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真武汤与五苓散 [打印本页]

作者: 天虚子    时间: 2012-2-28 00:27
标题: 真武汤与五苓散
真武汤与五苓散



五苓散  
阳气之本性是上升,阳气要下降入阴位而行成坎阳,那么阳气就要附着在水液和血上,通过水血的下降来输送阳气下降入阴位入肾。

当水的通道受邪热,水下降受阻,此名水逆。水逆亦会引发吸附于水的阳气上逆,此阳浮于表即发热。此阳与离阴作用即为汗,此类发热汗出的本源是水道受邪热阻塞了水的下降。此即是五苓散的阴阳原理。

如果是血道受邪热,此即为血淤。血淤症亦有发热汗出,其理与水一样。0
两者之区别水在表,而血在里。表为阳而里为阴。背为阳而胸为阴。因此五苓散症之汗当在背部和头面。血淤症之汗当在胸腹。前数日治慈航之胸汗如水流,即用血府和膈下逐淤汤服之而胸汗止。
真武汤:阴之本性是沉降,阴位的阴要上升到达阳位而成离阴。那就需要有气有风去推动阴上行。如果阴位的阴受寒凝,那么上升推力不足,那么会导致阳位阴不足。真武汤之附子即去阴之寒凝,白术运脾,生姜增生发上升之力,真武汤乃使北方之水达于南方。五苓散乃南方之气达于北方。


五苓散乃是降阳入阴,真武汤乃是升阴入阳。
作者: niyunjiu    时间: 2012-2-28 08:35
真武汤用的是白芍而不是桂枝
作者: 针经    时间: 2012-2-28 08:58
“五苓散症之汗当在背部和头面。血淤症之汗当在胸腹。”请问有哪位老师验证过吗?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 甘草干姜汤    时间: 2012-2-28 10:37
五苓散化气利水, 真武汤是温阳兼利水. 前属于苓桂术剂, 后属于苓芍术剂.
作者: 走近中医    时间: 2012-2-28 11:04
五苓散是太阳阳明太阴 而真武汤是太阴少阴
作者: 察哈尔    时间: 2012-3-1 06:50
真武汤是阳气不足导致的问题。五苓散是水液代谢出了问题。侧重点不同。
作者: rst39583    时间: 2012-3-5 12:52
标题: 回 针经 的帖子
针经:“五苓散症之汗当在背部和头面。血淤症之汗当在胸腹。”请问有哪位老师验证过吗?值得临床重视 (2012-02-28 08:58) 
有理
作者: wqpzm    时间: 2012-5-21 23:35
真的
作者: 乡村小渡船    时间: 2012-6-19 20:21
学习了
作者: 乐在医中    时间: 2014-8-5 20:07
背为阳而胸为阴。因此五苓散症之汗当在背部和头面。血淤症之汗当在胸腹。前数日治慈航之胸汗如水流,即用血府和膈下逐淤汤服之而胸汗止。


似乎如此,但却有点想当然。
作者: 乐在医中    时间: 2014-12-13 21:45
走近中医2012-2-28 11:044
五苓散是太阳阳明太阴 而真武汤是太阴少阴
回复
察哈尔2012-3-1 06:505
真武汤是阳气不足导致的问题。五苓散是水液代谢出了问题。侧重点不同。
作者: loushizhuren    时间: 2015-1-22 22:06
心衰引起的胸水此两方如何选择?
作者: 梦随心动007    时间: 2015-1-30 11:34
标题: 回 察哈尔 的帖子
察哈尔:真武汤是阳气不足导致的问题。五苓散是水液代谢出了问题。侧重点不同。 (2012-03-01 06:50) 
一针见血
作者: 罗罗育儿    时间: 2015-2-3 17:31
五苓散乃是降阳入阴,真武汤乃是升阴入阳。

经典的东西。需要消化。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