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五苓散正确运用初探 [打印本页]

作者: dcf    时间: 2011-11-10 19:35
标题: 五苓散正确运用初探
                        
五苓散适合水液代谢吸收、输布障碍,不适合排除障碍,故只是用与水液在局部的痰饮、消渴等病,不适合全身水肿。结合痰饮,水饮自明。
作者: dcf    时间: 2011-11-10 19:40
水饮应是水气特此更正
作者: 济舟堂主人    时间: 2011-11-10 20:41
阳为寒水之经,本寒而标热,中见少阴之热化。由子太阳标本气异,故有从本和从标之说。然而寒水虽为太阳之本,但它能产生标阳之热,因为太阳“中气”是少阴。少阴之气先热,这个热把太阳寒水温化而为气时,则外出予太阳,达于休表,布满周身,而起到固表御邪的标阳作用。可以看出,“气”是从水生,“水”则由气化,两者缺一不可,亦见太阳藉赖“中气”的气化作用。此外,太阳病中也出现较多的少阴寒证,这并非偶然之事,而和“中气”的气化不及有密切关系,故不可漠然置之,而不加研究。

基于上述,则对太阳的标、本、中应当俱从而为全,不得只限于从标本之一格。如外邪初客于表时,出现的恶寒之证,可理解为从本气之寒,出现发热之证,可理解为从标气之热。若太阳经标之病及于本腑,经标有病则脉浮、发热,本腑有病则口渴而小便不利,治用五苓散是发汗以利小便之法。若太阳本腑之病及于经标,本腑有病则小便不利,心下满微痛,经标有病则头项强痛,无汗而翕翕发热,治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利小便以解外之法。唐容川对这两条体会颇深,他说:“五苓散重桂枝以发汗,发汗即所以利水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重苓术以利水,利水即所以发汗也。实知水能化气,气能行水之故,所以左宜右宜”。--刘渡舟

唐氏所说的“气”、而有标阳的涵义;所说的“水”而有本寒的涵义,他既揭示了太阳标本之间发病的关系,又道出了“中气”在发病中的作用,其见解极为清新。
  茯苓的功效在于泻,茯苓之运用在于补,盖气之所之,水亦无所不至也。
作者: dcf    时间: 2011-11-12 20:11
痰饮在汉代实质是淡饮,因在汉代没有这个痰字,到宋代《仁斋直指》首见痰饮之实。《金匮要略》痰饮病篇中,饮证有一条是使用五苓散治疗;但在水气病篇没有用五苓散治疗的条文。难道这是偶然吗?水气病治疗是以发汗、利尿、逐水等主要治法;痰饮治疗原则是温药和之。水气是指水邪弥漫全身;而痰饮是饮邪停留局部。难道把水气,痰饮混治吗?病机一致吗?我们不能见利水药就是治疗水肿。其中五苓散治疗霍乱就是明证。如是利尿难道不会加重脱水吗?徐灵胎所言:药有个性质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我们应把五苓散看成水液代谢吸收、输布方剂对待,而不能看成水液排出障碍的水气病来用。
作者: hgsa667788    时间: 2012-2-13 17:10
学习学习
作者: snake    时间: 2012-2-14 10:13
同意“应把五苓散看成水液代谢吸收、输布方剂对待”五苓散确有利水消肿之作用。
作者: selinatian2011    时间: 2012-9-24 00:16
标题: 回 dcf 的帖子
dcf:痰饮在汉代实质是淡饮,因在汉代没有这个痰字,到宋代《仁斋直指》首见痰饮之实。《金匮要略》痰饮病篇中,饮证有一条是使用五苓散治疗;但在水气病篇没有用五苓散治疗的条文。难道这是 .. (2011-11-12 20:11) 
有道理!
作者: 李子    时间: 2012-9-24 04:00
这样对某一方剂的专门深入的讨论对我们新手的提高真是很有帮助呀,谢谢各位
作者: sn8660720dg    时间: 2012-9-24 09:37
细微之处见工夫!
作者: docllj    时间: 2012-10-18 11:40
观点新颖,谢谢。
作者: dreamskyzhao    时间: 2012-10-18 16:58
学习了。[s:179]
作者: Danggui    时间: 2012-10-19 08:43
学习了
作者: 混元一气    时间: 2012-10-20 16:13
水液代谢、输布障碍与排出障碍在临床上具体有何区别?
作者: 乐在医中    时间: 2014-8-5 20:11
标题: 回 混元一气 的帖子
混元一气:水液代谢、输布障碍与排出障碍在临床上具体有何区别? (2012-10-20 16:13) 
同问

关于问问题呗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