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再论桂枝损阳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3-6 13:50
标题: 再论桂枝损阳
      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此条之一系列症状皆为营血亏竭的表现,属于亡血。亡血者,血亏阳浮故脉浮、自汗出;虚热下迫故小便数;虚热扰心故心烦;血亏不得营养肌肤故微恶寒;血亏,胫肌脉络空虚故“脚挛急”。营血亏竭属亡血,亡血者不可攻其表。“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即寒栗而振。”故曰: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是与桂枝汤攻表伤阳了,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亡血者不仅不可攻其表,而且也不可吐,不可下。总之,亡血者忌攻。如“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诸亡血虚家,亦不可与(白虎加人参汤),得之则腹痛利者,但可温之”;“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读第385条:“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此条为什么不加桂枝呢?可见桂枝伤阳。
        再读越婢汤方证: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越婢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甘草  (二两)  大枣(十五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炮。
      汗出恶风者,不是桂枝证吗?为什么越婢汤方证,汗出恶风者,加附子却不加桂枝呢?就是因为一身悉肿,阳气虚了。阳气虚的表现是,“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不同于大青龙汤证的按之手起肉起。所以越婢汤证虽然也是汗出恶风,但是不可加桂枝。这就是大青龙汤方去桂枝、杏仁加大枣而由攻除表部实邪郁滞,变为越婢汤方的解除表部虚邪郁滞。
      再读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这个也是汗出恶风,漏汗不止,一滴一滴慢慢渗漏出来,属于里阳虚。若里阳不虚者,不会漏汗。为什么加附子却不去桂枝呢?这里有一个“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微急,是稍微拘急,急是急结、紧缩的意思。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这个状态不是“脚挛急”的状态。“脚挛急”,是挛缩急迫,不得伸展的状态。四肢微急,虽然难以屈伸,但还能伸。四肢微急是卫气强、营气弱的表现,故不去桂枝。
      再读小建中汤证“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这个腹中急痛,应是腹中脉络急迫紧缩,虽然部位偏里,但是其实质还是属于表部,属于卫气强,故加芍药而不去桂枝。如果是属于里部消化道的问题,就应该出现或呕吐、或下利的消化道症状。
      再读“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少腹急结,也是有少腹部脉络急结郁滞的状态,故仍与桂枝攻实。
      再读第388条:“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此条“四肢拘急”,也属于营弱卫强,为什么不与桂枝汤呢?关键是有“吐利汗出,手足厥冷”,又呕吐又下利,并手足厥冷,这是里部虚寒了,不可攻表,当先温里,故四逆汤主之。
再读《金匮要略》“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此条“少腹弦急,也是属于外证,属于桂枝证。不然也应该出现消化道症状。
再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此条少腹拘急,也是桂枝证,桂枝仍然是用于攻强,而不是补虚。
      总之,凡亡血者,里虚吐利者,张仲景皆不用桂枝更伤其阳。
作者: 十世遗风    时间: 2013-3-6 14:44
李师,非常好,伤寒金匮串联读了,四肢微急属表亢,再次学习。
作者: 秋缠    时间: 2013-3-6 15:29
营血属阴,何来阳?

读来感觉有点混。

瞎诌,李老师无怪!
作者: zlxczxh    时间: 2013-3-6 15:52
李老师能解释下少腹弦急吗,不知道是什么症状,谢了
作者: 仆本恨人    时间: 2013-3-6 17:28
1,29条作亡血解,那么岂不成了失血者尿反多了?                          2,—身悉肿,说明组织间液过多,如津解作阳气.当属阳亢,何以又言阳气虚?             3,虚邪郁滯和实邪郁滯何所指?            4,小建中汤腹中急痛为何说其实质属表部?少腹弦急为何也属于外证?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3-6 20:40
回2楼
阴阳是同类而异名。行在脉中者为阴,行在脉外者为阳。

回3楼
伤寒和金匮,论述小腹和少腹的条文都有。小腹和少腹应该有一定区别。根据“肠痈者,少腹肿痞”,可以认为少腹是小腹的侧位。少腹弦急,与少腹拘急类同,是少腹有发紧、拘束、急迫不舒的感觉,常伴有膀胱急,小便不利。这是虚劳的症状之一。少腹弦急,触诊也能感觉到少腹肌肉绷的较紧。

