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中医教材中的低级错误举例 [打印本页]

作者: loushaokun    时间: 2009-2-13 22:08
标题: 中医教材中的低级错误举例
将近半个世纪的中医学教材都把表寒证的脉象定为浮紧与浮缓,而把表热证的脉象定为浮数。这里犯了两个低级错误。作为鉴别诊断一定要针对同一个概念而相比较,而这里浮紧[缓]与浮数是不同的概念范畴,前者指寸口脉的紧张度,后者指寸口脉的速度,这在逻辑学上是概念区界越位,不对等比较也就无法比较、失去了鉴别的价值。用一句乡下的土话来说,就是:“丈母娘说天,小女婿说地”这是一。其二是,临床上严重的表寒证大多体温升高,不言而喻其脉搏加速变快,就是脉数,所以麻黄汤证常呈浮紧数脉象,桂枝汤证常呈浮缓数脉象。其实有关这一脉症情况,伤寒论中比比皆是,不一一举引了。
作者: atlale    时间: 2009-2-13 23:03
问题这是说的典型症状,具体是不是那当然不一定啦,教材也没有说表寒不能出现数脉啊。
而且因为临床上没有浮迟脉嘛~
作者: 王晓军    时间: 2009-2-14 12:12
楼主所说的是一个客观事实,教材上的这种说法其实应该是一种误导,当摒弃之!
作者: gqdxk    时间: 2009-2-14 17:00
确实低级,但是若绕不出这样的小圈圈,只能说是学者的问题。
作者: 拈花指月    时间: 2009-2-14 18:49
所以麻黄汤证常呈浮紧数脉象,桂枝汤证常呈浮缓数脉象

樓主認為桂枝湯證常呈浮緩數脈,我認為有誤。緩脈不知如何兼數?

緩為從容和緩之意,《診家正眼》:体象缓脉四至,来往和匀。《濒湖脉学》: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飐轻风,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既然是四至,必不兼數,要不然就說不通了。
作者: 李小荣    时间: 2009-2-14 19:10
楼主所言缓是否为脉之紧张度而非脉率论?紧与缓相对应!
    胡老有脉论:“来自脉体方面的脉象--- 弦和弱:这是来自脉体直的强度。若脉管上下较之平脉强直有力者,如琴弦新张,即谓为弦;反之,若脉管上下,较之平脉松弛无力者,如琴弦松弛未张紧,即为弱。故弦属太过,弱属不及。

    来自脉体方面的脉象--- 紧和缓:这是来自脉体横的强度。若脉管按之,较平脉紧张有力者,即谓为紧;反之,若脉管按之,较平脉缓纵无力者,即谓为缓。故紧属太过,缓属不及。”
作者: 拈花指月    时间: 2009-2-14 19:45
胡老所言,不過一家之言罷了。弦可以有力,也可以無力,但弱必定無力,所以弦與弱對舉顯然不當。另緊與緩對舉,是在脈管力度上的對比,這不矛盾。但樓主說的浮緩數,是一個至數不一的茅盾。也就是說所謂緩脈,前人不僅定了至數,也描述了脈體。
作者: 中医后学    时间: 2009-2-14 20:25
“桂枝汤证常呈浮缓数脉象”

