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一则黄师败案来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医学人    时间: 2011-12-23 13:58
标题: 一则黄师败案来分析
我前些日子看诊一位病人,女性,产后两年来经常怕冷、畏风、出汗、颈腰不舒、胸闷气短。自述不能出门,特别怕风,除了看病基本不敢外出,时时感觉心悸等。面色黄白、体形中等。
下面贴出黄老师的处方:
方子一:姜半夏15g,茯苓15,陈皮15,生甘草5,枳壳15,竹茹15,干姜10,红枣20,厚朴15,苏梗15,栀子15.
方子二:柴胡15,黄芩5,姜半夏10,党参10,生甘草5,当归10,川芎12,白芍20,白术15,茯苓15,泽泻15,防风15.
两个方子各开7贴,隔日一剂,交替服用。
方子三:姜半夏15g 茯苓15 厚朴15 苏梗15 柴胡15 白芍15 枳壳 15 生甘草5 干姜5 红枣15 栀子15 连翘30 水煎服 每日一剂 分4次服(共15付)
方子四:姜半夏15g,茯苓15g,陈皮15g,生甘草15g,枳壳15g,竹茹12g,栀子 15g,厚朴15g,苏梗15g,干姜5g,红枣15g。共开15贴,医嘱是服用3 天停2天再继续。
前后找黄老师治疗2个月时间,基本无效,而且有些症状还加重。
请各位来分析本医案败在哪里?应该如何处方。
作者: 一个宅人    时间: 2011-12-23 14:22
要我就会用桂枝新加汤了。呵呵
作者: wojiaocxq    时间: 2011-12-23 14:32
想必那人是半夏体质,半夏体和黄芪体接近,或者产后体虚不可看其体型判断体质
作者: wz@crt    时间: 2011-12-23 14:35
...
作者: wz@crt    时间: 2011-12-23 14:36
能补全舌象脉象吗?