回4楼
1、亡血是血亏,血亏生内热,内热迫津偏渗,故小便数。“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金匮要略》)。渴,是阴液不足,又下利,阴液更不足,岂不成了阴液不足者尿反多了?
2、一身悉肿,肿的是水,不是组织间液。组织间液是流行的,水是不流行的。
3、这个问题在主贴中已有说明。虚邪郁滞是“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实邪郁滞是“按之手起肉起”。
4、这个问题在主贴中也已经说明,“如果是属于里部消化道的问题,就应该出现或呕吐、或下利的消化道症状”,“腹中急痛”和“少腹弦急”,都没有里部消化道的症状,所以虽然部位偏于里,也是属于肌肉脉络拘急疼痛,属于外证。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3-6 21:09
标题: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李老师,
谈桂枝的用法,从操作性的角度谈可能更好。例如“去桂”,仲景为何要去桂。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小便不利”去桂;去桂加白术汤是“小便自利”去桂。两者的差异是什么? (2013-03-06 19:20) 
这个问题在此贴: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10104&page=4
第92楼已有作答,烦请查看。
作者: 大千世界    时间: 2013-3-6 21: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eb888crc    时间: 2013-3-6 21:34
标题: 回 大千世界 的帖子
大千世界:          文章有问题。
          标题有些吓人。容易让人误解。
         29条,是个里虚之人 .. (2013-03-06 21:23) 
大千世界的理解更加贴近实用而不是理论。也不是太耸人听闻。与胡希恕的观点很贴近。
作者: web888crc    时间: 2013-3-6 21:37
辩证治疗即可。不需要搞一些看似新颖的理论,实则只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而且总结归纳的也经不起推敲。
作者: 金可    时间: 2013-3-6 21:41
“损阳”就是耗散阳气吧?建中汤如何解释呢?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3-6 22:00
标题: 回 大千世界 的帖子
大千世界:          文章有问题。
          标题有些吓人。容易让人误解。
         29条,是个里虚之人 .. (2013-03-06 21:23) 
说吓人也好。不吓人,怎么吸取第29条反与桂枝汤伤阳致厥的教训。
渴而下利,小便当不当数呢?“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金匮要略》)。汗出是里热迫津外泄,小便数是里热迫津偏渗。29是“自汗出”,不是“汗多”。其证宜与芍药甘草汤,不宜加附子,更不宜四逆汤。芍药甘草附子汤证是“恶寒”,此证是“微恶寒”,证候表现不一样。更没有四逆汤证的表现,怎么能用四逆汤呢?
第20条是漏汗不止。需要注意漏汗和出汗的不同。
小建中汤腹中痛,肯定不是消化道的里证,因为没有吐利,而且脾胃虚寒忌芍药,小建中汤是桂枝汤倍芍药,其腹中痛是阴血不足已明。阴血不足,阳气亢热,桂枝之用,仍然是解除阳亢。
作者: 岐黄门生    时间: 2013-3-6 22:02
桂枝甘草汤中的桂枝当做何解?岂不是矛盾?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3-6 22:15
标题: 回 金可 的帖子
金可:“损阳”就是耗散阳气吧?建中汤如何解释呢? (2013-03-06 21:41) 
先生应该是问小建中汤吧?因为大建中汤方没有桂枝。大建中汤方无桂枝,拿什么建中呢?
小建中汤方证桂枝之用,已在此贴: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10104&page=1
第6楼
和此贴: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10104&page=3
第74楼作过简述。烦请查看。
作者: 岐黄门生    时间: 2013-3-6 22:20
桂枝的解肌发汗是基于它的温通血脉的功用,说它损阳似乎有点过。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3-6 22:28
标题: 回 岐黄门生 的帖子
岐黄门生:桂枝甘草汤中的桂枝当做何解?岂不是矛盾? (2013-03-06 22:02) 
桂枝甘草汤证可参看此贴: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11308
桂枝加桂汤用桂五两分作三服,一次服用量不到二两,用桂是“泄奔豚气”。桂枝甘草汤用桂四两顿服,其桂枝的用量比桂枝加桂汤方多出一倍以上,其发泄之力更大。怎么能是一个发泄,一个补益呢?岂不是矛盾?桂枝甘草汤方起补益作用的是甘草。这才能一补一泄,补不足泄有余,调和阴阳。
作者: 大千世界    时间: 2013-3-6 22: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3-6 22:51
标题: 回 大千世界 的帖子
大千世界:               我的意思是,按常理来讲,出汗的时候,小便当少。而论中说,自汗而小便数,这当然很不对劲。断为里虚。要是热迫小便数,还 .. (2013-03-06 22:39) 
先生,您需要看仔细了,与甘草干姜汤,是在此证候“反与桂枝”伤损其阳,“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症状出现后,与甘草干姜汤。待服甘草干姜汤后,其人“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而不是对“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的证候,与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本证就没有阳虚证,怎么可以与甘草干姜汤呢?
原句是“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可以认为“皆不可发汗”是针对“诸病此者”,出现“渴而下利,小便数”。不然只针对“渴而下利,小便数”两个症状,用不着“皆”字。
小建中汤治疗的胃痛,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大黄是用于活血,不是用于泻下,所以用二两,分三次服,一次服用不到一两。不是像承气汤攻下用四两,分二次服,一次服用二两)治疗的腹痛,应是“阴弱阳浮”阴阳不和的胃痛或腹痛,桂枝总是用于阳浮的。
作者: 大千世界    时间: 2013-3-6 23: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3-6 23:11
标题: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康平本》去桂加白术汤是“小便不利”。
风水加术四两,为越婢加术汤。
《金匮水气篇》: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 .. (2013-03-06 22:45) 
去桂加白术汤方,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是完全一致的,误写的可能微乎其微。康平本我没有看过,不过从你贴过来的几条康平本的条文与宋本不一致的地方,康平本都有疑问。阳虚小便不利,怎么能大便坚呢?
越婢加术汤证,与去桂加白术汤证,两者是一阳一阴,一渴一不渴,一是亡津液,一是阳不摄阴,一用石膏泄阳,一用附子温阳,虽然同是加术,其阴阳之性质不可等同。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3-6 23:40
标题: 回 大千世界 的帖子
大千世界:                  这个我还是分得清楚。甘草干姜汤是服用桂枝汤以后的事,是用来救误的。问题在于,您认为,患者开始不是阳虚 .. (2013-03-06 23:01) 
阴阳同类而异名。亡血者,其阳必不受攻。
您还需要看仔细,是“吐逆”,不是“吐利”。若是“厥逆,烦躁吐利”,是濒死证。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面对“厥逆,烦躁吐利”者,需倍加小心,免得弄出医疗纠纷。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3-7 00:50
古人云:“奈何以至精至微之道,传之于至下至浅之人,其不废绝,为已幸矣。”今天的中医状况有没有这种倾向呢?可以思考......(摘自:《我的老师》单志华)
作者: 2469530209    时间: 2013-3-7 08:38
此问题的讨论很好,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作者: 查斯鸿    时间: 2013-3-7 09:21
很好的学习方法,向你学习,向大家学习!
大家有很多理解说法,甚至怀疑,但是我想说,都是自己的揣测,癔症理论。中医是经验积累,对理论不要过于钻牛角,容易进入妄想误区。
作者: coorus    时间: 2013-3-7 10:44
楼主说的道理我认为基本是对的,桂枝(实为肉桂)可以泻阳性的水气,但好像它既不像麻黄走汗,又不像术走尿,仲景在发汗过多后心下悸用桂枝甘草汤,似乎只是把上冲的水气压制下去,这倒正好对应了树皮向根部运水的作用。唉,还是不能有个清晰的认识。说小建中汤证不是里证,我也同意。
作者: 槐杏    时间: 2013-3-7 11:30
\\参看李先生在其他文章里的论述:参考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的变化,这是太阳中风,先有汗出,初服桂枝汤后,由于桂枝汤助阳益阴,使营阴得到充实而反不汗出,以致表郁加重,故“反烦”而桂枝病证“不解”。这个变化若不能及时刺风池、风府,使表郁得减,而作进一步发展,就会由脉浮缓变成脉浮紧,反而由荣弱,变成了荣强,同时邪热又向里发展,由“反烦”变成“烦躁”,就从太阳中风桂枝汤病证,变成大青龙汤病证。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3-7 13:03
标题: 回 web888crc 的帖子
web888crc:辩证治疗即可。不需要搞一些看似新颖的理论,实则只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而且总结归纳的也经不起推敲。 (2013-03-06 21:37) 
您认为损阳,是“看似新颖的理论”,可能是您没有认真读过中医基础理论。“阴气不足则内热,阳气有余则外热”,“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这是最传统也是最基本的中医理论。阳有余则损之,是“看似新颖的理论”吗?是“经不起推敲”吗?如果连这点最基本的中医理论都不能理解的话,我只能说一声:遗憾!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3-7 13:21
标题: 回 槐杏 的帖子
槐杏:\\参看李先生在其他文章里的论述:参考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的变化,这是太阳中风,先有汗出,初服桂枝汤后,由于桂枝汤助阳益阴,使营阴得到充实而反不汗出,以 .. (2013-03-07 11:30) 
读《内经》:“卫气一日一夜,常大会于风府”,“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入焉”,可知第24条“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为什么要先刺风池、风府了。刺风池、风府,使邪气外泄,不得入内。如果这时候不刺风池、风府,邪气入则由烦变为烦躁,由脉浮缓变为脉浮紧,就由桂枝证变成了大青龙汤证。所以说,第38条之“太阳中风,脉浮紧”是太阳中风的变证。
从病理上研究《伤寒论》,可以通过读《内经》明白许多伤寒论条文的旨意。有人反对学习《内经》,说《伤寒论》与《内经》不搭边。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废《内经》,就是废中医。可能不想学《内经》的人,并不是想废中医,但是如果废掉了《内经》,中医还有传统理论吗?没有基础理论指导的中医实践,与西医有什么区别呢?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3-7 16:32
面对疾病,把思考问题的重点放在人体内阴阳气在受邪后所反应出来的状态,在人体的表、中、里三部的何部位,表现出寒、热、虚、实何种病性,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在表者汗之,在里者下之,病热者清之,病寒者温之,属实者泻之,属虚者补之,“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这就是中医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理论和方法,也是经过数千年中医的大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到目前为止,有比这个理论和方法更正确,更有效的新的理论方法吗?我们有必要发明一个什么“新颖的理论”吗?这个传统的理论和方法我们继承好了吗?
作者: 润土    时间: 2013-3-7 19:34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此证该用何方,我个人觉得有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黄芩汤、来复汤等方可选,轻症可用芍药甘草汤,心烦甚或口苦可用黄芩汤,恶寒甚可用芍药甘草附子汤,虚汗淋漓不止或往来寒热可用来复汤。错误之处请各位指正。
作者: pkx11    时间: 2013-4-4 10:04
如果李先生换一说法-----如桂枝法何种条件或状态下才能使用,这样可能让更多人理解了.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4-4 14:03
说的好,桂枝证在何种状态下才能用呢?《伤寒论》明示,是在“营气弱,卫气强”的状态下才能用。营气是什么呢?《伤寒论》说“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行脉中,营气就是血液,卫行脉外,卫气就是津液。这是血液弱、津液强的状态,是营卫不和的状态。怎么叫它们和呢?“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发其汗是不是损其卫阳呢?营弱卫强,阴阳不和,只能是益弱损强,才能使其阴阳和。《伤寒论》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我们可以看:“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凡病,是不论什么病。若汗、吐、下,是攻邪。攻邪伤不伤正呢?攻邪必伤正。如“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脚挛急,是营血亏竭,反与桂枝攻表,得之便厥,这是阳气受损了,需作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
所以,“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是血液强或津液强的疾病状态。血液强者,亡血则阴阳和,津液强者,亡津液则阴阳和。
桂枝证的状态是表部阴阳不和,所以法当与桂枝汤益阴损阳。柴胡证的状态是肝脾阴阳不和,所以法当与柴胡汤益阴损阳。如《金匮要略》曰:“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小柴胡汤主之。”为什么要说桂枝损阳?因为只有这样说,才能表述调和阴阳的基本道理。桂枝证的状态是营卫不和,为什么不和?是因为“营阴弱、卫阳强”,那怎么才能和?不损强益弱,能阴阳和吗?
《伤寒论》的焦点问题,就是血液和津液的虚实变化问题。
作者: 云天世界    时间: 2013-4-5 11:22
所有自有的或独创的,用来解释伤寒的,只要用之于临床有效甚至高效,那都是好理论!
作为中医临床医生,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这个东西好不好,各说各的理,经过临床验证,优胜劣汰就清楚了。
作者: 云天世界    时间: 2013-4-5 11:30
为什么我很喜欢黄煌教授的体质学说、方证对应及他的经方小短文,就是它会给你的临床带来非常大的启发,让你知道:啊,病人还可以这样看(先溜一眼体质,再查脉按证,再对应方药),伤寒还可以这样学!黄煌先生的思想,当然也包括像胡希恕先生的东西,一看就明白,一用就有提高,而且紧紧围绕伤寒,紧紧贴近临床,我喜欢!
作者: 云天世界    时间: 2013-4-5 11:36
标题: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读《内经》:“卫气一日一夜,常大会于风府”,“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入焉”,可知第24条“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为什么要先刺风池、风府了。刺风池、风府,使邪气 .. (2013-03-07 13:21) 
同意楼主的这个观点!不能将伤寒与内经强行割裂开来。我认为:用内径的思想,用伤寒的方药,疗效会更好 。
作者: syzr    时间: 2013-4-7 04:20
“如果是属于里部消化道的问题,就应该出现或呕吐、或下利的消化道症状”,“腹中急痛”和“少腹弦急”,都没有里部消化道的症状,所以虽然部位偏于里,也是属于肌肉脉络拘急疼痛,属于外证。

