改了吧,很难。
     (本帖不针对主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3390

积分

7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15-4-25 19: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少终于有人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了。因为中医的发展被外行管制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就象日本直接认可经方可以制成成药应用于临床。而我们国家曾经一度即使是经方也须经过三期临床,这种可笑的事情或许只有留过学的中国人才能干的出,一点自信都没有,真是言必称希腊,而国人似乎对于留学者又有盲目崇拜的心理。于是从民国迄今,多少令人可乐的政策都是这些人在制定。当中国人自我的进行中西医对立的时候。西方却在一旁偷偷的窃取宝库中的东西。要知道,他们是没有办法才走的那条道的啊,那些副作用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却无法解决。他们把中药偷偷的去化验然后去发现一些新药,这在民国时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国人可能因为一次次的战争与运动忘却了这一学术过程,然而在没有经历这些的美日等国,这种行为却从来没有终止过,直到现在,他们也在拿中医药去赚大把大把的钱,而我们国家的中医们却埋头学西医输液赚钱。对于他们来讲,只不过是经历了几年的战争而已,之后生活便复常了。全不似中国历经了如此多的磨难,于学术等无法顾及。
不单是中医,其实所有的中国的学术都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倾向。要知道学术的研究与进步,必须有非常充分的社会条件,当教授们不是为了钱去奔波的时候,或许是中国学术包括中医学术真正重新开始的时候。我们似乎是看到了一些,上述中医学者们大概在走这条路,毕竟这是关乎中医发展的课题,至少有人在做这些“平反”的工作,至少并不全是为了养家糊口。中医其实也早被人打倒了,扶起的只是一具空壳子,人是被平反了,中国学术连同中医的平反什么时候开始呢。
有些东西是应当学习外国的,而有些却必须尊重中国传统的东西,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全盘一味的西化是不可取的。
卫生部门制定出了不合理的政策,以及不加考证的出现仲景方约合3克的观点。现在终于有人从“科学”的角度加以论证,可怜的中医者们须先学会一套套的现代标准及方法,然后以此来说服当权者,来获得仅有的一点对中医的认可。我们中医必须重新被认可,这是没有办法之中的办法,现代医学通过学术的系统对中医加以限制,我觉得倒不是学术本身这样去做,而是学习西医的这些人,他们必须居高临下的制定规矩,他们自认为是所有医学的评判者(有时真觉得可笑,就象美国人认为自己的制度是最好的,他们总是拿这一标准来判断别人一样,学习西医的人也从来具有这种“自信”),因为所有的东西必须进入这一“科学”系统才能被西方认可,也同时被留学西方的人认可。感谢上述学者们的努力,虽然耗费了很多看似本不该浪费的宝贵的智慧与时间,来争得中医的发展空间。这就叫国际规则。

也许想的有点让人觉得不可理喻。在西方国家,中医必须得到准入。在中国,为什么不是中医让西医进来时须先经过准入呢,那样的话,以小青龙汤为主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案就是我们的标准,西医随便乱用抗生素的时候,我们即可指证其应用上的错误。我们也敢于指出高血压终身服药的谬论……我想,将来也许会有这样的医院,我们一所一所的来,在这所医院里,有切实可行的规范的中医治疗方案,(当然也须吸收必要的现代医学的知识,是真知识便不怕被吸收和引用,以及被批评)有经验丰富的医师,在应用某种西药时,须先经过主治医师的允许。他们敢这么对我们,我们为什么就没有胆量和学术信心来这么对他们呢,我们天天说中医治疗好,真的好,为什么不敢这么去做呢。
信解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5-4-25 20: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察哈尔说的是,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但事实上中国的中医是自己管理自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虽说隶属,但科技研发相对独立,说这些人是外行根本不可能,几乎个保个都是业内人士,正是他们的管理中医处境才沦落到不死不活境地。你说经方管用,经方可以直接生产制剂,对不起,不行。掌门的是温热家。看看SARS流行期中医掌门的表现足矣。中医这行当相互抬举困难,掣肘倒各个是内行。
    要我说还不如让外行来管理,起码他没有山头。
     说到准入,中医千年来一直是一盘散沙,这样如何形成气候,你说小青龙汤如何是标准,怕是自家医生都得打起来,你说葛根汤治感冒特效,俺说银翘散特效。谁能统一中医,能大致拿出一个众流派都能接受的标准,哪怕求大同。西医有着系统的体系,规则,标准,你中医要叫板,好啊拿出信服的依据。说西医滥用抗生素,没错,请加说明,中国医生居多。在西方稍发达国家你滥用试试。这不是西医学出了问题,而是中国医生出了问题。这点不清楚,只有一股脑怪西医不是东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2 07:17 , Processed in 0.08529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