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经典最重视的是血液和津液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12-26 07:06
标题: 经典最重视的是血液和津液
        《黄帝内经》曰:“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伤寒论》曰:“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伤寒论》强调的不可汗、吐、下的情况,都是亡血或亡津液的人。这和《黄帝内经》所说的“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是一样的道理。血液过度损伤者不能再损伤其汗,津液过度损伤者不能再损伤其血。否则,夺血者再损伤其汗,夺汗者再损伤其血,这两种情况就是“有两死而无两生”。
        由此可知,经典最重视的是血液和津液。血液和津液是生命之本,也是祛邪抗病之本。医生治疗疾病,应当首先注意血液和津液的强弱状态。血液和津液俱虚者,或血液过度虚弱者,或津液过度虚弱者都不可攻邪。攻表邪发汗的要求是“取微似汗”,攻里邪吐、下的要求是“得吐者,止后服;得下者,余勿服”,都是为了防止过度损伤津液和血液,都是为了保护生命力。
        另外,从《黄帝内经》:“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论述中也可以知道,“夺血者无汗”就是夺血者无气,“夺汗者无血”就是夺气者无血。两部经典互参,就可以更加明确《伤寒论》所谓“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之阳绝于里,就是津液亡失于里;“汗多亡阳”,就是津液亡失于表。
作者: xdzh    时间: 2013-12-26 08:04
每读李老师的佳文都收获颇丰!
谢谢李老师的辛勤奉献!
作者: 江河海    时间: 2013-12-26 09:51
再一次加深印象,谢谢李老师。
作者: wanpeng    时间: 2013-12-26 11:59
血液和津液应该是保持细胞正常生理活跃状态的基础,如果这都缺了,细胞也不能正常工作,应该是从这里推导出阳气的基础是津液,但是还有条文也被这样解释:有形之津液不可速生,无形之阳气当所急固。这时候用大剂量附子固阳以后续生津。个人更多地认为阴阳并重才是经典。只不过在一段时间的社会环境下,某一种更重视一些,比如现今的城市空调病中,对阳气的重视程度更高。但并不能说阳气就是津液,阴为阳之体,阳为阴之用。简单地推导最重视的就是津液,不太合适。
但是在温病中,确实重视津液,甚至存得一分津液就保留一份生机
但是在更多的病中却是存得一份胃气就保留一份生机。
作者: wanpeng    时间: 2013-12-26 12:02
阴阳互根,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认为阴或阳重要可行,但是如果从整体上认为谁是主导,那就未必了。
作者: linqibing    时间: 2013-12-26 12:23
学习了,谢谢
作者: 无住行者    时间: 2013-12-26 13:30
其实就是少阴证,病入少阴宜扶正,不能猛药祛邪。
作者: 汤一笑    时间: 2013-12-27 10:20
这是古人对生命的基本常识,动物血流光了就死了,树干枯了就死了。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12-27 14:13
你说的对,这是生命的基本常识。不怕动物流血,就怕血流光了。不怕树木干,就怕干枯了。可是有些人就是不注意这个基本常识。放血疗法一次敢放血上千毫升。汗蒸疗法敢持续蒸汗如雨。辛热温阳药一次敢用上百克。苦寒泻下药一日敢大泻数次。还都美其名曰“排毒”,不知道这是折寿。
作者: 大千世界    时间: 2013-12-27 16: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lsllc    时间: 2014-10-9 08:19
请各位老师讲评下面的阳、阳气、阴?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则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也。所以产妇喜汗出
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者,小柴胡汤主之。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