对李老师的这一段描述不理解。我遇到过一例腹中急痛,没有呕吐、或下利的消化道症状。开始被医院诊断为神经痛,这样间断急痛过一段时间后,出现胃穿孔,大出血。请问李老师,如何判断胃和肠道溃疡时出现的腹中急痛和肌肉脉络拘急疼痛的不同?
作者: syzr    时间: 2013-4-7 04:46
“小建中汤腹中痛,肯定不是消化道的里证,因为没有吐利”

对李老师的这一段也有疑惑。如何理解小建中汤对下述疾病的疗效?
腹中阵发性痉挛性疼痛为主证的疾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过敏性结肠炎、肠系膜淋巴结核、便秘等。
作者: zctnsq    时间: 2013-4-7 15:37
大师之作!收益非浅!桂枝应该不能补阳。
李老师所论桂枝损阳,不知是否可以理解为“通”郁积之阳,阳气不在局部郁积,阳气在局部少了,即是“损阳”了。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4-7 16:03
标题: 回 syzr 的帖子
syzr:“小建中汤腹中痛,肯定不是消化道的里证,因为没有吐利”

对李老师的这一段也有疑惑。如何理解小建中汤对下述疾病的疗效?
腹中阵发性痉挛性疼痛为主证的疾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 .. (2013-04-07 04:46) 
syzr网友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很重要。我说“没有吐利,就不是消化道的里证”,只是从阳虚的角度考虑,是针对小建中汤为补中益气方的说法,提出不同意见。但是这个说法,确实不妥,是不对的,应该更正。通常所说里证的表现,不是吐利,就是便秘。小建中汤证或有大便偏干的问题,这是阴血不足,也属于里证的问题。不过这个里证,不能用泻下的方法,因为不是里部实热,而是虚热,是血虚而热,同时还有阳郁,不然不会保留桂枝。阳郁的表现应有拘急。急痛之“急”,应有拘急之意,是拘束、急紧、胀痛的感觉。小建中汤重用胶饴缓中润燥、芍药补血泄热,解决虚热的问题,应该对溃疡有一定疗效。因为溃疡亦应属于虚热,热伤粘膜。溃疡不是实热,实热应发痈肿。
小建中汤证的腹中痛,或腹中急痛,应是拘急疼痛,是拘束、急紧、胀痛的感觉。溃疡疼痛,有多种表现,如钝痛、压痛、灼痛、刺痛或剧痛等,也有不痛的。对于腹中痛一症,应尽可能做一下辅助检查,确诊是什么问题。有的人,溃疡疼痛不敏感,或有隐痛,突发穿孔,应高度注意。
总之,桂枝能用于阴弱阳强之阳气郁滞,不能用于实热壅滞。桂枝能走肌肉,走腔隙,可用于身体四肢肌肉拘急疼痛,胃肠肌肉拘急疼痛,关节腔,腹腔,胸腔,脑腔等之气郁疼痛。
再次感谢各位老师和网友的批评指教,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多发表意见。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4-7 16:16
标题: 回 zctnsq 的帖子
zctnsq:大师之作!收益非浅!桂枝应该不能补阳。
李老师所论桂枝损阳,不知是否可以理解为“通”郁积之阳,阳气不在局部郁积,阳气在局部少了,即是“损阳”了。 (2013-04-07 15:37) 
你说的对,损阳就是通郁积之阳,令阳气无太过,就不能郁积了。通阳必损阳,阳气不足者不能用桂枝通阳。
作者: SFDfsakfdc    时间: 2013-4-7 18:44
标题: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
回3楼
伤寒和金匮,论述小腹和少腹的条文都有。小腹和少腹应该有一定区别。根据“肠痈者,少腹肿痞”,可以认为少腹是小腹的侧位。少腹弦急,与少腹拘急类同,是少腹有发紧、拘束、急迫不舒的感觉,常伴有膀胱急,小便不利。这是虚劳的症状之一。少腹弦急,触诊也能感觉到少腹肌肉绷的较紧。
李老师好,在仲景文中,似乎只有少腹的描述,没有小腹。

而且仲景的少腹也与现代中医学教材里的少腹不等同。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4-7 22:09
《伤寒论》有“小腹满,按之痛”。
《金匮要略》有“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你对少腹,小腹有什么见解?
作者: syzr    时间: 2013-4-8 04:52
标题: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syzr网友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很重要。我说“没有吐利,就不是消化道的里证”,只是从阳虚的角度考虑,是针对小建中汤为补中益气方的说法,提出不同意见。但是这个说法,确实不妥,是不对 .. (2013-04-07 16:03) 
李老师虚怀若谷,闻过则喜,令人感动。有您这样的学术品格才会有杰出的学术成果。每一次都从李老师的指点中学到很多,再次感谢李老师的详细解答。

小建中汤治的虚热,我前两天刚遇到一例。感冒基本好了,受寒后晚上又出现症状,人感到身上发热,好象发烧一样,但用手摸上去,却感觉体温正常。小建中汤喝下去很舒服。本是一个不喜喝中药的孩子,喝完了大半杯竟又来问,还有么,还想喝,又喝了大半杯。第二天一早全好了。

小建中汤主治的腹中急痛是拘急之痛,是阳郁的表现。我遇到的那例腹中急痛是突如其来的剧痛,人是桂枝体质,此种腹痛能用小建中汤治好吗?是否还要考虑其他用药?请李老师再分析一下好吗?
作者: SFDfsakfdc    时间: 2013-4-8 08:45
标题: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伤寒论》有“小腹满,按之痛”。
《金匮要略》有“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你对少腹,小腹有什么见解? (2013-04-07 22:09) 
谢谢李老师指出经文中“小腹”的描述,李老师真是仲景论的活字典,烂熟于心呀

仲景文中,少腹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远远大于小腹

个人理解,仲景文中的少腹,是一个泛指的部位,指脐水平线至耻骨联合之间的腹部区域,即诊断学中腹部分区四区分法的左、右下腹部,一般理解为下腹部或脐下或小肚子就可以,如果少腹肿痞描述的是阑尾周围脓肿的话,则此少腹特指九区分法的右髂部,而“少腹满(大黄甘遂汤)、少腹满痛(土瓜根散)、少腹坚痛(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少腹中急(内补当归建中汤)、少腹拘急(肾气丸)、少腹弦急(桂加龙牡汤)、少腹急结(桃核承气汤)、少腹里急(温经汤)、少腹不仁(肾气丸)”的少腹基本上可以与李老师举出的几条小腹通用,都是四区分法下腹部的脐下部位。
作者: wangmin8    时间: 2013-4-8 09:43
李老师 好,我母亲62岁,153cm高,103斤,多年腿脚不好,以前只是上楼时膝盖处疼,现在平时走路也疼,是一种游走式的疼,主要疼在膝盖,而且疼处微肿发热,应该是风湿性疼痛吧?按照你对桂枝损阳的解释,我理解治此病肯定要有桂枝去预热,对吗?除了腿疼,饮食和大小便均正常,我妈的大便成形并如手指般细长。李老师能给我妈开个方吗?谢谢。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4-8 23:35
对不起。国家禁止网诊,我可以给你一个思路。饮食及二便均正常,只是游走性关节疼,这是里和外不和,外实无汗或肿处按之不凹陷者可考虑麻黄加术汤或大青龙汤法,外虚有汗或肿处按之凹陷者可考虑越婢加术汤或越婢加术附汤法。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4-8 23:37
标题: 回 SFDfsakfdc 的帖子
SFDfsakfdc:谢谢李老师指出经文中“小腹”的描述,李老师真是仲景论的活字典,烂熟于心呀

