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如何学习《伤寒杂病论》 [打印本页]

作者: 海阔天空    时间: 2007-7-21 12:28
标题: 如何学习《伤寒杂病论》
学校大纲教材的《伤寒论》是院校学习中医学生的必读课程。但是有多少学生在学习此课程后可以系统地应用《伤寒论》经方于临床实践的呢?如若多数学生在今后的临床中不能学以致用,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作为?
作者: 海阔天空    时间: 2007-7-21 12:30
[s:62]
作者: gugu    时间: 2007-7-21 22:37
重方轻论
作者: 管隽    时间: 2007-7-21 22:43
先背条文,以后慢慢悟
作者: 管隽    时间: 2007-7-21 22:45
或者结合黄老师的书,会理解透彻一点。方证是最重要的。
作者: liangxi    时间: 2007-7-23 20:34
多在临床中应用经方,实践出真知。当然如能有好的老师指点京更好了。
作者: xiaoyu    时间: 2007-8-12 08:26
学习经方、《伤寒论》其实不难,关键看你用什么眼镜看伤寒论?若用《内经》的脏腑经络的有色眼镜看,是很难出成绩的,因为二者的体系是不一样的,强行解释,必然困惑不知所措。
其实,《伤寒论》是独特的经方辩证理论体系,用八纲解释《伤寒论》、六经,就会变得容易些,而且临床上会少很多不必要的病机方面的思辨的玄学的东西。
建议大家看一下经方大师胡希恕、冯世纶的学术思想,顺便去《经方传真网》看一下,或许会改变你的学医命运。

“经方传真网”网址:http://jfcz.mylife-time.net/
作者: dazuifang    时间: 2007-8-16 20:18
“经方传真网”不能进去?
作者: xiaoyu    时间: 2007-8-17 10:19
在百度上搜中文“经方传真网”,点击第一个就可以进去了,有时速度可能有点慢。
作者: thhyms    时间: 2007-9-4 12:41
引用第7楼dazuifang于2007-08-16 20:18发表的  :
“经方传真网”不能进去?

“经方传真网”能进去。
作者: 小金方    时间: 2007-9-23 21:31
黄煌老师:
        近世和当代的经方家,如您和胡冯张刘,及日人,使用经方似乎已经超出张仲景原文的范围,不知是这样吗?如是的话,是否可以不用去研读仲景原文,特别是原文背后的病因病机?
作者: 黄煌    时间: 2007-9-23 21:56
方证的表述有古今两种。古代的表述是不完全性的表述,一般使用自然语言,包括古代的方言等,并带有医家主观性的,如伤寒论就是这种表述方式。大家都应该明白,方证的表述如果仅仅停留在古代这个层次是不够的,所以,后世的医家也不断在完善、更新古代的表述。我们也在摸索方证的现代表述方式。我认为方证的现代表述方式,是力求完整的、用规范语言的,尽量要客观而有证据的那种表述方式。基于以上的考虑,所以,古代的文献特别是经典文献是我们研究方证的基础和前提,但不能成为我们研究方证的终结。
作者: 小土豆    时间: 2007-9-24 23:09
黄老师说的这番话应该高度重视,文献研究不能仅仅做些整理、编辑工作,文献研究必须结合临床研究,才能最大程度的推动祖国医学的发展,才能为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作者: 一也    时间: 2007-9-25 14:58
好多经方家并不是学院派,而是自学成才,这里面自有其道理存在.如果他们也像我们一样系统的学习现在的课本,接受现在的教育,他们还能成为经方家吗?
作者: 海阔天空    时间: 2007-10-5 11:06
黄教授您好!“古代的文献特别是经典文献是我们研究方证的基础和前提,但不能成为我们研究方证的终结”。黄教授此论确实是高见。只是除了经方临床以外,在现代背景下,研究和探讨经方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哪些呢? [s:67]  [s:62]
作者: 黄煌    时间: 2007-10-5 21:19
经方的研究目前惟有立足临床,可惜现在经方的临床基地太少太少!
作者: 海阔天空    时间: 2007-10-6 10:42
希望能在您的引领下,做一些基础性的、临床性的、专科性的经方研究工作。只是目前对方法学处于迷茫阶段。谢谢黄教授! [s:54]
作者: 黄煌    时间: 2007-10-6 16:41
经方研究一定要与专科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弄清经方的主治疾病谱以及经方疗效评价的标准。
作者: 圣求子    时间: 2007-10-6 17:06
临床研究没有捷径可走。

