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槐杏医话(五十五)中医向何处去? [打印本页]

作者: 槐杏    时间: 2012-4-8 18:20
标题: 槐杏医话(五十五)中医向何处去?
虽然中医学不可避免的带有哲学人文感性的色彩,但最终是一门实用技术,更具有实证特点,本质上来讲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任何历史阶段的自然学科的完善和发展,应当也必须结合和利用此历史阶段各自然科学的研究和运用的成果。中医学也不例外。
那么,中医要结合和利用什么样的当代自然科学的研究和运用成果来更好地完善和发展呢?中医学的未来究竟要向何处去呢?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要不要结合和利用是否有共识。
怎样理性看待现代医学检测在现代诊病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任何医学对疾病的诊断不是医学的最终目的。有效地治疗疾病才是医学的最终目的。中医学以疗效说话,这就意味着中医的主要阵地在治疗,坚持以中医为本的关键在于疾病的治疗而不在于疾病的诊断。很多现代医学检测,包括单体药理方剂药理的研究成果,不是用来束缚中医的手脚,更多的是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中医的特色,更多的体现在中医的天人相应,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础原理上,而不在于诊疗特色。比如,是否可以下这样的结论:不善于脉诊,甚至只靠其他侧重来治病的中医就不是中医?可以这样说:哪怕是在临床上能够验证西医诊断中药治病而且行之有效的,也不能轻易下这样的结论!问题的关键在于,现代医学检测等自然科学成果如何才能成功的融入到中医的诊断体系中去,而不是要不要融入的问题。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可以通过现代医学简洁明了而得出的诊断结论,为何一定要被所谓的纯中医拒之门外呢?为何一定要通过如神奇的脉诊(学起来非常精奥难懂)得来颇费周折呢?有趣的是,最终还是靠与现代医学检测的对比才显现出了它的神奇!可以这样说,当没有这种对比的时候,这种神奇根本不存在。中医的神奇从来只在乎治病的疗效,不在乎诊断疾病的方式。很多单方秘方的神奇在于根本不需要诊断,知道什么病症,用了就行。小时候总是听大人说江湖郎中说真病卖假药。这就很能说明这一点,那就是,治病才是关键。只要你治好了我的病,你说错又有何妨!要是没有效果,说对了病,就算天花乱坠也无济于事!中医靠疗效生存,中医靠疗效信服于人,难道中医的发展要靠诊断生存,要靠诊断信服于人而不是靠最终治疗的效果吗?以后会不会出现中医诊病,西医治病的情况呢?中医的本事在治病,西医诊病,中医治病倒是非常有可能的。所以,虽然,中医的治疗离不开诊断,但中医的根本却不在于诊断,不在于任何一种诊断方式的过分化,神奇化。中医的诊断也只是认识辨别和诊断疾病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是方法和手段。只要坚持中医的基础理论和准则来治疗疾病就能坚持中医的根本。而如果认为中医的诊断是根本的话,那么真的是丢了中医的根本!
一切有利于帮助中医诊断的现代医学检测手段以及药理学知识,都能为中医所用,并为中医诊疗模式拓展新的思路和空间。部分可以被替代的或难以掌握的中医传统中医诊断方式即使可以允许被淘汰,最终治疗却必须遵循中医基础原理和一般原则,坚持中医为本,体现中医特色。二者之间不是必然矛盾的。人为的过分强调甚至玄化某些特色诊断方式,仅仅在于有疗效支持的情况下被允许。要坚决避免为诊断而诊断,以诊断的神奇替代疗效的神奇这种类似倾向,甚至错误地认为诊断为中医的根本这种思想观念。铁杆中医,纯中医,三根指头一个枕头走天下的提法不应再加提倡。现代医学的很多东西,中医无法逃避,只有勇敢面对。那种关起门来称神奇,固步自封,认为中医本身已经穷尽一切的思想,只是未被完全诠释和挖掘的思想,只能把中医推上绝路,自掘坟墓。
当然,中医传统诊断方式,是中医特色的部分体现,有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一点无需否认和证明。但它不是中医特色的全部和根本。适当的时候可能被未来先进的诊断方式所替代。试想有无可能:利用先进仪器在寸口部位像腕式血压计一样代替脉诊?如果可能,那中医如何生存?不过,诊断方式可以被替代,中医的整体理念是难以被替代的。所以,我们必须坚持的是中医最根本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是中医的诊断方式。另外,我想,如果西医要向中医学习,一定更加注重中医的整体理念而不是诊断方式。他们要学的是好的东西,根本的东西,在疾病诊断这一块,至少不会比你差多少。那我们是否也应该知道我们的根本是什么,我们的优势在哪里,自己缺什么,要向西医学什么?未来中医,如果没有一定的西医知识为基础,恐怕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
中医向何处去?今后没有中医西医之分,只有医生,一个中西医融会贯通的医生!
题外话:理论探讨,勿加标签!
作者: poodle    时间: 2012-4-8 18:50
疗效是检验临床的真理!
作者: 汤一笑    时间: 2012-4-8 19:07
   主要还是经济不经济的问题,如果某种脉法花很多时间和精力都难学精,恐怕就不太划算了,还真不如花时间、精力去钻研治疗。而如果有某种脉法能比较容易学得一定水平,或是划算的。毕竟现代诊断一般花费较高,还多是“有损”伤身的,一般人也不宜有事没事去“验”去“照”,也不想有事没事的去验、去照。初步诊断有怀疑了,再验验、照照不迟。

