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关于对脉浮的困惑 [打印本页]

作者: liuyf    时间: 2011-6-6 10:50
标题: 关于对脉浮的困惑
我看到一本书上有:“浮因表而来者可汗,浮因里而来者可下。”而中诊教材上指:“浮脉主表证,亦主里虚。”里虚为什么可以用下法?不会更伤正吗?
作者: lwylwy51    时间: 2011-6-6 12:04
浮脉也有因有里热的,所以可以说下
作者: chenhongchun    时间: 2011-6-6 13:00
应四诊合参   单纯埋伏代表不了什么 个人之见
作者: 沙丘沙    时间: 2011-7-14 21:54
脉浮者可下,简直就胡说八道!不可轻信。
浮而有力为表实,当汗;浮而无力者为表虚,当温补。“脉浮者病在表”经有明文,岂可轻信后世邪说。
作者: wchg70    时间: 2011-7-14 22:21
两个原因:1、有人把洪脉归到浮脉类,即为浮因里而来。
2、尺脉如果浮而有力,有用下法的机会。

应该是概念不统一的结果。
作者: 和子    时间: 2011-7-14 22:58
“浮因表而来者可汗,浮因里而来者可下。”

这句表述是正确的,仲景伤寒条文里有对这句话的佐证条文与方剂。我不直接点出,学友自己去找。然后仔细去体会这首方剂的方脉变化。
作者: 和子    时间: 2011-7-14 23:05
同时在时方里也有方剂可以对这句话作出精当的注解。学友可以仔细去考虑探究一下,你如果弄通了这点,相信你会对脉法有所悟入的。


当然,如果你是初学者,那么请你先打好脉学基础后再来探讨这个问题,那时你才会收获最大。
作者: 医海一粟    时间: 2011-7-15 12:45
品脉要结合比较前脉来定,初次下手切脉得浮,便曰浮,失之草率,有人天生脉浮,写于病历可,在心里却不可,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有时又有舍脉从舌从症的分别。清吴谦说:上工欲汇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作者: wchg70    时间: 2011-7-15 16:03
伤寒论的脉法与教材上的脉法是有区别的,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其脉关上浮,绝非“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如水漂木”,按之当滑数有力。
在临床上可下的浮脉,多为关或尺的独脉,按之有力,而且指下有形的成分要多,代表胃肠有实有热。并且在关尺以独脉的方式出现,寸不浮,也说明外无表证,方为可下。

其实,如果能体会出瘦人的浮脉与外感的浮脉在脉势上的区别,你就会知道,沙丘沙的话是正确的,真正的浮脉不可下。
作者: 和子    时间: 2011-7-15 20:41
从这个“浮脉”入手深入下去是可以通达整个脉学的,和子这里抛砖引玉就这个“浮脉”浅说两点:
一,从脉位之“浮”来说说这个“浮脉”
1,外邪可以令脉浮,这就是楼主所说的“浮因表而来者可汗”。
2,内邪可以令脉浮,这也就是楼主所说的“浮因里而来者可下”。
3,七情可以令脉浮。
4,禀赋体质可以令脉浮。
5,运气可以令脉浮。
6,职业地域环境可以令脉浮。
7,营卫阴阳气血虚实的病机状态可以令脉浮。

二,从传统经典里来理解这个单纯的“浮脉”

1,“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这八个字里还有个东西丢掉了,如何个举之有余?,如何个按之不足?,今后系统来讲述。
2,据上条经论,这个“浮脉”的脉机是有似于“阳浮而阴弱”的病机的。同时大家也可以知道经典对这个单纯“浮脉”的表述本质上主要是从营卫气血阴阳虚实的偏颇状态来进行阐述的。当然“阳浮而阴弱”的气血营卫状态不是无因无故的,“阳浮”这两个字眼里是藏有许多信息的。
3,这个脉机状态对应了伤寒论里桂枝汤的方机。
4,这个浮脉的脉机状态如是,那么如何理解“桂枝加大黄汤”的脉象变化呢?

浅提两点,我们可以举一反三,那么对于“沉脉”我们是否也可以如楼主所说呢?
“沉因表而来者可汗,沉因里而来者可下”,“沉因表而来者可下,沉因里而来者可汗”

出于规矩而不悖于规矩,学习脉学理当如是。浅提两点所谈不是空穴来风,实际临床如是尔。谬误之处,望高明以教之是盼。
作者: wchg70    时间: 2011-7-15 21:21
标题: 回 9楼(和子) 的帖子
我的体会是,阳浮是浮脉的核心所在(我理解的阳浮是正气外出抗邪),指下体会出阳浮,就真正掌握了浮脉,这要从脉势脉意去体会,真正的浮脉,可以脉位表浅,也可以不表浅,关键是那种阳浮的感觉。只要有这种手感,你就要顺应机体的反应,在表证上做文章。
作者: 质难    时间: 2011-7-15 22:03
脉浮≠浮脉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