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医苑杂谈 五 经方 “神方” [打印本页]

作者: tong162305    时间: 2017-5-16 08:12
标题: 医苑杂谈 五 经方 “神方”
本帖最后由 tong162305 于 2017-6-25 21:27 编辑

医苑杂谈

经方  最为普通大众能接受的说法,是指中国汉朝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中记载之方剂。乃是相对于宋、元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的。

先来看一组各书的经方和药物的统计数据:
《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的,共计178方,用药151味。
伤寒论》113方,91味中药;《金匮要略》有199方,156味中药。
《份寒论》载药90种,《金匮要略》载药195种,除去附方用药3种,实际为192种。两书重复用药76种。
《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48首,除去附方23首,实际为225首。两书重复方42首。
《伤寒杂病论》实际载方296首。《伤寒杂病论》实际用药206种,其中149味《本经》有记载。
上面的数据不统一(唯《伤寒论》载方113首得到一致共认,
可惜的是:丢失了一首,还有一首至今不被大部分医生认可),说明经方到底有多少首是个问号,用多少味药也是个问号。这些最简单的最基本的都弄不清楚,更别说去弄懂经方的实质了(当然,统计数据的差异决不会影响经方的使用)。

我在经方论坛中的第一次留言就说:经方  余为“神方”(一 神秘的药方 神效的药方)。经方的使用者,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举例:《伤寒论》12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13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金匮要略》 卷上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二方区别只是黄芪与甘草(药物的分量也有区别),但医治的对象却大相径庭,什么原因,谁能真正说得清?故余尊经方为“神方”!至今,仍然坚持这点。

二方相同,药量的不同导致医治对象不同,这是
什么原因,谁又能真正说得清?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与桂枝附子汤两方的药物组成相同,但是所主治疾病却截然不同,前者主治伤寒误治之变证,后者主治风湿病,这是因为剂量的不同,所以导致方证的差异。两方剂量比较如下:
桂枝3 生姜3 炙甘草2 大枣12 附子1
桂枝4 生姜3 炙甘草2 大枣12 附子3   
难怪经方大师常告诫后生,要严格按《伤寒杂病论》中原方原味原量来开方。

“方证相应”是经方的精髓。据此按部就班使用经方,则能取得“一剂知,二剂已,三剂服后瘥”极好的疗效。

唐诗(七律、五律、绝句等)在唐朝达到了顶峰,今人如写七律、五律、绝句等,要想达到唐人的水平,那是梦想,要想超过唐人的水平,那更是白日做梦。

经方,张仲景创制桂枝汤、小柴胡汤、当归芍药散等经方,张仲景走了,张仲景将创制经方的绝密也带走了。经方,是上苍通过张仲景带来人间为民疗伤的神方,可遇不可求。人亡方息,仲景之后无经方。

后世的经方家循规蹈矩用经方
  他们留下了供人拍案惊奇的医案,但基本上没能创造出名方。就因为他们是
经方家!
相反,一些另辟蹊径出了许多名方:唐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宋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的六味地黄丸、宋 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明末清初 傅青主《傅青主女科》完带汤、加减逍遥散、清 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的阳和汤、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的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清 叶天士《临症指南医案》的玉泉散等等。

王洪绪的阳和汤在治疗阴疽方面的贡献堪比爱因斯坦相对论对物理学的贡献。这就是名方的魅力!经方是最好的名方。名方中的半壁江山是经方



作者: 无量山人    时间: 2017-5-16 09:33
有理有据,直言不讳,击中要害,值得一读。

作者: 小魚仙子    时间: 2017-5-16 16:28
仙子評語:[s:198]
妙論唐詩,妙論經方。
精彩生動,意味深長。

作者: 小魚仙子    时间: 2017-5-16 16:45
标题: RE: 医苑杂谈 五
无量山人 发表于 2017-5-16 09:33
有理有据,直言不讳,击中要害,值得一读。

