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习医录验——败案一例 [打印本页]

作者: 杏徒    时间: 2013-5-23 19:23
标题: 习医录验——败案一例
2013321
女,46岁,宿管员
    自幼体质弱,易患感冒,梦多,精力欠佳,中午易疲倦,冬天手脚冰冷,已停经。现头昏闷重,口略渴,小便正常,大便粘滞,每天12次。眼神倦怠貌,面色黄暗,满面黄褐斑,十指甲色灰暗。舌质淡,水滑,舌底络脉淡紫。右脉涩,寸沉细;左脉沉涩略大。
    思路:体质弱,面色黄暗,脉以涩象为主,“血偏衰者则脉涩”,考虑血虚、虚劳。
    处方:黄芪建中汤(原方,一两5g计),因迟迟买不到饴糖,拖延至5月初未服药,后易饴糖为生麦芽50g 3付。

512  二诊
    药后无效,且出现胃脘燥热感。现主诉为头昏闷重,二便、眠食正常,下眼睑略乌,口中有异味。舌淡红,质嫩。左脉沉涩小;右寸沉微,关沉弦稍紧大,尺略滑。
    思路:上方无效,不是饴糖换成生麦芽所致,而是辨证有误。此次以脉象为主思索,左脉沉涩小——仍为血虚;右寸沉微——阳气不足;右关沉弦稍紧大,考虑‘紧大’为主因——中焦有寒气;右尺略滑——结合右关之脉,当为虚热——寒气凝滞,气机不畅,故生虚热。合之:血虚、气虚、寒气、虚热。治法:补血、补气、温寒、清虚热。
    处方:温经汤(原方,一两5g计,3付)
    当归、白芍、川芎、阿胶补血,人参、甘草补气,吴茱萸、生姜、桂枝散寒通阳,丹皮清虚热。

516  三诊
    药后无反应,还剩一次药未服。
    详问之下:近一年多,早上45点易醒,肌肉时有跳动感,感冒时会出现手抖。舌表水滑,左寸小,余常;右寸沉,尺濡滑。
    思路:此次脉象与上次相比变化较大,但症状改善不明显,说明药仍不对症。由于诊脉之时距服药时间仅三小时,故此次脉象不足为据,回到《伤寒杂病论》原文:“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膶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有两条吻合。
    处方:真武汤(原方,一两10g 计,2付)

       522号反馈,服药当天头昏减轻,腹中有气下行;见其面色略红润。由于自觉症状不突出,不打算继续服药,等到冬天看手脚是否还冰冷才知道是否有效。患者不想服药,医者不能勉强,余只能委婉告知,若再出现头昏,此方可继续服用。

反思:
    (1)一诊受到‘体质和错误的脉象分析’影响,故考虑黄芪建中汤,未曾深入揣摩,右寸沉细提示阳气弱;容易疲倦,当考虑少阴病——“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2)二诊脉象分析有误,右关沉弦稍紧大,应当考虑‘沉弦’之主脉——为寒饮所致,却误把次要脉象‘稍紧大’考虑为主因,导致方向错误而无效
    (3)脉涩确实表示血虚,但不能见到血虚就补血,还要考虑引起血虚的根本原因,调整根本,才能真正治疗血虚。此例之血虚当为寒饮困阻所致,治法当温阳化饮,饮去气强则血自生,药后反应证明此推论的合理性(头昏减轻,腹中有气下行,应为寒饮欲除之佳兆)。
    (4)根据《濒湖脉学》,滑脉主痰饮及阳气衰,只有与数脉同时出现才表示有热。
    (5)《伤寒杂病论》每一卷的标题都是“辨××病脉证并治”,说明在凭脉分析病机可能正确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原文与患者主诉症状是否吻合,若不吻合,就表明脉象分析很可能有误,需要从新分析。一诊时脉象分析有误,体质判断亦有误——“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其脉小沉迟者,病脱气,疾行则喘渴;手足逆寒者,亦劳之为病。” “虚劳里急,诸不足者,黄芪建中汤主之。” 患者表现症状与以上条文皆不符合,故用药后反增不舒。二诊时脉象分析亦有偏差,且原文:“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知之?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故唇口干燥也,温经汤主之”。患者无‘手掌烦热,唇口干燥’等症状,故无效。三诊略显效,即是脉象分析可能正确,且主诉症状与原文吻合的前提下才出现的。

总结:
   (1)从一诊的‘黄芪建中汤’,到二诊的‘温经汤’,再到三诊的‘真武汤’,说明自己的胸无定见。故,医者当孜孜以求,打牢基础,才能稳坐诊桌前,不上演‘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闹剧。
   (2)诊病应当在第一二次即判断准确,否则患者没有耐性继续医治。
   (3)治病不是炒菜,厨师做坏一道菜,最多扫了顾客的兴;医生开错药方,则是事关患者健康甚至性命,不可不慎。
   (4)由于技艺低劣,每一次给人处方,无不是前思后想,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李白感叹“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愚者感慨“噫吁嘻,危乎深哉,医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作者: 以医悟道    时间: 2013-5-23 20:24
。。柴归汤。。。。。。
作者: 顾志君    时间: 2013-5-23 20:33
气虚夹湿,首诊即用补中益气汤加白豆蔻、羌活,可能效果会好些。
作者: 知医    时间: 2013-5-23 21:59
建中汤中的饴糖是主药,换了就起不到作用了。赤万山伤寒论中讲的。
作者: 本色    时间: 2013-5-24 02:34
补中益气汤加多味少量祛风药,用李东垣的方法。
作者: syzr    时间: 2013-5-24 03:43
如果告诉病人,用当归芍药散治黄褐斑,每天服用几克散剂,病人会比较容易接受。
作者: 四月茵陈    时间: 2013-5-24 08:43
甚矣,医之难也。
作者: 紫云小鱼    时间: 2013-5-24 10:37
水滑舌,水湿,苓桂剂?口渴也预示着水患?
作者: 须行    时间: 2013-5-24 11:26
真武汤加归芪
作者: 杜氏中医    时间: 2013-5-24 12:32
这个病人可能情绪波动大,易焦虑,我认为从调节情志入手,用柴胡剂。不一定成熟的想法,请大家多包涵。
作者: 乡村杏医    时间: 2013-5-24 13:33
李东垣清暑益气汤可以试用。
作者: qiuzhi    时间: 2013-10-11 11:15
楼主能真诚地将治疗失败的案例和辩证思路公布出来,这本身就很值得人敬佩;当前随着出版的兴起和网路的普及,各种医案、医集、论著层次不穷,但凡观其案例大多一剂知,再剂已,叹为神医;然而随其临症,效果了了;这很值得同道思考。
作者: 陈岱学    时间: 2013-10-12 10:08
“头昏闷重,口略渴”,有邪故也。
黄芪建中汤乃补剂,温经汤亦补剂,何以能服?
作者: 水墨丹青    时间: 2013-10-13 00:55
感觉应该先去水湿再补,才能补的进去。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