仲景文中,少腹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远远大于小腹

....... (2013-04-08 08:45) 
您深有研究,向您学习了。
作者: SFDfsakfdc    时间: 2013-4-9 08:22
学习李老师的帖子,让人很受启发,以后还请李老师多多指教!
作者: wangmin8    时间: 2013-4-9 08:44
李老师,能解释一下思路吗?谢谢。妈妈应该无汗,按之不凹陷。
作者: 生姜干姜    时间: 2013-4-9 09:28
标题: 回 大千世界 的帖子
大千世界:          文章有问题。
          标题有些吓人。容易让人误解。
         29条,是个里虚之人 .. (2013-03-06 21:23) 
汗多小便未必不数,小便数是指次数,量未必就多,前列腺肿大患者,也小便数但每次小便的量不多,还有汗多容易饮水自救,小便也可能数!
作者: wangmin8    时间: 2013-4-9 09:57
饮食和大小便正常即无里证,也无中证,即为表证,无汗即以麻黄汤发表,加白术去湿,适用麻黄加术汤是吗?李老师 ,我试着这样分析对吗?
作者: wangmin8    时间: 2013-4-14 08:30
再问李老师,为什么不选择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方,而去选择麻黄加术汤或大青龙汤法?能解释一下思路吗?谢谢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4-14 14:10
甘草附子汤证“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桂枝附子汤证“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白术附子汤证“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桂枝芍药知母汤证“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等,这些脉证有吗?有就能用。
我的思路已在49楼作答,仅供参考。网上难以确诊,如何用方,由您自己决定。
作者: 生姜干姜    时间: 2013-4-15 18:41
李老师您好,看了您的帖子,启发不少,谢谢!我想问几个问题,您说桂枝损阳的意思就是通阳,那么桂枝通阳和通阳不在温而在于利小便,有何不同?如果利小便按您的意思能不能解决桂枝症的问题?肉桂是通阳还是补阳?附子我听我以前的带教老师说只能激发一时阳气和去寒作用。附子不能从根本补阳气,这点您认为正确吗?如果正确,那补阳的药比如鹿茸,锁阳算得上吗?麻黄,荆芥等发汗要按您的意思算不算通阳或损阳?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4-15 20:45
是桂枝通阳必损阳,不是损阳就是通阳。损阳不一定通阳。在阳气强的状态下,损阳能通阳。在阳气不强或阴气亏竭的状态下,损阳就会造成寒厥。如第29条“反与桂枝,得之便厥”。
桂枝适用于肌肉腠理阳气郁滞(不论四肢躯干肌肉还是胃肠肌肉)以及关节腔,腹腔、胸腔、脑腔等阳气郁滞,其表现主要是疼痛、沉重、气上冲等。如桂枝汤、麻黄汤、青龙汤、苓桂剂等。桂枝的主要作用是解外,用于卫气强者,须以汗解。如果卫气不强,利小便也能解决貌似桂枝证的“头项强痛、翕翕发热”,如第28条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利小便主要是用于湿气、水饮等阻遏阳气。如甘姜苓术汤、泽泻汤、茯苓泽泻汤等。
肉桂与桂枝同类,作用应该一样。
附子的主要作用是温阳祛寒,不能从根本上补阳气,你的带教老师说的不错。
鹿茸、锁阳是补阳药。
凡发汗解表药都损阳,因为表实,不损就不能通。
作者: 生姜干姜    时间: 2013-4-16 10:38
谢谢您李老师!您可真是把伤寒研究透了!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4-16 13:44
我只是略有心得,千万不可说研究透了。研究伤寒论,是世世代代的事情,炎黄子孙要有接力赛跑的精神。
作者: zhiyi    时间: 2013-4-18 10:50
天天看看李老师的帖子,从中间学习到不少知识,理越辩越明,谢谢。
作者: 不齿下问    时间: 2013-4-18 18:13
李老师您淡到桂枝陨阳很受启发!著蓣丸是治疗虚劳的为什么也要用上损阳的桂枝呢?请老师解释一下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4-18 19:21
  薯蓣丸治疗的虚劳,一定有风气,就像酸枣汤中用知母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一样,不能被“虚劳”障眼,要看虚劳引起的什么脉证。
       大黄蟅虫丸治疗“五劳虚极”,不是也用大黄、黄芩、桃仁、杏仁、干漆、虻虫、水蛭、蛴螬、蟅虫等一群攻实的药物吗?
作者: 一个宅人    时间: 2013-8-17 09:18
李老师,您认为桂枝“损阳”,那么这条怎么解释呢?

《伤寒论》第112条:伤寒脉浮,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既言“亡阳” 为何还用桂枝呢?是原文“亡阳”有误,还是应作它解?
请您答疑解惑!谢谢!(您的理论我还没有完整地拜读,只是临时想到的疑问。您这样热心耐心解答的老师,很难得。)

您在这里解释的是“桂枝解表热”,解释了去痰热,但仍回避了用什么来处理“亡阳”。是可以在此不理会“亡阳”么?还是有点让人难以信服: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11308
作者: 一个宅人    时间: 2013-8-17 09:39
患者徐XX,男,5岁。10日前在玩耍的过程中,突然受惊,其后即时见胆小,惊哭不安,不敢出门,不敢离开父母,有时在睡梦中突然大哭,每昼夜约发3-5次左右,舌苔白,脉弦涩不调。综合脉证,诊为心阳不足,痰浊内阻。为拟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处方:桂枝3克,生姜2片,甘草3克,大枣5枚,常山3克,牡蛎6克,龙骨6克。药进l剂,诸证未作,继服1剂而愈。《伤寒论》云:“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金匮要略》云:“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历代注释者,多以火邪来论,致使本方少见使用。余细思其组方之意,既有化痰之蜀漆,又有助心阳之桂枝去芍药汤,试用于心阳不足,痰浊阻滞的惊狂或睡中易惊者恒效。  (朱进忠医案)

从此案看,桂枝的作用是“解表热”呢?还是“助心阳”?或者还有其它说法呢?总之,此案用此方应该是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了。
作者: 紅森    时间: 2013-8-17 12:01
其實這組問題辯論到此,歸根結底是如何定義陰陽,而不是桂枝損不損陽的問題。到
底什麼是陰陽? 若大家各作主張,彼此無統一的定義,一切都白搭,是吧?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8-17 16:12
标题: 回 一个宅人 的帖子
一个宅人:患者徐XX,男,5岁。10日前在玩耍的过程中,突然受惊,其后即时见胆小,惊哭不安,不敢出门,不敢离开父母,有时在睡梦中突然大哭,每昼夜约发3-5次左右,舌苔白,脉弦涩不调。综合脉证, .. (2013-08-17 09:39) 
桂枝的作用,总离不开它的本性,解肌,解郁,通阳。亡阳,是亡失了津液。亡失津液,在《伤寒论》里,是出现虚热和虚寒两种状态。如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仍然是虚热在表,是表部阴弱阳强的状态,阳强是一种郁热的状态,故仍然与桂枝汤。第26条是表热入里,出现了烦渴不解,这也是虚热状态,是上焦中部血弱阳强的状态,故与白虎加人参汤清热补血。第29条,服桂枝汤出现了手足厥逆、咽中干、烦躁吐逆,这是少阴虚寒状态,故与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复其阳,也就是复其津液。
第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出现了津液被损,虚热更甚的状态,与第25、26条是相似的性质。惊狂的状态,惊为阴气弱,狂为阳气强,还是阴弱阳强的状态,这是郁在上焦,上焦当宣,故桂枝还是宣通阳郁。
桂枝无论用在人体何部,都是宣通阳郁。这与大黄无论用在何部,都是通泻实热一样,其药物本性不可能变。
大黄作用在大肠,小肠,子宫,心下,头面,皮肤等人体的不同部位,都是泻热除瘀,这个性质不可能改变,桂枝也是一样。不可能作用在肌表是泄阳,作用在心肾是补阳。要把桂枝补心阳说圆了,只能把桂枝解肌说成是补卫阳。可是张仲景说是攻表,这怎么圆呢?能圆啊!桂枝是寓补于攻,不是真正的攻。于是乎,桂枝成了地地道道的补阳药。补卫阳,补心阳,补肾阳,补中阳,无所不补。不仅在桂枝汤中是补阳,在麻黄汤中也是补阳,麻黄汤证卫阳虚嘛,桂枝补卫阳嘛。难道说中医理论就是像这样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嘛?卫阳虚就是“阳气重”吗?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8-17 16:29
标题: 回 紅森 的帖子
紅森:其實這組問題辯論到此,歸根結底是如何定義陰陽,而不是桂枝損不損陽的問題。到
底什麼是陰陽? 若大家各作主張,彼此無統一的定義,一切都白搭,是吧? (2013-08-17 12:01) 
同感。到底什么是阴阳?定义不一致,一切都白搭。
以《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的一致说法,营阴行于脉中,卫阳行于脉外。再以《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说法,“汗多亡阳”,“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荣缓则为亡血”,“亡阴血虚”,等等这些论述,是不是说亡津液就是亡阳,亡血就是亡阴呢?
作者: 一个宅人    时间: 2013-8-17 17:04
李老师说:“亡阳,是亡失了津液。” “第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出现了津液被损,虚热更甚的状态,与第25、26条是相似的性质。惊狂的状态,惊为阴气弱,狂为阳气强,还是阴弱阳强的状态,这是郁在上焦,上焦当宣,故桂枝还是宣通阳郁。”
————————————————————————————————————
“亡阳,是亡失了津液。” “出现了津液被损,虚热更甚” ”惊为阴气弱,狂为阳气强,还是阴弱阳强“

是不是说“亡阳”就是“亡失了津液”——“虚热更甚” ——“阳气强”(“亡阳”最终导致了“阳气强”?),桂枝在此“损阳”就是补充了津液呢?
如果是这样,是不是类似于“滋阴泻火”呢?桂枝“滋津液损阳”?
如果是这样,那桂枝也不是“损”“实阳”,而是“损”“虚阳”,相当于“泻火”之“滋阴”啊。
如果是这样,岂不又把桂枝折腾成“补药”了?

