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热稀粥是一味温和的发汗药 [打印本页]

作者: 芭窗夜雨    时间: 2010-5-24 23:52
标题: 热稀粥是一味温和的发汗药
文 / 巴窗夜雨
j.jpg

生活中,吃热稀粥常常出汗,感觉很舒服。

桂枝汤是太阳病开首第一方,但该方更像是归属太阴经。以桂枝汤解表,温里之力足够,但解表稍显不足,所以需要借助热稀粥的发汗力量,既能益中补充能量,同时也能稍稍发汗,以助桂枝汤药力,而达到解表功效。

麻黄汤后注“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因麻黄是一味强悍的发汗药,所以无需热稀粥之力。

桂枝加葛根汤“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该方当以解肌为主,如果“啜热稀粥一升余”促汗出,相反有伤津液之嫌。不利于“项背强几几”的恢复。这也是桂枝汤与桂枝加葛根汤的人体证型差异。

栝蒌桂枝汤“取微汗。汗不出,食倾,啜热粥发之”,可见,啜热粥的目的即助汗解表。

其他如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桂枝新加汤就无须“啜热粥”了。

由热稀粥这味药可以看出,中药的应用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积累,来源于古代人民的生活实践,“神农尝百草”其实并不神秘!
作者: 十世遗风    时间: 2010-5-25 14:01
我原来也以为桂枝汤是太阴方,写了很多文章,最后一把火全烧了。
作者: 空穴来风    时间: 2010-5-25 22:07
桂枝汤不会是太阴方,否则怎么会还有桂枝人参汤呢?太阴病不易用芍药,还有炙甘草和红枣之酸甜都不适宜太阴病。
作者: 芭窗夜雨    时间: 2010-5-26 09:59
六经辨证的意义在于对人体的证进行了系统划分,对单个的方证进行了一次整合,这是长期临床实践的结果。

但六经不是唯一的,像《十大类方》也可理解为“十经”,也不用再去争论小柴胡汤是归太阳还是少阳,桂枝汤是归太阳还是太阴,因为桂枝汤就是桂枝汤。

六经学说本身还有开发意义,例如在人体系统的病理生理层面上。
作者: 蓝天空    时间: 2010-5-28 12:37
的确是这样。喝热稀粥时,正常人会出些微汗。生病时,有些时候往往不愿意吃,如果愿意吃了,喝些稀粥,同样会汗出而愈。药物大概是有偏性的,而食物大概比较平和
作者: w5855    时间: 2010-6-17 11:26
个人认为:中医本来就是药食同源的,那些中性的往往归于食物,稍有偏颇的才归属于药物。
作者: c19751118    时间: 2010-6-20 09:29
我无意挑剔,只是这样的论点有些说不出哪里的怪的,有些人喝热开水也会出汗,这样也算是温和的发汗药吗?
作者: 叶子    时间: 2010-6-20 09:46
引用第6楼c19751118于2010-06-20 09:29发表的  :
我无意挑剔,只是这样的论点有些说不出哪里的怪的,有些人喝热开水也会出汗,这样也算是温和的发汗药吗?
所以一般感冒发烧了医生嘱咐多喝开水啊
作者: 木子长大    时间: 2010-6-20 10:59
在人体生理病理层面还有开发意义。很好!
作者: sheldon    时间: 2010-6-21 16:55
我认为热稀粥只是起补充津液的作用, 看作发汗剂似乎不妥。 平时人疏通功能良好的时候, 喝热稀粥或者喝热水也能出汗,只是把体内的津液送到体表而已了。

桂枝汤症因为事先已在出汗, 怕体内津液不足, 所以说要喝热稀粥补充津液。 麻黄汤症, 实现不出汗,并未耗伤津液,所以不用再补充, 就这么简单, 要是麻黄汤症,不用麻黄,再喝热稀粥估计也发不出汗来。
作者: 医海一粟    时间: 2012-11-3 10:55
此热稀粥当为小黄米粥,不是稻米粥,小黄米粥却有助汗之功效,很多病人证属麻黄汤证,如不喝小黄米粥很难得汗,尽管你用的麻黄质量很好,当年的新鲜品,剂量也大,就是不出汗,其奈我何?临床发现这种病人往往一啜小黄米后粥覆被保温片刻,其汗淋淋而出,表寒立解。究其原因,大抵是病人脾胃乏食,几日食不大进,是故营卫不足,所谓津血同源,血汗同源,正在于此。不过化源不足,又凭何做汗驱寒邪达表而去?
作者: 乐在医中    时间: 2015-1-28 22:30
楼上的小黄米粥,很好。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