数年前曾治一老年男性病人,65岁,极度恶风,汗出如洗,夏天亦着棉衣,口干气秽,饮食如常,大便软,日一至二次。小便微黄。舌水润罩黄腻苔,脉促,细软无力。用下方数剂渐瘥。
黑附片 补骨脂 黄芪 当归 麦冬 五味子 党参 青陈皮 神曲  泽泻 升麻 葛根 黄柏 苍术 白术
作者: 梁燕    时间: 2011-12-23 14:48
标题: 回 1楼(一个宅人) 的帖子
1楼很对,此新加汤证也。
作者: 玄武朱雀    时间: 2011-12-23 14:50
此患者明显是营卫不合,阳虚体质,怕冷,汗出,畏风,有是证用是药,桂枝加附子汤。
作者: 槐杏    时间: 2011-12-23 15:03
````````
作者: ZHANWEIPING    时间: 2011-12-23 15:06
从黄师开的方子分析,患者是否主诉是:以胸满气短等为主?假如主诉以:汗出、畏风。我想,黄师会用桂枝方的。
作者: xiaozheng    时间: 2011-12-23 15:40
最好把病历,处方原件贴过来。
作者: 叶子    时间: 2011-12-23 16:16
昨日注册,今天点名发黄老师败案,真是有心人啊。
作者: 叶子    时间: 2011-12-23 16:26
希望败案激励老师超过医圣他老人家,百分百治愈病人,让信任他的病人都能健康享受生活。[s:184]
作者: 医海    时间: 2011-12-23 16:38
不用桂枝汤加减,一定有其考虑。病人是不是早就用过桂枝汤无效了?
作者: 驭龙    时间: 2011-12-23 16:38
桂枝加附子汤加黄芪
作者: lgdaz    时间: 2011-12-23 16:44
楼主此帖不妥!
没有这样在网上公开别人的所谓“败案”作交流的。即使是真实的,也须在公开之前,先征得本人同意。

回11楼:没有百分百治愈病人的医生。医圣也不是百分百都能治愈病人。现在的医生,能治愈50%就是好医生,这个比例包括西医。能治愈70%就是上工,能治愈90%就是医仙。也就是说,神仙也不可能百分百治愈病人。
作者: 中医学人    时间: 2011-12-23 16:46
引用第11楼叶子于2011-12-23 16:26发表的  :
希望败案激励老师超过医圣他老人家,百分百治愈病人,让信任他的病人都能健康享受生活。[s:184]  
你的心胸是如此的狭隘
作者: 中医学人    时间: 2011-12-23 16:51
周仲英
2011年5月25日
医生写的病历:产后两年来经常怕冷 畏风 出汗 颈腰不和 胸闷气短 舌苔黄腻 质暗红 脉细滑兼数 经行后期 量少色黑
周老开的方: 炙桂枝15 炒白芍15 炙甘草5 煅龙骨20 煅牡蛎25 生黄芪30 清炒白术10 防风6 大熟地10 山萸净肉10 五味子5 茯苓10 白薇12  生姜3片 大枣4枚 浮小麦30
七付。都没有什么效果
作者: mark500    时间: 2011-12-23 16:51
自述不能出门,特别怕风:胡希恕的经验是要用黄芪的
作者: 顾志君    时间: 2011-12-23 16:52
引用第15楼中医学人于2011-12-23 16:46发表的  :
你的心胸是如此的狭隘

我相信您立意是好的,讨论是非常必要的,不过你不用另外注册网名,反而显得有点猥琐不是,以后还是用原来的网名发帖,另外开帖讨论不必要去骂人,不然帖子又要走题了。
作者: 中医学人    时间: 2011-12-23 16:52
此贴纯属中医交流,请不要说与专业无关的话。
作者: 中医学人    时间: 2011-12-23 16:54
我们只有从败案中来学习,这样才能更加把体质学说搞好。
作者: 叶子    时间: 2011-12-23 16:55
许个美好愿望不行吗?[s:183]
作者: 顾志君    时间: 2011-12-23 16:56
引用第20楼中医学人于2011-12-23 16:54发表的  :
我们只有从败案中来学习,这样才能更加把体质学说搞好。
支持!!产后汗出有的非常棘手,有时也要从少阴入手。
作者: 中医学人    时间: 2011-12-23 17:12
此案,经过两位国手来治疗,但是效果都不理想,大家可以来好好讨论。
作者: liyang72    时间: 2011-12-23 17:31
本病在郝成山讲伤寒中有过论述,刘渡舟用的是桂枝新加汤,但不知道舌苔如何。
作者: 中医学人    时间: 2011-12-23 17:35
黄师分别用温胆汤、小柴胡和当归芍药散、解郁汤来治疗,请明白人讲解下此案为何如此来用药,这里面的方证药人是如何来运用的。
作者: 中医学人    时间: 2011-12-23 17:39
引用第17楼mark500于2011-12-23 16:51发表的  :
自述不能出门,特别怕风:胡希恕的经验是要用黄芪的
黄师用黄芪好像是要有黄胖的情况。
作者: wolove    时间: 2011-12-23 17:56
