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麻黄附子细心汤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医老薛    时间: 2008-3-13 19:12
标题: 麻黄附子细心汤
2008 3 13
吾妻,素体阳虚,今又触冒风寒,证见头痛,咽痛,体痛,恶寒,手足不温,口中和,脉细数。T38度
与 麻黄15 附子30 细辛10
一剂。武火急煎。每服250ML.。
要之效果如何,明天在报。
作者: zure    时间: 2008-3-13 20:48
关注中
作者: 中医老薛    时间: 2008-3-13 21:06
7:00喝下头汁,9:00钟人以不恶寒,咽痛少瘥,头痛,体痛依旧,体温38.9度。药后未见汗出。
9:20喝下2汁。
作者: 中医老薛    时间: 2008-3-13 21:24
9:25汗出来了
作者: 朱文正    时间: 2008-3-14 09:55
此证,单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恐效果未很如意.
作者: cjohnchen    时间: 2008-3-14 10:57
脉细数?恐不可强发汗.
作者: zure    时间: 2008-3-14 12:12
我觉得老薛的用方没错
作者: 中医老薛    时间: 2008-3-14 12:16
2008  3 14
早晨6:20测体温38度,再服250ML
上午11:00钟,测体温37.。5度。有饥饿感,精神比昨日强,自言人发飘。
与 麻黄10  附子20 甘草10一剂。
12:15服下250ML.
作者: 李小荣    时间: 2008-3-14 15:23
很好的案例!
就是不知这一剂用多少水煎、急煎多久、共煎出多少药液?
作者: 中医老薛    时间: 2008-3-14 18:37
下午3:30自测体温36.8度。
尚有见风头痛,
作者: 中医老薛    时间: 2008-3-14 18:42
引用第8楼李小荣于2008-03-14 15:23发表的  :
很好的案例!
就是不知这一剂用多少水煎、急煎多久、共煎出多少药液?
我煎汤药多尊张锡纯法,煎一大盏,喝不完倒掉。
作者: 中医老薛    时间: 2008-3-14 20:02
引用第5楼cjohnchen于2008-03-14 10:57发表的  :
脉细数?恐不可强发汗.
为什么?
作者: 中医老薛    时间: 2008-3-14 20:05
引用第4楼朱文正于2008-03-14 09:55发表的  :
此证,单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恐效果未很如意.
你帮忙加点什么,
或是你处理怎么开方,说来听听。
                  
                       候教。
作者: 朱文正    时间: 2008-3-14 23:06
证见头痛,咽痛,体痛,恶寒,手足不温,口中和,脉细数
如此证,处方:
麻黄12克 桂枝10克 杏仁10克 炙甘草6克 柴胡12克 黄芩18克 元参30克 桔梗9克 羌活6克 独活6克 防风12克 川连6克 川芎18克 僵蚕15克 全蝎3克
作者: 李小荣    时间: 2008-3-15 09:29
脉数是因为在发热!
作者: 潘鑫    时间: 2008-3-15 10:04
13楼的“证见头痛,咽痛,体痛,恶寒,手足不温,口中和,脉细数”
如此证,处方:
麻黄12克 桂枝10克 杏仁10克 炙甘草6克 柴胡12克 黄芩18克 元参30克 桔梗9克 羌活6克 独活6克 防风12克 川连6克 川芎18克 僵蚕15克 全蝎3克
呵呵,不至于要开如此大的方吧。我看老薛的药大体上合适。患者明显的是麻黄附子细辛汤体质(素体阳虚)又因感受风寒,用此方比较适合。刚刚开始时候应该是无汗恶寒吧,我个人看法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上桂枝,生姜,防风。呵呵,个人一孔之见。
也可以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江尔逊老中医的经验,治疗虚人感冒)。
作者: 罗本逊    时间: 2008-3-15 10:33
柴胡桂枝汤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效果。中医的起效是看方证,不是凭理推测。

如果说老薛的方子要加的话也可以稍加当归、川芎之类以助生温,不宜量过大。这个是学张景岳的经验。

老薛换方换得快,从麻黄附子细辛汤转到麻黄甘草附子汤,其实汗后似乎不再宜麻黄类方剂。可用桂枝加附子善后。

最近看邢斌兄的祝味菊先生医书评按就提到了桂枝加附子汤应该介于桂枝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之间的方证,我很认可,在临床上也确实见到很多这种体质及证。
作者: 潘鑫    时间: 2008-3-15 11:12
楼上的老师,受教了,谢谢。我只是中医学院的一个学生,临床经验少得可怜。楼上的老师“柴胡桂枝汤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效果。中医的起效是看方证,不是凭理推测”我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毕竟我没有用过,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虚人感冒病因病机与“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伤寒论97条)的小柴胡汤的病因病机道理相差不大,我想应该可以用。“桂枝加附子汤应该介于桂枝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之间的方证”新观点,受教,非常感谢。很是喜欢沙龙论坛的这种讨论的氛围。
作者: cjohnchen    时间: 2008-3-15 12:41
脉细者,阴不足也.仲景有明训:少阴病,脉细沉数,病在里,忌发其汗(285)


