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伤寒论》中“逆”字的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qianliang780526    时间: 2016-7-7 13:50
标题: 《伤寒论》中“逆”字的讨论
  通过对《伤寒论》中带“逆”字条文的汇总,可以初步概括为三方面内容,其中有些问题不太明白,一并提出请教各位老师。
一、治疗方向的顺逆
这是中国文化“顺势而为”的具体体现和应用:机体在抗病过程中,如果在表,则通过汗法顺势御敌于第一道防线。或吐、或下都以顺为贵,不顺则为逆!“顺者昌、逆者亡”。《伤寒论》中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随证治之”为中医的辩证精髓。
《伤寒论》中有四处体现了治疗方向的顺逆:
(1)   如16条,针对桂枝汤提出的太阳病逆治后的坏病;
(2)   如149和267条,针对柴胡证提出的逆治后的坏病;
(3)   90条提出汗、下法治疗的逆顺;
(4)   《金匮》中百合病治法的顺逆准则。
按:《伤寒论》提出了桂枝证和柴胡证,为后世方证、药证开一法门!先汗还是先下,先解表还是先温里贯彻始终。
问题:百合病治法的顺逆无法具体理解,具体什么是“见于阴者和阳者”?什么是“阴法”和“阳法”?感觉很重要,却不理解。
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
二、带有病因的症状的描述
具体有 “水逆”、“火逆”、“呕逆”、“吐逆”、“哕逆”、“咳逆”、“气逆”,很形象,无需解释。
从病机来说,总体上气以下为顺,而上则为逆!
三、症状的描述
比如“逆满”;
另外一大类:“四逆”、“手足逆冷”、“厥逆”、“手足厥逆”、“手足逆寒”。应该说这几个表述对应相同的症状,即为手足甚至到膝肘的冷,《伤寒论》也给出了两个病因:
(1)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2)金匮中:寒气不足,即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
即为阳气不足和阴阳气不接。
问题1:“四逆”、“手足逆冷”、“厥逆”、“手足厥逆”、“手足逆寒”,这几个症状为一个意思,这对于严谨的《伤寒论》有点不能理解!“四逆”、“厥逆”就足够吧?而且这些条辨多出现在厥阴篇,是否这种表述不一也是“厥阴篇是千古之谜”的证据?
问题2:“厥”为手足逆冷,整个厥阴篇中的“厥微热微、厥深热深”的“厥”只是手足冷而不是全身性的冷?和太阳篇的“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的寒不是一个概念?“寒”≠“厥”?
条辨“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复)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好像也说出了“厥逆”和“恶寒”不是一个症状?
条辨“335.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前)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厥为手足冷,而热为全身热?厥竟然可以下?
从临床上来说,“厥”到底是手足冷,还是全身性的冷呢?


作者: 大成_rP2ip    时间: 2016-7-7 14:19
没好好看书!!你自己不是说了厥并不是冷的意思嘛!厥是指一种状态!不正常的.错误的.反的.紧缩的.迟钝的.沉闷的!等等!!
作者: coorus    时间: 2016-7-8 09:44
厥和逆是一个意思,没有差别。
作者: 愚悟岐黄    时间: 2016-7-18 15:41
标题: RE: 《伤寒论》中“逆”字的讨论
千金方里四逆汤叫四顺汤。厥为手足冷,而热为全身热?厥竟然可以下?有种厥冷叫大承气汤证。医案还不少,白虎汤也这样,照样开白虎。逆冷,逆寒。厥冷,厥寒,程度不太一样,本意是一样的
作者: qianliang780526    时间: 2016-7-18 18:15
看来你对厥阴病有很深的研究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