系统推荐 桂枝汤合桂枝甘草汤 为基本方:
桂枝 12克 炙甘草 6克 芍药 9克 生姜 9克 大枣 9克
其它结果: 栝蒌薤白白酒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作者: 天之君子    时间: 2011-12-23 18:03
这个病人,在论坛发帖求助已经好几次了。我建议 薯蓣丸。
作者: 一个宅人    时间: 2011-12-23 18:17
标题: 回 16楼(中医学人) 的帖子
既是发医案让大家讨论,像“舌苔黄腻 质暗红 脉细滑兼数 经行后期 量少色黑
”这些重要的信息资料最好一开始就发详细,以便于大家分析。
作者: 中医学人    时间: 2011-12-23 18:27
标题: 回 27楼(wolove) 的帖子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周老用了效果没有
作者: 梁燕    时间: 2011-12-23 18:30
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此证产后营虚,汗出身疼痛,正合方证,加之心悸正是桂枝汤证。加龙骨、牡蛎未尝不可。
作者: anglo578    时间: 2011-12-23 18:34
病人有严重的睡眠障碍。这点在发帖者的帖子中没有体现。应该是桂枝附子汤+酸枣仁汤。
作者: rst39583    时间: 2011-12-23 18:44
倾向于4楼,湿热气虚?
作者: 风雷益    时间: 2011-12-23 18:55
支持楼上
作者: 经方这道光    时间: 2011-12-23 19:02
1. 黄师重忘神。很多细节不在病历中。容貌,体型,眼神,动作等等细节需见病人。
2. 周老的方无效,可一定程度说明病人情志问题比较明显。从黄师用药可见。
3. 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楼主的目的根本不是讨论病人,换个方式来“讨论”黄师的学术而已,呵呵。
4. 特意以“学人”姿态出现,可谓用心良苦。
作者: anyuanlfs    时间: 2011-12-23 19:11
同意28楼的意见
作者: 顾志君    时间: 2011-12-23 19:15
引用第35楼经方这道光于2011-12-23 19:02发表的  :
1. 黄师重忘神。很多细节不在病历中。容貌,体型,眼神,动作等等细节需见病人。
2. 周老的方无效,可一定程度说明病人情志问题比较明显。从黄师用药可见。
3. 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楼主的目的根本不是讨论病人,换个方式来“讨论”黄师的学术而已,呵呵。
4. 特意以“学人”姿态出现,可谓用心良苦。

善于治疗疑难杂症的周老的方子也无效说明此患者病情也的确复杂,非亲自诊视真不好随便发表相对准确的意见。
作者: 土医    时间: 2011-12-23 19:33
这则医案很奇怪,黄师临症多年此病人经其手二月未愈不可能,产后气血亏虚,汗多久之及阳,方用桂枝汤加龙牡黄芪制附子如兼腹胀纳差便溏加干姜补脾阳,此类病人很多疗效非常好
作者: 十世遗风    时间: 2011-12-23 21:34
楼主,这种医案让我等周老黄师门徒如何以学术名义发言呢?
作者: 槐杏    时间: 2011-12-23 21:49
········
作者: 高山    时间: 2011-12-23 21:57
产后之病,应从女科论治。伤寒方虽好,也必须综合考虑产后特点。仲景论伤寒及伤寒后杂病,未能细论产后诸病,非仲景之错,是著书有所限。我们用经方治女病,若不结合女科专论,那就显得粗率了。此例虽然产后一年,但起因于产后无疑。审因论治很重要。
作者: 槐杏    时间: 2011-12-23 22:04
``````````````
作者: 高山    时间: 2011-12-23 22:10
学生议论老师,确实不应该。如果我是老师,定将此生逐出门去。
若不是门生,议论是可以的。今人尚能议论古人,有人甚至敢非议圣贤,议论当世医家也未为不可。当年徐灵胎批评叶天士,或褒或贬,亦常出言不逊,用语尖刻。但这并不影响二者都成为医学大师。不过批评者一定要有善意。如果恶意暗讽,是品行恶劣,为人不齿。相信大家都是善意的。
作者: 交流    时间: 2011-12-23 22:12
桂枝新加汤重用生姜
作者: 传说    时间: 2011-12-23 22:34
产后、经行后期、 量少色黑,而且久治不愈,应当考虑兼夹瘀血,恶风甚考虑黄芪,综合考虑可以参考补阳还五汤加减。
作者: 天虚子    时间: 2011-12-23 22:48
这个病 用 酸寒 甘平  甘寒药  先用纯补阴药降阳两幅  之后在大队补阴药里 加干姜 附子 以升提阴到阳位

