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938|回复: 4

[原创] “消化道粘膜反馈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在临床上的重要地

[复制链接]

58

主题

-150

积分

10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0
发表于 2010-6-19 23: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胃为一种感受器,能对胃内容物的刺激产生反应,并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反馈调节,产生呕吐反射——一种正反馈调节,起到保护自身的目的。这是人和动物的本能反应。

  催吐药有常山、瓜蒂、胆矾、参芦、醋、盐等,对胃有刺激作用。

  催吐法:通过催吐治疗胃、食管等部位的病症如食物潴留、误食异物毒物,即通过呕吐反射,排解内容物,达到治疗目的。
  其实这个原理和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反馈调节原理如出一辙。如按摩颈动脉窦刺激迷走神经可使其窦性心律的频率逐渐减慢,停止刺激后又加速至原先水平。眼球在摘除、受压或眼肌牵拉时受机械性刺激,引起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心律失常,脉搏变慢(眼心反射)。

  当然祖先是比较聪明的,他们也发现,通过催吐反射,可以治疗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惊恐、哮喘),并将呕吐物命名为痰。

  中神琴溪医案
  夷川间街北,井筒屋喜兵卫之妻,发狂痫,以刀自伤,或投井,企图自杀,当时终夜狂躁不眠,缓解时恭谨温顺,不失家庭主妇之职。与瓜蒂散一钱五分涌吐而治愈,未再复发。

  松原寺街东,小川屋万助之婢。发狂痫,与瓜蒂散。不吐而大下利,第二次大吐,转轻。后未再复发。

  某妇人,自幼患狂痫,成年后逐渐加重。每日大发作一、二次,继而心悸、失眠、食欲不振。针对此神志症状,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而获显效。随后,与瓜蒂散五分涌吐,总计16次,一年间未发作。但因后来中断治疗,每闻雷鸣则复发。于是,患者自服瓜蒂散涌吐,此恐雷之症亦消除。

  京师建仁寺五条下町,海老屋某之女,十六七岁。半年前发病如癫痫,常常猝然倒地。用灌水法,兼服三圣散涌吐而治愈,未再复发。(注:三圣散出自张子和《三门六法》,由防风、瓜蒂、藜芦组成)

  一僧,痫证若发则乱言,或欲自缢,且足挛急,困于步,来请治。余知不以吐剂不能治,因被同道阻难,不肯治,而请他医治之。与四逆散加吴茱萸、牡蛎,服半年,无寸效,于是再来请余。用瓜蒂散、赤小豆末,以韮汁使服之。吐粘痰许多,痫不复发,足挛急顿治。

  一女子年二十许,状如癫痫,卒倒不省人事,暂自苏而愈,年发四五次。自幼即有此病;百疗无效。余用瓜蒂末五分,以韮汁送下,吐黏痰一升余,其臭莫名,病顿愈,不复发。

  余妹尝患喘多年,与吐剂一回,顿愈,不复发。

  一男子年三十,全身麻木,目不能视,口不能言,其人肥大,性好酒。先生诊之,脉涩而至结,心下急喜呕。即使饮三圣散六分,不吐而暴泻五六次。越三日,又使服(分量同前),涌出三升许。由是目能视,口能言,两手亦渐渐能动矣。后与桃花汤百余帖,痊愈。

  一男子二十岁,晚饭后半时许,卒然腹痛,入于阴囊,阴囊挺胀,其痛如剜,身为之不能屈伸,嗔嗔闷乱,叫喊振伏。遽迎先生诊之。其脉弦,三动一止,或五动一止,四肢微冷,腹热如燔,囊大如瓜,按之石硬也。病者昏愦中愀然告日:“心下有物,如欲上冲咽喉者。”先生闻之,乃释然抚掌而谓之曰:“汝言极当。”以瓜蒂散一钱,涌出寒痰一升余。次与紫圆三分,泻五六行。及其夜半,熟睡达天明,前日之病顿如忘。