(1)桂枝3  生姜3  炙甘草2  大棗12  附子1
(2)桂枝4  生姜3   炙甘草2  大棗12  附子3

無量師兄呀,
你用過這兩個相似的經方嗎?有什麼不同功效呀?[s:190]

作者: 无量山人    时间: 2017-5-16 17:21
标题: RE: 医苑杂谈 五
小魚仙子 发表于 2017-5-16 16:45
(1)桂枝3  生姜3  炙甘草2  大棗12  附子1
(2)桂枝4  生姜3   炙甘草2  大棗12  附子3

文中列举这两个方子,是说明经方严谨,剂量不同,作用也不同。桂枝汤就会变化出不少类型,功用各不相同。我没有用过这两个原方,但是类似的方子用过。

作者: xiaozheng    时间: 2017-5-16 17:40
桂枝加附子汤证是所谓坏病(变证)之一。
桂枝附子汤证还是变证之一,此似伤寒过程中之续发证,此与风湿病无关。是仲景临床的实录,以病变方药亦变的实况记载下来。
“风湿相搏”是后人注语,当删。


作者: xiaozheng    时间: 2017-5-16 17:43
仲景师是传方人而非制方人。如青龙白虎来自巫家,越婢来自民间。

作者: tong162305    时间: 2017-5-16 17:51
标题: RE: 医苑杂谈 五
小魚仙子 发表于 2017-5-16 16:28
仙子評語:
妙論唐詩,妙論經方。
精彩生動,意味深長。

謝謝小魚仙子點評

若要論詩   在下甘拜下風


作者: xiaozheng    时间: 2017-5-16 18:03
《伤寒论》《金匮》仲景师只是例举几个范例,一方治多证(病)一病(证.症候群)有多方,因此在此治甲,在彼愈乙,或合力攻并证都在掌控中。仲景集深不可测,用对了神效。
既然是杂谈,我就多嘴了,没有挑剔的意思。共勉。

作者: tong162305    时间: 2017-5-16 18:50
标题: RE: 医苑杂谈 五
xiaozheng 发表于 2017-5-16 18:03
《伤寒论》《金匮》仲景师只是例举几个范例,一方治多证(病)一病(证.症候群)有多方,因此在此治甲,在 ...

您的多次点评都精彩  谢谢!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17-5-16 19:16
标题: RE: 医苑杂谈 五
  伤寒金匮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条文方药背后有严密的证治关系,就像一套精确的程序。
  这些先人千百年亲身实践总结和验证得到的客观规律,是可以通过分析方证药证、方效关系、药效关系、量效关系、剂效关系、煎效关系来探明与掌握的。

作者: tong162305    时间: 2017-5-16 19:23
标题: RE: 医苑杂谈 五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5-16 19:16
  伤寒金匮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条文方药背后有严密的证治关系,就像一套精确的程序。
  这些先人 ...

这个完整而严密的体系  恐非人力所为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17-5-16 20:41
标题: RE: 医苑杂谈 五
并举例:《伤寒论》12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13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金匮要略》 卷上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二方区别只是黄芪与甘草(药物的分量也有区别),但医治的对象却大相径庭,什么原因,谁能真正说得清?故余尊经方为“神方”!至今,仍然坚持这点。

二方相同,药量的不同导致医治对象不同,这是什么原因,谁又能真正说得清?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与桂枝附子汤两方的药物组成相同,但是所主治疾病却截然不同,前者主治伤寒误治之变证,后者主治风湿病,这是因为剂量的不同,所以导致方证的差异。两方剂量比较如下:
桂枝3 生姜3 炙甘草2 大枣12 附子1
桂枝4 生姜3 炙甘草2 大枣12 附子3   
难怪经方大师常告诫后生,要严格按《伤寒杂病论》中原方原味原量来开方。