我的方

生石膏5 知母15 石斛10 黄芩6
党参20  麦冬10 天冬10 白芍10  
生地10 玄参10 北沙参10 桑叶10  
淡竹叶5 山药20  生姜三片 炙甘草6

一副  如无异常 加一副

之后 加附子3克 干姜5克
作者: 天虚子    时间: 2011-12-23 22:59
此案
桂枝新加汤 解决不了汗出  其他症状只能在开始取效一时,也就是病员开始服用一两次的时候,会觉得怕冷症状稍微减轻  但之后将无效
作者: 天虚子    时间: 2011-12-23 23:36
引用:============
我前些日子看诊一位病人,女性,产后两年来经常怕冷、畏风、出汗、颈腰不舒、胸闷气短。自述不能出门,特别怕风,除了看病基本不敢外出,时时感觉心悸等。面色黄白、体形中等。
下面贴出黄老师的处方:
方子一:姜半夏15g,茯苓15,陈皮15,生甘草5,枳壳15,竹茹15,干姜10,红枣20,厚朴15,苏梗15,栀子15.
方子二:柴胡15,黄芩5,姜半夏10,党参10,生甘草5,当归10,川芎12,白芍20,白术15,茯苓15,泽泻15,防风15.
两个方子各开7贴,隔日一剂,交替服用。
方子三:姜半夏15g 茯苓15 厚朴15 苏梗15 柴胡15 白芍15 枳壳 15 生甘草5 干姜5 红枣15 栀子15 连翘30 水煎服 每日一剂 分4次服(共15付)
方子四:姜半夏15g,茯苓15g,陈皮15g,生甘草15g,枳壳15g,竹茹12g,栀子 15g,厚朴15g,苏梗15g,干姜5g,红枣15g。共开15贴,医嘱是服用3 天停2天再继续。
前后找黄老师治疗2个月时间,基本无效,而且有些症状还加重。
请各位来分析本医案败在哪里?应该如何处方。

同一病人之前找的国医治疗
周仲英
2011年5月25日
医生写的病历:产后两年来经常怕冷 畏风 出汗 颈腰不和 胸闷气短 舌苔黄腻 质暗红 脉细滑兼数 经行后期 量少色黑
周老开的方: 炙桂枝15 炒白芍15 炙甘草5 煅龙骨20 煅牡蛎25 生黄芪30 清炒白术10 防风6 大熟地10 山萸净肉10 五味子5 茯苓10 白薇12  生姜3片 大枣4枚 浮小麦30
七付。都没有什么效果

此案,经过两位国手来治疗,但是效果都不理想,大家可以来好好讨论。
==============================================
古传中医分析要点
1 产后
2 怕风
3 怕冷
4 颈腰不舒、
5 胸闷气短
6 自述不能出门,特别怕风

产后:失血也,阴大损
怕风者何也 津少而不固纳卫气 卫气浮于外 故恶风
怕冷者何也 卫气浮于外,而为热邪 伤了肺和皮  正所谓内经所言:形弱烁金也。
阳为气,阴为形
形弱烁金者阴津少而阴不固阳(卫气) 卫气浮而为邪热也。邪热伤金也
金者肺也 肺之表者皮也。烁金即是皮与肺受伤受克
肺者金也主降阳气 阳气下降入肾方 为坎之阳(即阴中之阳)
坎阳充足 方能温煦 而不冷
今肺金受伤 引阳下降之力少 故坎阳不足也 故怕冷也
伤寒论176条: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 白虎汤主之。此条即是上述之理的条纹。
可惜今之人,不明此理而认为此176条为传抄失误,有将其改为表有热,里有邪,白虎汤主之。或有将其改为 表有热,里有寒,白通汤主之。
4 颈腰不舒者何 此处无津液之润泽也 且无肝阳之疏通也
5 胸闷气短者何 肝升化阳不足而导致心阳弱也  
肝升化阳不足者何 肝中血少也
肝中血少者何  阴津液少且坎阳弱也。

总论此病 乃生产后失血,而导致津少,继而卫气浮越而为热邪,伤损了肺降之能也。

我的方 清肺热 补阴津阴液 同时加苦味降阳 如淡竹叶
我的方

生石膏5 知母15 石斛10 黄芩6
党参20  麦冬10 天冬10 白芍10  
生地10 玄参10 北沙参10 桑叶10  
淡竹叶5 山药20  生姜三片 炙甘草6


另外有部分 产后 数年 夏季怕冷异常 盛夏之月着棉衣者,也当用此理治之。
作者: 天虚子    时间: 2011-12-24 00:04
另外 我分析 此妇皮肤应该是热稍微有点发烫的 可让其丈夫摸其后背 或者四肢的皮肤 问丈夫是觉得其皮肤热 还是凉
作者: 天虚子    时间: 2011-12-24 00:22
前后找黄老师治疗2个月时间,基本无效,而且有些症状还加重。

