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686|回复: 21

由吉益东洞嗜用下法看癌症处理

[复制链接]

88

主题

1141

积分

21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41
发表于 2010-11-8 18: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廖育群先生有一本书叫「日本古方派的岱宗与魔鬼」,内容是关于吉益东洞这位日本古方派的泰斗,对于书中说东洞先生哪里是岱宗、哪里是魔鬼,史丹利看不出来,不过因为写完温病与阳明病的关系的文章之后,史丹利想到东洞先生有一个毛病-喜欢用下法,说是喜欢还太保守了,东洞先生根本是嗜用,连汤本求真先生都看不下去,说是东洞翁这一流派的「陋习」。这也难怪,因为东洞先生主张「万病一毒」说,当然要驱毒务尽,就下下下下,连自己的小孩都「下」死了二个。(说到这边,其实史丹利以为东洞先生的儿子-南涯先生比较厉害,辨证也较准,可是因为老爸先出名,所以名气反而不如老爸)
       为什么东洞先生这么喜欢下呢,其实这里头蕴含了一个「狡猾」的辨证(或是说懒惰的辨证)。我们都听说过「病从口入」这句话,有很多的毛病都是因为肠道不够干净造成处理上的困难,比如一个人感冒,可是他平时就有排便问题,或是饮食没有节制、饥饱不调,或是刚好吃到不新鲜的食物,这些胃肠问题都会造成医生处理感冒上的障碍,尤其最严重者莫过于吃冰、喝冷饮。
读过伤寒论都知道,相较于时方派重视肾,经方家更重视胃,经方家以为不管什么毛病只要「胃口不倒」都有生机(借用黄老师的话),事实上这也不难理解,因为身体不论哪一个系统,原料补充都来自于肠胃对于食物能够吸收(所以仲景生姜、红枣不是放好玩的),尤其是对抗疾病的免疫系统更是需要,一旦后援匮乏,防卫细胞无法工作,疾病就容易往坏的方向进行,这里的免疫功能仲景叫阳气。(当然仲景的阳气包括的比免疫系统还广,简而言之,具有生理作用的液体都可以称为阳气,胡老称津液)

         所以反过来说,如果在患病之前,肠胃系统就受到破坏势必对疾病有深刻的影响,这里就不难看出为什么东洞先生喜欢用攻下剂,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干扰疾病治疗无效的因素,让问题简单化,所以史丹利说这是一个很「狡猾」的想法,但同时也是一个很「懒惰」的想法,为什么说懒惰,因为在伤寒论中使用攻下剂是需要等待最佳时机的,可是东洞先生对此时机不去深研,一律下之,这就说明为什么号称「泰斗」的他,治死了二个自己的小孩,虽然他经常说医生管病不管命,可是在这件事上,史丹利还是认为他误治了。他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刚刚说的不深研伤寒论,对于没有方的条文就不去探讨、深入,这是不好的学习伤寒论的方法,所以史丹利常对网友说有方子的条文固然重要,没有方的条文一样重要,因为它是告诉你伤寒论看待人体的方式,要是不重要,仲景又不是吃饱撑着,没事干,刻竹版是很累人的事耶。

        不过从东洞先生喜欢用下法却引伸了史丹利对于治疗一些难治病的看法,包括癌症。翻看伤寒论中常常有「医以丸药大下之」的句子,可见利用下法治病在汉代应该是很普遍的医疗常识,在古代的医疗环境,一件事能够普遍,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有效,这种下法应该可以处理很多毛病,以致于医生滥用。不过这里的下法可不是承气类大黄剂的下法,因为既然很多时候下了之后,还能够好病,可见得是一种不容易伤胃气的下药,如果不是这样,那跟史丹利刚刚讲疾病痊愈需要靠胃气的说法就矛盾了,而能够下而不伤胃的,放眼伤寒金匮中,只有巴豆剂作得到,尤其是千金里头的紫圆号称「虽下之,不致虚人」。

