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小柴胡证尽出足少阳经 之典型病例 [打印本页]

作者: 天之君子    时间: 2011-6-7 10:36
标题: 小柴胡证尽出足少阳经 之典型病例
haha
作者: ntwong856    时间: 2011-6-7 11:05
[s:181]
作者: 盛夏无雪    时间: 2011-6-7 12:32
[s:184]
作者: yiguiran    时间: 2011-6-7 18:40
胆经-------------柴胡带诸病,少阳病多见,小柴胡往往首选
膀胱经-------------太阳病多见(阴面含少阴)
作者: gqf666    时间: 2011-6-7 19:01
与刘渡舟教授的理论相同
作者: cloudsknow    时间: 2011-6-7 22:30
这段话有助于大家理解张仲景的六经辩证:

.....张仲景用太阳、少阳、阳明这种方式,来陈述疾病的传遍。这个太阳不能说只是足太阳膀胱经,或者手太阳小肠经。太阳主表,太阳能够晒到的地方统统可以看到,只要你出去跑一圈,你身上被太阳晒到的地方,统统是属于太阳。而不能说只限于一个经络---足太阳膀胱或者手太阳小肠经上面,太阳受病的时候,是病在表。…… 如果病进入少阳了,你不能把少阳定义局限在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少阳呢,是属于门枢(《黄帝内经》上的开合枢),那个门轴,是少阳,是主开合的.....

        对于采用针灸等法的医者而言,经络是要精通的;而其他TCM医者应将其当成基本功之一。
     “六经”辩证可能用“八纲”、“疾病传遍”较好理解一些。古今很多伤寒注家的书中早有解读。
    伤寒杂病论是前张仲景时代(含张仲景时代)的经典方剂之集大成者,是此前千百年来"方剂医家"集体智慧之结晶。其中很多方剂不是张仲景发明的,在伤寒论集结成书时已经经过千百年使用验证是有效的,在后张仲景时代至今约1800年中又进一步验证是有效的。
    仲景在伤寒论中通过太阳、少阳、阳明...这样一种线索把疾病传遍有机地串了起来,这是了不起的。
作者: cloudsknow    时间: 2011-6-8 08:26
张仲景_百度百科(供参考)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做出了巨大贡献,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创造了很多剂型。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作者: 乌药    时间: 2011-6-9 21:56
这让我感觉到,胡希恕老先生和刘渡舟老的观点,谁对?不过疗效可以说话
作者: 金针徐风瑞    时间: 2011-6-9 23:04
谈论经络之前,先要对最古老的文献做一番考证,再来说话。建议看《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s:184]
作者: cloudsknow    时间: 2011-6-9 23:25
标题: 当代经方家胡希恕的伤寒“六经”观、“方证”观,大家参
    何谓六经?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之三阳,太阴、少阴、厥阴之三阴而言。分之六经,虽称“之为病”,其实质是证,而且是来自八纲。这是个不容混淆的关键问题。因为表、里、半表半里,都是“病位”的反应,而阴、阳、寒、热、虚、实六者,都是“病情”的反应。这样,表阳热实即是太阳,表阴寒虚则为少阴;里阳热实即是阳明,里阴寒虚则为太阴;半表半里之阳热实即是少阳,半表半里之阴寒虚则为厥阴。此为病情必反映于病位,而病位也必因有病情的反应而反映。所以,无病情则无所谓病位,而无病位则也无所谓病情。如此,所谓表、里、半表半里等证,同时必伴有或阴、或阳、或寒、或热,或虚、或实的为证反映。同理,所谓阴、阳、寒、热、虚、实等证,同时也都必伴有或表、或里、或半表半里的为证反映。应该注意,由于寒、热、虚、实是从属于阴阳的。这样,无论表、里、半表半里皆具有阴阳两类不同为证的反映,三而二之为六,即病之见于证者的六种基本类型。这即所谓的“六经病”。由此可见,六经出自八纲,是勿庸置疑的。
    六经与八纲的关系已如上述。其临床运用是:病见之证,必有病位,复有病情,故八纲只有抽象,而六经乃具实型。正因为如此,临床辨证宜先从六经开始。以六经分篇,就是这个道理。六经既辨,则表里别(定位),而阴阳判(定性),然后,再进行寒热虚实之分析(进一步定性),以明确阴阳为证。至此,则六经、八纲已俱无隐情,依此就可以制定治疗准则了。如病在表,治之以汗法;病在里,治之以或清、或下、或消、或温、或补;病在半表半里,治之以和法。
    辨证施治的具体措施体现在方证的运用上。什么是方证呢?方证,即方剂的适应证,某方的适应证,就称为某方证。论中有桂枝汤证、柴胡汤证,是以方名证的范例。因此,辨方证是在辨六经八纲一般规律指导下的具体运用。例如,太阳病是病邪反映于表位的阳性证,依法当发其汗。但是,发汗的方剂很多,是否任取一种发汗方剂就能获效呢?当然不行。此时,还应当仔细地辨认方证,给以适宜的方剂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譬如太阳病,若见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是桂枝汤证,则用桂枝汤即可治愈;若见发热,无汗,身体疼痛,恶风而喘,脉紧者,是麻黄汤证,则用麻黄汤即可治愈;若见项背强急,无汗,恶风者,是葛根汤证,则用葛根汤即可治愈;若见恶寒,发热,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是大青龙汤证,则用大青龙汤便能治愈。以上诸方,虽然都是太阳病的发汗方剂,但各有一定的适应证,如果用得其反,不但无益,而且有害,轻者变证蜂起,重者坏证丛生,此即论中所谓的“常须识此,勿令误也”。由此可见,辨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终极,它既是辨证的具体实施,也是辨证的目的。因此,方证是辨证的尖端。因为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当然因素较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在于方证辨得是否正确。方证为数繁多,均见于和《方论》中的有关条文,潜心玩索,自有所得。
作者: jacky981182    时间: 2011-6-24 18:34
[s:184]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