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2013年工作总结 [打印本页]

作者: 本色    时间: 2014-2-15 17:30
标题: 2013年工作总结
    每次写总结,都会有种愧疚的感觉。因为出发的时候总是信心满满,但当收货的季节却显得乏善可陈。或许是因为杂事太多,或许是因为毅力不够,或许是因为惰性太大,或许是因为......,借口能找出一箩筐。还好,对照一下前一年的总结情况似乎还是有所进步的,尽管这种进步越来越慢。

   继续就去年提出的问题整理一下吧。   

   对于修身养性的问题仍然谈不上,因为身、心都在现实社会中,难以自拔,既缺乏诚意,又没有合适的门径。   

   对于六经的实质问题我目前是这样认为的,在人体中有三大关闸。重大疾病的发生都与此三大关闸的启闭失衡有关。三大关闸从表里部位来分则有表,有半表半里,有里。他们在体表的投影分别在身后,身侧及身前。由于人体正气的强弱,对应产生三大关闸的反应有太过有不及,太过则为阳,不及则为阴。是为三阴三阳。对于其中太阳与少阴主表的问题向来有争议。我的体会是,太阳主表固然无疑问,少阴主表也是有背景的。我们知道少阴为心肾,主导人体阴阳,似乎当属于里。但从脏腑关系来讲,内经中说:心部于表,肾治于里。从经络理论讲太阳少阴为表里。可见少阴与太阳的密切关系。若少阴阳气不足必然导致太阳不开这与太阳正气充足导致的太阳病相对应。即少阴既主里,也主表。伤寒论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表达正邪反应规律的。对于厥阴病的定位为半表半里的阴证,与少阳病相对。他的定位极易与少阴病和太阴病相混淆。目前,我认为厥阴病的鉴别要点是:下肢下腹部有自觉及他觉的冷感,且非常敏感,比如脚一凉就腹泻腹痛,女性常有月经不调,痛经,乳腺病,并常伴有下寒上热的特点。代表方剂有乌梅丸,吴茱萸汤,温经汤。

    对于方证与药证,由于经历的增加,认识和理解更广泛及深入,不论何种辩证方式最后都要落到方证及药证上,否则方法论述再好再完美,疗效也差强人意。   

    脏腑辩证的问题:必须在熟练掌握四诊的前提下,才能把握脏腑疾病定性定位及五行关系问题,舍此则易堕入空谈,而且需要厘清脏腑病变的前因后果,用方用药的先后次序。   

    经方思想与医经思想的整合问题。经方的方证对应与内经的脏腑经络辩证在辨治疾病时的切入点不同,分开来讲,脏腑辨证是以脏腑经络为单位进行分析,而六经辨证则是整合了脏腑经络与疾病的对抗规律。因此若讨论正邪斗争问题多求之于六经,若讨论正气自身的协调问题多求之脏腑经络。因此,六经辨证多用于辨治外感病,而脏腑辨证多用来辨治内伤病。(当然,外感多兼内伤,内伤多兼外感,但只要兼有外感就应该按照外感病来治疗,所以六经辨证应用机会更多)因此,治病多求之六经,养生多求之脏腑。因此,经方医生多为疾医,阴阳医多为养生家。

    四诊的问题。现在望诊在收集病历资料时所占权重越来越多,病人形体胖瘦,皮肤颜色,皮肤粗细,毛发疏密,肌肉松弛与坚紧已经作为侦察的必备要素,以前做腹诊只是去按压,现在首先观察腹部的凹陷与膨隆,腹部肤色及肤质,腹肌的松紧等。对于脉诊也有了更多经历,对于浮脉有了更多的认识。   

    如何把握全局?如何准确判断病情发展预后?仍然是先辨阴阳后辨六经的六经辩证最为合理。
作者: 李小荣    时间: 2014-2-16 11:28
很好的学习总结,谢谢分享!
作者: gugu    时间: 2014-2-16 15:44
如果是初学者,不要试图张冠李戴,医经和经方融合不强求
作者: niyunjiu    时间: 2014-2-17 14:19
不错的学习成果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