  许叔微医案
  毗陵一时官得病,身疼痛,发热,体重,其脉虚弱,人多作风湿,或作热病,则又疑其脉虚弱不敢汗也,已数日矣。予诊视之,曰中暍证也。仲景云:太阳中暍者,身热体疼,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予以瓜蒂散治之,一呷而愈。

  《本草纲目》记载一道人医案
  信州老兵之女三岁,因食盐虾过多,得(鼻句)喘之疾,乳食不进,贫无可召医治。一道人过门,见病女喘不止,教使取甜瓜蒂七枚,研为粗末,用冷水半茶许,调澄,取清汁。呷一小呷,如其言,才饮竟即吐痰涎,若胶黏状,胸次即宽,(鼻句)喘亦定。少日再作,又服之,随手愈。凡三进药,病根如扫,此药味极苦,难吞咽,谓之曰:甜瓜蒂,苦诚然。

  《本草纲目》摘引张子和《儒门事亲》医案
  一妇病风痫,自六七岁得惊风后,每一二年一作,至五七年,五七作。三十岁至四十岁则日作,或甚至一日十余作。遂昏痴健忘,求死而已。等值大饥,采百食,于野中见草若葱状,采归,蒸熟饮食。至五更,忽觉心中不安,吐涎如胶,连日不止,约一二斗,汗出如洗,甚昏困,三日后遂轻健,病去食进,百脉皆和。以所食葱访人,乃憨葱苗也。即《本草》藜芦是矣。《图经》言:能吐风病。此亦偶得吐法耳。

  《本草纲目》记载史明池医案
  和王妃年七十,中风不省,牙关紧闭,先考太医史明池翁诊视,予浓煎藜芦汤灌之,少顷噫气,遂吐痰而苏。

  《张氏医通》记载
  一妇,因多食青梅得痰病,日间胸膈痛如刀锥,至晚胸中痛止,而膝髁大痛,此痰饮随气升降故也。服丁、沉、姜、桂、乌、附诸药不效,乃以莱菔子研汁与半碗,吐痰半升,至夜痛尤甚而厥,此引动其猖狂之势耳。次日,用参芦一两,逆流水煎服,不吐。又次日,苦参汤服,亦不吐,又与附子尖、桔梗芦,皆不吐。后一日清晨,有藜芦末一钱,麝香少许,酸浆水调服,始得大吐稠痰升许,其痛如失,调理脾胃而安。

  唐祖宣医案
  周某某,女,41岁,1972年4月25日初诊。患雷诺氏病已3年,每遇寒冷则作。经服温阳和活血化瘀药物,肢端痉挛好转,供血改善。近因惊恐而致失语,四肢紫绀加重,厥冷如冰,时呈尸体色。经先后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镇静药物,以及中药宁心安神、祛痰开窍之剂无效。饮食不进,卧床不起。证见面色苍白,精神呆滞,不能言语,以笔代言,胸闷烦躁,欲吐不能,肢冷色白,舌白厚腻,脉滑有力,两寸独大。此痰浊壅塞上脘,急则治其标,先宜涌吐痰浊。方用:瓜蒂、赤小豆、白矾各9克,水煎服。服后先吐浊痰碗余,继则泻下秽臭溏便,遂即能言,肢冷好转,而雷诺氏现象亦减轻。

  从口腔至胃的粘膜受到探吐物或催吐药物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到达脑部兴奋呕吐中枢,经过神经中枢的整合,一方面传出神经冲动支配呕吐效应器产生呕吐过程;另一方面,刺激信号通过中枢神经核团网络间的复杂联系产生“轰动效应”,改变了原有其他神经核团的状态,使得原先处于抑制状态的功能区“苏醒”为兴奋状态,或原先过度兴奋的功能区“下调”到正常状态,使得各级水平和各功能区域间的失衡状态得到改善。故而使得意识水平改善、癫痫放电得到抑制、后交感神经系统的支气管、心脏、血管、胃肠道、胆囊、胆管、子宫、输尿管膀胱等功能恢复正常,而支气管痉挛缓解、心悸胸闷缓解、腹痛腹胀缓解、胁胀缓解、小腹痉挛缓解、尿频缓解。
  针灸的作用原理与后者相仿,如针刺止呕、止眩晕,止痛等。