详细的观察、如实地记录、恰当的分析评价,就能总结出经验来。

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手的临床资料,不可轻视啊!
作者: tywo45    时间: 2007-10-25 20:59
我是个外行人,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过过一遍,但没怎么消化,方剂学倒是学了不少,但还是个菜鸟.当然俺没指望当医生^_^.但我看过陈潮祖老先生的<中医治法与方剂学>.觉得那本书非常不错,强烈推荐.我觉得结合那本书来理解方剂的配制以及古方的原理可以事半功倍
作者: 袁建国    时间: 2007-10-31 20:16
黄教授的观点应高度重视,要去深入 学习研究.
作者: 小金方    时间: 2007-10-31 22:38
黄教授您好!
         [quote]引用第11楼黄煌于2007-09-23 21:56发表的  :
        ‘方证的表述有古今两种。’‘方证的表述如果仅仅停留在古代这个层次是不够的,所以,后世的医家也不断在完善、更新古代的表述。我们也在摸索方证的现代表述方式。我认为方证的现代表述方式,是力求完整的、用规范语言的,尽量要客观而有证据的那种表述方式’。
        黄教授对方证归纳概括的成果,对经方爱好者学习运用经方很有价值。我另有个疑问:宋元明清和近当代,大量医家对伤寒杂病论进行理论阐释,经络、六经等等是其中较能落到实处的,我不知道这些理论对理解、应用经方有多大作用。
作者: 李小荣    时间: 2007-11-9 16:56
是啊,我们得好好掂量掂量古与今、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作者: 黄煌    时间: 2007-11-9 17:35
宋元以来,许多医家对《伤寒杂病论》进行了艰苦的理论阐释,经络、六经等等是其中常用的理论,这些理论对理解和应用经方是有用的,特别对扩大经方的应用范围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各家的学说常常受到时代地域宗传的影响,其概念往往不一,导致各家有各家的伤寒,一家又一家的仲景。后人要通过各家的学说去破译各家的用方心得是比较费力的,不经过较长时间的读书和临证,要弄懂是几乎不可能的。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对当今的青年中医来说,更是件难事。所以,我们在讨论经方时,要寻找一种更快捷的方法,同时,也要在中医提倡一种更直白的、更规范的、更实证的表述方法及现代中医语言,要让青年们一听就懂,一用就会,对错一试就明,而且能不断充实,不断发展,不断修正。
作者: xiaozheng    时间: 2007-11-9 21:26
        现在“在中医提倡一种更直白的、更规范的、更实证的表述方法及现代中医语言,要让青年们一听就懂,一用就会,对错一试就明,而且能不断充实,不断发展,不断修正”是很艰难的,因为这样的提倡会损害一些“大家”“权威”的利益。他们巴不得回到千年前,越古越好,经越难念越生涩越好,恨不得是甲骨、东巴。不然怎能证明学问博大不可测。当然还有另一类,南郭先生。


    改错字编辑一次
作者: 自强不息    时间: 2007-11-9 23:39
哈哈。。。我走过很多弯路啊,之前看来苏、贯珠觉着写的真好,现在发现还不如曹颖甫、陆渊雷他们的又浅显又生动。也曾研究过五运六气,陈修园的标本论看的我很是辛苦,最后还是决定扔了,感觉还是看胡希恕、冯世纶还有黄老师他们的书上手快一点,尽管他们的风格和教科书大相径庭,但是一旦懂了(建议先看《伤寒约言录》,了解一下日本古方家是怎么运用经方的,再看胡老他们的医案),就会明白原来经方可以这么简单的运用的!
还有,要尽量抢病人,多抢,多练……
作者: xiaozheng    时间: 2007-11-10 13:51
我的面不如楼上那么广,一本《伤寒论》《金匮》加两本陆渊雷的一本汤本求真外带皇汉医学丛书一套,再就学校教材。起步没有弯路(相对)我站在别人的肩上摸高赢得了数年的时间。伤寒论我有选择的背,生涩的连看也不看,前辈已有教训。他们耗的时间投的精力我没必要再去重复。一年前接触黄煌老师著文感到与我的引路人同路,我的老师也说多看同门一路的东西会提高更快。一年的时间我基本能掌握黄老师的一些思维方法,从而修正自己的偏差。
作者: yeqianqian    时间: 2007-11-11 17:14
黄教授 您好!我是正在学习   伤寒论  的  中医专业学生,看了 很多关于 伤寒论  的著作   初学比较难明白   学期  一半了,现在总是对六经辩证    很迷惑    都说   八纲  来源于六经辩证,所以  很想弄明白 它的 精神   ,并运用上它. 由于老师上课  也总 重于方 而  少言于六经辩证,,,,,,,,,想 丹溪翁用仲景义 而不用 仲景之药 ,甚是,,  ...........学生困惑     望 黄老师  可以 解答 或者可介绍 可以 解答学生疑惑的  书籍
作者: 黄煌    时间: 2007-11-11 19:04
《伤寒论》中的方由哪些药组成?如何煎?如何服?主治哪些疾病?对哪种体质有效?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必先弄明白再说。
另外,你的帖子没有标点,文句也不通,学中医的可不能如此啊!
作者: 死生之域    时间: 2007-11-13 13:50
对古代经典文献而言,解释是永恒的主题,“经典与解释”是中医学术的核心
作者: 中西方证    时间: 2008-3-16 12:10
建议将黄老师书反复细读.相信您就初步懂得如何学用伤寒论了.最起码可以对伤寒对中医会有个清澈的认识.树立对中医的信心.不会再有中医不好学,学无所用的想法了.我也是个初学者.愿与大家共同进步.新手上路.还望黄老师及众位前辈多多指教 [s:111]
作者: 王继承    时间: 2008-3-26 20:57
看了很多书以后感觉脏腑经络,和方证都很重要。方征很实用。但脏腑经络如能正确理解则可以活法圆通,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吸收各家之所长。黄老师的书很实用,所以要慢慢品。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