“津液”?“阳”?“阴”?“阳”? 本人愚钝,越弄越糊涂了。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8-17 17:36
需要明白一个概念,邪热是邪气,不是阳气。邪热必损津液。邪热与阳气势不两立。
亡阳就是亡失了津液。在虚热的状态下,津液越损,虚热越甚。反之亦是,邪热越甚,津液越损。终会由阴弱阳强发展为阴阳俱弱。《伤寒论》所说的卫气强、胃气强,就是邪热的状态。阳气强者理当损之,不损之,就不能顾护津液。气强在上、在外者,法当宣泄。气强在下、在里者,法当降泻。
桂枝是宣泄阳邪,不是补充津液。甘草是补充津液。单靠补充津液不行,邪热不去,津液不宁。
作者: 一个宅人    时间: 2013-8-17 17:45
标题: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需要明白一个概念,邪热是邪气,不是阳气。邪热必损津液。邪热与阳气势不两立。
亡阳就是亡失了津液。在虚热的状态下,津液越损,虚热越甚,会由阴弱阳强发展为阴阳俱弱。《伤寒论》所说 .. (2013-08-17 17:36) 
李老师,那您所说的“桂枝损阳” 实质上是“损邪气”而非“损阳气”,是吧?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8-17 18:08
标题: 回 一个宅人 的帖子
一个宅人:李老师,那您所说的“桂枝损阳” 实质上是“损邪气”而非“损阳气”,是吧? (2013-08-17 17:45)
攻(损)邪气,就必损正气。与敌交战,哪有不付出代价的?所以正气亏竭者,不可攻邪。正气亏竭者,攻邪的结果,就是邪去人亡。
我说桂枝损阳,就是提示用桂枝攻邪气的同时,必损阳气。
作者: 一个宅人    时间: 2013-8-17 18:22
标题: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攻(损)邪气,就必损正气。与敌交战,哪有不付出代价的?所以正气亏竭者,不可攻邪。正气亏竭者,攻邪的结果,就是邪去人亡。
我说桂枝损阳,就是提示用桂枝攻邪气的同时,必损阳气。
 (2013-08-17 18:08) 
李老师辛苦了!谢谢!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8-17 18:27
标题: 回 一个宅人 的帖子
一个宅人:李老师辛苦了!谢谢! (2013-08-17 18:22) 
不客气!多一个人了解桂枝的特性,就多一分用药的安全度。
作者: 梁燕    时间: 2013-8-17 20:34
李老师:112条亡阳,实是亡津液。甘草补充津液,芍药不也是养阴药吗?何以去之?
作者: 紅森    时间: 2013-8-17 22:37
标题: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同感。到底什么是阴阳?定义不一致,一切都白搭。
以《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的一致说法,营阴行于脉中,卫阳行于脉外。再以《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说法,“汗多亡阳”,“亡血, .. (2013-08-17 16:29) 
這些都不是陰陽的定義,而是陰陽交合體的運行的現象。還得回到陰陽的最原始定義,然後在比較各類形態物質的陰陽,以及各類質、能交合體的陰陽,然後再看損益。

這幾個名詞中,陰陽的範圍最大,血氣狹義多了,營衛更狹,專指在表、在經絡的血氣,屬血氣中比較有活性的部份。

內經和傷寒的確一致,這一點我同意。中醫基礎理論來自內經,我看傷寒理論和內經如出一轍,並非如一些人說的屬於兩個體系。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8-17 22:49
标题: 回 梁燕 的帖子
梁燕:李老师:112条亡阳,实是亡津液。甘草补充津液,芍药不也是养阴药吗?何以去之? (2013-08-17 20:34) 
这个问题可以对比桂枝去芍药汤证,为什么去芍药?因为‘胸满”,此胸满是胸中有水气。桂枝去芍药加龙骨牡蛎救逆汤证去芍药是因为‘卧起不安”,此卧起不安是因为胸中有痰气。《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治肺痿吐涎沫,此吐涎沫是胸中有痰饮。可见,去芍药的道理是相通的,芍药有碍胸中水气的祛除。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8-17 23:30
标题: 回 紅森 的帖子
紅森:這些都不是陰陽的定義,而是陰陽交合體的運行的現象。還得回到陰陽的最原始定義,然後在比較各類形態物質的陰陽,以及各類質、能交合體的陰陽,然後再看損益。

這幾個名詞中,陰陽的範 .. (2013-08-17 22:37) 
张仲景治病的宗旨是和阴阳。阴阳为什么会不和?必是非强即弱。那么调和阴阳的手段就是非攻即补,或攻补兼施。总之“有余则泻之,不足则补之”是基本原则。如果说桂枝能攻邪,那么攻邪必损正。如果说桂枝是补药,那就没什么可讨论的了。
作者: 梁燕    时间: 2013-8-18 04:52
标题: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这个问题可以对比桂枝去芍药汤证,为什么去芍药?因为‘胸满”,此胸满是胸中有水气。桂枝去芍药加龙骨牡蛎救逆汤证去芍药是因为‘卧起不安”,此卧起不安是因为胸中有痰气。《千金》桂 .. (2013-08-17 22:49) 
谢谢李老师,不烦赐教。有水气不用芍药,为何小青龙汤、真武汤还用芍药?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8-18 07:35
水气的部位不同。小青龙汤证、真武汤证水气停在心下及肌肤,桂枝去芍药汤证水气停在胸中。《金匮》胸痹痛、心中痞、心悬痛等邪气在胸中者,都没有用芍药,而有用桂枝。
作者: 紅森    时间: 2013-8-18 10:50
标题: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张仲景治病的宗旨是和阴阳。阴阳为什么会不和?必是非强即弱。那么调和阴阳的手段就是非攻即补,或攻补兼施。总之“有余则泻之,不足则补之”是基本原则。如果说桂枝能攻邪,那么攻邪必 .. (2013-08-17 23:30)
並不是除了攻就是補,通也是一法,桂枝主要用來溫通,不必非攻即補、非補即攻。

傷寒論並沒有定義陰陽,想必當時對陰陽的定義已經沒有多大爭議,大家都接受素
問的說法,有爭議的關鍵點,仲景都寫在論中。如果用陽主動的定義來說,損陽必
須使人體的動能下降,從桂枝的性味看,並沒有這樣直接的作用,損陰是有可能,通
過損陰而使得壯火食氣,這樣來損陽,也是有可能。但這是物極而反的結果,誤用
的結果什麼都有可能,並不能直接說損陽,說損陽和補陽都有點偏極端。

倪海廈有個醫案,一病人鬧熱,石膏用到了十幾兩還熱,他給用了生附子三錢,病
人馬上熱收,冷得發抖。其他醫生也有類似的案例,可否說生附子大寒? 不能吧?
這些藥離開了人體的生命現象,啥也不是。這就是上次說的法無自性。
作者: 梁燕    时间: 2013-8-18 19:19
标题: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水气的部位不同。小青龙汤证、真武汤证水气停在心下及肌肤,桂枝去芍药汤证水气停在胸中。《金匮》胸痹痛、心中痞、心悬痛等邪气在胸中者,都没有用芍药,而有用桂枝。 (2013-08-18 07:35) 
李老师:恕在下愚钝,还是不明白。1.为什么说"卧起不安"就肯定是"胸中痰气"为患?2.胸中有痰不能用芍药。而小青龙汤、真武汤的水气停在心下及肌肤却不忌芍药。其机理是什么?3.水气(痰飲)停在"心下"与停在"胸中"的部位临床上怎样区别?4."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一条。怎么证实这是水气为患?
作者: 十世遗风    时间: 2013-8-18 20:50
l李师,我觉得中医要学会逻辑推理,否则很难沟通。
石膏用到十几两,说明一非热证,二是热证但不是石膏热,如黄芩热。
用生附子三钱热收,说明是寒证发热,寒证发热为格阳于外。也可能是大寒石膏伤阳气。
从上述看,和桂枝损不损阳没有关系。
不认可桂枝损阳,不可为中医,只会害人。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8-18 22:18
标题: 回 紅森 的帖子
紅森:並不是除了攻就是補,通也是一法,桂枝主要用來溫通,不必非攻即補、非補即攻。

