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脉与气的思考(一) [打印本页]

作者: 江湖医侠    时间: 2009-12-29 10:44
标题: 脉与气的思考(一)
2009年8 月下旬在广州学习交流期间,与新加坡中医学院周载胜教授、中山大学陈肩博士、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李启荣院长等人聊到中医理论的起源时,周载胜教授说:“科学的科学是哲学,哲学的哲学是玄学,玄学的玄学是佛学”。说科学、说哲学易理解,玄学、佛学则颇令人深思。玄学的代名词是什么?是巫术!佛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悟道!我们推崇科学,科学的分科在现代是如此之多、如此之广,单是医学的分科,看了三级甲等医院的科室分布,就叫人眼花缭乱!中医的起源与巫术、酒(毒药)有关,中医的医字的繁体字有两种写法:毉、醫,有三部分组成,毉由医、殳、巫三部分组成,醫由医、殳、酉三部分组成,《说文解字》训“医”(醫、毉)字为“治病工也,古者巫彭初做医”,第一个“毉”字与巫术有关,原意大概是,医者是一个能与天地通神的、懂巫术的、拿着利器的工匠。第二个“醫”字与酒有关,《汉书•食货志》说:“酒,百药之长,嘉会之好。”《礼记•射义》说:“酒者,所以养志也,所以养病也。”《说文解字》说:“医之性然,得酒而使。”医者是一个懂得用酒治病的工匠。现代中国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以酒为浆,以妄为常”,把毒药当做食品,把不正常的当做很平常的,怎么会不生病?!周教授的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大彻大悟,此前我一直在思考脉象与气的关系,思考脉象的本质是什么?为此我写下了这么一个箴言:“大道无行,神用无方。入道至易,曰阴曰阳。内外合一,唯脉唯气。气之运行,脉形无循。邪踞有形,病从脉类”。在解释这段话的内涵之前,我先说两个故事。
07年6月的某一天,邻县万安县的一个领导过来看病,他的司机、一个年轻的很壮实的小伙子约二十七、八岁,见我摸脉如算命一样,叫我也试试他的脉,结果一按脉,就感觉他的左寸脉浮细弦而硬且短,在左侧颈部中段扪及一绿豆大的小硬节,问其有无不适,答无任何不适。当即告诉他必须重视,应当尽快去做鼻咽部的检查。约一个月后,小伙子来诊所告诉我,他第二天就去了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在鞍蝶部发现一个小肿物,确诊为鼻咽癌早期。小伙子非常感激,告诉我已做了放疗治疗,云那个检查的医生非常惊讶,说这么小的病变摸脉都能发现,简直是太玄了。
08年8月份的某个下午,一个结识不久的姓黄的朋友,来诊所请我吃饭,见诊所无人,叫我把脉,下指三关,我心中大惊,其人左寸脉浮弦硬过寸,右寸及双关弦滑,而尺脉沉弱近无,又在其左侧颈窝摸到一个黄豆大的肿物。我怀疑他颈部或鼻咽部有肿瘤,当即告诉他今晚别喝酒了,作好明天一早去医院做相关检查的准备,但第二天检查影象及生化检查结果一切正常。第四天,又去了省城某肿瘤医院结果仍无任何异常。那朋友对我比较信任,一个半月后由我介绍赴上海445医院做PTCT,结果是恶性淋巴瘤,肿瘤病灶已广泛转移。当即住院行伽马刀及化疗,恨无力回天,于春节后四天而殁。
何以我能发现这两例患者自己毫无感觉的病变?凭的就是从患者的脉象中感觉到了病变部位的气机的异常。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介绍到:“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该脉法条分缕析,其实用价值,非同一般,确实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 maixue    时间: 2009-12-29 11:57
可以去学金伟和许跃远。我个人以为这样毕竟是本末倒置,源流混淆。
作者: 沙丘沙    时间: 2009-12-29 16:13
人们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大约有两个极端:一是盲目崇拜;一是极力否定。对于脉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崇拜者多是患者,反对者多是医生。所以,真正的脉诊高手被同道视为江湖骗子,这才是本末倒置。
作者: czj    时间: 2009-12-29 16:24
“人们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大约有两个极端:一是盲目崇拜;一是极力否定。”——经典!
作者: 雍乾    时间: 2009-12-30 20:52
汝奇兄几篇文章,读后耳目一新,使我过去模糊逐渐清晰。受益!谢谢在基础班分享,相信会有更多人受益的。
作者: 黄煌    时间: 2009-12-31 21:28
感谢江湖医侠的倾囊相授!
作者: 方行知    时间: 2010-1-1 10:00
汝为江湖侠,脉法独称奇。 江西名医家,瑞春绽新花。
作者: 虚无斋主    时间: 2010-1-5 01:35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真实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与骄傲
作者: 崇景    时间: 2010-1-5 10:53
殹者,医殳也。治伤也。
毉者,巫医也,是说医源与医术特点,远古时代,巫医不分之佐证也。
醫者,汤药也。医与酒酢饮食渐近也。中古时代,汤液经法之大行于世也。
医者,箭矢入里也,只剩下开刀外科了也。