----- 依据其方药观之  加重的症状当为 怕风  和 睡眠
作者: ldylzl    时间: 2011-12-24 00:22
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另重用桑叶30-50同煎。待黄腻苔散,去桑叶,加黄芪。
作者: xdzh    时间: 2011-12-24 07:23
此病人可能是产后抑郁症或产后甲状腺炎,应当作相应检查。
作者: 晓冬    时间: 2011-12-24 11:17
标题: 回 楼主(中医学人) 的帖子
舌苔黄腻,暗红,脉细滑数。
   汗出—湿热  ,心悸—淤血,气滞    怕冷—阳郁
  升降气机,活血去热,用升降散和桂枝茯苓丸加减,可仿照赵绍琴先生方法。
作者: 中医学人    时间: 2011-12-24 11:49
标题: 回 53楼(晓冬) 的帖子
恩收获不少
作者: 中医学人    时间: 2011-12-24 11:50
标题: 回 50楼(天虚子) 的帖子
所言不虚,是的
作者: 中医学人    时间: 2011-12-24 11:54
引用第48楼天虚子于2011-12-23 23:36发表的  :
引用:============
我前些日子看诊一位病人,女性,产后两年来经常怕冷、畏风、出汗、颈腰不舒、胸闷气短。自述不能出门,特别怕风,除了看病基本不敢外出,时时感觉心悸等。面色黄白、体形中等。
下面贴出黄老师的处方:
方子一:姜半夏15g,茯苓15,陈皮15,生甘草5,枳壳15,竹茹15,干姜10,红枣20,厚朴15,苏梗15,栀子15.
方子二:柴胡15,黄芩5,姜半夏10,党参10,生甘草5,当归10,川芎12,白芍20,白术15,茯苓15,泽泻15,防风15.
.......
分析思路很清晰,结合中医阴阳八纲辨证,可见功底非常深厚,而且结合伤寒原文,希望以后多这样的分析。而不是只是看体质。
作者: 中医学人    时间: 2011-12-24 11:58
标题: 回 43楼(高山) 的帖子
非黄师学生,只是探讨病案,有的简单的病,体质效果还可以,但是遇到疑难杂症,必须结合传统辩证。非只体质能解决之。放一病案,供大家分析学习。仲景先圣在伤寒中也很很多病治不了,说死的。因此我们要互相学习优点,抛弃理论中的缺点。
作者: 医者佛心    时间: 2011-12-24 13:00
少阴太阴并血虚水盛

桂枝加附子汤加葛根黄芪合当归芍药散 [ 胸闷去芍药 ]
作者: 天虚子    时间: 2011-12-24 13:03
方证对应 虽简单比较容易  但其起手较低。要精进则难矣。
作者: 天虚子    时间: 2011-12-24 13:20
方证对应有句宣传口号: 方证对应是中医的尖端。
我是不认同的

中医的尖端 是 黄帝内经 伤寒论 里面隐藏的理论根源。
作者: 玉屏    时间: 2011-12-24 13:23
怕风者何也 津少而不固纳卫气 卫气浮于外 故恶风
怕冷者何也 卫气浮于外,而为热邪 伤了肺和皮  正所谓内经所言:形弱烁金也。为什么卫气浮于外恶风呢,卫气应该在那里,热邪那里来的不明白啊?
作者: qianchen    时间: 2011-12-24 14:07
标题: 回 48楼(天虚子) 的帖子
同意。
作者: 天虚子    时间: 2011-12-24 14:17
玉屏:
怕风者何也 津少而不固纳卫气 卫气浮于外 故恶风
怕冷者何也 卫气浮于外,而为热邪 伤了肺和皮  正所谓内经所言:形弱烁金也
为什么卫气浮于外恶风呢,卫气应该在哪里,热邪那里来的不明白啊

回玉屏:这个用 心易医图 可以较好地说明 不过现在没有画。那么我就用语言来阐述下。
卫气行于表,穿梭于腠理,,我们知道卫气是属阳的
我们画三个同心圆<
最外面的圆的线条表示皮
中间的圆的线条表示卫气运行的轨道
最里面的小圈的线条表示津和液
先建立这个图的概念,我们再继续
阳的本性是升发  发散 ,那么要让卫气不散出去 那就要用阴来吸附他。而吸附卫气,使卫气不脱离运行轨道的阴就是津液(好比地球上的人 物体 不往太空掉落,是因为地球的引力,注意哦 是垂直于圆切线往四周散开哦,不是平面只往下掉)<