傷寒論並沒有定義陰陽,想必當時對陰陽的定義已經沒有多大爭議,大家都接受素
問的說法,有爭議的關鍵 .. (2013-08-18 10:50) 
通,不是法,不能说通也是一法。通则不病,病则不通。发汗可以通外,泻下可以通里。因邪实不通者,当攻邪。因正虚不通者,当扶正。治病的大法,就是“泻有余,补不足”。具体治法虽多,但总不离攻和补两个基本法则。
攻邪通阳必损阳,不是桂枝独有的特性。凡是攻邪通阳药物,都会损阳。说桂枝损阳,是要明晰两点:一是明晰桂枝不是补药,二是明晰阳邪是由于阳气强变成的。自然界的外邪,只是干扰人体,使人体内的阴气阳气发生强弱变化,出现阴阳气不谐和的状态,也就是病态,人才由常人变成病人。人体内的邪气,主要是由自身阴气阳气发生强弱变化而生成的。所以,张仲景说“阴阳自和者,必自愈”。阴阳自和,就是阴阳没有偏强偏弱。阴阳无偏强偏弱,运行通畅,就没有郁积,也就没有邪气积蓄的场地,所以,阴阳自和者必自愈。阳气强者必郁,故对于阳气强者,必须损掉其强的部分,才能达到阴阳自和。
《伤寒论》阳气指什么?不能凭自己的理念,要凭条文。如《伤寒论》第246条曰:“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胃气生热,其阳则绝。如果按后世的理念,就要怀疑经文有误了。胃气生热,怎么能阳绝呢?应该阴绝才是啊。可是《伤寒论》一而再,再而三的这么说,如:“汗多亡阳”、“火迫劫之(汗),亡阳”、“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反汗出者,亡阳也”。反复论说汗多亡阳,劫汗亡阳,重发汗亡阳,反汗出亡阳,把汗出和亡阳联系在一起,汗不是津液吗?后世认为津液属阴,那亡失津液不是亡阴吗?怎么是亡阳呢?再看《伤寒论》说:“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也”,“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发汗亡津液,说明汗属于津液。后世认为,津液为阴,亡津液应该是阴绝,可是《伤寒论》说:“……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倒过来看,大便因硬,是因为亡津液,亡津液是因为阳绝于里,阳绝于里,是因为发汗过多,这还是说亡失津液就是阳绝于里。故认为《伤寒论》说汗多亡阳就是亡津液,亡津液大便因硬就是阳绝于里。
津液为阳,桂枝汤发汗不损阳吗?桂枝宣通阳郁不损津液吗?
附子温通寒郁,也是要损正气的。所以实寒者用干姜附子不伍甘草,虚寒者用干姜附子必伍甘草。
作者: 紅森    时间: 2013-8-18 22:30
标题: 回 十世遗风 的帖子
十世遗风:l李师,我觉得中医要学会逻辑推理,否则很难沟通。
石膏用到十几两,说明一非热证,二是热证但不是石膏热,如黄芩热。
用生附子三钱热收,说明是寒证发热,寒证发热为格阳于外。也可能是 .. (2013-08-18 20:50)
事後話怎麼說都容易,也不是那個貼的主旨,只是舉反例。如果不結合人體反應,只在藥材上認作用,結論可能沒實際意義,執定藥材一定損陽或一定補陽,二者並沒多大高下之別。一類熱病光用白虎劑不行,光用生附劑恐怕要出人命,而要二者合用。這類治法,要不人家說破,恐怕高手也未必敢試。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8-18 22:59
标题: 回 梁燕 的帖子
梁燕:李老师:恕在下愚钝,还是不明白。1.为什么说"卧起不安"就肯定是"胸中痰气"为患?2.胸中有痰不能用芍药。而小青龙汤、真武汤的水气停在心下及肌肤却不忌芍药。其机理是什么?3.水气( .. (2013-08-18 19:19)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证的肺痿“吐涎沫”,这个是胸肺有涎痰明确吧?桂枝去芍药汤证的胸满,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胸满呢?从服法上看,“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如前法,就是啜热稀粥,覆被,令微汗出法。这是解表法。解表解的就是水气。所以胸满者,是表部水气侵入胸中。救逆汤证卧起不安,是惊狂的表现。惊狂者,病在心胸,惊为阴气虚,狂为阳气郁,心阳郁热,必变为痰气。
水气在心下者,法当利水往下走,芍药不影响水往下走,而且也有利水的作用。水气在肌肤,部位表浅,易于宣解,芍药也不影响解肌。水气在胸中,位置高,宜宣发,不宜利水,胸中位置又深,不如肌表易于宣解,芍药收敛又利水下走,影响桂枝宣发胸中水气。
梁老师,您的问题我已经尽力作答了,如果您认为我还没有回答清楚的话,我也只能做个不及格的学生了,容我再努力学习,争取以后有可能回答到您满意好吗?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8-18 23:14
标题: 回 十世遗风 的帖子
十世遗风:l李师,我觉得中医要学会逻辑推理,否则很难沟通。
石膏用到十几两,说明一非热证,二是热证但不是石膏热,如黄芩热。
用生附子三钱热收,说明是寒证发热,寒证发热为格阳于外。也可能是 .. (2013-08-18 20:50) 
师弟好!赞同你的见解。石膏用到十几两,是现代的两(以生附子用三钱为证),不是汉代的两。石膏用到十几两,相当于汉代的十几斤。现代用石膏,一两约为30g,十几两就是300多克,“用到了十几两还热”,言中之意就是从小量用到了这么大的量,连续用石膏清热,又用到了这么极大的剂量,还能不变寒吗?有如《伤寒论》曰:“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如此用石膏,可不可以这样认为:清热后,反热者,假热也?温里后,反寒者,真寒也?
作者: 紅森    时间: 2013-8-19 00:42
标题: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

通,不是法,不能说通也是一法。通则不病,病则不通。发汗可以通外,泻下可以通里。因邪实不通者,当攻邪。因正虚不通者,当扶正。治病的大法,就是“泻有余,补不足”。具体治法虽多,但总不离攻和补两个基本法则。
.......
肯定是身體不通了,才用通法。通要不是法,恐怕也就沒有中醫了。攻補一番,還是為了通嘛。

先生是把津液當陽氣了,這個定義在下認為,有望文生義之嫌,二是有挺明顯的邏輯混淆。經文的含義是: 亡津液導致亡陽(因為陽氣必須以津液為載體),但津液不是陽,媒介不是功能。無津液是無媒介,無媒介故沒有功能(功能是陽)。沒有電線故,沒有燈亮,但是電線不等於燈亮,電線是媒介(陰質),燈亮是功能(陽也)。類似的論述我已經說過多次了,無媒介導致無功能,不能把功能等同於媒介。

這裡定義沒統一,肯定眾人意見蜂起。我想您將來索性直接說桂枝能損津液,要這麼說,不會有很多人有大意見。先生說"
气強者必郁",肯定是認津液為陽,津液是陽,那到底什麼是陰? 這樣給陽下定義,顯然不是陽主動的定義,能動才不會鬱(同"
郁")。無陽才會鬱。鬱塞可以是無陽或無津液,相當于說,一是缺能源,一是缺媒介。陽虛、陰虛兩種不同因素導致鬱塞,類似電源沒電或電路斷線兩種因素導致燈不亮,條理也就明瞭了,也符合陰陽的基本定義,治則也就天然而成了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8-19 06:05
标题: 回 紅森 的帖子
紅森:肯定是身體不通了,才用通法。通要不是法,恐怕也就沒有中醫了。攻補一番,還是為了通嘛。

先生是把津液當陽氣了,這個定義在下認為,有望文生義之嫌,二是有挺明顯的邏輯混淆。經文的 .. (2013-08-19 00:42) 
您说的对,“攻補一番,還是為了通”。所以说,“通”不是法。“通”是目的,“法”是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法”有具体所指,有可操作性。如:发汗法,催吐法,泻下法,温寒法,清热法,消导法,补益法等等,这些法都是为了通。通是目的,不是手段。如果说“通”是法,那中医只有一法,就是“通”法。
您认为津液为载体,不一定是张仲景的意思。张仲景说卫阳行于脉外,营阴行于脉中。那请问,行于脉外的阳的载体是津液,行于脉中的阴的载体是什么呢?也是津液吗?那不就成了,津液是阴阳的载体了吗?怎么能说津液只是阳的载体呢?如果说,津液载阳,血液载阴,那就是说,津液和血液都是媒介,阳气和阴气都是功能,这样说,有没有“挺明顯的邏輯混淆”呢?
您问“津液是陽,那到底什麼是陰?”,张仲景说营阴行在脉中,卫阳行在脉外。这就是说,行在脉外的是阳,行在脉中的是阴。那血液行在脉中,血液自然是阴了。
您说灯不亮,是“類似電源沒電或電路斷線兩種因素導致”,请问为什么会断线呢?可以认为是电流太大把电线烧断了吗?如果可以这样认为的话,那电流太大,是不是应该用加大电阻的方法减小电流呢?加大电阻是不是损耗电流呢?这样认识的话,是不是也符合“泻有余,补不足”的中医理论呢?
作者: 虔心问道    时间: 2013-8-19 09:59
李老师有问必答,条文嫻熟,耗在网上的精力,这劲头子让在下实在吃惊而佩服。
作者: 紅森    时间: 2013-8-19 11:13
标题: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您说的对,“攻補一番,還是為了通”。所以说,“通”不是法。“通”是目的,“法”是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法”有具体所指,有可操作性。如:发汗法,催吐法,泻下法,温寒法,清 .. (2013-08-19 06:05) 
如果把營、衛分成分別行走於脈中、脈外的兩種不同體,則營、衛各有載體和功能,也就是各有各的陽分和陰分。如果把營衛看成一個東西,那麼衛只能是營的陽分,營只能是衛的載體,這也是一說,我沒打算去肯定和否定哪個,只是認為物質是陰陽的結合體,不可能只有陽而沒有陰,也不會只有陰而沒有陽。這些概念先得定義好,才談得上桂枝損不損陽。