        再看回东洞先生,他临床上就是经常合并使用这种温下剂,这样可以确保胃肠道是保持净空的状态,如此另一个方剂就可以正常发挥效用,这样的治疗模式的确有其值得效法的地方,能减少一个重要的干扰因素,对医生而言,治疗所需要的考虑就能够轻松许多。

那么这个跟癌症有什么关系呢?看看伤寒论中最符合癌症的条文大概就是「脏结」。「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这里的「攻」指得是承气汤类,一开始得癌症的人往往还不会影响胃口,可是会下利,说明是在太阴病阶段,因此仲景说「藏结无阳证」。不过经过西医恶搞之后,病人往往胃口倒掉,尤其是心理上受到莫大的打击、威胁,认为自己来日无多而吃不下饭,这就是西医的坏处与短处,殊不知道一个人能够想吃饭、吃得下饭,就表示机体运作还是处于正常状态,虽然有癌细胞在那里,又不妨碍生活,或许容易疲倦,可是肯定生活能够自理,但是一到医院先是受到惊吓,之后又用毒药杀死胃肠细胞,病人变得不能吃了,不能吃当然人就衰弱,正常人你饿他个十天,看他能够干啥,所以没事把病人胃口搞差,这是最笨的作法。

胃口差了之后,因为吸收不了营养,身体没了能量来源,当然运作就慢,所以留在肠道的食物残渣或是西医的毒药也无法排出体外,这算是一种实证,不过这时候病人表现出的并非阳明腑实的发热怕热,而是极度怕冷(事实上也容易怕热,因为体温调控也失常了),这就是大师们所谓的「阴实证」,「阴」指得是「代谢缓慢」,「实」指得是「内有积聚」(这个积聚不能单单看成癌细胞那个肿瘤),肠道里头有积聚,就要清除,这样病人胃口才能恢复,可是病人属于太阴病却又不能用承气汤类来攻,在这里仲景金匮正文里面只提过一个方子-大黄附子细辛汤,不是那么很合用,所以由林忆们收集的附方就很有看头,这些温下法补足了仲景的不足,不过仲景难道不知道温下法吗,这就回到史丹利上面的推论,在汉代这种温下法是很普遍的事,由于太普遍了,是一种常识,所以仲景就不会花时间去写这部分的内容,但他总是提了一下,另外一个可能是伤寒论遗失的部分了。另外岔出去说,从脏结的条文中可以知道这种毛病根本不会死人,因为仲景只是说「难治」-指的应该是要把这个肿块消除不容易,而不是「脏结者,死」,所以现在癌症的病人反倒是给治疗死了。

再回到温下法,因此对于胃口被搞坏的癌症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紫丸这一类的温下剂来配合,结合其它调理胃口的药,应该是很合适的。史丹利曾看过一位乳癌患者经过手术切除、化疗之后,完全不能吃,表现出「食入即吐」的症候,一位有名的老中医就给她小剂量的大黄甘草汤,慢慢吃一阵子之后,她的胃口就恢复了,人也变得有活力,这个案例很有启发作用。

        虽然癌症基本上属于阴证,仲景也说过「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可是这是指一般性而言,临床也经常看到有些癌症患者会发低烧,有的大师说这是「阳不入阴」,也有大师说是「阴实有热」,那史丹利的看法呢,就是肠胃道里头有积滞(起因于代谢差的关系),造成小肠不断吸收废物,而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统也不是全坏掉了,他就会发生小小的抵抗,产生低低的发烧,这时候给予紫丸之类的温下剂,不但可以把脏东西清出去,也不会伤到肠胃,这就是史丹利题目灵感的来源,也是从东洞先生处学来的,这样癌症患者就能够保持胃口不倒,同时肠道干净,这样即使有些问题也好解决。