津和液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点请看论坛 经典诠释  古传中医:津液解
当津缺少了,那么吸附卫气的力量就不足,结果就是卫气脱离了其运行的轨道,卫气本性为阳为飞散,那么就会散到最外面的圆上,而这个离开轨道的卫气,就已经演化成邪热了,首先就会损伤皮(肺之表),皮受伤进一步就会波及到鼻子(肺之窍),然后就是肺 。如果继续发展 那就会波及大肠 那么千金苇茎汤其实就是波及到大肠的阶段。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入里了

由于 大肠 小肠 胃 三者都是胃属,那么这个邪热就可能伤小肠 和胃。邪热伤胃则是把胃里面的胃阴损伤。此时中焦已乱,天下成乱世之局,各种变化不能尽数。

卫气浮于外 就是指卫气离开自身轨道,那么在轨道上的卫气好比是个防线上的部队,现在部队不在防线上抗敌 反而去损伤最外的屏障皮,外风即进来作乱 故恶风也。<
作者: 玉屏    时间: 2011-12-24 17:52
标题: 回 63楼(天虚子) 的帖子
谢谢你把这么深奥的理论解释的这么有趣。
作者: 天虚子    时间: 2011-12-24 21:41
关于此证 如果继续按 温胆汤、小柴胡和当归芍药散、解郁汤 或者 桂枝汤类 或者四逆汤类
茯苓桂枝白术之类

除了现有症状加重外以后还将出现 肩部 颈部抽搐 甚者出现头部无法自我控制的摇晃。
作者: 天虚子    时间: 2011-12-24 21:47
来借鉴下

曾有某火神大师弟子治疗一怕冷怕风患者

用方:

熟附片6克 干姜9克  炙甘草24克 山萸肉24克  乌梅18克
(15剂)

生附子10克 炙甘草30克 干姜10克 山萸肉24克 桂枝6克 赤芍15克 细辛5克(后下) 乌梅18克 骨碎补30克 紫油桂10克 (后下) 吃一个月再诊!

服药前十天效果很好,精神状态均有改变。但药物反应严重,呕吐,拉稀,眼前发黑要倒,后来越吃越冷,至吃至第十五剂时冷得无法忍受,经两次打电话与医生联系,医生均说是正常反应,于是我继续吃药,至第二十剂时终于身体坏得不行。
作者: 中医学人    时间: 2011-12-25 11:23
标题: 回 65楼(天虚子) 的帖子
分析的有理有据,往能多贴出你的好案来
作者: 中医学人    时间: 2011-12-25 11:25
引用第60楼天虚子于2011-12-24 13:20发表的  :
方证对应有句宣传口号: 方证对应是中医的尖端。
我是不认同的

中医的尖端 是 黄帝内经 伤寒论 里面隐藏的理论根源。
严重同意
作者: 中医学人    时间: 2011-12-25 11:36
引用第59楼天虚子于2011-12-24 13:03发表的  :
方证对应 虽简单比较容易  但其起手较低。要精进则难矣。
方证只适合初学者,有公式套,想达到新的高度还是力不从心的。纵观历史大家和近代大家,好像没有完全以方证为主要辩证思路的。


作者: r109    时间: 2011-12-25 11:49
不知道张仲景算不算历史大家?
不知道胡希恕算不算近代大家?
不知道好象有多象?不知道完全有多完全?
不知道有多么不知道。
作者: qgwby    时间: 2011-12-25 12:53
引用第60楼天虚子于2011-12-24 13:20发表的  :
方证对应有句宣传口号: 方证对应是中医的尖端。
我是不认同的

中医的尖端 是 黄帝内经 伤寒论 里面隐藏的理论根源。


汗!这段 时间经方沙龙来的高人实在是太多、太高了!
都直到云霄了吧。
前几天和子忧国忧民,开个处方用二、三十味,五积散原方(原方就有炒苍术的主药)加炒苍术等,还来谈什么规范、吹什么药证,这个沙龙现在真正是什么“牛”都有,牛的看张相就能算命,牛的搭个脉就能处方!四诊合参都要作废了?
今天又冒出个“天虚子”,在哪个道观修道呀?
“方证对应是中医的尖端”,这是哪里冒出来的宣传口号?
胡老提出“方证是辩证的尖端”,怎么到经方沙龙来就变味了?升级成中医的尖端了?
作者: 天虚子    时间: 2011-12-25 13:44
胡老提出“方证是辩证的尖端”

没有人能否认辨证是中医的核心

那么说“方证是辨证的尖端”难倒就不是指方证是中医的尖端吗?