至於載體出什麼故障、如何修,是不相關的話題了。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8-19 15:31
标题: 回 虔心问道 的帖子
虔心问道:李老师有问必答,条文嫻熟,耗在网上的精力,这劲头子让在下实在吃惊而佩服。 (2013-08-19 09:59) 
感谢您的关注!我不回答哪行啊?我已经被资深版主骂的那个什么血喷头了,竟然说我解释条文是造神运动。如果说解释条文可以成神的话,那也是《伤寒论》的神,只要学友们愿意学习《伤寒论》,就由他去骂吧。他骂他的,我说我的。好在我半天上班,半天休息,有时间上网。
我赞赏黄煌老师写的“落差产生美”一文中的这段话:“人生如水,难免有落差。工作调动、环境变化、疾病、受伤、灾害、落榜、失业、婚变、失恋、委屈、遭嫉、遇敌、刁难、误解、贫困……这都是一种落差。在这种落差面前,如果我们勇于面对,敢于激荡,就能如那些大瀑布一样,创造出豪壮而美丽的人生。”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8-19 15:58
标题: 回 紅森 的帖子
紅森:如果把營、衛分成分別行走於脈中、脈外的兩種不同體,則營、衛各有載體和功能,也就是各有各的陽分和陰分。如果把營衛看成一個東西,那麼衛只能是營的陽分,營只能是衛的載體,這也是一 .. (2013-08-19 11:13) 
您这句话说得不错:“如果把營、衛分成分別行走於脈中、脈外的兩種不同體,則營、衛各有載體和功能,也就是各有各的陽分和陰分。”
这句话不妥:“如果把營衛看成一個東西,那麼衛只能是營的陽分,營只能是衛的載體”。应该说,营和卫互为载体,互相依附。卫气是营气的阳分,营气就是卫气的阴分。您所比喻的阴阳的基本定义“類似電源沒電或電路斷線兩種因素導致燈不亮”,电源没电和电路断线,对于终端电灯来说,都是没电。“條理也就明瞭了”,也就是通上电就明亮了。这意思是说,电流属阳,电线属阴。可是电流和电线不能互相转变,电线和电,就不是同一类东西,怎么能相互为阴阳呢?用电来比喻中医阴阳的话,只能是阴电和阳电。
阴电和阳电,也只是电荷不同,而不是电流不同。电流从阳电荷端流出,流向电灯,这就好比是阳在外。在外的电流从电灯的前端进,后端出,再流入电流的载体阴电荷端,就变成了阴电,完成了阳电变为阴电的转换。阳电和阴电的不同,只是电荷的不同,不是电流的不同。阴气和阳气的不同,也只是运行部位的不同,不是阴气阳气的基本物质不同。
中医学的研究,必须从定性发展为定量,才能有突破性进展。西医学为什么普遍被人们接受,就是因为西医学是定量医学,什么东西都能用数量来说明问题,让人看的清清楚楚。而中医学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定性阶段,阳气只能是看不清摸不着的功能,想怎么解释都行,这样就不具备操作性,就难以把握。而事实上,《黄帝内经》和《伤寒论》,早在1800年前,就已经说明“阳气”是“行在脉外”的物质,可是至今我们后人,还在否定《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的观点,还在坚持认为阳气不是物质,那中医学只能停留在定性阶段,不能被人们清楚的学习和把握。像这样模模糊糊的东西,还想成为现代医学的主体,只是做梦而已。
您把中医的阴阳比作电,对我启发很大。感谢您的发言!
作者: 紅森    时间: 2013-8-19 23:13
标题: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

您这句话说得不错:“如果把營、衛分成分別行走於脈中、脈外的兩種不同體,則營、衛各有載體和功能,也就是各有各的陽分和陰分。”
这句话不妥:“如果把營衛看成一個東西,那麼衛只能是營的陽分,營只能是衛的載體”。应该说,营和卫互为载体,互相依附。卫气是营气的阳分,营气就是卫气的阴分。您所比喻的阴阳的基本定义“類似電源沒電或電路斷線兩種因素導致燈不亮”,电源没电和电路断线,对于终端电灯来说,都是没电。“條理也就明瞭了”,也就是通上电就明亮了。这意思是说,电流属阳,电线属阴。可是电流和电线不能互相转变,电线和电,就不是同一类东西,怎么能相互为阴阳呢?用电来比喻中医阴阳的话,只能是阴电和阳电。
.......
我個人並不贊成營衛是一個東西的陰陽兩面的說法,但有人這麼說,我不打算去討論那個說法是否正確,只討論陰陽。內經是不那麼說,內經說營衛是分行的,故是兩種物質,我主要理論是依內經。中醫或說傳統說的陰陽,並不限於正反兩極比較,而是可以在任何兩分化的對照中,界定哪個比較陰,哪個比較陽,根據陰陽主靜主動之不同來分。一般傳統上以陰為載體,易經坤卦中說坤為厚德載物,陰以能載為其德。純陽之乾為天行健,意思是陽以行為德是也。任何物質都是陰陽的結合體,在這結合體中,能載是陰,能行者是陽。為敘述方便,暫且把不同形態的相對陰陽二分,稱為"異類相對陰陽",把相同形態的存在體,也做陰陽二分法,姑且稱為"同類相對陰陽",細述如下:

異類相對陰陽二分法
如果把物質和精神二分,精神屬陽一邊,物質屬陰一邊。在精神領域繼續二分,可分本識(未起分別念頭前的靈知)和轉識(起分別的意識),則本識屬陽,轉識屬陰。轉識又可分為知覺意識和情志,則知覺意識屬陽,情志屬陰。情志再分浮沉二極,浮者陽,沉者陰,如果分喜怒憂思恐五志,則依五行分,原理類似。在物質領域,物質可分質體和能量,在這個二分法中,質體屬陰,能量屬陽。能量也分不同類型,各可比較陰陽之偏盛,質體亦然。就物質形態而言,分真空、氣體、液體、固體,無疑真空最陽,固體最陰,只是真空是絕對無體,只是一個概念,沒有實際,故無研究價值,暫且不論。但是比較氣體、液體、固體三態的陰陽,對中醫來說,卻很有實用性。在電路裡,電線(載體)和電流相比較,載體不動,故屬陰,電流流動故屬陽。在原子層面如果接受現有科學家的假設,則電子在外層繞動,當屬陽,質子不動故屬陰(科學家人為規定的電子帶負電荷、質子帶正電荷,是為計算方便)。在電路中,只有一種流動,並沒有陰電流和陽電流。只是可以把同一個電流依流動方向,人為規定正負。好比人直立叫正,那麼倒立就叫負,實際正負是同一個所指,正叫和反叫而已。但營衛概念不同,依如上所言是兩種物質,那麼它們各有各的回路,兩回路間存在一定的聯繫。如果用電路作比擬,必須至少有兩個主回路,分別模擬營衛,各有各的主線路和主電流,兩回路間另有旁回路和旁電流,可以模擬營衛間的交流。不管怎麼看,都有一個線路的回路(作載體)和電流。在這種二分法中,電流屬陽,載體屬陰。營分衛分亦如此,載體(液體)是陰,能動之動力屬陽。

同類相對陰陽二分法
在相同的物質形態作比較,如同是氣體,一般溫度高者為陽,溫度低者陰,熱氣顯然比冷氣易動而輕故﹔較乾燥者陽,較濕者陰,較乾燥者輕且易動故,較濕者重,故屬陰趨下。液體,固體也可以在同類間做類似的分析和比較,熱者陽,寒者陰。這類陰陽是可以互相轉換,是同類故,只是以水火立極,依寒熱而有不同。如果營衛同是液體,則營的載體是血分,衛之載體或許是某種津液,或許它們之間可以互相轉換。氣體、液體、固體三型態之間,可以做同型態比較,也可以做跨型態比較,它們之間也可以轉換,只是有一定的條件,文冗暫且不多說。您如上說的營衛陰陽互為載體,蓋屬於這類比較(同類相對陰陽)。是在相同形態的物質之間,去比較陰陽。只是您說的陰陽互為載體,陰陽概念還不是很清楚。不妨先用如上同類、異類相對陰陽表述,便於交流。

