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汤剂煎服法
【概述】编辑本段
经方最常用的剂型,是汤液,也称为汤剂。
汤剂的特点是便于吸收,取效快,急性病和发热性疾病,一般宜用汤剂。
【煎具】编辑本段
汤剂煎煮中药的容器最好用砂锅、砂壶或搪瓷锅(陶土瓶)。
【浸泡】编辑本段
煎煮前用凉水浸泡药材约20分钟,这可以使水溶性成份析出在汤水中,同时能增加汤药的浓度。
冬天可以用20℃-30℃摄氏度的温水浸泡,但不可用开水浸泡,以免使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受热凝固,或是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于有效成份析出。
【用水】编辑本段
药材浸泡后,再加水浸过药材面2~3cm为佳;或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
煎药的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
我们推荐的加水量公式:加水量(毫升)=680+1.8×药材重量(克)+需要得到的汤液量(毫升)。
【煎煮方法】编辑本段
文火煎煮,沸腾后30~40分钟为宜。
目前常用的有两种煎煮方法:
第一种是古典的煎法,即只煎煮1次,加水后小火煮沸,然后再煎煮30~40分钟,滤出药液,分2~3次服用。这种煎煮法适合于治疗急性病和重病的药方,如桂枝汤、麻黄汤、大柴胡汤、大承气汤、理中汤等。
第二种是后世的煎法,即煎煮2次,第一次煎应在30-40分钟左右,滤出药液后,加水再煎15分钟左右,滤出药液,把两次的药汁混合均匀,分2~3次服用。这种煎煮法适合于一些滋补性的药方,如炙甘草汤、温经汤等。
【服用法】编辑本段
急性病宜空腹,慢性病服药宜在两餐之间,实证宜饭前,虚证宜饭后,泻下药宜饭前,发汗药饭后。
急性病每日3次以上,慢性病每日2次,也有1次或隔日或隔周服用的。
【各家经验】编辑本段
1.古求知:由白虎汤、桃花汤等含粳米的经方汤剂煎煮法“米熟汤成去滓”获得启发,告知患者经方煎煮好比煮稀饭,加多少水,煮多久,患者就比较能听明白了。
附件列表
免责声明:本网站词条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您需要诊疗处方服务
请务必咨询专业的经方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