        说到胃,就不能不提到癌症患者的饮食,癌症患者的本质既然是阴证,所以吃的东西当然不能是寒凉类的,因为寒凉食物会伤胃气(所以生机饮食,抱歉,你出局了),有研究发现高体温有助于癌症细胞的控制(事实上,这个也不需要研究,仲景不是说了吗,癌症是阴证,阴证基础代谢差,提高基础代谢当然是对的治法),因此如果饮食中有能够使体温提高的食物那是最佳的,这里史丹利建议饮食用油最佳选择-椰子油,椰子油不但含有优良的胆固醇,可以作为固醇类激素的原料来源(很多人怕胆固醇高,却不知道高胆固醇的人不易罹患癌症-除了前列现癌以外,这是有研究根据的。史丹利还是要讲,事实上这也不需要研究,因为细胞膜里头含有固定比例的胆固醇以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有好的流动性,物质交换当然就容易,细胞活动就正常,这都是西医自己说的,现在却反过来要大家降胆固醇,什么跟什么呀,所以咱们学中医的人一定要念西医的基础学科,比如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之类的,他们的治疗就不要学了,稍微知道就可以,你不学这些基础学科,西医乱讲你都不知道,还拼命用中药帮患者降东降西的),它同时还可以促进甲状腺分泌,因而提高代谢率,所以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另外减少动物蛋白的摄取,取而代之改摄取植物性蛋白像豆类,这个观点不是宗教因素而是根据食物链来的,我们都学过生物,里头有个食物链,如果环境被污染了,那么越是高阶的消费者里头堆积的污染物浓度越高,所以如果我们吃比较多的动物性蛋白那么就会在体内累积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可能就会造成疾病的产生(史丹利永远记得地理课里头说六磅的玉米能养出一磅的猪肉,而九磅的玉米才能养出一磅的牛肉,可是咱们吃不了那么多玉米就能饱),那么现在的养殖户为了让牲畜快快长大,还给他们吃了生长激素,如果这些东西进到癌症患者体内,癌细胞会不会因此也快快长大呢?而美国的养牛人很「好心」为了增加牛只饮食蛋白质的来源,常常把病死的牛只烤干,磨成粉,再喂给牛只吃,也因此造成狂牛病,所以史丹利主张癌症患者采取植物性蛋白饮食的原因在此,至少污染程度较动物蛋白质来得少。

        由食物污染这个议题又可以响应到史丹利前面说的温下法,因为现在的食物是如此不安全,所以在基本治疗上,再配合温下法是有其时代意义的(咦!难道汉代就是因为如此,所以温下法盛行,毕竟经过战争之后,土地满是死尸,所种出的谷物会不会就因此而不干净也说不定)。

        最后,以上论点仅供参考,谢谢观赏。

 




上一篇:主证抓错了!
下一篇:芍药变酸考

4

主题

174

积分

18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74
发表于 2010-11-9 03: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由吉益東洞嗜用下法看癌症處理

精采!寫得太..太好了!應該要標作為精華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825

积分

14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刘志良

Rank: 5Rank: 5

积分
3825
发表于 2010-11-9 06: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新意,  值得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826

积分

324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国医馆主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26
QQ
发表于 2010-11-9 07: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c19751118) 的帖子

外国人看中医就是别开生面
敬天爱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838

积分

478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8
发表于 2010-11-9 08: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仲景生姜、红枣不是放好玩的",原来马悦凌也是受张仲景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1-9 09: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治法、流派的形成,与创始者个人性格、习性有关。学习、选择、跟从某种治法、流派,也与学习者个人的性格、习性有关。每个人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流派与治法,不能盲目跟从。适合自己,就容易学会,就会得心应手。否则,学得四不像,用得左右支拙,笨手笨脚,反而不美。当然,悟性奇高的人可以学会多种技法,并用不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593

积分

228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93
发表于 2010-11-9 10: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孙秉严会同意这个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0