Quote:引用第5楼cjohnchen于2008-03-14 10:57发表的  :
脉细数?恐不可强发汗.
为什么?
本文转自黄煌经方沙龙 ---http://www.hhjfsl.com ---中国中医经方学术专业论坛
作者: 中医老薛    时间: 2008-3-15 13:02
引用第18楼cjohnchen于2008-03-15 12:41发表的  :
脉细者,阴不足也.仲景有明训:少阴病,脉细沉数,病在里,忌发其汗(285)


Quote:引用第5楼cjohnchen于2008-03-14 10:57发表的  :
脉细数?恐不可强发汗.
.......
请问:少阴病,即不可发汗,为何仲景在少阴病里有白通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作者: cjohnchen    时间: 2008-3-15 13:04
脉沉者,得之一二日,可发汗,脉细者,需谨慎!
作者: 中医老薛    时间: 2008-3-15 13:09
引用第20楼cjohnchen于2008-03-15 13:04发表的  :
脉沉者,得之一二日,可发汗,脉细者,需谨慎!
怎么谨慎?说详细点。
作者: cjohnchen    时间: 2008-3-15 13:19
请问:少阴病,即不可发汗,为何仲景在少阴病里有白通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三方使用完全不同,白通非发汗剂,下利者乃上下格拒,故用葱白提升,不用甘草和缓;麻附辛,表证刚起,素体阳虚,但绝无内证,否则不能用细辛发散,血虚者犹不堪也(你的案中有人飘感,即是血虚发散之后遗);麻附甘则要和缓的多.

刻下你快给贵夫人调理之剂(头痛不减,血更虚也),希望损害能少一些.
作者: 中医老薛    时间: 2008-3-15 13:20
我的老师教我的时候有一句话:
不敢用是胆小鬼,用出事是笨蛋。
作者: 中医老薛    时间: 2008-3-15 13:28
首先先谢谢cjohnchen对我老婆病情的关心。但有些观点我可不敢苟同。
比如白通汤,咱自己熬点,看看能不能发汗。
作者: cjohnchen    时间: 2008-3-15 13:29
胆大还要心细,我并不反对你发汗,但不可强发汗,出汗前不该用细辛,出汗后应转桂枝新加汤.
作者: 中医老薛    时间: 2008-3-15 13:39
建议所有的喜欢,常用经方的中医大夫,家中自备一个小中药房,也就八九十味中药,时常自己品尝,做到心中有底,什么麻黄,桂枝,石膏,知母,附子,干姜,柴胡,黄芩等等,不需要大白兔小白鼠点头,你先在自己身上试试,以免以讹传讹,尽信书不如无书。老薛家中常备中药300多种,不值个电脑钱。老薛开出的中药自己都尝过。用汗法怕麻黄桂枝,用下法怕大黄,芒硝,用温法怕附子干姜,用清法怕芩连栀柏,用吐法怕瓜蒂。。。。。。别学经方了,学点卫气营血,银翘散,桑菊饮什么的。平稳啊。
作者: cjohnchen    时间: 2008-3-15 13:43
呵呵,经方有是证,用是药,实证自是不错,但日人之方法只知其所以,不知其所以然.尚需明了阴阳六经气化传变,才是真正的经方家,不是光胆子大就行的.
作者: cjohnchen    时间: 2008-3-15 13:46
上工治未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知阴阳具虚,当先顾护,方是上工也.
作者: 潘鑫    时间: 2008-3-15 15:13
同意老薛的说法。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对证之方。太阳少阴两感证的病机病因就是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麻黄发表散寒,附子温肾强心,细辛温散深入少阴之邪。
作者: 中医老薛    时间: 2008-3-15 15:39
最新情况:转麻黄附子细辛汤后 体温37度,精神佳,有食欲。与病后2日即上班{3  14}。现在咽微痛,但咽部不红肿。头部尚不耐风寒,出门还需戴帽。
需要说明的是,10克麻黄20克附子10克的甘草 我老婆服后始终没觉明显出汗,只在吃饭时,有微汗出。自言药力不如头服方{麻黄附子甘草汤}。
作者: 中医老薛    时间: 2008-3-15 15:40
转麻黄附子甘草汤后
作者: 中医老薛    时间: 2008-3-15 15:42
头服方是麻黄附子细辛汤,30楼写错了。
作者: 朱文正    时间: 2008-3-15 20:49
若然服麻黄附子细辛汤仅仅是为了"发汗",那么大煞此方的用处了,不耐风寒,太阳之表证未解,尚有咽痛,伏热不得出之故.
作者: 中医老薛    时间: 2008-3-15 21:29
其在表者,汗而发之。
又曰:体若燔碳,汗出而散。
作者: 朱文正    时间: 2008-3-16 00:05
麻黄附子细辛汤,其作用在温经散寒,温少阴而散太阳,使邪从太阳而出,发汗者,乃病势之所然,并非方剂使其发汗,此方用在许多杂证上,临床上是不会发汗,因此仅以此发汗与否来判断服药的效果是不全面的.
作者: 中医老薛    时间: 2008-3-16 07:07
6:50测体温36.4
汗出热退,脉静身凉。
作者: 悄然而至    时间: 2008-3-18 23:10
谈论的好
作者: dono    时间: 2010-4-28 18:17
初来乍到,受教了。
作者: 虬髯客    时间: 2010-5-4 10:56
建议楼主把细心改为细辛,希望楼主要细心。[s:184]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