   我希望中医能出现比较好用易学易推广的脉法。
作者: r109    时间: 2012-4-8 19:22
理性思考!槐杏先生已然大家!
作者: xiaozheng    时间: 2012-4-8 19:59
[s:184]       汤先生的帖有点看不懂了。
作者: 袁媚松    时间: 2012-4-8 21:00
吃药后病去才是硬道理
作者: hbxtchc    时间: 2012-4-8 21:27
标题: 回 xiaozheng 的帖子
xiaozheng:[s:184]       汤先生的帖有点看不懂了。 (2012-04-08 19:59) 
主要是道不同。
作者: xiaozheng    时间: 2012-4-8 21:41
标题: 回 hbxtchc 的帖子
hbxtchc:

主要是道不同。
       可不能这么说,汤先生是我敬重的学者,从先生处我学习到很多知识。
作者: hbxtchc    时间: 2012-4-8 21:49
标题: 回 xiaozheng 的帖子
xiaozheng:       可不能这么说,汤先生是我敬重的学者,从先生处我学习到很多知识。 (2012-04-08 21:41) 
道不同不代表不能敬重。
作者: 汤一笑    时间: 2012-4-8 22:23
我不过是个站在门边朝里望的外人。
作者: 汤一笑    时间: 2012-4-8 22:52
这世上有许多人热衷于一般人看上去很无聊的事情,而现在我们的社会都能很包容。

诊脉这种事,我看算不上无聊的事。有人喜欢钻研是个人的爱好。或许能有人发现什么谁也说不准。绝对的观点还是不下为好。
作者: xiaozheng    时间: 2012-4-8 22:57
标题: 回 汤一笑 的帖子
汤一笑:我不过是个站在门边朝里望的外人。

 (2012-04-08 22:23) 
      能站在门外真不错,有时想站在一边都不成,非拉你入伙。江湖险恶。
作者: 汤一笑    时间: 2012-4-8 22:58
槐先生这篇医话很精辟.

“有效地治疗疾病才是医学的最终目的。” 一语中的。
作者: xiaozheng    时间: 2012-4-8 23:03
标题: 回 汤一笑 的帖子
汤一笑:这世上有许多人热衷于一般人看上去很无聊的事情,而现在我们的社会都能很包容。

诊脉这种事,我看算不上无聊的事。有人喜欢钻研是个人的爱好。或许能有人发现什么谁也说不准。绝对的观 .. (2012-04-08 22:52) 
     是啊,就是成了脉大仙那是能耐。何必拉他人垫背。招他惹他了。
作者: xiaozheng    时间: 2012-4-8 23:38
标题: 回 hbxtchc 的帖子
hbxtchc:道不同不代表不能敬重。 (2012-04-08 21:49) 
      道不同从何谈起。
作者: 槐杏    时间: 2012-4-9 09:32
凭本人目前修为与可能的进展,今生要成为大家,已是完全不可能了的,所以,只能谢谢鼓励。昨夜继续思考这个问题。无论科技怎样发展,中医传统诊断方式中,最不可能被医学检测替代的是什么?比如舌诊,以后可以直接拿个高清晰度的摄像头,数据有电脑来接受,通过软件分析,几乎可以马上知道此舌质舌苔与疾病症状之间的提示性对应关系,比如脉诊,中医和西医同样是测量血压,通过听诊器得到的信息是不完全一致的。如果今后能够开发出高敏感性传感设备,加上脉诊处理软件,同样也可以在寸口脉通过仪器来得到脉象与疾病症状之间的提示性对应关系。推而广之,除了问诊,以及必须要的手工触诊听诊,几乎都可以用摄像,传感和电脑来完成,从而得到各方面的提示性方病对应关系。所以,可以说问诊应该是最不可能被仪器替代的。另外,得到这些证据以后,关键还在于用中医的脑子来综合分析,最终确定被选择的治疗方案,所以,中医思维是最不可能被替代的。所以,如何在问诊中体现中医特色,如何在最终治疗方案中体现中医思维,才是坚持中医为本的关键所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比如现在的研究和实验表明:可以通过捕捉人类思维过程中的脑电波而把它翻译成文字。对比而言,要捕捉病理脉象的规律性变化,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正因为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且被中医认识到,在临床上被反复验证过,才使通过高灵敏的仪器来捕捉成为可能并且有意义。
作者: 沉着@冷静    时间: 2012-4-9 09:48
有效地治疗疾病才是医学的最终目的
作者: xmm    时间: 2012-4-9 09:48
精彩。
中医要的是疗效。
高灵敏的仪器有待发现。
作者: r109    时间: 2012-4-9 09:53
新颖的 思路!赞一个!
“所以,可以说问诊应该是最不可能被仪器替代的。另外,得到这些证据以后,关键还在于用中医的脑子来综合分析,最终确定被选择的治疗方案,所以,中医思维是最不可能被替代的。所以,如何在问诊中体现中医特色,如何在最终治疗方案中体现中医思维,才是坚持中医为本的关键所在。”
作者: 道法自然30    时间: 2012-4-18 12:14
有深度的思考
作者: minglao    时间: 2012-5-8 19:35
天人合一。疗效第一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