积分

15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继承仲景,学习锡纯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0-11-9 11: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细胞膜里头含有固定比例的胆固醇以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有好的流动性,物质交换当然就容易,细胞活动就正常,这都是西医自己说的,现在却反过来要大家降胆固醇,什么跟什么呀,所以咱们学中医的人一定要念西医的基础学科,比如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之类的,他们的治疗就不要学了,稍微知道就可以
楼主谈的精彩
其实,西医最大的失误就在治疗的指导思想上。其对病理的研究是我中医不能比的,其诊断之高明亦我所不及,然观其疗效则非然!研究的挺透彻,诊断的挺清楚,是某型某癌,就是没好办法治疗,其治疗是落后的。
我中医虽被视为“玄”,诊断落后,对疾病认识“笼统”,然我治疗方法与疗效则先进!
所以,我们的“治理”(治兼理)是先进的
故,必衷中参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350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50
发表于 2010-11-9 16: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啊,不过这个下法是要很好研究啊,应该读儒门事亲这本书,这可是攻下派的祖师爷宝典啊啊,不过找不到太多参考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141

积分

21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4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17: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8楼(long1438) 的帖子

您好:
关於植物蛋白质不能提供人体所需必须胺基酸的说法可能不尽正确,我们可以回顾佛教的大师们依然活得好好的,再根据在下模糊的记忆,毛豆与玉米即能提供完整必须胺基酸。

感谢您的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07

积分

26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07
发表于 2010-11-9 20: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癌症病人寒热错杂的也不少喔?纯阴结占的比例似乎也不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1 19: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观点非常合乎临床实际,我再补充一点,大多数癌症病人都有便秘史,其B超多见胆囊壁毛糙、影像检查多见大便球积聚,但从未见有一个西医会把这种情况作病态。但这两种情况在我都是应用下法的依据的,且通便后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202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2
发表于 2010-11-11 22: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有名的老中医就给她小剂量的大黄甘草汤,慢慢吃一阵子之后,她的胃口就恢复了,人也变得有活力,这个案例很有启发作用。”经典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37

积分

57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经方医学论坛的确是我

Rank: 3Rank: 3

积分
537
发表于 2010-11-12 20: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s:1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积分

82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1-13 10: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积分

6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1-21 21: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有形的积滞可以清的还是清掉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1-26 16: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通篇胡柴。
作者显然没见过几个肿瘤病人。
对这类看上去很美但是脱离临床实际的垃圾文字,劝大家谨慎对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47

积分

29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披着羊皮的羊

Rank: 3Rank: 3

积分
747
QQ
发表于 2010-11-28 21: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了
大雷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46

积分

321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46
发表于 2010-11-29 00: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17楼。

很多真正有医德医术的老中医是不会乱写问章的,最多写点医案,生怕自己的一家之见误导了后人。现在好了,读了几年中医学院的书生病到不怎么会看,笔头好点的写点文章也能出名赚钱,就像清朝时一样。写来写去,都不过是用白话把前人的书翻译一遍,有些翻得则失了原来的韵味。
六十岁前别写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6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4-5 04: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这篇是好文,里面提到对于仲景用姜枣的思路,学习了。论坛的意义就是分享和讨论医学心得相关的文章,至于文章内容如何,本来就是见仁见智。总不能等大家熬成了老中医再来发表自己的心得和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593

积分

228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93
发表于 2013-1-25 08: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发现楼主的想法早就有人在实践中应用了,江西已故中医吴镜明认为癌中最多痰瘀胶结之痼疾,故吴老治疗此症,处方中必配加味三物白散逐邪。巴豆霜4克、桔梗4克、贝母6克中常加杏仁霜2克、山药6克以缓其性。可研散每服1-2克,或炼蜜为丸,小于梧子大,每服5-9粒。病在膈上投散,病在膈下投丸。均用热汤药,于空腹进服之,药后暂勿进食,待得轻吐或泻下4-6次(如药后1-2小时未泻者,可酌情加服少许,以取泻为度),略进稀粥,如泻不止者,可进冷米汤即止。药猛不可连服,需酌情3-4日服一次。对某些顽痰瘀血形成的肿积聚病症,常用三物白散加沉香、麝香少许,取效尤捷。
其治疗医案载于《杏林医选》一书,网上有电子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182

积分

4599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82
发表于 2013-8-12 20: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蠢子医中也倡用巴豆治许多病,应该是有源头的,毕竟那是人家的家传法宝,靠其混饭吃的“拿手本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0 16:05 , Processed in 0.30250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