文字变迁,莫非天数乎?[s:184]
作者: 雍乾    时间: 2010-1-5 15:34
呵呵,有意思。是啊,今非昔比了!
作者: poshan    时间: 2010-1-5 17:01
易卦内外六爻,应人体六部、取其动爻,便知何处,动者脉之动,诸部皆平唯此一异,此则病位,这是我一点孤陋的看法,用之有效,
作者: bsdfan    时间: 2010-1-6 13:03
读过伤寒的应该都知道,仲景把脉证在疹疗中的参考作用放在了一个合理的位置,既重视又不过份依赖。他对于脉证的辨别也显粗放,阴、阳、浮、沉、大、细、数、迟、软、紧等不多的几类。而后世的过多发挥也确实让后学却步,“胸中了了,指下难明”也可算是心迹的诚实表露。

既难以彻底脱去玄字的光晕,我们不妨诚实以待,自己认识到多少算多少吧。

不过,对于楼主举的两个例子说的事情本人颇不以为然,既然用中医正手识出了早期疾病,后来竟都选用了万恶的放化疗治法,第一例虽没尽述,但几乎也可以断定,病患一定是在这样的“治疗”下快速归西了。

让我错愕哑然。
作者: bsdfan    时间: 2010-1-6 13:07
算了,再允许本人不敬一下吧,四诊之中,切已只是位于“巧”的地位,不能算上工了,所以楼主所言实没什么可以称道的。
作者: 叶子    时间: 2010-6-24 08:21
想不通为什么一个高手在身边,还跑那么远去受罪,送死 。
作者: violet67    时间: 2010-7-1 08:27
医侠的诊脉水平真的很高,如果患者一直选择中医治疗,而不去放疗伽马刀之类的西医疗法,结果会怎样呢?
作者: heili    时间: 2010-7-1 08:39
引用第13楼叶子于2010-06-24 08:21发表的  :
想不通为什么一个高手在身边,还跑那么远去受罪,送死 。  
同感
作者: 阿蒙    时间: 2010-8-9 17:22
医侠老师的文章已经被百度收编为 医药类 的文献,不知道是否已经集结成书?
作者: 月落    时间: 2010-8-9 17:41
感谢, 希望多多发文, 对于隐姓埋名的文章, 我认为水份还是少一些的, 投赞成票![s:184]

不是说有名有姓的就忽悠, 不可误读, 呵呵, 否则得罪一大片了. 这句话单指这一存疑争论的地方. 名家心得当然不能与这个话题混为一谈. 比方说, 如果本身不是因脉诊出名的名医, 讲的脉诊观点, 我更倾向于相信.
作者: 无尘    时间: 2011-6-2 13:34
引用第15楼heili于2010-07-01 08:39发表的  :

同感
同感
作者: G经方    时间: 2011-7-14 05:53
医侠老师能否对便秘的脉诊做一些诊断和分析?谢谢!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1-7-14 08:11
心态各异,
大千世界嘛-----正常.
[s:184]
作者: andy    时间: 2012-8-11 00:38
标题: 回 虚无斋主 的帖子
虚无斋主: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真实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与骄傲 (2010-01-05 01:35) 
顶起
作者: zj3212003    时间: 2012-8-11 10:09
真好。收藏了。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