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经方误案浅识(1) [打印本页]

作者: 橘龙    时间: 2012-11-14 20:51
标题: 经方误案浅识(1)
桂枝人参汤证误辨为葛根芩连汤证
【沈炎南医案】一女孩,3岁许,疹子已收,身热不退,体温39℃,头痛恶寒与否不得而知,下利日十余次,俱为黄色粪水。脉数无歇止,舌质尚正常。遂诊为麻后热毒不净作利,与葛根芩连汤加石榴皮。服后体温反升至39、5℃,仍下利不止,嗅起粪味并无恶臭气,沉思再三,观病孩颇有倦容,乃毅然改用桂枝人参汤,仍加石榴皮,一服热利俱减,再服热退利止。
【来源】沈炎南 伤寒医案选评 广东中医1963 5(3):40。
【原文】《伤寒论》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分析】麻疹之后,余邪不尽,内陷于里,协热下利。因表里皆寒,故虽下利而无臭秽及肛门灼热之热证,脉虽数而无歇止,反有津伤之虞。医见发热39℃,又有下利黄色粪水,而误用葛根芩连汤清热止利,兼辛凉解表。岂止患儿虽下利而无臭秽及肛门灼热之象,脉虽数而无歇止,反有津伤之侯。况面有倦容,一日下利十余次,寒象迭生,与葛根芩连场以寒治寒,是为冰上覆雪,阳气浮越,反见热象陡增。当与桂枝人参汤温通表里;为防利脱,又加石榴皮以涩肠止利。
【启示】所谓“协热利”,即兼有表证之下利,《伤寒论》中论述“协热利”者,有两:一是第34条的葛根芩连汤证,属表不解而有邪热内陷的“协热利”;二是第163条的桂枝人参汤证,则属表不解而中阳受损的“协热利”。前者治以辛凉解表,清热止利;后者治宜辛温解表,温中止利。当明辨!
作者: 高坤锋    时间: 2012-11-14 21:24
这种医案让人读到学到很多!
作者: 东方生风    时间: 2012-11-14 21:47
都是协热下利,但是却有寒热之别。临床指针又不明显,以后遇到此类病如何辩证?如何避免失误?
作者: 医徒    时间: 2012-11-14 22:19
这种经验多看看学学自然没有坏处,如若临其证,还是很容易出差子的,其实诊断性的治疗也是一种"下策",若熟读伤寒,则知仲师也有诊断性治疗的辩证方法的,如"柴胡证....先与小柴胡汤.......大柴胡....."
作者: 2469530209    时间: 2012-11-15 07:43
严谨细密的应用经方是一个起码的要求,方证鉴别是基础的基础。
作者: 医徒    时间: 2012-11-15 09:39
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凡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
作者: 秋缠    时间: 2012-11-15 11:28
如果从脉象上,是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

原文仅列出脉数无歇止,并没有仔细分辨左右脉。按照我的经验,这脉象一定是左脉强于右脉的。

有句话说,症有真假看诸脉。这时候就显出脉象的重要了。
作者: nobody    时间: 2012-11-15 15:30
赞同楼上说的脉象重要。治小儿病时很多人忽视脉象,觉得小儿的脉不好搭,其实起码的浮沉迟数紧缓强弱大滑还是能摸出来的,而且对辩证用药往往起关键作用。这也是网诊容易出错的原因之一。
作者: yiguiran    时间: 2012-11-15 15:35
如此医案看得很过隐
期待楼主多发此类案
看误案一案可以顶三案
作者: zjcjfl    时间: 2012-11-16 07:40
太好了,
作者: 嘟嘟    时间: 2012-11-16 20:08
橘龙老师,这样的帖子多多益善!!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