電燈不亮,可以是電源沒電,也可以是線路中斷的基本兩大類,二類又分諸多細類可知,修理方法完全不同,文冗不述。如在人體之乏力,可以有營養不良(能源不足),和臟腑經絡不通等,兩大類問題,治法也就完全不同。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8-20 19:39
标题: 回 紅森 的帖子
紅森:我個人並不贊成營衛是一個東西的陰陽兩面的說法,但有人這麼說,我不打算去討論那個說法是否正確,只討論陰陽。內經是不那麼說,內經說營衛是分行的,故是兩種物質,我主要理論是依內經 .. (2013-08-19 23:13) 
说阴气为阳气的载体,不能说不对,只能说作比对象不同。说阴阳互为载体,可以《内经》为证。《内经》曰:“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此段是说,行在脉中的营气和行在脉外的卫气是相互贯通的,是五十而复大会。
“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渡,五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代,故昼不精,夜不瞑。”此段是说老者失眠,是因为营气衰少,而卫气入内代替营气,故白天卫气不足而没有精神,入夜营气不足故失眠。
“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跃盛,不得人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也。”此段说卫气留于阳,就是说卫气留于脉外而不入阴,卫气留于脉外就是阳气,故阳气满而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能闭。
“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颁满,不得人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此段说卫气留于阴,就是说卫气留于脉中,则阴气盛,阴气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阳气虚故目闭。
从内经的论述,可以看出,阴阳气是相互交通,也是互为载体的。故《内经》曰:“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
“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从此段论述,可以看出,《内经》把汗作为阳气来解读,与《伤寒论》汗多亡阳的说法是一致的。
您用电比喻中医理论,给我的启示是,电能定量,阳气为什么不能定量呢?中医学如果能把阳气定量,能够考量阳气,不就像西医学一样,易于被大众接受吗?
作者: 十世遗风    时间: 2013-8-21 00:17
一个电能,一个电荷正负,一个希望将阳气定量,李师和红森给我上了一课,感谢。
阳气定量还是很难的,淋巴外的为阳气,但淋巴长度太大了。
似乎测定人的血清更合理,但白天和睡眠时分的血清量肯定不一样。
作者: 紅森    时间: 2013-8-21 01:16
标题: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说阴气为阳气的载体,不能说不对,只能说作比对象不同。说阴阳互为载体,可以《内经》为证。《内经》曰:“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此段是 .. (2013-08-20 19:39)
從內經的論述,可以看出,陰陽气是相互交通,也是互為載体的。故《內經》曰:
“陰之与陽也,异名同類,上下相會,經絡之相貫,如環無端。”

古人蓋限於可用的文字和印刷術,很多字是通用,如"氣"字有諸多所指,含意極廣,
也極模糊,。"心"字亦然,可以指心臟、心包,可以指核心或中心,還可以指心情、
心理、思、想、意、識、靈覺、緣起、真心、妄心、真妄合和之如來藏心,等等,
通是一心所指,故字義極容易混淆。這是古人文字上的無奈,今人無需受此限,可
重新定義命名,但最需仔細鑒別。再如陰陽,可以指女性男性,但雌雄不能代替陰
陽。陰陽可以指營衛,蓋此二可判相對陰陽,謂營者陰,衛者陽,是兩種相類的物
質比較相對陰陽,但營衛不可以取代陰陽。如上說營衛相互交通是可以的,但是說
到營衛氣的交通又麻煩了,首先得先界定什麼是營氣,什麼是衛氣。說陰陽互相交
通、互為載体,常常不成立,具體要看所指對象。如下解釋。

"血之与气",“陰之与陽",所說的"异名同類",乃指愚前所謂之"同類相對陰陽",
是陰陽的一部分,但不是陰陽的全部,不能忽略"陰、陽"還有另外一類所指,即"異
類相對陰陽"。如說冰、水、和水蒸汽三者,可以說是"异名同類"。如以水、汽相對
比較時,水可名陰,汽可名陽,或說陰分指水,陽分指汽。經絡中的陰陽可能多指
這類,可以互相轉換,近代的新名詞,叫"一氣周流",其實是個不錯的叫法。乃至
相同的基礎物質,在不同狀態下的互相轉換,冰化成水,水化成冰,水之與汽亦耳,
各可定陰陽。但是水和汽,卻不能代替陰陽這個概念,畢竟水、汽要狹義很多,遠
遠不是陰陽所指的全部。乃是"同類相對陰陽"的一部份。力學上的動能和勢能保守
系統,其勢能主藏,故屬陰,動能主動,故屬陽,但是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互相
轉換,故它們屬於同類相對陰陽。

任何水都有熱量,故也可以把熱量稱為陽分,水作為熱的載體,可稱為陰分。在液
壓系統裡,壓力是陽分,能運行傳遞功能故謂陽,水還是載體為陰分,陰能藏載故。
但這一對相對陰陽,則是"異類相對陰陽",他們之間雖有依存關係,但不存在互相
轉換關係,所指概念乃是異類故。在如上說的保守系統中,可以藏載能量的質體
(陰)和能量(陽)之間,沒有轉換關係,故屬異類相對陰陽。在中醫裡,這兩種相對
陰陽的概念都有,到底人體是一個複雜而多方面、多功能系統,在一起運作。很多
概念的表述,名相將來都要重新界定。如果都用陰陽一詞,則難免混淆,或令人
不知所云。
作者: 紅森    时间: 2013-8-21 01:49
标题: 回 十世遗风 的帖子
十世遗风:一个电能,一个电荷正负,一个希望将阳气定量,李师和红森给我上了一课,感谢。
阳气定量还是很难的,淋巴外的为阳气,但淋巴长度太大了。
似乎测定人的血清更合理,但白天和睡眠时分的 .. (2013-08-21 00:17)
定量在中醫沒有定性重要,中國文化有定性方面的強大優勢和實用性,勉強定量不但難,也不一定實用。西醫也沒很好的定量,定性更是一塌糊塗。中國傳統的陰陽、四象、八卦、六十四卦(重卦),是基於陰陽定性,類似如今的是非題,是二進制運算,其靈活性巨大。人的十個手指頭,如果用十進制計數,只能計1到10。如用五進制,如左手計1-5,右手計左手之進位,各有5變,故5X5=25變,可計1到25。但如果用二進制計數,則可計從1到1024。也就是說,十個手指,可視為6爻再添四爻,四爻為16變,6爻為重卦64變,共16X64(=1024)變,可見二進制的威力。如果設計一個中醫問診單,問20個是非題,即定性的問題,病人往往還容易回答,不易錯。如果這20個問題相互獨立,則理論上可以診斷100多萬個病(1024X1024),這個潛力非常巨大。所謂獨立,即可獨立發生或獨立不發生,對另外一個問題無依賴性,如:有汗否,和惡寒否,可以互相獨立,和多汗、少汗之問,顯然不獨立。我覺得在這方面動腦筋,應該是很有意思的。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8-21 02:21
谢谢!但是无论怎么说,定性是中医学优势,也是中医学的弊端。只能定性,不能定量,这个定性就能随意说。比如说阳气是功能,这个功能怎么把握?而《内经》和《伤寒论》说阴阳同类,发汗亡阳,把阳气锁定在行在脉外的物质,这样来看阳气流失不流失?就很清楚了。
气的不同名称,无非是气的所在部位不同。气在五脏,叫五脏气。气在六腑,叫六腑气。气在营,叫营气。其在卫,叫卫气。但是,气在外为阳,气在内为阴,这个中医学的基本认识,是不可推翻的。
作者: 十世遗风    时间: 2013-8-21 02:33
李师,对于定量是否有所指或有所行动了?
我从今年六月份开始,首诊成功率提高了,根据症侯群可以定方,如果汇总电脑处理,也算定量,但可能需要几代人努力。
作者: 李国栋    时间: 2013-8-21 02:37
标题: 回 十世遗风 的帖子
十世遗风:李师,对于定量是否有所指或有所行动了?
我从今年六月份开始,首诊成功率提高了,根据症侯群可以定方,如果汇总电脑处理,也算定量,但可能需要几代人努力。 (2013-08-21 02:33) 
这个问题我们改日再聊好吧,关机睡觉。
作者: 不齿下问    时间: 2013-10-3 19:31
李老师,我看到书上说,桂枝甘草汤能治疗心阳虚引起的心悸,看到李老师说桂枝损阳感觉很有道理!请教老师桂枝甘草汤补心阳一说正确吗?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