  从吐法治疗的原理我们已经意识到消化道不是简单的器官,我们通过药物刺激消化道粘膜,还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朱颜老中医在他的《我对于中药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中说:
  “如生姜、桂枝等中药,现代药物学认为只有健胃作用,但是中医却认为它们有促进血液循环和发汗的作用。因为,这些具有辛辣成分的药物,内服时对口腔及胃部粘膜能发生—种局部的刺激作用,它对神经系统尚未处在麻醉状态的人体,能引起反射作用,而使血液循环畅盛,以至出汗。中医就这样在长期的临床中逐步认识和掌握了人体对某些药物刺激的整体性反应,并根据这些反应来处理有关的病症。我们在研究中药时,如果能注意这些经验,将使中药的应用范围扩大,并逐步提高药物治疗的学理。

  “譬如,中药用通关散或生姜汤来救治卒倒,其效果并不是由药物被吸收后的作用所引起的,而是对皮肤或粘膜的刺激作用所引起的反射作用。通关散中有皂角,皂角的主要成分系石碱草素,它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当吹入鼻腔时,可以立刻引起喷嚏,使患者苏醒;生姜的辛辣成分灌人胃中时,对口腔、食道和胃的粘膜也有刺激作用,因而产生反射作用,使患者苏醒。如果用这些药物制成注射剂,注射于皮下或静脉时,就不一定会产生兴奋神经的效果。所以研究中药时应注意中医给药法的道理。但必须了解,这些对呼吸道或消化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所引起的反射性的兴奋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中枢神经机能陷于极度麻痹状态时,这种刺激反射的急救处置是没有效果的。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来加以说明。比如中药在使用常山治疗疟疾时,往往和半夏同用,其原因是常山的有效成分具有催吐的作用,而半夏则具有镇吐的功效。由于两者的拮抗的药理性能,使治疗的临床效果得以充分发挥。又如中医治疗妇女的血经,常用佛手散(当归和川芎)。我们知道,当归成分对子宫肌有消除痉挛的作用,而川芎成分则有镇痛的功效,两者协同作用,使治疗痛经的效果更加提高。因此,我们在分析研究中药时,不仅要注意其综合的效果,还必须特别照顾到临床应用。

  “例如,泻药中的大黄、牵牛、甘遂、朴硝(硫酸钠)等,若单纯地根据目前的药学知识来看,只是些促进排除大便的泻药。但是中医使用这一类泻药时,其目的不仅仅在于通便而已。我们对于人体上部某些充血的病症,如结膜充血、肺出血、肝门静脉郁血及一部分高血压症等,也可利用泻药来治疗,利用它对大肠刺激的诱导作用来减轻其症状。甚至头面部皮肤的感染,如热疖等病,有的亦可用泻药治愈。还有用甘遂、胆南星、蒙石滚痰丸等来治疗癫痫,用牵牛、大戟等来治疗肝硬变等病的,这也是值得进一步观察和研究的。”

  现在来探讨几个典型例子:
  对于桂枝汤发汗解热的原理,完全可以用反射作用原理解释,这里稍作说明,桂枝汤发汗解热,是要乘热服才能奏效的。假如你和冷却的桂枝汤,不会发汗。生活中喝姜汤也能发汗,喝热粥汤也能发汗,喝热开水也能发汗。消化道粘膜受到热刺激时,下丘脑发汗中枢受到刺激,通过交感神经传出,使全身小汗腺分泌汗液,导致温热性发汗。消化道粘膜受到辛辣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头部和颈部发汗,称为味觉性发汗。同时桂枝汤是温阳强壮性药物,可以改善衰弱的体质状态,汗解以后,身体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犹如阳光普照。不同于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只是短暂作用于体温中枢。也不同于花椒、川椒、辣椒等没有强壮作用,发汗不治本,汗出后仍然虚弱,感冒仍继续。
  麻黄汤与桂枝汤不同,桂枝在其中调理体质,协助发汗,生麻黄自身就足以兴奋发汗中枢,使得自发汗中枢至汗腺的神经通络的信息障碍得以疏通,因此汗腺发汗。

