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涵柏医案——老人发烧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打印本页]

作者: dangouseboy    时间: 2016-10-10 16:00
标题: 涵柏医案——老人发烧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本帖最后由 dangouseboy 于 2016-10-10 16:03 编辑

病史
    女80岁,2016年8月28日晚上突然怕冷,彻夜不眠。次日上午因心脏难受服倍他洛克。中午量体温38.5,心跳99/分钟,左右脉浮,无头痛,吃不下饭,二便可,血压121-69。病人全身恶寒无汗,自觉胃中冷。病人素有心脏房颤高血压青光眼。
诊治
一诊:虽然病人脉浮,但我觉得病人整体身体状况偏阴,辩为少阴表症。虽然有胃觉冷,但并未腹泻,因此不考虑太阴。所以方用麻附辛合生脉散。之所以合生脉散是因病人素来左脉弱阴血虚。
       处方:麻黄3克,炮附子4,细辛3,麦冬3,五味子3,党参3。
病人午后服下药,自述药后小便很多,上了4次,2小时后已不怕冷,量体温36.7,但胃口仍差,舌苔厚腻,开始觉得胸口热,且嗳气,无胸腹悸动。
当晚二诊:余以为胸口热是因为病人年老,麻黄细辛拨动肾根以致龙雷火上行,下元不固所以气上冲产生嗳气,原理如同奔豚。于是用苓桂甘枣加减,肉桂易桂枝引火归元。
         处方:茯苓9,肉桂3,炙甘草3,枣12,山萸肉3.5。
次日病人电话告知睡眠好,胸口已不热。

涵柏
  此案一开始的浮脉让笔者犹豫了到底是太阳还是少阴。看到病人当时30度的天气身上盖着棉被静静地躺着,并无明显的头痛等阳性反应症状,以及病人的基础病,最终决定为阴症。
药后退烧和小便增多都在意料中,但是胸口热确实没预料到。想来应该龙火上腾和痰饮一同造成了这个问题。一诊时如果能加大附子用量到6克,并加入化痰药,可能就不会有二诊的必要了。
    之所以用药量小并非笔者炫技,只是怕拿捏不准用错方大剂量把病人治坏。不过笔者也不否认鄙视某些用大剂量炫技的人,诚然某些危重案例确实需要大剂量,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只要选方准确,根本不需要大剂量。为国家节约资源,为病人节约开支,有什么不好呢?不好的可能只有憋了医生的钱袋子。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6-10-10 20:39
标题: RE: 涵柏医案——老人发烧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作者: gzmeng    时间: 2016-10-11 10:48
这种病大医院按西医的路子治死人的概率较大
作者: 溧阳龙哥    时间: 2016-10-11 11:41
分析的有道理。
作者: 乡村布医    时间: 2016-10-11 11:42
好,非常好的医案,值得学习了。如果用西药输液的方法,患者必然出现各种变证。
作者: rst39583    时间: 2016-10-15 22:21
比较稳妥,符合临床实际
作者: 罗罗育儿    时间: 2016-10-16 13:50
赞,西医和温病派,是不能懂的。
作者: gin19762002    时间: 2016-10-17 09:52
我之前有待過一間診所
那裏的院長給一位年約90歲的老婦看病,開立麻黃附子細辛湯
結果她的感冒咳嗽未癒
前來給我看診,多出主訴心悸,心慌,睡不著覺,喘,短氣
診其脈浮長,根本不是麻附辛的脈,會出現這些症狀就是拔腎根
那位院長還執迷不悟認為自己是對的,拿人命開玩笑
若有相應脈象就要用苓桂味甘湯以斂浮陽
作者: gin19762002    时间: 2016-10-17 09:59
刘渡舟讲痰饮病
.......
      我今天讲的是咳嗽。这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咳嗽有时候难治,“外科不治癣,内科不治喘”。中医在临床上治咳喘,那还是有办法的,有特长的。有什么特长呢?还是有效。找医生看一看,吃一下止咳平喘的汤药,就治好了。
  最有效的,最知名的就是小青龙汤。《伤寒论》中有大青龙汤、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治疗寒饮,“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水气上射犯肺,出现了咳喘等症状,治疗就用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的效果特别好,晚上咳喘,躺不下,“咳逆倚息不得卧”,你就得用小青龙汤。这个方子在医学界,尤其在中医学界是享有盛名的。
   不过,小青龙汤这个方子有利也有弊。有什么弊病呢?这个方子发散太过,比如麻黄配细辛,拔肾根,发肾气,动冲气。
   因此,《金匮要略》用了好几个条文,来说明吃了小青龙汤以后的种种变化,包括不良反应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姊妹篇。《伤寒论》对于大青龙汤的禁忌证有所论述,如第38条的“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对于小青龙汤的禁忌证却不如大青龙那样说得具体。根据这样一个情况,我首先得介绍小青龙汤的证候与弊端,不至于在临床上捅娄子,发生误治伤人的问题。
......
在用小青龙汤的时候,不能掉以轻心。这个方子拔肾根,过服能发生动血,头晕,心悸,鼻衄,用的时候要注意。
.......
       回到前面讲的小青龙汤的内容上。看完寸关两部脉之后,你再看看他的尺脉,是不是尺脉微啊?是不是尺脉细啊?要是尺脉见微或见细,那就不能发汗,不能够用麻黄、细辛,不能够用麻黄剂,也就是不能够用小青龙汤。
   为什么呢?因为他肾虚,肾的阳气不足了,你还给他用麻黄、细辛,这一发散,一升提,少阴的阳气就固不住了,固不住就出娄子,出问题。
   宋朝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当时,有一个伤寒病的病人尺脉不应。尺脉不应,就是尺脉迟,尺脉微。接诊的大夫是许叔微,他是宋朝的伤寒大家,一看这个病人尺脉不应,寸关俱浮,尺脉沉,尺脉迟,尺脉微,不能发汗,不能吃麻黄汤。不过,病人有表证,有头项强痛,关节疼痛,发热等表现,那怎么办呢?许叔微就给他吃小建中汤。小建中汤不能够治表,表邪不能够一下子去掉,故病人就有怨言,说大夫你要是能够给我发点汗,那病不就好了吗?你用的是甜药,这怎么能行呢?
   许叔微能够把这样的医案写进书里,那是很了不起的!那老先生是只为人民服务的,他不敢开麻黄,因为“尺脉迟沉,胃中生冷”。
   中医号脉不仅讲胃气,还讲神气,讲根气。他这根脉不行了,敢用麻黄发汗吗?尺脉迟者,发其汗,那是违命的,会犯毛病的。尺脉有力,不微,不细。
........
      苓桂剂的第二个方子是苓桂味甘汤,由茯苓、桂枝、五味子、炙甘草组成。吃了小青龙汤,有了拔肾根的迹象,头目眩冒,脸上发热,气上冲胸,这是肾不纳气,气往上来了,张仲景就用苓桂剂的加减之法来治疗这个病。用什么方子呢?用苓桂味甘汤,就是茯苓、桂枝、五味子、炙甘草。
   方中五味子纳气归元,它是酸药,是收敛之品,能够把动的肾阳之气从上面纳到肾脏之处,效果很好。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