就本人临证而言,桂枝汤证未曾见过数脉病例。浮兼虚弱类脉象常见。
前贤医案本人也未曾见过数脉。
作者: loushaokun    时间: 2009-2-14 21:05
伤寒论57条:----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作者: 拈花指月    时间: 2009-2-14 21:16
桂枝湯證可見浮數脈,此為不爭的事實。臨床上並不少見
作者: 金凯歌    时间: 2009-2-14 21:23
还是要脉证合参为妥当
作者: 云中居士    时间: 2009-2-17 19:12
教材里错的多了去了?到底是我们不理解,还是编者写错了???
作者: w5855    时间: 2010-8-20 12:14
先背过原著然后在理解
作者: lwylwy51    时间: 2010-8-20 14:51
一切一切都要四诊合参
作者: 水云    时间: 2011-3-13 23:35
“麻黄汤证常”
    前辈说的是,我去年冬天在门诊曾见过不少麻黄汤证患者,不管有热无热,其脉像皆呈浮紧数脉象,未有不数者
作者: 槐杏    时间: 2011-3-14 10:06
桂枝汤证,其脉缓乃常,其数不为常,缓数当不兼得,皆与桂枝汤。紧与缓,张与驰也。与数无涉。
麻黄汤证发热或未发热,紧兼数为常,但桂枝汤证数不为常,且缓数不兼,故不能把数作为二者的鉴别要点。而缓与紧则各为其常,以为提纲。此以观之,教科书也不为错矣。
另提一问:麻黄汤证有无紧迟脉呢?
作者: 娄然007    时间: 2012-3-6 12:40
麻黄汤证是有紧迟脉的,如病窦的人伤寒
作者: Agasti·J    时间: 2012-4-5 08:56
那中医教材该不该学?是读经典还是取教材?
作者: 一叶黄花    时间: 2012-4-14 07:49
同意
作者: 朝辉714363744    时间: 2012-5-1 12:31
中医教材里所选的经方,观点多有疑惑
作者: 周俊2020    时间: 2012-10-9 17:16
都喜欢钻牛角尖啊,努力钻啊,自己学艺不精,倒怪起教材了,自己看什么是紧脉吧,紧脉,来往有力,左右弹人手,如转嗦无常,【数如切绳】,如纫线,紧乃热为寒束之脉,故急数如此,要有神气,素问谓之急,阳脉也,什么是阳脉,表,浮,数为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可以有自己的套路,但不要轻易茫然否定前人的经验,教材都是按前人经验来的,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别的就不说了,不要搞的自己像大师,年轻人还是要虚心点,
作者: 周俊2020    时间: 2012-10-10 14:20
浮沉迟数,脉之纲领,既得纲领,引申触类,
作者: 強樸之    时间: 2012-11-4 19:59
此缓非彼缓,吾缓非汝缓。
作者: 察哈尔    时间: 2012-12-4 14:11
在所有的证候中脉象只有一种或数种,而没有也不可能指出六部各自的不同,这是机械性之一。在证候中症状占据大半,舌脉未细分太笼统,这是机械性之二。在五年的本科制中,讲脉的区区几十页。如果脉诊真如教科书所言的那么机械,这应当是二十世纪的教育史上的谎言。
所以如果单从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来看,说是中医的入门书一点不为过。我认为本科生应当教的深一些,比如脉诊可以成为专门的一门来教。
作者: andy    时间: 2012-12-4 22:02
桂枝证脉浮缓,缓为紧之对,弱之意,脉象虚弱,即桂枝证为表虚证:邪在表而正气虚
作者: 紅森    时间: 2013-7-30 08:29
标题: 回 周俊2020 的帖子
周俊2020:都喜欢钻牛角尖啊,努力钻啊,自己学艺不精,倒怪起教材了,自己看什么是紧脉吧,紧脉,来往有力,左右弹人手,如转嗦无常,【数如切绳】,如纫线,紧乃热为寒束之脉,故急数如此,要有 .. (2012-10-09 17:16) 
教材上這樣的低級失誤多了去了。
作者: 王汉堂    时间: 2013-8-15 16:28
尽信书不如无书,还是早临床早体会为妙
作者: 昆仑太溪    时间: 2013-11-17 23:06
教材对了,楼主是错的。好好分析好好体悟,会想明白的。
作者: 生姜干姜    时间: 2013-11-17 23:20
不用分析!自已生病时把把脉就知道,麻黄汤证脉紧也是比较快的,但不一定达到数的标准,教材规定一分钟九十次以上才叫数吧!但麻黄汤证达到数的标准的可能性也很大的,谁对谁错,临床多总结,观察才出真知!纸上淡兵是不行的!
作者: 云想衣裳    时间: 2014-6-29 21:01
未必是错误。脉学的思路体系不同而已。
作者: 紫草根    时间: 2015-1-29 12:08
标题: 回 拈花指月 的帖子
拈花指月:胡老所言,不過一家之言罷了。弦可以有力,也可以無力,但弱必定無力,所以弦與弱對舉顯然不當。另緊與緩對舉,是在脈管力度上的對比,這不矛盾。但樓主說的浮緩數,是一個至數不一的茅 .. (2009-02-14 19:45) 
拈花指月老师所言“但弱必定無力”这一观点是普遍的,只是如果遇到脉像沉,细,紧,重任方可取,不知道算不算弱脉。
作者: znncly    时间: 2016-7-11 16:27
有意思 这个是娄老的帖子  看了大家的回复  感觉振兴中医真是任重而道远
作者: laoqizzz    时间: 2017-5-6 21:53
标题: RE: 中医教材中的低级错误举例
中医后学 发表于 2009-2-14 20:25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浮弱是常见的。
“数”要看怎么定义数。
如果按照一般的定义为“快”
那么桂枝汤症在感冒中见数脉几乎是必然的。
原因很简单,人体体温上升1度,心跳加快10下,儿童会增加15下。那么只要发热,必然脉“数”
此乃医学常识。

作者: 溧阳龙哥    时间: 2017-5-26 10:50
收藏

作者: 溧阳龙哥    时间: 2017-5-26 10:52
实践中我经常被教科书搞昏了头

作者: 溧阳龙哥    时间: 2017-5-26 10:54
脉学我一点经验都没有,感冒应有浮脉,但我很少摸到。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