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药证新探——半夏(13) [打印本页]

作者: 蓝莲花    时间: 2008-10-18 20:25
标题: 药证新探——半夏(13)
半夏治疗的病症很多。结合张仲景经验和《神农本草经》记载来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咽喉部疾病。半夏治疗咽喉病如苦酒汤和半夏散及汤。此时,半夏的作用表现为局部的消炎和止痛。在半夏厚朴汤中,半夏可能是通过抑制咽喉部过强的神经反射来发挥作用的。
二是胃肠病症。半夏的作用首先体现在止呕降逆。止呕可能是作用于呕吐中枢或抑制胃逆蠕动,小半夏汤和小半夏加茯苓汤止呕。降逆则是否与促进胃蠕动有关?诸如大半夏汤治疗胃反。前者用半夏1升,后者用半夏2升,是否提示半夏在止呕和降逆之间有着量效关系?在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方中,半夏的作用除了止呕以外,更有治疗肠鸣和腹中雷鸣作用。含半夏的另外一张方附子梗米汤的主治中也有雷鸣一证。肠鸣和腹中雷鸣是肠蠕动亢进的表现。因此,可以推测半夏具有抑制肠蠕动的作用。但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却表现为肠蠕动抑制的腹胀满,此时半夏的作用应该为兴奋肠运动。基于上述认识,可以得出半夏具有双向调节胃肠机能的作用。
三是呼吸系统病症。半夏有治疗咳嗽的作用。配伍方面多和麻黄合用。其机理除了作用于咳嗽中枢外,对于呼吸道腺体的分泌也是有一定有抑制作用。后世化痰名方二陈汤即以半夏为君药。所谓的“化痰”其实是抑制腺体分泌,使分泌物减少的意思。半夏被推为化痰良药,想必离不开这个机理的。《金匮要略》中黄芪建中汤中有“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之语,推测是呼吸道分泌亢进,痰液阻塞气道,加之虚劳病人无力咳出痰液而表现呼吸衰弱,于是,古人便认为是肺虚不能收敛。用半夏后痰液减少,呼吸畅利,由此认为半夏有补气作用。《神农本草经》说半夏“止汗”,经方中没有明显体现。总之,半夏的药证的多方面的。其作用机理大致考虑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个方面。不过,就半夏的药物基源来看,张仲景使用的是生半夏,而今天的出于追求所谓安全的姜矾的反复炮制,是否有能重复昨日的疗效,还需要打一个大问号。
作者: zure    时间: 2008-10-24 20:37
太好了,慢慢品读
作者: 何运强    时间: 2008-11-14 17:18
既有独到的认识,又有自己的疑问.这才是做学问的精神!
作者: jszyxby    时间: 2008-11-15 11:52
可否补充第四,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病症,以温胆汤为主,不过出自《三因极-病症方论》,其加味方如导痰汤(《济生方》)、十位温胆汤(《证治准绳》),临床疗效很明确。
作者: 刘萍高    时间: 2012-2-26 11:32
半夏厚朴汤中,半夏可能是通过抑制咽喉部过强的神经反射来发挥作用。可以得出半夏具有双向调节胃肠机能的作用。所谓的“化痰”其实是抑制腺体分泌,使分泌物减少的意思。总之,半夏的药证的多方面的。其作用机理大致考虑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个方面。分析的好。
作者: 润心斋    时间: 2012-2-29 23:37
学习了
作者: dingwei    时间: 2020-9-5 18:19
半夏可以用于不喝水,比如正常喝水量是800ml,低于500ml就属于不正常, 那就可以考虑半夏的方

作者: 六经归元    时间: 2021-8-17 17:50
半夏
味辛平。
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半夏是属六经太阴、阳明、少阳药。
具有除少阳膜间痰湿,故能主伤寒,寒热,咽喉肿痛,止汗,皆因少阳痰郁病。
又能除太阴肺脾、阳明胃和大肠中痰饮,治心下坚,下气,头眩胸张,咳逆肠鸣。

用六经解读本草经,豁然开朗。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