  [黄芪桂枝五物汤]和[桂枝汤]都是适用于虚人虚症的方子,皆使用“调和营卫”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的基础结构。这是两方共同的“底盘”,即“扶助正气”。相当于练武的基础“站桩”,也相当于治国的根本“增强国力”。
  但是[桂枝汤]重在“益营” -> 用甘草,将全方主要药效聚集于中焦脾胃,帮助气血生化以扶正祛邪。
  而[黄芪桂枝五物汤]重在“荣卫” -> 去甘草加黄芪倍生姜,将全方主要药效发散到肢体肌肤,去温通血痹改善微循环。

======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伤寒论中的“脉促”不是“脉数”的意思,而是“寸浮而关尺皆沉”。
  经方的用药规律:胸满要加生姜去芍药。
  第21条“脉促、胸满”,是“表仍未解”而“心阳已虚”,所以要去芍药,用[桂枝去芍药汤];
  第22条增加一个症状:“微恶寒”,表明“肾阳也虚”了,所以要加附子温肾阳。
  [桂枝附子汤]是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的基础上,增加桂枝和附子的用量。重用附子除湿痹止疼痛,重用桂枝通血脉利关节。脉浮为风、脉虚缓为痹、脉涩为湿。

  以上个人看法,仅作探讨。


作者: tong162305    时间: 2017-5-16 20:48
标题: RE: 医苑杂谈 五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5-16 20:41
  [黄芪桂枝五物汤]和[桂枝汤]都是适用于虚人虚症的方子,皆使用“调和营卫”的“桂枝+芍药、生姜 ...

谢谢梦回杏林先生的详释   再次谢谢

作者: 梦回杏林    时间: 2017-5-16 20:55
标题: RE: 医苑杂谈 五
tong162305 发表于 2017-5-16 20:48
谢谢梦回杏林先生的详释   再次谢谢

  一点个人浅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不对之处还望老师斧正。

作者: 秉烛夜读    时间: 2017-5-16 22:24
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还重要

作者: 小魚仙子    时间: 2017-5-17 06:21
标题: RE: 医苑杂谈 五
无量山人 发表于 2017-5-16 17:21
文中列举这两个方子,是说明经方严谨,剂量不同,作用也不同。桂枝汤就会变化出不少类型,功用各不相同。 ...

謝謝無量師兄給仙子的耐心指導呀![s:198]

作者: 小魚仙子    时间: 2017-5-17 06:58
标题: RE: 医苑杂谈 五
tong162305 发表于 2017-5-16 17:51
謝謝小魚仙子點評

若要論詩   在下甘拜下風

醫苑雜談,天天精彩。
今奇古怪,仙子喝采。[s:198]

作者: 无量山人    时间: 2017-5-17 09:26
标题: RE: 医苑杂谈 五
小魚仙子 发表于 2017-5-17 06:21
謝謝無量師兄給仙子的耐心指導呀!

[s:188][s:188]

作者: 溧阳龙哥    时间: 2017-5-17 20:24
说的有理

作者: 溧阳龙哥    时间: 2017-5-17 20:25
经方是神方,我赞成

作者: tong162305    时间: 2017-5-17 20:40
标题: RE: 医苑杂谈 五
溧阳龙哥 发表于 2017-5-17 20:25
经方是神方,我赞成

谢谢你  遇到了知己!

作者: tong162305    时间: 2017-5-17 20:43
标题: RE: 医苑杂谈 五
小魚仙子 发表于 2017-5-17 06:58
醫苑雜談,天天精彩。
今奇古怪,仙子喝采。

感謝仙子喝彩  我要多多努力

作者: 溧阳龙哥    时间: 2017-5-17 20:49
谢谢你

作者: 小魚仙子    时间: 2017-5-18 12:16
标题: RE: 医苑杂谈 五
tong162305 发表于 2017-5-17 20:43
感謝仙子喝彩  我要多多努力

tong 先生不要客氣呵![s:188]

作者: 小魚仙子    时间: 2017-12-17 16:22
妙人妙論,神醫神方。{:1_7:}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