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转】附子的煎煮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coorus    时间: 2016-5-25 08:16
标题: 【转】附子的煎煮问题
本帖最后由 coorus 于 2016-5-25 08:21 编辑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a810ac0102wbx4.html




先来看看张仲景是怎样使用附子的。


1、附子不论生用或炮用,都没有先煮的要求。


2、附子不论生用或炮用,常规用量都是“一枚”,按中等大小的附子干品计,一枚约为15克,约等于东汉时的一两,用量偏小。


3、当附子用量较大时,煎煮时间基本不变,用了一枚附子的桂枝加附子汤是“以水七升,煮取三升”,而用了三枚附子的桂枝附子汤是“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同样用了三枚附子的大黄附子汤是“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东汉时的一升等于现在的200毫升。)


4、总药量相近的炮附子剂与非附子剂,煎煮时间基本无差异,如桂枝加附子汤比桂枝汤多了一枚附子,但都是“以水七升,煮取三升”。


5、本来我以为生附子剂都是速煎,煎煮时间短于炮附子剂,其实这是个错觉,造成这个错觉的原因是生附子剂的总药量普遍偏小,而总药量小的方剂用水量与取汤量的差值偏小。以下逐步说明。
第一,与总药量相同或相近的非附子剂相比。总药量为2两的干姜附子汤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而总药量同为2两的甘草汤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总药量为5.5两的四逆加人参汤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而总药量为6两的桂枝甘草汤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总药量为9.5两的茯苓四逆汤是“以水五升煮取三升”,而总药量为8两的茯苓甘草汤是“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可见,生附子剂的煎煮时间跟相同或相近总药量的非附子剂相比,并不偏短。
第二,与总药量普遍偏大的炮附子剂相比。总药量为2两的干姜附子汤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差值为二升;而总药量为15两的桂枝加附子汤是“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差值为四升。那么煮桂枝加附子汤蒸发掉的水量真的比煮干姜附子汤要多二升吗?不见得,因为药材多吸水也多,考虑到这一点,两者的煎煮时间就很接近了。总之,生附子的煎煮方法跟炮附子并无差别。


再作一些探讨,未必对。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生附子在配伍上有一个特点:凡是四逆汤类,必用生附子;凡是用了生附子的,也一定是四逆汤类。那么四逆汤类是否一定要用生附子呢?我怀疑不是,而且,很可能,附子就是要用炮的,理由如下。


第一,生附子极易腐烂,古人没有生鲜保存的技术,难道要用四逆汤时必须现采吗?附子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能采到的。


第二,陶弘景说过:“凡用附子、乌头、天雄,皆热灰微炮令坼,勿过焦。”就是一律用炮附子,没有生附子这一说。陶弘景的话不能全信,但很值得参考。一样是加热弄熟,为何选择了“炮”呢?大概是因为烤则容易过焦,蒸煮则不便于干燥保存,而且还会流失药汁,我还猜想,炮的时候温度会超过100度,去毒会比蒸煮更高效和彻底。


第三,在康平本《伤寒论》中,附子的“生”或“炮”都是正文右边的行间小注,也就是说,未必是原文内容,可能后人认为少阴四逆是危重之候,只有用生附子才够劲,所以特地作了区分。


第四,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附子中的乌头碱是有效成分,同时也是有毒成分,“生附子的乌头碱是以双酯形式存在,在长时间加热蒸煮,火炮时它的双酯乌头碱药分解为单酯乌头碱,毒性就大大降低了,而总碱不变,只是存在形式改变,加热时间越长分解越彻底,毒性就越低。”(摘自《解开附子中毒之谜》 )如果真是这样,就没必要用生附子了,甚至不该用生附子,一定要用的话,不论量多量少,都要久煎,其实延长的煎煮时间就是用来代替“炮”的过程的。





-------------------------------------------------
附实验一则:


记得郝万山老师曾经从煮饺子的例子中悟得附子量大并不需要加长煎煮时间的道理,这道理我完全认同,不论饺子有多少,水开后每只饺子都是在100度的沸水中翻腾,结局自然是一样的。但我还是笨笨地做了个煮饺子的实验,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注:用的是同一个锅子、同样的火力、同样的饺子,为了跟煮药的情况一致,是把饺子直接放冷水里一起煮的):


煮3饭碗冷水+5只速冻水饺,7分钟后水开,再过4分钟,饺子全熟。
煮6饭碗冷水+26只速冻水饺,10分钟后水开,再过4分钟,饺子全熟。
熟的标准是浮起来且饺子皮的切面完全没有白色的干面粉。
还有对照组,单独煮3饭碗冷水,7分钟后水开;单独煮6饭碗冷水,9分钟后水开。




作者: 无量山人    时间: 2016-5-25 09:28
这个问题,一言难尽。
作者: 无量山人    时间: 2016-5-25 17:42
标题: RE: 【转】附子的煎煮问题
无量山人 发表于 2016-5-25 09:28
这个问题,一言难尽。

说的是,不能按照现代的药物分析下结论。
作者: 酒南陽    时间: 2016-5-25 23:24
楼主这样的贴子很好有价值
作者: coorus    时间: 2017-7-12 11:24
经过大量实践,总体来说,生附子即使用很少量也容易出现问题;古法的炮附子则没有问题,疗效符合预期;而市售制附子疗效不稳定,尤其是黑附子,容易遇到毫无用处的废材。

作者: 梅六先生    时间: 2017-7-12 23:23
生用,炮,去皮,破八片。。何其啰嗦,不去皮,破了七片九片就无效么,我看当这些划在括号里的都是后人手欠,没什么不可以,原文就没管你怎么用,甘草爱炙不炙,半夏爱洗不洗,作者认为已经给出了最关键信息,该有的效果其他细枝末节动摇不了。或者,惜字如金,省略默认项也是古文献的常态,考虑中医药业远没有后来发达,恐怕也没什么默认不默认,只有生药可用,该考证的是晒不晒干。至于会不会毒死人,是另一个问题,不能因果倒置。

作者: coorus    时间: 2017-7-13 09:41
标题: RE: 【转】附子的煎煮问题
梅六先生 发表于 2017-7-12 23:23
生用,炮,去皮,破八片。。何其啰嗦,不去皮,破了七片九片就无效么,我看当这些划在括号里的都是后人手欠 ...

是的,当时应以鲜药或晒干的生药为主,后世的各种炮制往往是故弄玄虚,或是制造商业壁垒,比如阿胶这玩意儿,垃圾而已,效果远远不如猪皮冻[s:187]

作者: zsb柴胡    时间: 2017-9-9 13:47


作者: coorus    时间: 2021-12-7 10:30
熟附子是否要先煎,无论是以仲景为准,还是以现代科学为准,答案都是一样的:不需要。尤其是现在流行的什么黑顺片,应该担心的是它的药效,而不是毒性。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