  吴茱萸汤证: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吴茱萸为一位辛辣苦味药,对消化道粘膜有很强烈的刺激作用。吴茱萸汤通过刺激消化道粘膜敏感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一方面影响了消化道神经系统本身,使得原先的胃肠痉挛、分泌亢奋等状态得到抑制和调控;另一方面,神经冲动也必然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轰动效应”(见前文论述),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内部的状态,得以实现对神经-血管系统、位觉中枢、呕吐中枢的调节,缓解头痛、眩晕、呕逆、手足逆冷等状态,以及治疗其他神经系统调节失常的病症如昏厥、嗜睡、烦躁、癫痫等。
  
  类似的还有如白通汤之用葱白、白通汤加猪胆汁,回阳救急汤之用麝香或猪胆汁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少阴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下法:
  导泻法:通过使用导泻,达到排泄肠道中储积的糟粕,即通过肠道运动和排便反射,排解糟粕,达到治疗的目的。
  大承气汤证:痞、满、燥、实,通过导泻,排除肠道里的大便,哪怕是热结旁流时,下利清水色纯青。

  同样我们的祖先老早就发现通过导泻能治疗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

  现在大黄类方用于治疗皮肤、肠道、盆腔等的感染,也用于神经系统亢奋、焦虑、烦躁、失眠等症。
  大黄也是一味对消化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药物,通过粘膜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一方面作用于消化道神经系统本身,产生肠子蠕动亢奋,并容纳更多血液进入消化道;另一方面,对中枢神经系统也产生一定的“轰动效应”,使得亢奋的中枢活动趋于抑制,使得机体趋于虚弱状态。

  礞石滚痰丸、大戟、甘遂等泻药也能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与其对消化道粘膜的刺激不无关系。

  通过以上粗略的分析,我们得知消化道粘膜反馈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得许多重要急症有了快速缓解的可能。当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里,这些信息的进一步传递,当然需要更加深入的临床观察才可能做到,例如,一物瓜蒂散纳鼻能治疗黄疸,曾有报道瓜蒂刺激鼻粘膜引起流黄水,何以能治疗肝炎?(见叶橘泉《有关甜瓜蒂的应用经验》)
  通过对本篇的梳理,我们不妨再去读一读张子和的《儒门事亲》,知其人汗吐下不无道理,只是不要搞的象胡万林那般。
  本文写于2010年6月21日,曾发表在黄煌经方沙龙,稍有修改,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声明:从前的帖子中有不少认识肤浅、褒贬武断的论断,主要是笔者当时学术修养不够,在以后的帖子中逐步修正中……




上一篇:(转)乡村医生治验录
下一篇:关于消化道粘膜反馈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补充

0

主题

0

积分

13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6-19 2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224

积分

74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大道至简,行医悟道。

Rank: 4

积分
1224
发表于 2010-6-20 10: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突发之奇效,如今多已经被淡忘,如能求的病人及家属同意,辩证准确,但用无妨。
经方医师在株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12: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喜欢楼主的文章,医学无国界,也应该无派别,疾病是现实的,它的发生并不因国界与医学流派而有任何区别,只是认识的角度不同而已。中医应该从经典理论去分析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如此疗效才能提高,才能减少误诊,才能促进中医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390

积分

8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10-6-23 19: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s:180] 不错!
我的博客http://www.gltcm.cn/28791/spacelist-blog.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8 01:11 , Processed in 1.39186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