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先诞伤寒派,后生温病派,中医史的必然还是偶然?

查看数: 667 | 评论数: 14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24-7-25 13:28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24-7-25 13:31 编辑      如题,伤寒学与温病学产生的时间顺序能够颠倒吗?   请教各位老师怎么看?   

回复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4-7-28 13:08:23
  
  在大部分人都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过度劳作的年代,民众普遍营养不良、正气不足,消耗太大。
  外来的六淫邪气,尤其是其中【风、寒、湿】,成为疾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伤寒病】流行,《伤寒杂病论》应运而生。


  而当相当一部分人生活条件越过【温饱线】,生产条件工作环境也得到改善之后,饮食和衣着由不足转向过剩。
  内生的伏邪:内风、内湿、内暑、内燥、内火,以及内寒(禀赋不足者和疾病中后期),患者自选的生活方式,成为疾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温病】开始流行,《温病学》应运而生。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4-7-28 13:07:13
  
  从西晋两次永嘉南渡,使江南地区的经济和人口开始迅速增长。
  到两宋时期,大量北方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南迁,以及占城稻的推广,江南地区的经济生活水平已经反超北方。
  再到明清时期东南沿海的近代工商业萌芽,使得富人阶层不断壮大,加上大航海时代到来中外人口流动的增加,传染病、温病开始在江南和东南沿海流行。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4-7-27 08:54:24
一个“结病”,就全包括。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4-7-26 13:52:30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4-7-26 10:19
只能说,北宋以来,一是发现读旧书,读死书,不能解决当下问题。二是人们对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要求。这就 ...

  仝小林教授的【糖尿病郁热虚损论】和国医大师李佃贵的【浊毒论】适合辨治肥甘厚味吃到极致的现代人的流行病。
  诸如此类的当代中医临床理论创新还有很多,但确实无法与【温病学】这样理论体系宏大的学术流派相比。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4-7-26 10:29:11
中医风的概念,唉,争了多久了?广义和狭义,就从来没定义清楚过。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4-7-26 10:19:48
本帖最后由 衡阳唐亚军 于 2024-7-26 10:21 编辑

只能说,北宋以来,一是发现读旧书,读死书,不能解决当下问题。二是人们对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要求。这就是进步嘛。个人认为,中医自温病学后,再无新理论发展了。
haha 发表于 2024-7-26 09:02:17
要分,伤寒、温病、伤风、暑病、伤燥、湿病,都有。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4-7-26 07:50:02
  
  宋代以后对【中风病机】的认识从【外风】转向【内风】,以及伤寒派开始使用【承气汤类方】来治疗中风。

  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这两个转变,也反映了宋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条件逐渐改善【饮食过量的人增加】、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肉食荤菜占比提高】,所带来的病因病机的改变: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4-7-26 07:50:02
  
  宋代以后对【中风病机】的认识从【外风】转向【内风】,以及伤寒派开始使用【承气汤类方】来治疗中风。

  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这两个转变,也反映了宋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条件逐渐改善【饮食过量的人增加】、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肉食荤菜占比提高】,所带来的病因病机的改变: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4-7-25 16:15:11
其实你知道的,东汉医学很发达了,学术氛围也好,但巫医并行,确实有点乱。张仲景仍坚持要出书伤寒论,就是想说一个事,即受凉感冒后,病是怎么个发展开来的。。。并以此希望统一大家的认识。
衡阳唐亚军 发表于 2024-7-25 15:46:49
伤寒学与温病学产生的时间顺序不能颠倒。
1、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这是中医传承的必然。3、社会进步的必然。
说白了,这是中国文化厚重的现实决定的,过份遵从古贤,食古而不敢逾越。直到忍无可忍,朝代更替时,才敢有进步思想的迸发。
haha 发表于 2024-7-25 15:39:12
本帖最后由 haha 于 2024-7-26 08:55 编辑

寒温都是一个意思,分来分去没啥意思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9-17 09:10 , Processed in 0.070888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