如此又何谈升级。
作者: 天虚子    时间: 2011-12-25 13:53
关于方证 我的观点是 如果上手就是方证 没有底子铺垫  精进难矣。

黄煌老师现在讲体质 讲方证  他谈方证下面的的根基 难倒都是虚无。

方证对应错没有  肯定没有

我感觉现在很多走方证一脉的人  已经不去重视最根基的东西,只浮于方证之表。
作者: 天虚子    时间: 2011-12-25 13:55
今天又冒出个“天虚子”,在哪个道观修道呀?

难倒只有道观才修道,要知道大道无形。
作者: 天虚子    时间: 2011-12-25 14:20
古传中医的思想:由证探本  由本探方

证--本--方

而非直接由证探方
作者: 天虚子    时间: 2011-12-25 14:28
牛的看张相就能算命,牛的搭个脉就能处方!四诊合参都要作废了?

-----
四诊合参当然不能作废,不过你也应该知道 扁鹊望齐侯 而知其病。扁鹊视灵柩之血而知太子之未死。此仅一望诊也。
作者: r109    时间: 2011-12-25 15:26
呵呵,如此推论,何必谈扁鹊呢。说说观音、净瓶、柳枝,或者说说济癫、口水、泥垢。掐指一算是辨证的尖端啊!
医,是只能站在地上的。
伤寒有百家,方证为根本。
作者: wz@crt    时间: 2011-12-25 22:37
“伤寒有百家,方证为根本”,仲景伤寒论的根本又是什么?伤寒论开篇不知能否找到?
作者: 中医学人    时间: 2011-12-26 10:27
方证体质,这样一个辩证的模式,估计给很多初学中医的人一个上手的捷径,其实这个模式好不好,恐怕只有用的人才知道,在论坛上只贴出用这种模式成功的案例,而大量败案都没有贴出来,黄老师出书的时间也不长,我曾经听有人在南京学习的人说过,黄老师在08年的时候病人都非常少。因此方证体质这种模式可以验证的案例不多。上面的这个败案,大家真的要认真分析,一个产后怕冷怕风的产后病,反复治疗2个月,为何一点效果没有?反复就是温胆汤、解郁汤、当归芍药散。没有一个清晰的辩证思路,只从病人的眼神、体型、腹诊、下肢、咽喉等来看,而这样的辩证结果就是,我感觉公式套的很对啊,为何无效呢?因为缺乏了阴阳五行的基本辩证。引用伤寒序中的一句话“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仲景先圣处处重视经典基础学习,如果只从方证来认识,这不是对仲景最大的误解吗?中医与西医最大的不同,就是辩证灵活、个体差异。如果把体质这样来分析,基本和西医思路一样,用公式去套,套对了就好用,套不对,自己也很纳闷,为何就不行呢,明明是个尊荣人,黄芪体质,为何黄芪桂枝五物汤就不好用呢?因为你缺乏了阴阳五行的知识,因为缺乏了五运六气的知识,前几天看论坛,拈花的医案很好。对伤寒理解比较深厚,知道仲景的六病欲解时的规律,而且分析的有理有据。恐怕这些在方证学说的人中就是糟粕了吧。“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这句伤寒序中所言真是精辟啊,现在的医生,不求多学习经典基础的东西 ,各承家技,只知道自己的一家之言。学习中医之人慎之啊。
作者: 天虚子    时间: 2011-12-26 11:00
伤寒论序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
作者: 天虚子    时间: 2011-12-26 11:04
病(证)---源(本)----方
作者: 中医学人    时间: 2011-12-26 12:10
天虚子功底不错
作者: 中医学人    时间: 2011-12-27 13:51
此案点击率很高,但是来发言的人不多,不知道各位感觉这个医案不值得讨论还是有所顾忌,此为学习中医的大忌。此案不认真学习,碰到类似的病历还会无从下手,体质公式套不对,就束手无策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