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中医发展中的分化现象 [打印本页]

作者: 袁建国    时间: 2009-11-15 10:18
标题: 中医发展中的分化现象
中医发展中的分化现象
中医发展中的分化现象

    中医在这些年,度过了被漫骂、被炒作、被利用的艰难岁月,以中医名义做噱头而进行利益的勾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那些所谓‘中医纳米技术’、‘分子治疗技术’、‘经络脉冲’、‘透膜技术’、三法和一、四法和一、五法和一……悄悄的离开的媒体的舞台。但是,另一种倾向又悄然上演——全民中医。似乎听几耳朵中医讲座,学几句中医名词就可以包治百病。于是,看掌纹、喝稀饭、集体拍手、揉脚丫子似乎又是最时尚最前卫的事情。而另一方面,许多真正的严肃和传统的中医则正在联合起来,为推进中医事业做着非凡的努力。

    在北京建国门附近的一座典雅的四合院里,正在筹建着的“贵仁医堂”提出了‘会员制’的设想,‘让一小部分人享受中医’。并且明确其社会定位——‘只为少数患者服务’……‘最好的中医,对应最需要的患者’,‘让中医医生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群体’。这里会聚了从中医科学院的著名专家,到普通的‘民间中医’的特殊团队,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有‘绝活儿’。在与其发起人赵先生的闲谈中了解到,这一项目的背后的确蕴藏着巨大的投资,但赵先生的信念则是‘今生只做中医事业’。据赵先生透露,如果没有中医,可能几十年前就没有他本人了。

    在推进中医事业的理念指导下,这所贵仁医堂并不象其他中医医院和诊所那样急功近利的开展门诊与经营,而是正在认真做着中医科普工作,他们一方面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中开设国学与中医科普讲堂,另一方面又组织在京的中医专家进入大专院校,针对已经西化的中医在校生进行‘纠偏’教学讲座,更加难得的是还要投入财力人力为中医学子的就业问题广开门路,这几乎是在做着为政府担当义工的角色。

    另一路由首都医科大学退休专家发起和组成的团队,则在北京建国门SOHO这个寸土寸金的底盘上,建立了康信苑中医门诊。这里所提出的信念则是更加直白——‘纯粹的中医’。在这个团队中,有近八十高龄的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老专家,有医学院校的老教授,有在北京各个医院从事了一辈子中医临床的老中医。他们所形成的固有特征是熟悉彼此特长、熟悉行业渠道、熟悉临床规范。在这种‘中医沙龙’的模式中,有许多细节是大多医院都做不到的事情,这里的专家可以决定他所需要的药品质量,凡不是地道药材,药房主任是无权进货的。专家自己决定每天看多少患者,没有医院中那种需要完成‘定额’的现象,以保证患者的诊治过程时间充分。专家们也在这种沙龙氛围中做自己的课题,带教自己的学生,完全不会受到那种无聊的行政干预和影响。

    最接近传统医院模式,又具有开拓发展手笔的是北京东四中医院。这所医院的前身是一家连北京本地人都很少了解的街道医院,虽然五脏具全、科室齐备,但门可罗雀的场景连卫生局的官员们都懒的去‘检查工作’,医院经过了广告战、价格战、公关战的‘洗礼’之后,卫生行政部门不得不采取了最后的策略——放弃管理权。由医疗经营公司受托以后,将原来的北京东四医院,改名为北京东四中医院,一个‘中’字让医院彻底发生了变化。院办的曾主任按照一种独特的思路——‘退出恶性市场竞争,安心做好中医平台,让中医专家成为舞台的主角。’在这里,无论医生职称高低,也无论师从何门,只要能被患者认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你就是医院的主力队员,由此,许多专家、教授自动加入了这个特殊的团队。这种安心搭舞台,让中医唱主角的策略,不但扭转了医院的整体局面,还在患者群体中被广为认可。医院出现了排队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少数三甲医院才能看到的特别景象——前一天晚上排队挂号。

    如果说贵仁医堂在做着社会层面的中医发展事业,那么康信苑中医门诊则是开创了沙龙式的中医会馆,而北京东四中医院则是真正实现着百姓的健康梦想。这其中,或许意味着中医队伍正在两极分化,中医机构也在两极分化,那些传统公立医院持续了几十年的恶习或许将被冲击。
作者: 然不及汤    时间: 2009-11-15 13:24
值得为这则报道而欣喜

开辟一些医疗服务的另类模式,如果做得好,有可能改善中医行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但也不如报道所总结的那么乐观。

离开了行政干预,还有商业干预。现在中医师有一大半并未纳入国有医院管理范围,但他们一样不自由,按照临床需要施治一样是一种奢求。投资方的营利取向和自身的经济压力,比之官僚主义的行政管理更难以抗拒和疏解。所以要看这三家机构到底摆脱了多少外在于医疗本身的干预,具体了解一下他们的收费水平才好。

另外一个问题是服务水平,医疗的服务水平主要不在于获得服务的方式和额外的“优惠”,而在于服务之后千差万别的结果。并不是只要找到了“纯中医”,找到了名专家就肯定会得到预期的结果,这是中医行业的真实现状。那么这三家机构到底用什么来甄选和管理他们的团队呢?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知名度附加值过高的城市,谁能保证患者得到的是不同于大医院的,让人灰心丧气的结果呢?
作者: 江边日月    时间: 2009-11-15 20:29
看到了中医的希望之光
作者: 凌峰沐昱    时间: 2009-11-16 08:19
希望这种模式不要行中医之名,赚中医之钱,做毁中医之事。谢谢啦
作者: SFDfsakfdc    时间: 2009-11-16 18:37
引用第3楼凌峰沐昱于2009-11-16 08:19发表的  :
希望这种模式不要行中医之名,赚中医之钱,做毁中医之事。谢谢啦   
现在中医的境况实在是令人堪忧,为什么就是来救危中医也是不能抱成一团?现在中医不能真正科学合理规范,以至于“各放异彩”,不知是中医的特色,还是中医的悲哀······
作者: maixue    时间: 2009-11-24 19:24
谨慎的乐观。但是中医人是需要物质支持的,经营管理之道很重要
作者: 程省三    时间: 2009-11-25 21:03
路在何方?
作者: 潮汕后学    时间: 2009-11-27 02:39
路在我们的认真努力。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