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行走在方证路上(11)发热半月余/柴胡桂枝干姜汤 [打印本页]

作者: 读中医经典    时间: 2012-12-16 10:56
标题: 行走在方证路上(11)发热半月余/柴胡桂枝干姜汤
转自“人淡如莲”的空间

62岁老年男子,发热半月余。患者说,近半月来发热,体温36.5℃,平素基础体温为36℃。没有恶寒,无头痛,无鼻塞。时常咳嗽,不喘。痰多色黄。最为苦恼的是感觉面部常常出火,烘热感。每日从上午10时许开始出现,用药后渐渐热退。发热时面部红,伴有口粘。没有盗汗。既往体健。血压135/85mmHg。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可闻及散在的中湿罗音。肚脐旁深按压有腹动。X线摄片提示支气管炎。
病人说,西药治疗这么久了,想用中药试试。该用什么方子?一开始曾考虑到使用桂苓味甘汤,因为以往有用此方治疗面部烘热的经验。但该方不能涵盖痰多色黄的症状。偶尔中闻及“嘴里粘不粘?”回答说“粘”。记得好像是娄绍昆先生的《中医人生》里介绍过的这是使用天花粉的指征。于是,想到了柴胡桂枝干姜汤。依稀中记得张文钊先生的《腹诊证治》里介绍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肺炎的经验。面部的烘热,也可以视为桂枝证的上冲。肚脐旁的腹动可以看作牡蛎证。于是,为自己的处方找到了一点循证医学的依据。处方:柴胡4袋(24克)、黄芩1袋(10克)、干姜5袋(15克)、桂枝2袋(12克)、煅牡蛎1袋(30克)、天花粉2袋(20克)、炙甘草4袋(12克)、肉桂2袋(6克)。先开3剂。三天后,打电话随访,病人说面部不再有出火的感觉了。
关于这个病案,事后有一些思考。其一,病人的面部烘热感应该看作是气上冲。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有头汗出,也是气上冲,二者形成的机理一致。《中医临证处方入门》也说气上冲可致头汗或颊部潮红。换言之,病人的面部出火是头汗出的变异表现。其二,病人的口粘而没有出现口渴,说明什么?推测是病人因为没有出汗,伤津不甚故而没有表现为口渴而仅仅表现为口中发粘。就其实质来讲,是唾液中水分减少,导致唾液浓度增加而感觉发粘。其三,这个病人是低热,没有表现为高热。但从发热的时间来看,“每日从上午10时许开始出现”,这不是明明确确地告诉我“休作有时”的柴胡汤证吗?然而当时却熟视无睹!转念又想,如果病人不是低热而是高热,我是否又会考虑到柴胡桂枝干姜汤呢?但这个假设很快就被自己否定了,原因是高热病人早就躺在大医院的病床上了,病人哪里还会选择中医来治疗呢!
作者: 医海    时间: 2012-12-16 11:21
36.5 ℃也发热? 这个发热是病人自我感觉?
作者: hddx123    时间: 2012-12-16 12:00
您这叙述也太简单了。舌诊、脉诊、二便、汗出,都没有,就开始套方了。再有患者没有发热,是自己感觉脸部烘热。呵呵,继续努力。
作者: wqpzm    时间: 2012-12-16 22:25
依据不足啊
作者: 小小湘东    时间: 2013-6-11 10:30
标题: 回 wqpzm 的帖子
wqpzm:依据不足啊 (2012-12-16 22:25)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作者: 小小湘东    时间: 2013-6-11 10:33
正因为证据不足,才彰显高手之风采。临床上哪有那么多典型病例等着你瞧?好瞧早好了,还轮到你吗?
作者: 摸索着    时间: 2013-6-12 16:15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治疗低热的有效方剂,烘热与头汗相同,口粘与口渴相同,有道理。
作者: hwg2535451    时间: 2013-7-21 09:40
好,学习了。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