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这是阴囊湿疹还是皮炎,该怎么治? [打印本页]

作者: psmm0123456    时间: 2014-8-30 11:39
标题: 这是阴囊湿疹还是皮炎,该怎么治?
本人阴囊左边痒,皮肤泛白,右边也痒,但不泛白,皮肤间有皱纹;痒的时候抓,一会就疼,疼的时候痒的症状会缓解但没有渗液;去西医院看过说过敏,吃B2,打吊针症状暂缓,但过段时间又痒没治好。本人稍胖1米7高,136斤,稍作运动身体不发汗,而头部汗流不止,请问这是阴囊湿疹么?可治?请高人提点![attach]7489[/attach][attach]7490[/attach][attach]7491[/attach]
作者: hgh我爱经方    时间: 2014-8-30 15:03
叫你一招,用紫苏叶50g泡水熏洗,每日3次,好了回帖。
作者: psmm0123456    时间: 2014-8-30 15:29
这不是阴囊湿疹么,只有一味紫苏叶就能治好?
作者: 黎小裕    时间: 2014-8-30 16:58
标题: 回 psmm0123456 的帖子
psmm0123456:这不是阴囊湿疹么,只有一味紫苏叶就能治好? (2014-08-30 15:29) 
单方可以试试
作者: 云闲山人    时间: 2014-8-30 22:43
0.5%醋酸氯己定(或葡萄糖酸氯己定)在75%乙醇中的溶液喷雾剂,喷一次立马见效。虽然学中医但也不应否定西药,谁好用谁。另外,内裤要常换洗,日晒消毒,保持干燥。
还有,十万分之一异噻唑啉酮水溶液洗一次也能治愈。同时内裤也可用此溶液浸泡消毒。
治好治不好都请回帖,不过我还没见过无效的。
作者: psmm0123456    时间: 2014-8-31 02:11
这有现成的卖么,配起来很复杂!!
作者: psmm0123456    时间: 2014-8-31 02:12
标题: 回 云闲山人 的帖子
云闲山人:0.5%醋酸氯己定(或葡萄糖酸氯己定)在75%乙醇中的溶液喷雾剂,喷一次立马见效。虽然学中医但也不应否定西药,谁好用谁。另外,内裤要常换洗,日晒消毒,保持干燥。
还有,十万分之一异噻 .. (2014-08-30 22:43) 
这有现成的卖么,配起来太复杂了。。
作者: 云闲山人    时间: 2014-8-31 07:32
氯己定类又称“洗必泰”,市场上有商品喷雾剂出售,买过济南产的,叫“皮肤消毒液”,也自己配过,医院里应当有,但用于有溃烂的皮肤会有剌激。噻唑啉酮类制剂也有商品,但市场上少见,主要是化妆品行业用得多,好处是低浓度下对皮肤完全没有剌激。这两种都能迅速收湿收敛,效果明显。
作者: whxiang    时间: 2014-8-31 10:13
一味苦参,煎好泡泡,也可试试。
作者: yiguiran    时间: 2014-8-31 17:15
火郁发之啊------------桂枝麻黄各半汤可
作者: 四逆五苓    时间: 2014-8-31 21:20
对于经方来说,分清湿疹和皮炎是没有意见的,经方治皮肤病不是见皮治皮,而是根据全身症状来用方,仅一张图片很难判断
作者: psmm0123456    时间: 2014-9-1 01:33
标题: 回 yiguiran 的帖子
yiguiran:火郁发之啊------------桂枝麻黄各半汤可 (2014-08-31 17:15) 
因本人有胃病,舌下筋泛紫,故昨天熬了一大柴胡汤和一桂枝伏苓汤,这两天阴囊也确实不痒了,难道对症了?桂枝麻黄各半汤组成方是什么?
作者: psmm0123456    时间: 2014-9-1 01:34
标题: 回 四逆五苓 的帖子
四逆五苓:对于经方来说,分清湿疹和皮炎是没有意见的,经方治皮肤病不是见皮治皮,而是根据全身症状来用方,仅一张图片很难判断 (2014-08-31 21:20) 
经方不是有这样的症状就可以用方了么?
作者: 德元亨    时间: 2014-9-1 10:19
你但头汗出,证属阳明。下阴湿痒,身体稍胖,胃又不好,可辨湿证。综合是湿热下注,方用五苓散口服,地肤子,苦参熏洗。
作者: psmm0123456    时间: 2014-9-1 12:42
标题: 回 德元亨 的帖子
德元亨:       你但头汗出,证属阳明。下阴湿痒,身体稍胖,胃又不好,可辨湿证。综合是湿热下注,方用五苓散口服,地肤子,苦参熏洗。 (2014-09-01 10:19) 
谢谢,但大柴胡也不是治阳明和胃病的么
作者: 艾文    时间: 2014-9-1 15:53
你这个如无全身其它问题,用擦几回就会好。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