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科普:安慰剂效应 [打印本页]

作者: andy    时间: 2012-8-8 16:10
标题: 科普:安慰剂效应
http://baike.baidu.com/view/6270.htm

安慰剂效应
,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英文:Placebo Effect,源自拉丁文
placebo
解“我将安慰”)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
症状
得到舒缓的现象。


效应定义

  安慰剂效应于1955年由毕阙博士 (Henry K. Beecher)提出,亦理解为“非特定效应”(non-specific effects)或
受试者期望效应
。一个性质完全相反的效应亦同时存在——
反安慰剂效应
(Nocebo effect):病人不相信治疗有效,可能会令病情恶化。反安慰剂效应(拉丁文nocebo解“我将伤害”)可以使用检测安慰剂效应相同的方法检测出来。例如一组服用无效药物的对照群组(control group),会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这个现象相信是由于接受药物的人士对于药物的效力抱有负面的态度,因而抵销了安慰剂效应,出现了反安慰剂效应。这个效应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对康复的期望。


 医务人员可以利用安慰剂,以激发病人的安慰剂效应。当对某种药坚信不移时
,就可增强该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
医疗
质量。当某种新药问世,评价其疗效价值时,要把药物的安慰剂效应估计进去。如果某种新药的疗效与安慰剂的疗效经双盲法试用后,相差不大,没有显著的差异时,这种新药的临床使用价值就不大。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新药刚刚问世时,人们往往把它们当作灵丹妙药,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其热潮消失、身价下降的原因。安慰剂效应在药物使用过程中比比皆是。甚至如
心绞痛
这样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使用安慰剂也有1/3以上的患者获得症状的改善,许多镇痛剂都具有明显的安慰剂效应。还有一些病人,在使用安慰剂时,也可出现
恶心
、痛、
头晕
嗜睡
的药物副反应,这也属于安慰剂效应。



反应人群

  使用
安慰剂
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效应的人,被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种人的人格特点是:好与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好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
神经质

  安慰剂效应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可以随疾病的性质、病后的心理状态、不适或病感的程度和自我评价,以及医务人员的言行和环境医疗气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就出现了安慰剂效应有时明显,有时不明显,或根本没有的现象。我们应当记住,在病
人中
安慰剂效应是较易出现的,大约有35%的躯体疾病病人和40%的
精神病
病人都会出现此种效应。也正由于病人有此心理特点,才使江湖
医生
和巫医术士得以有活动市场,施展其术。

作者: r109    时间: 2012-8-8 16:36
不可否认,这种现象广泛存在。面对此类人,西医让不吃药,病家谘怨,中医处以方药,患者欣喜。
也从此看出精研方证药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求真、务实!为己证名!
作者: 曲暗通幽    时间: 2012-8-8 22:04
这种现象广泛存在
作者: 蔡云    时间: 2012-8-8 22:41
其实我一直在想, 淀粉丸子 都会有很高的副作用 以及 正作用,  那一大锅色味俱全的中药起码的疗效比那无色无味的淀粉丸子要强多了吧,

加上那一身白大褂, 中医专家,祖传秘方,假如再不见多大疗效那岂不是很不应该。

再想想大师们的淀粉该有多少公斤重

再次表示消化不良, 保和丸奉上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