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124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研究经方不该丢了脉证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4689

积分

250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腌老黑豆的脚后跟。

Rank: 5Rank: 5

积分
4689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7 15:3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论坛呆了很久,大家异口同声讲方讲证,说的天花乱坠,听的兴高采烈。但我冷眼相看,许多病案像经方,却没有经方的精简干练,有效果却不能直至病所。这不是经方。初学者,达到这样的水平,是值得钦佩和原谅的!
     方证是初学者的必经之路,而脉证是经方家洗练后的升华和依归。伤寒论的每一卷,都有只鳞片爪的脉证记述,如桂枝汤白虎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陷胸汤大陷胸汤等等,都有脉证画龙点睛的描述,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应该是一定的脉象。范文虎,蒲辅周等人应该脉证人物的代表。
    心中寥寥,指下难明,一脉统证,假以时日也是可以做到的。彭子益:以脉统证,可以 万举万全。




上一篇:北京中环嘉业投资有限公司
下一篇:阳明病除了硝黄就没猴耍了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193

主题

2381

积分

178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81
沙发
发表于 2014-8-17 15:39:28 | 只看该作者
不懂脉,当个中医爱好者自我保健或给家人朋友看看病可以,因为这些人都比较了解,但做为一名中医师不懂脉,常见的,简单的病看看可以,但要高人一等或要在当地扬名,是不可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板凳
发表于 2014-8-17 16:05:28 | 只看该作者
研究经方般也要运用脉证的
健康网www.18kang.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3

积分

267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93
地板
发表于 2014-8-17 16:35:03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一直强调“病,脉,症,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57

积分

108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57
5#
发表于 2014-8-17 18:43:41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研究经方的就不懂脉呢,只是经方的脉诊不对应肝心脾肺肾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23

积分

32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23
6#
发表于 2014-8-17 22:08:40 | 只看该作者

回 盲人摸象 的帖子

盲人摸象: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研究经方的就不懂脉呢,只是经方的脉诊不对应肝心脾肺肾罢了。 (2014-08-17 18:43) 
那么经方医生是怎么把出来脉的呢?寸关尺都把哪个?  O(∩_∩)O~菜鸟想学习下经方。求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57

积分

108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57
7#
发表于 2014-8-17 22:21:18 | 只看该作者

回 279794215 的帖子

279794215:那么经方医生是怎么把出来脉的呢?寸关尺都把哪个?  O(∩_∩)O~菜鸟想学习下经方。求教 (2014-08-17 22:08)
伤寒论里也有很多谈到脉的地方,你可以参考胡希恕脉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056

积分

325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56
8#
发表于 2014-8-18 07:26:19 | 只看该作者
此脉却非彼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1860

积分

104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60
9#
发表于 2014-8-18 10:53:11 | 只看该作者
金匮“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笔者观察,临床上,一些慢性咽炎患者,脉象出寸口滑如豆,很明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积分

44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积分
0
10#
发表于 2014-8-20 17:06:59 | 只看该作者

回 ZHANWEIPING 的帖子

ZHANWEIPING:金匮“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 .. (2014-08-18 10:53) 
这就是伤寒论的脉法,再结合“脉当取太过不及”,则知其要也。
伤寒为经,本草为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98

积分

81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98
QQ
11#
发表于 2015-1-30 17:54:08 | 只看该作者
8楼已经回答了:
金匮“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笔者观察,临床上,一些慢性咽炎患者,脉象出寸口滑如豆,很明显。
学无止境,乐在医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344

积分

813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44
12#
发表于 2015-1-30 19:56:5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目光如炬,脉证是中医的精髓。不能紧扣脉证的经方,让人会有逐渐跑偏道路的担忧。
敬请登陆“智悲佛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03

积分

108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03
13#
发表于 2015-1-31 12:21:35 | 只看该作者
谁能读懂伤寒论的脉?而且能公之于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27 10:26 , Processed in 0.081285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