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原创]补阴补阳小议 [打印本页]

作者: aykm    时间: 2007-11-20 01:42
标题: [原创]补阴补阳小议
近代的本草书把补益药分为补气,补阳,补阴,补血药,接触中医不久后对于这些名词有些模糊的概念,觉得补气药就是补那无形的阳气,而补阴就是补那有形的物质。可是心里还是充满了疑惑,例如补阳与补气到底有什么分别?补血与补阴有什么关系吗?无形的气是什么?世上有东西是无形的吗?有其现象不是应该就有其物质基础吗?有形的阴又是什么?
看了一些书的解释都是不尽相同,莫衷一是,我怀疑有的作者自己甚至也搞不懂这些东西。
不少前辈说过,后世的医家没有人超越张仲景,时方比不过经方,可是照理讲中医学经过一个系统和理论化的阶段后,应该是越来越好才是。
之后再看一些中医学演变史的书,原来宋代以前的中医学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样,而是比较朴素,并没有太多的玄理而重经验的医学。到宋代以后,中医学经过金元诸医家改造才开始盛行用阴阳五行来解释医理。
本草方面也一样,宋代以前的本草像本经,药性论,日华子本草,食疗本草等只是很朴素的叙述药材的功效而已。像升降浮沉,归经,四性五味配五行之类的理论是金元之后才开始的。
后来再看一些现代药理的书,发现很多补气,补阴,补血药的功用都是很相像的。再看看宋以前的本草,所载的补益药并没有补阳补阴之分,一些后世认为的补阴药如沙参,天门冬都有“补中,益气”之说。于是我开始怀疑金元以后的医理,对于补阴和补阳的看法也有一些改变。
现代药理研究无法证实是否有那“无形的气”,可是可观察到药物可改变机体的功能。如果“阳气”是指“功能”的话,则无论补气,补阳,补阴,补血药皆可“补气”。
如果阴是指身体用以制造有形物质的原料的话,则无论补气,补阳,补阴,补血药很多皆有像无机元素,糖份蛋白质之类的营养。但是严格来讲真正的补阴药应该是饮食才对。
如果阴是指身体制造有形的物质的功能,则无论补气,补阳,补阴,补血皆有补阴功用。例如药理研究证明补血药当归和补阴药枸杞能促进造血功能,可是补气药黄芪党参也有同样的功能。
所以我的结论是不论补气/阳/阴/血药皆是以改善身体的功能为主,只是功能的侧重各有不同。
或曰:那补阴药与补阳药岂不是没有分别?
我的看法是,补阴补阳药的分别是药性,补阴药说成是寒性补益药应该更正确,而补阳/气药则是热性补益药。
宋代以前的医家更看重药效而不是药性。很多现代临床报导的辩证都不怎么严谨可是依然有疗效。例如有人用热性的桂枝,附子等治心脏病,可是又有人用寒性的黄连,麦冬,玉竹而取效。对此我有个猜想就是对于没有明显寒或热象的平人而言,不论用寒性或热性药,只要药效对的话可能就会取效。如果一个热盛的人再给与热药当然不行,大寒的人给寒药亦然。
如果这个猜想对的话那就可以解释历代的温补派和滋阴派之争。譬如有个病例,有位医师用养阴药治好他了,于是这位医师对于滋阴的理念就更坚定了,可是实际上病人好了不是因为滋阴或药性的关系,而是药物的药效使然,如果有人用有类似药效的热药去治这人说不定也可取效。伤寒论里有很多寒热药并用的方剂,仲景很多时用药考虑的是药效而不是药性或是某药能补阴或补阳。例如人参有时配姜附用以治寒病,有时又配石膏治温病。再说有些药的药性不同的本草有不同的说法,譬如麦冬在本经里是性平的,之后的名医别录又变成性寒了,人参的例子也一样。
作者: 学龄前    时间: 2007-12-30 16:40
分析有佳,谢谢.
作者: zure    时间: 2007-12-30 22:26
每次读楼主的贴子均有收获,我觉得,中医就需要这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精神。
作者: 小土豆    时间: 2012-8-3 22:44
著名经方家叶橘泉当年就曾专门谈过药性与药效的问题,他也认为,对于中药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补气、补阴上。但却因此招惹来一片骂声。
作者: qf1951    时间: 2012-8-5 19:03
分析精到,很有启发!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