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上热下寒证 刘渡舟 [打印本页]

作者: 学海无涯123    时间: 2016-7-26 09:27
标题: 上热下寒证 刘渡舟
韩××,男,28岁,未婚,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患背热如焚、上身多汗、齿衄、烦躁不安。但自小腹以下发凉,如浴水中,阴缩囊抽,大便溏薄,尿急尿频,每周梦遗二到三次。在当地易数医治疗无效,专程来京请刘老诊治。视其舌质偏红,舌苔根部白腻,切其脉滑而缓。
刘老曰:此上热下寒之证,治当清上温下。然观病人所服之方,率皆补肾固涩之品,故难取效。刘老处以附子泻心汤:黄芩6g、黄连6g、大黄3g(沸水浸泡十分钟去渣),炮附子12g(文火煎四十分钟,然后兑“三黄”药汤,加温后合服)。药服三剂,大便即已成形,背热减轻,汗出止,小腹转暖,阴囊上抽消失。又续服三剂而病愈。[按语]人体的水火阴阳籍赖脏腑气机运动的升降出入,周济于表里上下,维持着一个相对的平衡。一般而言,火在上而下行以温水寒,水在下而上升以济火热;阳卫外以守阴,阴守内以助阳。从本案的脉证分析,显为上热下寒,水火不能上下交济所致。病变的焦点则在于上交热盛,盛则亢,亢则不下行,则下寒无火以温,故呈现上热下寒的病理局面。徒用补肾固涩之法,则隔靴搔痒,定难取效。治当清上热而温下寒,而用附子泻心汤。黄芩、黄连、大黄用沸水浸渍,在于薄其味而取其轻清之气,治上达下,以泄在上之热;附子熟用,文火久煎,取其醇厚之味,则力大气雄,以温下焦之寒。诸药合用,则“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服之则热得三黄而清,寒得附子而温,阴阳调和,水火既济,其寒热错综复杂之证自愈。

作者: chenyiy    时间: 2016-7-26 09:53
谢谢分享。好案!
作者: 大成_rP2ip    时间: 2016-7-26 13:09
真是好啊!
作者: wasjhj    时间: 2016-7-26 16:17
开光了
作者: 小中医_MrIf1    时间: 2016-7-26 17:31
棒棒哒[s:188]方正对应不是简单的条文对应,由此看出。
作者: 泰山蒲公英    时间: 2016-7-26 18:17
[s:188][s:188][s:188][s:188][s:188]
作者: 东方琉璃光    时间: 2016-7-26 18:40
好案
作者: 闲云    时间: 2016-7-26 22:00
如此精准。
作者: 海、——晗    时间: 2016-7-27 12:25
精彩
作者: zpiqin    时间: 2016-8-27 11:01
谢谢分享,好案例。
作者: 85567954    时间: 2016-9-6 11:49
本案还有值得注意的是三黄量少,取轻清走上之意,附子量重趋下散寒。温清升降并用,经典配伍。
作者: 610998    时间: 2016-9-7 14:43
真好
作者: 610998    时间: 2016-9-7 14:45
清上热祛下寒
作者: 何承华    时间: 2019-9-11 20:18
上热下寒
作者: wx_lP790v0o    时间: 2019-9-12 08:13
谢谢分享,原来我以为上热下寒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呢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